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注!陝西科研人員在電子皮膚領域取得最新進展!

2020-09-30 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李盛濤教授課題組聯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Prof. Yu Huang(黃昱教授)和Prof. Xiangfeng Duan(段鑲鋒教授)課題組報導了基於具有微金字塔結構的PDMS/CNT(聚二甲基矽氧烷/碳納米管)導電複合材料高性能柔性電阻式壓力傳感器簡單直接的設計方法

該研究成果以"Robust Flexible Pressure Sensors Made from Conductive Micropyramids for Manipulation Tasks"(基於導電微金字塔結構用於操作性任務的穩健柔性壓力傳感器)為題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ACS NANO(美國化學學會納米,IF = 14.588)。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博士生馬超論文第一作者李盛濤教授、Prof. Yu Huang(黃昱教授)、Prof. Xiangfeng Duan(段鑲鋒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電子皮膚在假肢、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作為電子皮膚的關鍵部分,開發具有慢適應I型(SA‑I)機械感受器特性的柔性壓力傳感器至關重要,這不僅需要傳感器在小壓力範圍(小於10 kPa)探測微小靜態壓力變化,而且要確保在中等壓力範圍(10-100 kPa)對靜態壓力可精確穩定地進行控制,以完成日常的操縱性任務。目前,研發兼具寬壓力範圍、快速響應時間、線性和低滯回壓力響應的靈敏且穩定的柔性壓力傳感器仍具有挑戰。

該研究成果基於傳感器的工作機理,從電路模型(路)和有限元數值仿真(場)兩方面,揭示了與以往的設計——微金字塔表面塗覆很薄的導電層相比,該設計方法可提供更寬的壓力量程和更高的靈敏度。結合數值仿真和實驗結果揭示了傳感器的壓力響應取決於其間距與基底長度之比,而不僅僅依賴於間距,且當間距與基底長度為1:1時,可獲得優異的綜合性能以模擬SA-I機械感受器,該優化設計比例的壓力傳感器可在小壓力範圍和中等壓力範圍下提供高靈敏度、快速響應時間、高力學穩定性、低工作電壓和低功耗,高線性度和低滯回以及微米尺度高度均一的優異綜合性能。基於該優化設計比例的傳感器,構建了可實時地將幅值信號轉化為頻率信號且進行無線傳輸的壓力傳感系統,以及可實時進行空間分辨的壓力傳感陣列平臺。此外,鑑於微金字塔結構的廣泛應用,基於導電複合材料的微金字塔結構也可被集成到電容式、電晶體式、摩擦電式等其他類型的傳感器以獲取高的機械穩定性。

出彩交大人,科研立高峰。作為我國最早興辦、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西安交通大學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科技競爭力。遷校以來,學校創造了百餘項國內外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一",創造了29000餘項科研成果,其中237項獲得國家三大獎,產生了數以千億計的經濟社會效應。如今站在新時代,交大人也不辱使命,勇立潮頭,在科研領域矢志奮鬥、引領創新,為科技強國夢貢獻"交大智慧"和"交大力量"。


關注"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關於國家首批985、211,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西安交通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西安交通大學新聞網

相關焦點

  • 陝西院士團隊科研再獲重大突破,成果獲國際關注
    時隔一年,陝西科技大學輕工學院"生物質化學與材料"院士創新團隊趙偉副教授在生物質高分子精密合成領域再次取得突破進展,9月中旬,相關論文以"A New Synthetic Methodology of Site-Specific Functionalized Polypeptides
  • 陝西教授團隊再出重大科研成果,引發國際關注!
    近日,在趙進才院士工作室的支持下,陝西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英宣教授在光催化還原CO2研究領域連續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陝西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李英宣教授為第一作者,李英宣教授和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王穎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2018級碩士研究生惠丹屏為第二作者。這是李英宣教授在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 Technol.等自然指數期刊發表論文之後,在光催化還原CO2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 國際關注!陝西教授團隊再出重大科研成果,有望解決世界難題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許並社教授團隊青年人才郝曉東副教授在Wiley旗下的材料領域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先進能源材料》,最新影響因子25.245)發表題為"Amorphous/Crystalline Heterostructured
  • 國際關注!陝西青年博士再出重大科研成果,助力解決世界難題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青年人才郝曉東副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級期刊《材料學報》(Acta Materialia,最新影響因子7.565)發表題為"Atomistic origin of high-concentration Ce3+ in {100}-faceted Cr-substituted
  • 陝西這所大學連續研發7項科研成果,引起國際關注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在許並社教授的帶領下在能源、環境、光電等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繼在《ACS Nano》(IF=14.588)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7篇高水平論文。許並社教授蘇慶梅和杜高輝教授在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提高鋰硫電池性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
  • 集成電路用納電子器件模型研究取得最新進展
    北京大學教授何進博士率領的微電子學研究院納太器件和電路研究組,在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最近在CMOS集成電路用納器件模型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成果在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相關領域最權威的學術期刊
  • 中國科研人員在暗能量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我國科研人員在暗能量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新華社武漢9月27日電(記者譚元斌)暗能量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暗能量的起源和性質一直神秘莫測,學界通常認為,真空能和標量場是暗能量的兩個可能的候選對象。我國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有效排除了真空能作為暗能量的可能性,並對標量場作為暗能量候選給出了理論限制。據介紹,在宇宙尺度上,星系受到引力相互作用,按理應該相互靠攏,但實際上宇宙卻在加速膨脹,星系間彼此遠離,這暗示了宇宙中還存在一種尚未被認知的能量,即所謂的暗能量。量子力學不確定關係預言,即使在真空中,也會存在虛粒子漲落現象,導致真空能量不為零。
  • 中科院科研人員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發上取得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了解到,研究員秦川江聯合日本科研人員,在製作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的研發上取得進展,為下一步半導體雷射器更穩定工作提供重要支撐。該成果於9月2日在《自然》期刊上發表。半導體雷射器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用鈣鈦礦材料製作半導體雷射器是最新的方法之一,但此前該類雷射器需在苛刻的低溫環境下才能持續工作。如何讓鈣鈦礦半導體雷射器在室溫下輸出更穩定,成為該研發領域的重要課題。
  • 國際關注!陝西青年博士再出重大科研成果,助力解決世界難題!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青年人才郝曉東副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級期刊《材料學報》(Acta Materialia,最新影響因子7.565)發表題為"Atomistic origin of high-concentration
  • 中科院科研人員在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研發上取得進展
    新華社長春9月3日電(記者孟含琪、李典)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了解到,研究員秦川江聯合日本科研人員,在製作新型半導體雷射器的研發上取得進展,為下一步半導體雷射器更穩定工作提供重要支撐。該成果於9月2日在《自然》期刊上發表。
  • 中國科研人員在暗能量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新華網我國科研人員在暗能量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新華社武漢9月27日電(記者譚元斌)暗能量是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能量。暗能量的起源和性質一直神秘莫測,學界通常認為,真空能和標量場是暗能量的兩個可能的候選對象。
  • 陝西這所大學連續研發7項科研成果,引起國際關注!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在許並社教授的帶領下在能源、環境、光電等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繼在《ACS Nano》(IF=14.588)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7篇高水平論文。許並社教授蘇慶梅和杜高輝教授在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提高鋰硫電池性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
  • 近期,鄭大在多個科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固態電解質熔融鋰金屬電池領域研究取得進展。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自然殺傷性T細胞淋巴瘤遺傳機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明智教授、李文才教授研究團隊在自然殺傷性T細胞淋巴瘤(NKTCL)遺傳機制領域研究中取得突破進展,揭示了NKTCL的發生新機制。
  • 鄭州大學在多個科研領域取得新進展
    春暖花開,鄭大的科研項目也開始百花齊放。近日,鄭大多個科研團隊在各自研究領域取得突破,鄭大考研網育博書店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鄭州大學化學學院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近日,鄭州大學化學學院晶態分子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發光銀團簇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 陝西科研人員在印度洋大型動物滅絕等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變化研究已經成為當代國際科學前沿的系統科學,也是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全球性問題。過去10餘年,大批科學家投身於全球變化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達成了有關全球變化研究共識,充分認識到21世紀以來,全球環境變化研究必須重視對地球系統可預測的能力。
  • 最新!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又有重大突破,10項成果獲國際關注!
    近期,學校在一系列科研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本期帶大家看看這些硬核科研新成果、新發現。一、極端條件熱物理與能源系統團隊在太陽能界面蒸發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大連理工大學能動學院極端條件熱物理與能源系統團隊在太陽能界面蒸發領域取得進展,其最新研究成果連續發表於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Nature》發布華裔美國最優秀化學家之一鮑哲楠教授最新成果,電子皮膚受損後自我癒合取得突破進展
    就當下來說,電子皮膚並不是一個新鮮概念,10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經有科研團隊致力於將人體皮膚的觸覺、溫度覺、痛覺等感知系統融合到可穿戴設備的表層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等領域取得...
    導讀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酸性介質水氧化電催化劑、環境傳感器、自修復有機矽應變傳感器等領域取得新進展。跳轉閱讀→1、化學院郭維斯副教授在光催化烯烴雙官能團化領域取得新進展1,3-二烯的選擇性雙官能化是一個有挑戰性的研究領域,該類反應可以從易得的原料出發轉化成高度官能團化的有用分子。含氮化合物廣泛存在於生物活性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中,引入氨基或其等效基團的1,3-二烯雙官能團化最近得到了快速發展。
  • 最新!中國、加拿大、比利時、瑞典專家合作取得科研突破!
    大學,既是培養人才的搖籃,也是科研創新的重要陣地。作為科研創新的重要主體,我國高校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北京林業大學積極承擔高校的社會責任,在科研領域不懈探索,成果頻出。近期,北林科研人又在不少方面取得了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