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航班號「6xxx」由南航使用 攝影:拉上窗簾
拉上窗簾/文
今天有兩個關於穆斯林的新聞。一個在法國,一名教師因為在課堂上引用穆斯林諷刺漫畫,被一名18歲極端分子當街殺害。一個是在中國,網絡謠傳乘客因索要「清真餐」挑釁國航空姐雙方大打出手——但拉總第一眼就覺得是假的,因為國航根本就沒有CA6365這個航班號。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有十個民族信仰伊斯蘭教(分別是: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和烏茲別克族)。拋開剛才的「謠言」不談,只是——這些民族的人數雖然不多,但他們坐飛機時要怎麼吃飯呢?
在「特殊乘客餐食服務」的問題上,全球做的最好的是香港、新加坡和日本這些經濟發達地區。它們與全球交往緊密,接觸到各色的特殊乘客比較多,服務意識強。以香港為例,國泰航空最多提供有21種特殊餐食,不僅包括了印度教、佛教(素食)和耆那教,包括了流食、低鹽與無糖,還區分了「伊斯蘭教餐」與「猶太餐」——在我國,可能大家都以為它們是一樣的。
圖:國泰航空提供多達21種特餐 官網截圖
猶太餐食確實與穆斯林飲食大部分情況下確實可以通用,他們都不吃豬肉。但穆斯林的餐食認證叫做「Halal(清真)」,猶太餐食認證叫做「Kosher(潔食)」,是兩個不同的體系。拉總經常訪問馬來西亞,對「Halal」有一定了解。它其實不僅是禁止使用動物油脂,就連宰殺的方式和執行人也有要求(由阿訇執行);而且不僅是食品,還包括化妝品等,因為這些產品也需要使用油脂。
至於猶太人吃的「Kosher」,那就更嚴格了。全球只有少數幾家航空公司有能力為乘客提供Kosher,而且都是從比利時、英國的專門供應商那裡進口的,拉總估計每份的成本都得在人民幣200元以上!
圖:豐富的猶太餐 攝影:拉上窗簾
我國大陸地區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航空業主旨還是「運輸」而不是「服務」。與「拉牲口」相似,以「拉到地方」為目的,儘量避免麻煩,與香港當然不能比。在我國,就連服務最好的海南航空,也只在幾條重點航線上提供「餐食升級」,根本沒有將「特餐服務」當成一回事。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少數群體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容易走上極端。就算嘴上不說,心裡也會不樂意。這些「不樂意」成年累月地積極下去,就會變得危險。
圖:海航網頁只「升級」,無「特餐」 官網截圖
在「初級階段」的限制下,我國大多數航空公司現在採取的辦法是「雞肉飯牛肉麵」,避免使用豬肉。或者乾脆只準備一種,隨手一遞,方便快捷!在前年,有消息說國內某航空公司的「雞肉飯」和「牛肉麵」其實就是清真餐,這等於「強迫所有人吃清真餐」。
但強迫「不清真」的乘客吃清真餐似乎也沒啥行不通,只要別強調就行,這事情後來好像不了了之。現在豬肉貴了,地上和天上都很難見到了,就更沒人提這件事情了。
圖:難道這就是「清真餐」? 攝影:拉上窗簾
既然餐食能「清濁通吃」,這也能從側面證明「清真餐打架」是謠言。推想一下,空姐可以說,「這飯清不清真的人都能吃」,事情肯定就過去了——
更何況哪裡有敢打架的空姐喔?!~~在中國當空姐很不容易的,有的甚至要走點後門才行。所以就算是乘客找事,也不會有空姐敢打架的。每個航段都有三五個人渣,受委屈忍忍也就過去了,一來領導不會支持,二來公安也多以「和解」為主,很少拘人。
圖:亞航多使用「雞肉」 攝影:拉上窗簾
雖然在我國有相當數量「清濁通吃」的航餐,但大多數航空公司確實也可以撥打服務熱線預訂清真餐。飛機餐在國內都是由國營(或合資)的大公司負責生產的,每家公司都知道怎麼製作專門的「清真餐」。如果事先申請的話,安排一份並不困難。但既然普通餐食都做的那麼難吃,就更不要指望「清真餐」能多美味了——還不如自己帶塊麵包。
更何況,有些航空公司的熱線,確實一頓飯的功夫也打不通。
圖:尊重宗教信仰 攝影:拉上窗簾
拉總有一些朋友是穆斯林,與他們聊天時談及,大部分人並不提前申請特餐。「雞肉飯」或「牛肉飯」都可以,有沒有「Halal認證」也不介意。反正大環境就是這樣,又不是在馬來西亞那種國家,所以對得起自己就可以了。因此拉總覺得大部分穆斯林還是很隨和的,極端的只是少數。
有時候我們開玩笑,比如騙他說,「剛才那個是豬肉!」穆斯林朋友也並不翻臉,吃就吃了,無所謂的。不知情的時候是不計較的。好像《古蘭經》裡也說,「不知情或無奈(被脅迫或無其它選擇)的時候」,是可以「破戒」的。宗教本來是教人放鬆和快樂的東西,過於拘泥不是先知的本意。
圖:過於拘泥不是先知或聖賢的本意 攝影:拉上窗簾
朋友們開玩笑是因為太親密(請勿模仿),但這次的「謠言」顯然不是善意。自「9.11事件」以來,穆斯林在全球形象一直不好。隔閡越來越大,抱有敵意的人越來越多,誣衊、煽動和宣揚仇恨的段子也越來越多。這會給極端情緒帶來土壤,法國的悲劇也許與此有關。要徹底消滅極端思想,除了開槍,也得開動腦筋。
反過來說,我國(內地)的航空公司何時才能像國泰航空那樣,充分照顧到每一位乘客的需求呢?不僅是宗教習慣,也包括病人、老者和兒童。總是有些人有特殊要求,是不是都儘量滿足?又怎樣才能滿足呢?據說「充分滿足每一個的需求」是社會文明的進步,可以將極端思想消滅在萌芽。內地的「三大航」,什麼時候也可以提供「21種航餐」呢?
圖:帶塊麵包,忍忍就過去了 攝影:拉上窗簾
但「一分價錢一份貨」。在廉價航空的衝擊下,全服務航空公司對服務進行「瘦身」可能是無奈的選擇。別說國有三大航還只是「孩子」,就算它長成「老頭」,學到了服務意識,但如果總是虧錢,還會像國泰航空那樣提供「Halal」和「Kosher」麼?
咳,帶塊麵包,忍忍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