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華為開發了5G通訊,華為就成了外國人眼中的眼中釘,因此為了遏制華為的發展,他們會選擇在晶片上進行,那麼我們就很好奇,為什麼中國這麼大,以至於怎麼會在這麼小的東西晶片上被全民推翻?
為什麼中國不能突破晶片製造技術。我想帶你一起來來欣賞一下「前世今生」晶片。首先,晶片的本質是集成電路,或者你可以把他看作集成電路的載體,他通過一系列半導體製造工藝將一系列元件集成到一小塊矽中。
別小看這一步,說起來容易,但實際上操作起來非常困難。你看看你的家用電腦,或者你的筆記本電腦,他只佔了這麼小的空間,但是世界上的第一臺電腦卻配得上巨無霸這個名字。他佔地150平方米,重30噸。
用這個巨無霸聯繫您的家庭計算機有困難嗎。當時,電子管、電阻、電容和電路都是放大版,沒辦法,當時還沒有這麼高水平的科學技術,也沒有集成電路的簡化版本,也就是晶片,因此生產的所有計算機都是巨無霸。
因此人類科學家努力縮小其體積,直到電晶體的發明,才取代了體積大、功耗大、結構薄弱的電子管,因此電晶體出現後,半導體集成電路的概念自然產生,第一個集成電路問世。
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集成電路越來越小,一個7nm晶片需要大約4000個工藝流程,困難可想而知,可以說,晶片的製造工藝已經代表了之前人類最複雜、最複雜的工業技術,由於我國進入這一領域較晚,技術還沒有達到之前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