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2020-07-09 中科院之聲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

導讀:在廣告中我們可能都聽過這麼一句:小身材有大能量。在進行大氣邊界層CO₂探測的時候,也有這麼一個」小個子」,它小小的身軀有大大的作用。它是誰呢?

在郊區,總有那麼幾個「神秘「的地方——在這裡,你看不到高樓和人群,只有幾個大大的煙囪,在不停向外」吞雲吐霧「。有的時候,他們直直衝向天空,而有的時候,即使沒有風,他們也會半路拐個彎,近水平地飄向未知的遠方。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唐貴謙 攝

這個具備讓廢氣「改道」能力的,就是大氣邊界層(PBL)的逆溫頂蓋了。可千萬別被名字誤導了,大氣邊界層可不是離地球最遠的大氣層,而是指大氣最底層,靠近地球表面、受地面摩擦阻力影響的大氣層區域。由於接近地球表面,各種粗糙元(如房屋、樹木)都會使大氣流動受阻,這種摩擦帶來的阻力會隨高度逐漸減小,到某一位置後便可忽略,而這一高度就是大氣邊界層厚度了,它會隨著地面特點變化,一般為1-2km高。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圖片來自網絡)

而作為與我們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大氣層,大氣邊界層是地氣相互作用、大氣汙染過程的重要界面。大氣邊界層結構決定了大氣傳輸、擴散,直接影響近地面大氣成分的時空分布。不僅是汙染物,這一層中溫室氣體——如CO₂的變化,也受到了巨大的關注。

由於與地表「熱切「地進行熱量、動量、水汽和其他物質的交換,這一層中的大氣十分好動,不僅尺度小,運動還完全隨機。就像河水流速太快會呈現出一個個小漩渦,流場中大氣也是完全沒有章法(上圖中各式各樣的煙囪排煙就是),被稱為大氣湍流。在這樣複雜的條件下,要想探測CO₂的垂直分布,可不是個容易事兒。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大氣湍流示意(圖片來源:NORTEK)

2016年,我國發射了TANSAT(碳衛星),躋身擁有嗅碳衛星國家的前三名,可以說一件讓人挺起胸脯的自豪事。它就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可以監控大氣中不同高度上CO₂的一舉一動。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圖片來自網絡)

但是,衛星監測並非完美無缺,他們有時會被雲和氣溶膠「迷了眼」,導致雲下大氣邊界層中測量出來的CO₂濃度也是虛虛實實,分不清真假。地面觀測嘗試來填補這個空白,但是它畢竟只能給出」面」上單個點的變化,面對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CO₂,他也只能抬頭嘆氣了。為了測量邊界層中CO₂的垂直分布,科學家可謂是絞盡腦汁。氣象觀測塔、飛機、探空氣球和系留氣艇輪番上陣。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北京氣象塔(左)與探空氣球(右)

氣象塔雖高,觀測高度也到不了邊界層上部——就連大氣物理研究所的亞洲第二高氣象塔,也只到325m高,遠遠夠不到2km的邊。

飛機和探空氣球也可用於大氣邊界層內的CO₂監測,並且檢測精度高。可是搭載傳統監測儀器,會受到儀器體積大,質量重的限制,總是沒有那麼靈活。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攜帶高精度CO₂監測儀器的飛機起飛(圖片來源:韓鵬飛)

更重要的是,飛一次委實太貴,貪心想要更多數據的科研人員容易經費「告急「,再加上他們的垂直解析度只有100-200m,實在無法滿足高性價比要求。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圖片來自網絡)

兩難之時,個子最小的系留氣艇站了出來。在兄弟姐妹裡,它看似能力最弱——無法獨立飛行,需要纜繩控制;飛行高度較低——最高只能飛到2km。但依靠肚子裡的氦氣,系留纜索的牽拉,它可以依靠浮力在空中特定範圍內實現固定高度、長時間的駐留(連續滯空的時間是幾天至一個月)。同時由於構造簡單,它部署簡單靈活,不管是造價還是維護費用都很低。更重要的是,它的垂直解析度高達40m。這讓研究人員眼前一亮——這難道不是邊界層測量CO₂的最佳選手麼!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實驗用系留氣艇(唐貴謙 攝)

搞定了載體,市面上的CO₂探測儀這麼多,究竟哪一個最適合跟著系留氣艇一起高性價比「出道「?

傳統標準儀器在背景濃度的高精度觀測中可以起到大作用,但它實在是個大傢伙,和配套系統動輒需要佔地數平米,重量達到幾十千克。這對系留氣艇而言,實在是個帶不動的隊友。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碳循環與氣候變化研究團隊成員和馬蘭裡大學曾寧教授經過多年的攜手努力,成功研發出了一種基於非分散紅外技術(NDIR)的低成本微型化CO₂監測儀。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傳統高精度儀器與微型化儀器大小對比(圖片來源: 韓鵬飛)

與傳統標準儀器相比,微型化儀器妥妥是個觀測界的小個子。但它小小的身體裡蘊含著大大的能量:不僅體積小(長寬高均不超過30 cm),質量輕(小於1千克,僅為傳統儀器的幾十分之一),而且精度高(一般為2-5 ppmv, 1 ppmv=百萬體積分之一),在捕捉大氣CO₂濃度的晝夜和逐日變化(通常幾十至上百個ppmv)這個「主戰場」裡可以說是遊刃有餘,憑藉「小輕強」的優勢,與系留氣艇組成了最佳CP。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圖片來自網絡)

它的過人之處還可不止如此,通過結合先進的傳感器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無線通信技術,不僅能實現對環境CO₂濃度的實時監測,還可作為網格化固定站點以及不固定點位的流動監測。

當然,微型化儀器並不是十全十美。它佔據了體積的優勢,就犧牲了一部分精度——傳統高精度儀器精度是它的10倍以上,可達0.2ppmv。但是他們倆應用場景不同:高精度儀器用於大氣本底監測,微型化儀器則用於城市高密度監測(包括定點監測、移動車輛觀測)和探空監測。可以說,它們在各自的戰場裡各自發揮著作用。

2019年1月8日—14日,研究人員就將該儀器搭載到系留氣艇垂直探測系統上,成功對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南地區邊界層(0-1000 m)的CO₂垂直分布進行了原位觀測。王躍思研究員課題組王迎紅博士同步採集了不同高度的氣體樣品,在實驗室用氣相色譜儀進行了精準測量。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微型化儀器用於系留氣艇垂直觀測(唐貴謙 攝)

文章通訊作者,大氣物理研究所韓鵬飛博士和碩士生包鍾秀及合作者通過數據對比分析,發現微型化儀器與傳統氣相色譜分析儀得到的CO₂垂直廓線非常一致。同時CO₂濃度基本呈現隨高度增加而降低的趨勢,且邊界層中CO₂濃度的垂向分布主要受邊界層穩定性和排放源的影響,大氣模式模擬試驗進一步證實了這些結果。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在了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上。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CO₂排放和大氣傳輸示意圖,應用低成本儀器搭載到系留汽艇可成功觀測其垂直廓線(圖片來源:韓鵬飛)

同時,基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7YFB0504000)的支持,研究人員利用這一「宜靜宜動」的微型化儀器,在京津冀地區組建高密度觀測網,在公裡級尺度上觀測了城市CO₂的時空變化。

二氧化碳監測:更小更快更強丨大氣悟理

京津冀城市群高密度組網觀測部分監測點示意(圖片來源:韓鵬飛)

其實在觀測的世界裡,研究人員一直不懈追尋著「物美價廉「 的存在。微型化儀器可以說為CO₂垂直觀測提供了更簡單高效的方法,可以說它應用前景廣闊,具有很高的推廣價值。

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2020年全球由化石燃料產生的CO₂排放量預計將減少7%。不過,我們需要認識到,即使這是二戰以來的最大急劇降幅,全球變暖的長期趨勢並未減緩。作為《巴黎協定》執行情況的評估標準之一,CO₂排放量的監測依然是重中之重。而在微型化儀器的幫助下,我們將能更快的掌握CO₂在邊界層內高精度分布的規律和特點,這將為我國碳減排和低碳發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多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ZhongxiuBAO, Pengfei HAN, Ning ZENG, Di LIU, Qixiang CAI, Yinghong WANG, Guiqian TANG,Ke ZHENG & Bo YAO (2020): Observation and modeling of vertical carbondioxide distribution in a heavily polluted suburban environment, Atmospheric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13(4), DOI: 10.1080/16742834.2020.1746627.

2. 郭育紅, 辛金元, 王躍思,等. 保定市大氣顆粒物中含碳組分粒徑分布[J]. 氣候與環境研究, 2014, 019(002):185-192.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從哪兒來?狗尾巴草告訴你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北京氣象觀測鐵塔(圖片來源:中科院大氣所2020年公眾科學開放日互動視頻)CO2城區監測的另一種方法是通過衛星遙感反演。與傳統的地基觀測方法相比,它具有連續、穩定、大尺度觀測等優點。
  • 北極海冰減少與東亞極冷事件的幕後「黑手」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說到北極你會想到什麼?無邊的冰雪、漫長的冬季、被海冰覆蓋的白色海洋……一直以來,這個面積廣大但人煙稀少的地區用她的美麗與神秘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從對北極一無所知到開闢北極航道,這裡一直激發著人類探索的欲望。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導讀:對流層(大氣的最低層,平均厚度在8-16km左右)和平流層(對流層之上,距地表約10~50公裡處的大氣層)是與人類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大氣層。
  • 或許,你已經在見證人類歷史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最近,澳洲氣候學家斯特芬在採訪中聲稱,全球15個「氣候臨界點」已被激活9個,他認為人類文明這艘水上漂浮的小船可能就像駛向冰山的鐵達尼號一樣,崩潰是最可能的結果。
  • 「小小氣溶膠」還能影響全球氣候變化?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的影響顯著增強並不斷積累,其中以CO2為代表的溫室氣體造成的全球變暖問題是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危機。
  • 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2012年8月和2007年8月,北極區域均遭遇極強的氣旋活動,氣旋的強度甚至可以達到冬季強氣旋活動的程度,是導致海冰面積極端低值的「罪魁禍首」,導致當年海冰範圍大幅度小於氣候平均態,在當年即創下歷史記錄。而2015/2016年全球遭遇超級El Nino,當年的海洋表層溫度超高,當年創下的全球最高氣溫,時至今日也沒有超過。
  • 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導讀:提到西北,你會想到什麼?是雄偉壯闊的荒漠,還是生機勃勃的綠洲?是羅布泊的廣袤與乾涸,還是絲路的繁華與沒落?是古格文明的戛然而止,還是漢唐帝國的輝煌盛世?
  • 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季風氣候雖然主要體現為風向和降水的季節性變化,但影響因子卻不局限於大氣自身。現代氣候學將地球的氣候系統分為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巖石圈和生物圈,五大圈層緊密相連、相互影響,任何一個圈層的變化都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引起其他圈層的響應。
  • 丨大氣悟理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雲捲雲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裡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由於表層環流依賴於大氣中的風場變化,因此其變化比較快,時間尺度相對於深層環流要短得多。
  • 【光明日報】「千裡眼」監測二氧化碳排放
    12月22日凌晨,我國首顆用於監測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學實驗衛星,成功到達距離地球700多公裡外的太空,開始進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監測工作。  「現在世界各地在統計碳排放時,許多國家各自通過化石燃料燃燒數量和效率來計算,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 100度高溫下,可大氣吸收二氧化碳轉為甲烷
    作者:文/虞子期 今年以來,關於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可以說是非常受大家的關注,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澳洲野火」釋放的汙染物。根據歐洲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中心在1月發布的報告指出,澳洲的這次野火排放的二氧化碳達到了約4億噸,而這個數據還沒有包含2月一段時間的釋放。
  • 更環保、更快、更有效的汽車噴漆,豐田在日本工廠使用無氣噴漆機
    汽車製造商一直在尋找更新的、更好的、更快的、整體上更有效的方法來生產汽車,不僅在時間和金錢方面,而且在環境汙染方面。豐田的最新技術,一種無空氣的油漆噴霧器,解決了這三個問題。豐田聲稱擁有世界上第一臺用於車身噴漆的無氣噴漆機。
  • 大氣中有多少氧氣和二氧化碳?全球氣候變暖是因為二氧化碳排放?
    20世紀60年代,大氣中二氧化碳年增加是2009-2018年平均增加的的35%海洋中溶解和固化的二氧化碳大約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五十倍以上那麼問題來了,即那麼大氣中到底有多少二氧化碳多少氧氣呢?不考慮二氧化碳吸收和固化的情況下,新增排放二氧化碳佔大氣中存量二氧化碳的比重為:368/32468.4=1.1334%。每年增加超過1%,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 世界氣象組織稱2015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躍升
    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報導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網站3月10日消息,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觀測數據,2015年間,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測量的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躍升了3.05ppm (1ppm指百萬分之一),在56年的同比研究中
  • 海賊王870:路飛蛇人形態新特性曝光,比以前更快,更強,更敏捷
    ,下面小編就來分析一下路飛新四檔蛇人形態的新特性,以及新特性是如何克制卡塔庫慄的吧。更快「更快」這一點不僅僅是指在出拳速度上,更表現在路飛的四檔代表技能大蛇炮中,進化後的蛇人態讓大蛇炮即使在伸長、轉向的情況下還能不斷加速,速度越來越快,和以前打多弗朗明哥時稍顯死板的大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想而這個特性無疑是用來對付卡塔庫慄能看穿未來的見聞色的,因為只要路飛夠快,就能在卡塔庫慄做出躲避動作之後迅速轉變出拳方向
  • 大氣中「笑氣」的主要來源是這項活動,溫室效室比二氧化碳更嚴重
    如果不加以控制,在它們和二氧化碳的影響下,全球平均氣溫將比工業化之前高出2攝氏度以上。」科學家估計,要實現「將增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這一世紀末目標,未來80年累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應超過約7000億噸;如果想將增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排放量則需降至5000億噸。
  •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0415%,憂心嗎丨光明時評
    儘管在氣候變化上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二氧化碳是數百萬年前人類出現後的第一新高這一事實,也足以讓所有人警覺。日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莫納羅亞氣象臺的傳感器監測到一個驚人數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已經超過415ppm,即二氧化碳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萬分之4.15,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 邁凱倫720S超級跑超級夢 更輕更強更快
    更輕、更強、更快。而且還遠不止這些。但為您帶來怎樣的感受完全是另一回事。準備好打破固有看法,重新審視超級跑車的可能性。
  • 地球的一半︱可再生能源如何讓2022冬奧「更快更高更強」
    通過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年替代化石能源約330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約8500萬噸、84萬噸和14萬噸。可能很多人會好奇,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可再生能源來支持一個如此大規模的全球賽事?如何確保會場穩定的清潔電力輸送?在發電端,張家口已經建有張北千萬千瓦級別的國家級風電基地。千萬千瓦級別是什麼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