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二氧化鈦汙水治理技術暗藏生態風險

2020-12-02 中國環境報

  科技日報合肥7月10日電 記者 吳長鋒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技術生物所許安研究員課題組,以秀麗線蟲為模型,在二氧化鈦納米顆粒(TiO2 NPs)與重金屬(鎘、砷和鎳)聯合暴露的生物效應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被Elsevier旗下期刊《生態病理學與環境安全》接受在線發表。

  隨著二氧化鈦納米材料的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汙水治理方面,其將不可避免地進入水生態系統,並可與共存的汙染物發生吸附、聚集、沉降以及向生物相的富集等行為。

  科研人員發現,二氧化鈦納米材料在水環境中可對三種重金屬進行有效吸附並發生團聚作用。二氧化鈦納米材料的快速團聚與沉降改變了重金屬在整個水層中的分布,導致游離的重金屬離子減少,而底層生物的暴露程度上升。秀麗線蟲對不同水層的毒性評價進一步證明了二氧化鈦納米材料(無毒的濃度)與重金屬混合暴露一定時間後,可導致上層溶液毒性的降低以及下層溶液毒性的上升。線蟲體內重金屬的積累水平表現出一致的結果。然而,二氧化鈦納米材料對三價砷As(III)的影響程度卻不如對二價金屬鎘和鎳的影響明顯,這可能與砷在水環境中特殊的存在價態有關。

  研究顯示,二氧化鈦納米材料在水環境中的沉降行為,改變了重金屬對秀麗線蟲的毒性及生物積累水平,顆粒的團聚尺寸與溶液離子強度等都是影響沉降作用的重要因素。

  這項研究為二氧化鈦納米材料與環境汙染物的聯合暴露毒性提供了新證據,同時也說明二氧化鈦納米材料與重金屬的相互作用以及共同命運需作為生態風險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研究:納米二氧化鈦汙水治理技術或暗藏生態風險
    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技術生物所許安研究員課題組,以秀麗線蟲為模型,在二氧化鈦納米顆粒(TiO2 NPs)與重金屬(鎘、砷和鎳)聯合暴露的生物效應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被Elsevier旗下期刊《生態病理學與環境安全》接受在線發表。
  • 歐盟納米技術在汙染土壤和汙水治理中的應用
    歐盟納米技術在汙染土壤和汙水治理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儘管工業化為人類生活改善提供了大量的積極正面影響,但也遺留下許多需要治理的汙染場地和汙水,歐盟及其成員國每年花費在治理汙染土壤與汙水的資金投入已超過60億歐元。
  • 中國納米二氧化鈦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我國水體汙染主要來自兩方而,一是工業發展超標排放工業廢水,二是城市化中由於城市汙水排放和集中處理設施嚴重缺乏,大量生活汙水末經處理直接進入水體,造成環境汙染。截至**,採用無毒、快速反應、高效率降解、無二次汙染的TiO2基催化劑光催化方法治理環境汙染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在廢水淨化處理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潛能。
  • 光催化納米二氧化鈦在汙水廢水處理方面應用
    北極星環保網訊:瀋陽理工大學對納米二氧化鈦對染料光催化氧化研究中指出:納米二氧化鈦(VK-TG01,5nm)在PH為3左右,添加量為1%時,對染料廢水的光催化降解有機物的能力越強,光照時間較長,脫色率越高。且可以再次利用。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發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發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2013-04-22 16:47:35 來源:網上輕紡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的研究小組近日成功研發出一種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 「技術分享」超氧納米氣泡黑臭水體治理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作者單位:江蘇昊恆納米環保有限公司摘要黑臭水體的成因是嚴重缺氧,快速增氧是治理黑臭水體的根本辦法。本文介紹了超氧納米氣泡黑臭水體治理技術的技術優勢、使用設備和成功案例。一、 技術優勢「超氧納米氣泡黑臭水體治理技術」是以納米氣泡設備為核心的綜合技術。
  • iGEM項目簡介-去除工業和生活汙水中的納米粒子
    根據國家納米技術倡議(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NNI)的說法,「納米技術就是理解和控制大小在1到100納米(nm)範圍內的物質。」因此,納米粒子(NPs)被定義為大小約在 1至100納米的顆粒物質(Vert等,2012)。為什麼要使用納米粒子?
  • 微生物修復(ISSA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河道治理技術的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ISSA 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採用「ISSA 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來消除水中汙染物,修復遭到破壞的水生態系統,治理水體富營養化,改善水體環境,豐富群落種類,優化種群結構,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淨能力,維持水生態系統的穩定健康發展。
  • 對比5種曝氣增氧設備 優化汙水治理技術選擇
    對比5種曝氣增氧設備 優化汙水治理技術選擇   目前,我國的水環境治理技術主要包物理技術、化學技術、生物技術以及綜合技術的應用等。其中,曝氣增氧技術是物理技術中核心的技術。雖然曝氣在汙水治理中是非常成熟的技術與產品,但河道、景觀水體、水庫等城市地表水體具有面積大、形狀各異、通電困難等問題,造成汙水處理中常規的曝氣技術與產品很難應用到地表水環境治理中。據調查,我國的水環境治理公司通過技術引進、研發等開發了多種適用於地表水環境的曝氣增氧產品,並已成功地運用到多個項目中去。
  • 深水海納注重汙水治理消毒與生態的結合
    深水海納公司很明白存在已久的問題,所以在對汙水的消毒上,會結合生態方面的問題來進行處理。汙水中含有哪種病原微生物正如上面所說的,市政汙水處理排放的過程中會進行消毒處理,目的在於減少汙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數量。
  • 納米二氧化鈦在塗料中應用的專利
    納米二氧化鈦在聚氨酯塗料的應用  中國專利:200610046768 中記載在聚氨酯塗料中加入金紅石型納米二氧化鈦(VK-T25),可起到很好的防水效果,低溫柔性好。可用於廚房、浴室、衛生間防水工程、水池、遊泳池防漏等。  2.
  • 生活汙水治理方法和工藝技術
    生活汙水治理方法和工藝技術大全一、生活汙水治理方法針對農村生活汙水,可以進行以下處理:   生活汙水→化糞池→厭氧池→人工溼地(種植根系發達、喜溼、吸收能力強的美人蕉、水蔥、菖蒲等植物)經「過濾」後排放的方法進行處理,主要適用於農村分散生活汙水處理
  • 法國研究關注食品中二氧化鈦納米微粒安全性
    新華社巴黎8月24日電(記者張雪飛)法國一份專注於日常消費產品調研的雜誌24日說,調查顯示法國市場上銷售的各類甜食中幾乎都存在不同含量的納米級二氧化鈦微粒,該雜誌呼籲關注長期食用納米微粒對人體健康可能構成的威脅。
  • 二氧化鈦納米顆粒影響巨噬細胞功能新機制
    二氧化鈦(TiO2)納米顆粒更是存在於飲料、醬油等多種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之中。然而,二氧化鈦納米顆粒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並未完全清晰。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人口健康領域)營養代謝與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尹慧勇研究組研究生陳群和王寧寧等在研究員尹慧勇的指導下,通過對蛋白質組學的數據分析,發現用二氧化鈦納米顆粒處理巨噬細胞,可導致細胞膜重構和激活炎症反應。
  • 增城|治理汙水,打造北部生態保護區
    信息時報訊(記者 歐嘉福)近日,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增城區分局對《廣州市增城區派潭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工程環境影響報告表》予以受理。根據環評影響報告表的內容,項目主要範圍為派潭鎮鎮區及高灘片區(城鎮汙水處理廠納汙範圍),以及汙水管網周邊未覆蓋區域,本次工程範圍總計整治面積約20.4km2,包含派潭汙水系統和高灘汙水系統兩部分。項目以汙水處理提質增效為核心,以汙水收集和治理為重點,以恢復水體生態系統健康為導向,對增江及其支流的水環境進行提升,打造生態環境良好的北部生態保護區。
  • 納米二氧化鈦的殺菌自清潔能力
    納米二氧化鈦為白色,對人體安全無害,在紫外線的作用下產生的活性氧可以殺滅細菌,所以納米二氧化鈦是一種無機殺菌劑。用於農用土壤殺菌、衛生陶瓷、水處理、空氣淨化、抗菌纖維、無機成分。納米二氧化鈦的抗菌能力強,抗菌範圍廣,熱穩定性與耐熱性好,親水性好,即時性好,還有無臭味,怪味,氣味小的特點。由於納米二氧化鈦良好的超親水性,所以它也具有自潔塗層的功能。用於製備自潔玻璃、自潔陶瓷和自潔塗料等產品,已達到殺菌、防霧、除臭、自潔的效果。
  • 納米級二氧化鈦可能對機體不利
    生意社11月30日訊   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王慧研究員課題組發現,二氧化鈦納米顆粒以TLR4依賴的方式改變巨噬細胞的活性狀態,從而打破機體免疫平衡。相關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Nanotoxicology在線發表。  在食品行業,二氧化鈦作為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材料或飲食輔料被廣泛使用。
  • 納米曝氣技術詳解
    黑臭水體究其成因,一是外源性汙染輸入,導致有機物和氨氮對水中氧的大量消耗,點源汙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排汙口雨汙混流,汙水直排問題;二是內源底泥中汙染物的釋放;三是水體不流動和水溫升高,而導致水體黑臭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水體缺氧,要治理黑臭水體需要從外源阻斷、內源控制、水質淨化、補水活水、生態修復五個方面開展,人工曝氣技術在水質淨化和生態淨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黑臭水體治理中作為綜合治理技術之一
  • 科學網—納米材料:想說「愛你」不容易
    ■本報見習記者 馬卓敏 回放: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日前發布的報告指出,加強研究納米材料垃圾給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帶來的潛在風險已是當務之急
  • 小鼠實驗證實二氧化鈦納米粒子具有可遺傳毒性
    美國科學家綜合研究後得出結論,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二氧化鈦(TiO2)納米粒子,會造成小鼠全身性遺傳損傷。該發現再次引起了對納米粒子安全性的關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癌症研究》雜誌上。   過去,二氧化鈦納米粒子被視為是無毒的,因為它們不會激起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