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夥伴在讀這篇文章之前,先想一想如果你家孩子打電話告訴你他想要花一個半月去探險珠穆朗瑪峰,作為家長的你會同意嗎?作為學生的你會興奮嗎?
在荷蘭就有一群完全沒有經驗且在加勒比海學習帆船項目的高中生,在非常時期駕駛帆船橫穿大西洋,回到家鄉。
2020年,3月中旬,這群最小年齡僅有14歲,最大年齡僅有17歲的孩子,因為今年的特殊情況,在飛機航班停飛的情況下,花了5個星期,選擇乘船穿越加勒比海成功回到了荷蘭的家。當這個消息傳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時,人們都會驚嘆:天啊!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這太難了!
那他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他們靠的是什麼呢?
一、堅定的信念
「回家,我一定要回家!」還沒有長大的學生們在遇到這輩子最艱難且孤立無援的時候,最想要回到自己的避風港,他們靠著堅定的信念支撐著他們勇敢面對一切,支撐著他們奮力前行。
二、必要的知識、技能儲備
光有信念是不行的,文章開頭寫到他們是在加勒比海參加一個為期6周的帆船學習項目,那證明他們其實都有一定的航海知識和航海技能。有一定的經驗會讓他們更有信心,讓他們橫渡大西洋時也能做一份貢獻。
三、有經驗的船員和教師幫助
與這群學生同行的還有12名經驗豐富的船員和3名教師。有了經驗豐富的船員就能保證航海時能更加順利,有了帶隊老師就有了主心骨,就能確保學生們在船上的學習和生活也更加有秩序、有意義。在這長達35天的航行裡,學生們能夠乖乖在船上學習和生活離不開船員和老師們的辛苦付出。
四、硬體設備支持
誠然這群學生乘坐的船是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的「懷爾德天鵝」號。雖然這艘船年紀有點大,但它性能穩定,質量不錯,橫跨大西洋、穿越百慕達三角,這樣的「危險操作」對它來說是家常便飯。
五、父母的鼓勵和支持
其實說了這麼多,學生們能夠啟程回家最離不開的就是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他們的父母就不擔心和害怕孩子們迷失在大西洋嗎?當然擔心!但面對孩子們期望的眼神,他們的父母選擇了放手,讓孩子們勇敢面對一切!
說到這裡,中國家長絕大多數都會感到不可思議,簡直無法想像自己孩子獨自穿越百慕達三角的可怕和危險。這是中國家長懦弱的表現嗎?
當然不是!我們的家長也會願意讓孩子們冒險,只不過選擇冒險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中國的學生們羨慕嗎?
當然羨慕!有中國學生表示,在我們還在書桌前,教室裡接受課堂知識備戰高考時,別人家的孩子已經不歷經風雨。不是說他們太棒,也不是說我們太「書呆子」,只是我們還是很羨慕。
對此,各位網友怎麼看呢?如果給你們一次獨自橫跨大西洋,穿越百慕達三角的機會時,你們願不願意冒一次險?願不願意接受一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