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拍攝地球與月球合影 兩個「月牙」

2020-09-14 耐耐網

海南文昌發射場,中國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順利開啟,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送入太空,前往紅色星球。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後抵達火星,隨即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然後經過2.5個月的環繞飛行,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

據最新消息,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天問一號現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

7月27日,天問一號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

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都呈現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探測器衝向火星,離地球120萬公裡回眸傳來地月合照
    「回眸一笑」回傳了地球和月球的照片。這張圖片顯示了兩個天體在空曠的黑暗空間中是小月牙,是在周四發射「天文一號」任務三天後,距地球120萬公裡(74.6萬英裡)的距離拍攝地。」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
  • 離地球120萬公裡的拍攝!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7月27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在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向地月家園說再見。天問一號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交相輝映。
  • 天問一號在120萬公裡外拍攝的地月合影為何呈現新月狀?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目前,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最前線|「天問一號」探測器按下快門,給地球和月球拍了張合影
    7月28日,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傳來消息,「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地球120萬公裡的一次回望,給地球和月球留下了一張合影。 照片中,地球和月球一大一小,小的是地球,大的是月球。圖為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這是天問一號開啟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五天。這次任務主要有三個階段——環繞、著陸、巡視。目前天問一號還處在第一階段。
  • 天問一號給地球月亮拍了張合影為何居然是這個樣子?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目前,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120萬公裡外,天問一號發回照片,看到的地球、月球是這樣的
    據新聞報導,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2020年7月27日回首看了一下我們的地球家園,還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拍攝到了地球與月球的合影,這確實是一個好消息。當時探測器已經離我們地球大約120萬公裡遠,即大約相當於地球與月球距離的3倍多,在這麼遙遠的距離,看到的月球和地球其實已經非常小了。從分享出了的黑白合影圖像中,我們可以看到月球與地球大致的樣子,其中地球相對較大,月球相對較小它們都呈新月狀。由於距離已經非常遠,所以我們看到的地球有點像我們在地面看到的月牙那般,沒法看清楚地面的細節,也沒法看清楚地球海陸分布情況。
  • 好消息,天問一號探測器累計飛行達到1億公裡,曾傳回地月合影
    相信很多朋友都還記得,在2020年7月23日,我們國家的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至今,我們的探測器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30多天。據2020年8月28日的報導,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裡程已經達到1億公裡,距離我們地球大約1075萬千米。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攝影師」竟然來自上海
    昨晚,一張「地月合影」傳遍了朋友圈。這是「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時,獲取的一張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茫茫太空,拍下這張歷史性照片的「攝影師」誰是?據透露,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研製的安裝在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完成了這次對地球、月球的成像,獲取了這張地月合影。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中新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28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天問一號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拍了拍地球月亮!盤點那些來自各國的經典地月合影
    天問一號探測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清晰地月合影說到地球和月球的合影,還有不少經典之作,和上面這張照片一樣,他們由來自全球的太空飛行器拍攝。、地球進行多次拍攝,獲取了清晰的地月合影圖像。
  • 「天問一號」拍了拍地球月亮!盤點那些來自各國的經典地月合影
    2020年7月27日 天問一號探測器 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地球進行多次拍攝,獲取了清晰的地月合影圖像。▼ 1977年9月18日 旅行者1號▼-04-2007年10月,美國宇航局的「火星勘測軌道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MRO)通過HiRISE相機拍攝了一張地球和月球圖像,拍攝圖像時,地球距離火星有1.42億公裡。
  • 天問一號回傳的地月合影照是如何拍攝的
    2020年7月27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了一張地月合影照片一片漆黑的背景天空下兩個新月形狀的天體凸現在照片中大一點的是地球, 小一點的是月亮照片在網絡上公開後很快引起了轟動
  • 地月合影!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圖像
    2020年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拍攝的地月合影照片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7月28日消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這是7月27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拍攝的地月合影。7月27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試驗隊密切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
  • 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現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傳回地月合影 現已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中新社北京7月28日電 (郭超凱 葉雨恬)記者28日從中國國家航天局獲悉,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 「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傳回地月合影
    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飛行狀態良好,能源平衡、工況正常,地面測控捕獲及時、跟蹤穩定,飛行控制和數據接收有序通暢,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 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據國家航天局消息,該照片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團隊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試驗隊配合,控制天問一號探測器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攝完成。
  • 天問一號發回的地月合影是怎樣拍攝的
    7月28日晚間,一張由「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地月合影刷爆了朋友圈。圖片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黑色天幕的映襯下,仿佛正微笑著與「天問一號」告別。網友們紛紛表示「太萌了」。不過你知道嗎,這張爆紅的照片,並不是用專業的探測載荷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