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氣溶膠」還能影響全球氣候變化?丨大氣悟理

2020-08-10 中科院之聲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的影響顯著增強並不斷積累,其中以CO2為代表的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變暖問題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危機。然而,除了溫室氣體,人類活動排放的眾多汙染物中,有一個身形嬌小的成員,雖然肉眼難以捕捉,但它對地球的氣候和環境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它就是氣溶膠

(圖片來自網絡

說到氣溶膠,大家可能會有些陌生,但如果說到PM2.5,大家可能就會立刻提高警惕備好口罩了。PM2.5就是氣溶膠中的一種,氣溶膠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固體或液體粒子,直徑約為0.001~100μm(微米,10-6米),PM2.5指大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或等於2.5μm的氣溶膠,也稱為細顆粒物。

PM10和PM2.5粒子與人類頭髮直徑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氣溶膠的種類很多,一般可以分為自然源氣溶膠和人為源氣溶膠。自然源氣溶膠主要源於沙塵暴、火山爆發、海浪破碎以及森林野火等自然現象。人為源氣溶膠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硫酸鹽氣溶膠、黑碳和煙塵。自工業革命以來,人為源氣溶膠在大氣中的含量持續增加,造成嚴重空氣汙染的同時也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氣溶膠造成的環境問題受到了公眾和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除了造成環境汙染,氣溶膠還可以影響到地球的氣候。氣溶膠粒子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種是氣溶膠粒子可以直接吸收或散射太陽短波輻射(又稱直接氣候效應)。第二種是氣溶膠粒子可以通過改變或影響雲的特性比如形狀,壽命,雲量等來間接影響太陽短波輻射和地球長波輻射(也稱間接氣候效應)。氣溶膠顆粒形狀多種多樣,粒徑大小千差萬別,形成機制和化學性質各不相同,而且由於氣溶膠的生命周期很短,對流層氣溶膠的壽命一般只有幾天到幾周,與CO2等溫室氣體相比,氣溶膠的排放局地性很強,氣溶膠對輻射的影響相關研究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散射型氣溶膠降溫作用(上),吸收型氣溶膠增溫作用(下)(圖片來自網絡)

根據IPCC的評估報告,氣溶膠的間接氣候效應可能更為重要,但是與直接效應相比,間接效應的不確定性更大。這是因為氣溶膠與雲的相互作用的機制目前還認識不全面,特別是對雲特性的理解還欠缺很多。關注大氣氣溶膠,不僅是解決大氣環境汙染問題的需要,也是理解氣候變化和地氣系統輻射變化的重要環節。

氣溶膠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圖片來源: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2007年))

據2012年發布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估算,大氣氣溶膠總的直接輻射強迫為-0.9(-1.9~-0.1)W/m2,這表明氣溶膠對氣候系統總體上具有冷卻效應,氣溶膠增加會導致地球獲得的輻射強迫減少。那麼,氣溶膠的存在是不是就可以抵消溫室氣體引起的全球變暖了呢?

對於人類排放氣溶膠直接作用輻射強迫的各種估算結果(圖片來源:松鼠科學會新浪博客)

大氣平流層沒有明顯的垂直運動,空氣以水平運動為主,其動力穩定性條件和水平環流可以將局地的影響放大為區域甚至全球影響,而且能延長進入平流層的氣溶膠的壽命以及影響時間。於是科研人員大膽設想,希望在大氣平流層做一些改變來減緩全球變暖的速度。

(圖片來自網絡)

美國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計劃開展一個「平流層控制擾動實驗」,他們打算通過發射一個可操縱的氣球釋放氣溶膠的小團煙霧,然後測量這些煙霧如何分散光線和改變平流層的化學狀態。他們希望證明在平流層注入氣溶膠可將一部分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從而遏制全球變暖。他們認為這一做法與大型火山爆發產生的全球降溫效應有異曲同工之處,例如1815年爆發的坦博拉火山造成了全球性的氣候異常,次年夏天出現罕見低溫,歐洲、北美洲及亞洲都受災嚴重,1816年也被稱為「無夏之年」。

實驗設想

但是隨後又有科研人員利用地球系統模式模擬了這種方法的可行性,他們利用CESM模型在南北緯15°和30°上空的平流層注入硫酸鹽氣溶膠。模擬結果顯示,這種做法的確可以降低表面溫度。但是同時也會造成海洋循環變化,進而導致海洋持續變暖,尤其是靠近格陵蘭島以南附近的海面。

模擬結果地表溫度變化

當然,在平流層注入氣溶膠從而改變地球反照率還是科研人員一個大膽的想法,但是人類活動在對流層排放的氣溶膠正在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地球氣候。大氣所黃剛研究員團隊利用地球系統模型CESM模擬了工業革命以來,人為活動造成的硫酸鹽氣溶膠排放的時空分布變化,以及該變化對北半球溫度的影響。

模擬結果表明,1850-1980年歐洲、北美等發達地區汙染物排放明顯增加,發展中地區汙染物排放不顯著,北半球溫度普遍降低。1980-2007年,發達地區汙染物排放減少,發展中地區汙染物排放則持續增加。溫度變化主要表現是北半球高緯度地區的溫度上升。東亞中低緯度地區、南亞和其他地方的氣溫下降。

模擬北半球地表溫度的變化

局地溫度變化有三個影響因子。其中硫酸鹽排放源區溫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輻射強迫的影響,如1850-1980年歐洲變冷,1980-2007年歐洲變暖、東亞和南亞變冷。溫度的遠距離響應主要是由於熱量輸送,影響最大的是在西伯利亞地區,雖然這裡氣溶膠濃度變化很小,但是冷暖平流作用明顯,因此溫度響應很強。

2019年《自然》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表示,空氣汙染導致中國太陽能產出減少。科研人員分析了來自中國119個站點的觀測輻射數據,發現在1960年至2015年間,中國地區太陽能光伏(solar photovoltaic,PV)潛力平均下降了11-15%。其中黑碳氣溶膠和硫酸鹽氣溶膠排放增加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最強。

1960~2015年氣溶膠排放、容量因子變化。(二氧化硫和黑碳排放量取自北京大學排放清單)

容量因子(CF,capacity factor)為光伏電池板的實際輸出功率和最大輸出功率之間的比值,來表徵潛在的發電能力。如圖所示,計算得到:1960年到2015年間,潛在太陽能光伏發電能力降低了13%。

總體而言,氣溶膠的氣候效應要比溫室氣體複雜得多。氣溶膠的種類複雜,其中像硫酸鹽等散射型氣溶膠可以增加行星反射率對整層大氣起到降溫作用,而像黑碳等吸收型氣溶膠可以吸收太陽輻射使得氣溶膠所在大氣增暖,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降溫。氣溶膠的輻射強迫效應在不同時間,不同緯度都會發生變化,甚至同一層氣溶膠在下墊面發生變化時其輻射強迫效應也會發生很大的差異。

由於對氣溶膠的觀測時間開始比較晚,而且氣溶膠成分複雜還可以影響雲,目前科學家對氣溶膠的氣候效應認識還有很大不足。大氣氣溶膠的直接和間接氣候效應問題不解決,將直接影響到我們對過去100至200年來氣候變化原因的正確認識,也必然影響到我們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預測。氣溶膠的環境和氣候效應可能是一把雙刃劍。改善顆粒物汙染,有利於環境和人類健康,但氣溶膠減少導致其冷卻效應衰減,是否會加速全球氣候變暖的進程,也是一個需要深入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Chunjiang Zhou, Peng Liu, Gang Huang, Jintai Lin, et al., 2020, The impact of secondary inorganic aerosol emissions change o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 石廣玉,王標,張華,趙劍琦,檀賽春,溫天雪.大氣氣溶膠的輻射與氣候效應[J].大氣科學,2008(04):826-840.

3. Sweerts B, Pfenninger S, Yang S, et al. Estimation of losses in solar energy production from air pollution in China since 1960 using surface radiation data[J]. Nature Energy, 2019: 1.

4. John A. Dykema, David W. Keith, James G. Anderson, Debra Weisenstein,Stratospheric controlled perturbation experiment: a small-scale experiment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isks of solar geoengineering,2014,Philos Trans A Math Phys Eng Sci.

5. John T. Fasullo, Simone Tilmes, Jadwiga H. Richter, Ben Kravitz, Douglas G. MacMartin, Michael J. Mills & Isla R. Simpson, 2018, Persistent polar ocean warming in a strategically geoengineered climate, Nature Geoscience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小小氣溶膠」還能影響全球氣候變化?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
  •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導讀:在廣告中我們可能都聽過這麼一句:小身材有大能量。在進行大氣邊界層CO₂探測的時候,也有這麼一個」小個子」,它小小的身軀有大大的作用。它是誰呢?
  • 或許,你已經在見證人類歷史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最近,澳洲氣候學家斯特芬在採訪中聲稱,全球15個「氣候臨界點」已被激活9個,他認為人類文明這艘水上漂浮的小船可能就像駛向冰山的鐵達尼號一樣,崩潰是最可能的結果。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導讀:對流層(大氣的最低層,平均厚度在8-16km左右)和平流層(對流層之上,距地表約10~50公裡處的大氣層)是與人類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大氣層。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
  • 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導讀:提到西北,你會想到什麼?是雄偉壯闊的荒漠,還是生機勃勃的綠洲?是羅布泊的廣袤與乾涸,還是絲路的繁華與沒落?是古格文明的戛然而止,還是漢唐帝國的輝煌盛世?
  • 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我們將推出「南亞夏季風三部曲」系列文章,為大家介紹南亞夏季風的氣候特點、歷史演變、影響因素及其在未來的可能變化。下文為該系列的第二部,主要介紹南亞夏季風的特點、變化及太平洋海溫的影響。(點這裡查看第一部:季風降水先減後增,人類能否「翻雲覆雨」?
  • 北極海冰減少與東亞極冷事件的幕後「黑手」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說到北極你會想到什麼?無邊的冰雪、漫長的冬季、被海冰覆蓋的白色海洋……一直以來,這個面積廣大但人煙稀少的地區用她的美麗與神秘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從對北極一無所知到開闢北極航道,這裡一直激發著人類探索的欲望。
  • 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深海環流由溫鹽驅動,這部分變化比較慢。二者相互結合,驅動了全球熱量的流動,維持全球的能量平衡。影響海洋表層物質擴散的主要是上層的風驅環流。風驅環流是指由海洋盛行風驅動的大洋環流。全球大氣低層最強大穩定的盛行風主要是熱帶地區的偏東風(北半球東北信風和南半球東南信風)和中高緯度地區的西風帶。
  • 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它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核心指標和「放大器」,對地球氣候系統有重要的影響。
  • 狗尾巴草告訴你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另一方面,我國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發展著,對未來氣候變化及政府碳減排政策的制定必然會產生重要影響。早在2014年,美國國家標準計量局和航空航天局就已經部署了"大城市群碳排放"研發計劃,城市層面的溫室氣體減排行動逐漸成為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建立我國的CO2城區監測體系是非常有必要且迫切的。
  • 北極黑碳氣溶膠的氣候效應模擬研究取得進展
    黑碳氣溶膠是大氣中重要的吸光性氣溶膠,可通過直接和間接輻射強迫影響地-氣系統的能量平衡,沉降至雪冰表面後引起氣溶膠-雪冰輻射反饋效應,進而對區域及全球的氣候產生影響。北極地區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放大區,黑碳氣溶膠排放的增加可能是加劇該地區變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 地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全球氣候變化一直在發生
    全球氣候變化通常在數千年或數百萬年的時間裡緩慢發生。 相比之下,現在的地球氣候變化很快。 其餘的被大氣反射或吸收。太陽的能量輸出不是恆定的,它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它會影響我們的氣候。 2、地球軌道的變化 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是一個橢圓不是圓,但橢圓會改變形狀。
  • 氣候變化對臭氧層的區域性影響
    氣候變化帶給臭氧層的消息是喜憂摻半的。   然而,這些化學物質並不是唯一影響臭氧層的排放物。長期以來,研究人員已經了解到:溫室氣體通過對同溫層的冷卻作用,可以放慢破壞臭氧層的化學反應速度,因此也許會有助於臭氧層的恢復。但是氣候變化還有另外一個影響,即它可以改變空氣循環的模式。直到近幾年,才有人注意到空氣循環是如何影響臭氧層的。
  • 科學家揭秘氣候變化原因
    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介紹什麼是氣候系統,以及氣候系統的各部分之間是怎樣相互作用並影響氣候變化的。  氣候系統的構成及其對氣候變化的作用全球氣候系統指的是一個由大氣圈、水圈、冰雪圈、巖石圈(陸面)和生物圈組成的高度複雜的系統,這些部分之間發生著明顯的相互作用。
  • 「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項目揭示黑碳氣溶膠跨南北區域相互...
    在「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的支持下,「黑碳的農業與生活源排放對東亞氣候、空氣品質的影響及其氣候-健康效益評估」項目團隊揭示了黑碳氣溶膠跨南北區域相互傳輸影響。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孔少飛教授團隊通過對華北平原南部和華中地區設置的5個黑碳氣溶膠觀測站的同步在線觀測數據的研究表明:汙染天氣條件下,由化石能源燃燒產生的黑碳使得大氣中黑碳的質量濃度和吸收係數分別增加了26.4%-163%和18.2%-236%;南方城市來源於生物質燃燒產生的黑碳濃度在逐漸降低,而在北方和郊區,生物質燃燒產生的黑碳呈上升趨勢。
  • 高考地理小專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材料一 根據目前的全球氣候變化趨勢,到2050年,全球夏季將更乾燥,冬季更潮溼多雨,極端天氣現象更多。隨著全球氣候繼續變暖,預計德國到2100年的氣溫將比目前升高2 ℃~4 ℃。材料二 可怕的全球變暖。(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什麼?
  • 全球能量平衡擾動可導致氣候變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石廣玉最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從全球能量平衡的角度分析了氣候變化的原因。  「入射的太陽短波輻射與地面射向大氣的長波輻射應該是平衡的,然而由於人類活動,擾亂了這種能量平衡,造成全球溫度隨之上升。」石廣玉說。  自然原因和人類活動共同導致了氣候變化。
  • 中國對全球變暖影響到底有多大?
    原標題:中國對全球變暖影響到底有多大? ■最新發現與創新   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李本綱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依據觀測數據和模型研究結果,估算出我國從前工業時代至今對全球變暖的貢獻大約佔到10%,遠低於中國排放的全球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