歡迎來到百家號《犯賤生活君》,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愛」是一個動詞,每個人能負責的都只有自己的人生!》。
還記得小時候背蔣捷的《聽雨》,背了也就背了,意思也都明白了,心想不過如此罷了。前些天猛然在一本書裡翻到,一個字一個字在心裡默念,念完抬頭,呆了半天。那句「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突然就像雨水,每一個字都滴答進了心裡。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有很多東西,只有你翻越了千山萬水才能夠感知到它。對於孩子何嘗不是如此,時間和路程會慢慢給一個生命以成長,讓它豐富,深邃和澄明。
小區裡有個三歲左右的孩子在騎電動玩具車,還有兩三米就到鐵門了,他卻並沒有打算停下或者轉彎,而是徑直向鐵門開去,車速不算快。一旁的媽媽大叫:「停下來啊,轉彎啊,怎麼回事啊!」一邊叫一邊上去抓穩玩具車,護緊了往一旁拽去。把孩子抱下就開始:「你怎麼回事呢寶寶?前面有門是要轉的,或者停下來,不然就撞上去了呀,會撞倒的,會疼的,這樣不好,知道了嗎......
吧啦吧啦不停地還在說,我拍眼望孩子,一臉茫然和無辜。他嘮叨的媽媽也很辛苦的樣子,這場景要放在電視劇裡,潛臺詞大概就是:當媽媽真不容易。我卻出戲了,心想,要是等孩子撞上去,頂多摔下來哭一場吧,肯定不會傷筋動骨的。要是摔痛了,多好的教訓。「讀一百本植物學書,抵不上讓孩子在自然裡走一走。」說的也是這個。
沒結婚的時候,我就立下一個志向,這輩子決不當嘮叨媽媽,如果我希望孩子怎麼樣,那我就先怎麼樣,假使我做不到怎麼樣,我也不會奢望我的孩子可以怎麼樣。教育不是嘮叨,而是做給TA看。每個人能負責的都只有自己的人生(可能很多人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想好這一點,就不會在別人的生命裡妄加幹涉。
我這麼想,不是不愛孩子,只是覺得,「愛」是一個動詞,需要一輩子學習,修煉。桑格格在她的新書《不留心,看不見》裡有首詩,是這樣寫的:「我看見了你的成長/你生命中/一次次的碰撞/卻不能為你做什麼/在那麼早的時候/我還不能叫醒你。我以為這首詩可以送給所有想要變得更好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