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晚報 準時更新
第一時間 追蹤學術熱點
科學獎項
顏寧教授獲 2020 年佛羅倫斯 薩賓傑出研究獎:我最大的成就是培養了一批年輕學者
圖片來源:GWIS
今年 8 月,女科學家組織 GWIS(Graduate Women in Science)公布了 2020 年度的榮譽會員獎(共包含三個獎項),將其中的佛羅倫斯 薩賓傑出研究獎(Florence R. Sabin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授予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雪莉 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顏寧,以表彰她在科研領域的傑出貢獻。(來源:返樸)
科研進展
港大新冠二次感染論文出爐:疫苗可能無法提供終生免疫
8 月 25 日,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了由香港大學投稿的首例同一病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報告。
圖片來源: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該病人在首次感染發生在 142 天前的 3 月份,當時出現了發熱、咳嗽、頭痛等新冠相關的症狀,住院後經治療好轉,兩次核酸陰性後出院。
病人於 8 月 15 日由西班牙返港時,香港機場入境核酸篩查呈陽性。
圖片來源:論文配圖
研究人員對該病人的兩次新冠病毒標本進行全基因組測序,並分析了 RT-PCR Ct 值和新冠病毒 IgG 。
分析結果表明,首次感染的新冠病毒標本與 3~4 月香港流行的樣本相似,而二次感染的標本與 7~8 月歐洲流行的新冠病毒分支相似。兩組標本中共有 24 個鹼基, 9 個不同蛋白中的 13 個胺基酸不一致(包括了 B 細胞和 T 細胞的細胞表位蛋白),表明該患者兩次感染新冠病毒分支不同。
總的來說,本例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病例說明了:
1、新冠病毒可能會在自然或疫苗接種後獲得的群體免疫下繼續流行。
2、疫苗可能無法提供終生免疫。
3、既往新冠感染者也應考慮接種新冠疫苗並繼續在疫情期間佩戴口罩維持社會距離。
(來源:丁香園)
Science,延胡索酸通過共價修飾 Gasdermin 蛋白抑制焦亡
2020 年 8 月 20 日,麻省大學醫學院 Katherine A. Fitzgerald 課題組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 「Succination inactivates gasdermin D and blocks pyroptosis」的研究工作,第一次發現 Gasdermin 家族成員中 GSDMD 和 GSDME 可被代謝中產生的延胡索酸在特定半胱氨酸位點上加上 2-(succinyl) 修飾,從而抑制其形成寡聚體,阻止焦亡的發生。
圖片來源:Science
研究人員一開始就關注到細胞代謝可通過多種方式影響炎症反應,例如在 LPS 刺激的巨噬細胞中存在由氧化磷酸化為主過渡到以糖酵解為主的代謝轉換,而三羧酸循環中的代謝物的產生和累積可能也在調節炎症的基因表達中扮演正向或者負向的角色。
研究人員設計了很簡單的實驗檢測代謝對細胞焦亡的影響:利用經典 LPS+Nigericin 處理骨髓來源的巨噬細胞 BMDM,同時分別加上三羧酸循環中的各種代謝中間產物,發現延胡索酸二甲酯(dimethyyl fumarate,DMF)可特異抑制細胞焦亡和 GSDMD 的活化。而不能滲透入細胞的延胡索酸單甲酯(Monomethyyl fumarate,MMF)則不能抑制細胞焦亡。(來源:BioArt)
疫情通報
嚴防!新增確診 15 例,均為境外輸入,在這 5 地
8 月 25 日 0—24 時,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 15 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四川 5 例,上海 4 例,廣東 4 例,天津 1 例,雲南 1 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 54 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 1249 人,重症病例較前一日減少 3 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 218 例(其中重症病例 3 例),無現有疑似病例。累計確診病例 2447 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 2229 例,無死亡病例。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 14 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轉為確診病例 5 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 18 例(境外輸入 13 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 365 例(境外輸入 311 例)。(來源:國家衛健委)
童朝暉:恢復期血漿療效及安全性仍有爭議
8 月 24 號晚,在第 12 屆北京大學重症醫學論壇上,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專家童朝暉表示「新冠肺炎患者恢復期血漿已經被用於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中,但其療效及安全性仍存在爭議。」
童朝暉曾作為中央指導組和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專家,抵達武漢抗擊新冠疫情。童朝暉介紹,輸血前需明確患者是否有過輸血史以及輸血過敏史,成人每次輸血總量為 500 mL 左右,分兩次輸入。輸血後應根據患者的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的表現評估治療效果,並由醫生決定是否再次輸入恢復期血漿。
「營養支持是 COVID-19 的基礎和核心治療手段之一,恢復期血漿的療效還需大樣本量臨床試驗來驗證說明。」(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