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衛星被打掉怎麼辦?中國一神器可24小時內發射衛星

2020-07-30 神武之師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

快速反應火箭,也被稱為快速響應火箭,它其實代表了目前航天領域一個發展分支,那就是快速發射技術。

我們知道在和平時期,航天發射的周期十分漫長,一次發射的準備時間以月來計算,大型火箭通常採用液體燃料,其工序十分繁瑣,成本也十分高昂。

戰時衛星被打掉怎麼辦?中國一神器可24小時內發射衛星

如果爆發大規模戰爭,太空運行的衛星毫無疑問會成為最先被打擊的目標之一,衛星被打掉就等於失去了眼睛,所以需要儘快補充發射。

這時候過去慢悠悠的火箭發射場,液體燃料火箭都變成了累贅。

要知道,火箭發射場也是敵方打擊目標之一,不說幾個月,就算是耽誤幾天時間,在戰事上也會十分被動。

這時候就需要一種機動靈活的發射方式,儘可能快地完成發射任務。這就是快速發射的初衷。

解決快速發射問題,目前有三種方式。

第一, 將液體燃料火箭改為固體燃料火箭,省去了加注燃料的時間,而且固體燃料火箭機動性能遠大於液體燃料火箭,配備高機動底盤後,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發射。

那麼什麼固體火箭能滿足這方面的需求呢?

戰時衛星被打掉怎麼辦?中國一神器可24小時內發射衛星

答案非常簡單,陸基彈道飛彈就是天然的快速響應火箭,本身它就具備突破大氣層的射高,經過適當的改進,可以滿足發射衛星的需求,比起新研發一種系統成本大大降低。

中國的長徵11號運載火箭,就是由東風31彈道飛彈改型而成的快速響應火箭。

比起常規的液體運載火箭,長徵11可謂短小精悍。長20.8米,重58噸,固體燃料發動機能夠提供120噸的推力,低軌運載能力達700公裡,在700公裡高的太陽同步軌道上可以投送400公斤重量,具備發射小型衛星的能力。

戰時衛星被打掉怎麼辦?中國一神器可24小時內發射衛星

長徵11號的最短髮射準備時間只有24小時,是世界上準備時間最短的火箭之一,超過美國同類火箭,有「快響利箭」的外號。

中國另外一種快速響應火箭就是最近頗為有名的「快舟」火箭。

它的尺寸基於東風21與東風31之間,整體封裝在發射筒內,由發射車進行運輸。它採用了大量成熟技術,成本較低,能在戰時大規模部署應用。

戰時衛星被打掉怎麼辦?中國一神器可24小時內發射衛星

2017年1月,「快舟」火箭首次進行了商業發射,將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第二, 採用空中發射火箭的方式。

空射火箭能夠有效提升發射的機動性,有利於提高戰時生存能力。

在這方面美國走在世界前列,其「飛馬座」空射火箭迄今已經成功發射42次,準備時間在90小時內。

戰時衛星被打掉怎麼辦?中國一神器可24小時內發射衛星

而中國在空射火箭方面也開始了自己的探索,隨著運20的服役,空中發射的平臺已經具備。

在2017年曾有文章披露,中國已經在研發一種空射運載火箭,以運20為載機,可以在12小時內進行發射,能夠將不小於200公斤的載荷投送到太陽同步軌道上。

最後一種是採用新型的運載器系統。

在這方面除了傳統的燃料火箭之外,電磁發射技術是目前衛星發射的技術前沿。

它最大的優點是省去了火箭發射衛星所需的巨量燃料,已經儲存這些燃料的艙段,發射的準備工作會減少一大半。而且依靠廉價的電力,其發射成本也降到最低。

在這一領域,中國也展開了研發工作。

2016年,中國航天科工和海軍工程大學籤署戰略協議,中國電磁彈射第一人馬偉明教授親臨現場。

戰時衛星被打掉怎麼辦?中國一神器可24小時內發射衛星

航天科工有兩款新型運載火箭相當引人注目,那就是「羽舟」和「輕舟」。

「羽舟」是電推火箭,「輕舟」是液體火箭,它們都是使用地面大型電磁彈射裝置發射,自然這一切背後都離不開馬偉明這尊大神的助理。

據報導,在2020年完成發射演示系統建設和原理驗證,馬教授則預測10年內電磁能全面取代化學能!

戰時衛星被打掉怎麼辦?中國一神器可24小時內發射衛星

按照這個趨勢,發射衛星不再是一件耗時費力危險性極大的工程,不僅僅是快速響應火箭,對於人類探索宇宙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相關焦點

  • 中國正在研製電磁炮發射衛星 戰時可快速補發衛星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用電磁炮發射衛星」這一科幻作品中的情節,可能真的要從故事中走進現實了。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馬偉明教授在2016年公開發表的論文顯示,中國方面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利用電磁發射技術實現空間物資快速投送和小型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快速發射。
  • 法媒:中國遙感三十號衛星對臺北24小時覆蓋
    中國遙感三十號衛星星座完成組網,引發外界關注。法媒指,這一衛星星座可實現對臺北24小時覆蓋。,這個星座系統,實現了對其覆蓋範圍內指定地點24小時不間斷跟蹤的能力,這意味著這個對中國國防安全有重要意義的星座系統正式完成。
  • 中國最近為啥高調公布這一消息:別人打掉我們一顆衛星中國射十顆
    雖然此次任務採用純商業發射合同組織形式,但快舟一號甲小型運載火箭背後的快舟一號火箭確實不折不扣的我軍大殺器。2013年,「快舟一號」升空不到兩小時,美國航天網站便在頭條顯要位置,以「中國秘密發射新快速響應火箭」為題報導此事。報導稱,「快舟」其實就是中國的太空快速響應作戰系統。這次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搶在美國之前,成為首個完整發射衛星-火箭一體化快速應急空間飛行器試驗的國家。
  • 外電:中國或以可發射電磁脈衝的衛星做反衛星武器
    外電:中國或以可發射電磁脈衝的衛星做反衛星武器   據路透社1月14日報導,上述未被授權公開發表信息的消息人士說,去年年底完成的一份美國機密情報評估報告分析指出,中國在太空的活動日益增多,而美國的衛星則愈發容易受到攻擊。這些衛星用於幫助美軍實現安全的軍事通信,對敵方發射的飛彈進行預警並提供精確的攻擊坐標。  有關消息人士說,這份情報報告針對中國在較高軌道上幹擾美國衛星的能力發出了危險警報。
  • 日本衛星將搭載美軍設備,東風發射被24小時監控?中:又如何?
    日本將要升空的衛星上將搭載來自美國的設備,一旦那些衛星全部發射成功。屆時,中國東風飛彈的發射活動將完全暴露在那兩個國家的眼中。 12月24日,環球時報報導稱,在12月18日,日本國家空間政策辦公室和美國太空軍籤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決定在日本準天頂導航衛星上搭載兩臺美國航天與飛彈系統中心研製的有效載荷,分別於2023年和2024年從日本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升空。
  • 一文讀懂北鬥導航衛星的所有疑問
    但是如果在中國境內,藉助於地基增強系統和5G通信,這一精度可達到1米甚至是釐米級別!遠遠超過目前GPS二代的精度。此外,北鬥導航系統採用星間鏈路系統和短報文服務,具有較強的抗幹擾能力、更高精度的定位和授時能力。
  • 24小時內三次發射中止,NASA玩的是哪一出?
    在過去的24小時內,美國的三次發射活動均在倒數的最後時刻,中止了發射。自從新冠以後,大家嘴上都掛著一句話「見證歷史「,沒想到在這個國慶節,在航天發射上,大家又一次見證了歷史。首先從一張圖開始。星鏈衛星,一箭60星,載荷代號Starlink 12,發射地點是39A發射臺。
  • 青島兩大「神器」助陣北鬥衛星發射 青島力量閃耀太空
    「發射成功!」6月23日上午,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指揮控制站配電機房內的劉曉露得到消息,自己揮了揮拳頭,算是慶賀一下,臉上也洋溢出勝利的笑容。劉曉露是青島平度市雲山鎮人,2017年12月大學畢業後來到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因為學的是電器自動化專業,他被安排到了配電崗位。
  • 中國又一衛星升空 刷新精度記錄!蔡英文將無處可藏
    國防科工局公布的高分二號亞米級解析度衛星圖,斑馬線清晰可見北京時間5月9日2時28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高分五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也是我國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設計壽命8年,裝載2臺全新研製的陸地觀測載荷和4臺全新研製的大氣類觀測載荷。這6大載荷「神器」讓高分五號衛星練就了「火眼金睛」。
  • 世界衛星數量,美國593顆衛星,俄羅斯135顆,中國和美國差距太大
    近日,有專家盤點世界個國的衛星數量表示道,在地球軌道運行的1000多顆衛星中,中國只有100多顆,而美國有有593顆,而俄羅斯和中國的數量差不多,也就在相差幾顆。近幾年來,中國衛星的發射數量就像下餃子一樣,一年一鍋就是20顆以上衛星數量增長。根據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的一年發射衛星數量才20多顆,2011年也是20顆,2012年稍微多一點達到了28顆。而且跟據最新的數據,中國的氣象衛星數據全球第一,這是連美國也不得不公認的,可以說中國一項太空技術世界第一。
  • 快舟11號運載火箭首飛失利,戰時可打最高的衛星
    地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JSLC)火箭: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KZ-11)載荷:吉林一號高分02E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Jilin 1-GF-02E)、微釐空間一號系統S2星(weili-1-02)客戶:長光衛星、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bilibili
  • 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失利,戰時可打最高的衛星
    地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JSLC)火箭: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KZ-11)載荷:吉林一號高分02E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Jilin 1-GF-02E)、微釐空間一號系統S2星(weili-1-02)客戶:長光衛星、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bilibili),微釐空間(weili)質量:280kg軌道:SSO
  • 24小時最熱 | SpaceX發射後,B站衛星也將上天;一加電視來了!你的...
    24小時最熱 | SpaceX發射後,B站衛星也將上天;一加電視來了!你的微信被監聽了?騰訊官方發聲!2020-06-01 18:24出處/作者:其他整合編輯:8mile責任編輯:wengyuedan   馬斯克SpaceX成功發射後,B站將發射一顆遙感衛星美東時間5月30日15時22分,SpaceX 首飛成功,在經過大約19個小時的飛行後,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 三天內,SpaceX將發射兩次,一組星鏈衛星和一枚GPS衛星
    SpaceX的下一次星鏈(Starlink)發射任務已經確定了日期,因為此前的海上風暴SpaceX推遲了它的最後一次發射,該公司將這次任務安排在另一場關鍵的獵鷹9號火箭(Falcon 9)發射前兩天,同時是也在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LA)計劃第三次發射美國偵查衛星NROL-44之後約36個小時
  • 中國版X37B成功發射!還有升級版騰雲空天飛機隨後就到!
    一、可作為測試新材料、新設備的小型無人空間實驗室。外太空有地面無法模擬的高輻射、微重力等環境,適合開展各種新材料、設備研究。X37B機身之內就有能夠攜帶各種材料、設備的空間,可以攜帶各種材料設備到外太空開展實驗。
  • 我國高分五號衛星發射成功 可探測大氣汙染物
    高分五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也是我國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設計壽命8年,裝載2臺全新研製的陸地觀測載荷和4臺全新研製的大氣類觀測載荷。這6大載荷「神器」讓高分五號衛星練就了「火眼金睛」。▲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蓄勢待發。李志勇 攝高分五號衛星與此前發射的高分一號、二號、四號衛星有所不同。
  • 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發射極地衛星
    央廣網廣州12月4日消息(記者鄭澍)12月3日,記者從在中山大學舉行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我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
  • SpaceX在5小時內,發射了60枚衛星,又升空了艘星際飛船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成功發射了搭載60顆星鏈衛星( Starlink satellites)的獵鷹9號火箭(Falcon 9),並在5小時內成功升空了一艘星際飛船原型機在發射後不到20分鐘,所有60枚星鏈 V1.0(Starlink v1.0)衛星都成功部署,從而成功完成了SpaceX的第11次星鏈衛星操作任務和第12次星鏈計劃的全面發射。
  • 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能1小時內打衛星觀測航母
    8月20日,由藍箭航天(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朱雀一號」運載火箭總裝完畢,擬於第四季度發射。【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李司坤 張鴻陪】中國首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20日完成總裝,擬於今年第四季度發射。
  • 中國將發射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中新社廣州12月4日電 (記者許青青)由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3日在中山大學舉行。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中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