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可解模型的非對角貝特假定》將由Springer出版

2020-11-24 中國科學院

  可積模型又稱為精確可解模型。它們不但具有優美的數學結構,還具有豐富的物理內涵,在物理和數學的多個領域,例如凝聚態物理、統計物理、粒子物理和量子群中都具有重要應用。這類系統的精確解可以為若干重要的物理概念提供基準,例如:(1)二維伊辛模型的精確解為熱力學相變理論提供了具體例證;(2)一維Hubbard模型的精確解闡明了Mott絕緣體的本質;(3)自旋鏈模型的精確解在嚴格意義上證明了分數元激發的存在。對U(1)對稱(粒子數守恆)的可積模型,過去幾十年中已經發展了如坐標Bethe Ansatz和代數Bethe Ansatz等完善的理論方法。1971年,Baxter提出了著名的T-Q關係並給出了第一個U(1)對稱破缺(粒子數不守恆)可積模型,即八頂角模型(二維伊辛模型之後最重要的精確可解統計物理模型之一)的精確解。但是,Baxter的方法不適用於奇數格點八頂角模型。隨後人們又發現了許多這類可積,但未能解的模型,例如拓撲邊界可積系統,非對角邊界可積系統等。由於缺乏參考態,儘管許多人曾做出努力,因未破除傳統理論框架的束縛而沒能成功,使得這類系統的精確解成為數學物理領域四十年來著名的遺留難題。

    U(1)對稱破缺通常會對應物理系統的非平庸拓撲,而拓撲邊界問題在現代物理學中有重要意義,著名的例子包括量子霍爾效應的邊界態、拓撲絕緣體的表面態、約瑟夫森結、開弦和隨機過程等。這類可積模型的精確解無疑會為深入理解拓撲非平庸物理體系提供重要基準。

  2003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玉鵬、曹俊鵬與合作者提出的局域變換方法給出了邊界滿足一定約束條件的第一個非平庸精確解【Nucl.Phys.B663,487(2003)】,為這類問題提供了初步的解決方案(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主要獲獎內容之一)。經過十多年的持續努力,2013年,王玉鵬、曹俊鵬與西北大學教授楊文力和石康傑合作,提出了非對角Bethe Ansatz(貝特假定)方法和非齊次T-Q關係【Phys. Rev. Lett. 111, 137201(2013)】,建立了求解一般可積模型的全新理論框架,全面地解決了「可積未能解」問題。他們推廣的T-Q關係中的非齊次項用於描述這類系統的非平庸拓撲性質, 而Baxter的齊次T-Q關係只是非齊次T-Q關係平庸拓撲下的可約形式。隨後,他們與研究生李圓圓、張鑫、郝昆和崔帥等將該方法推廣到一般非對角邊界可積系統【Nucl. Phys. B 875, 152(2013); B 877, 152(2013); B 879, 98(2014)】、奇數格點八頂角模型【Nucl. Phys. B 886, 185(2013)】、高自旋可積模型【JHEP 04, 143(2014); 06, 128(2014); 02, 036 (2015)】等,並建立了研究這類系統熱力學極限【Nucl. Phys. B 884, 17 (2014)】、反演本徵態及計算關聯函數的方法【Nucl. Phys. B 893, 70(2015)】,使之成為一個求解可積模型的普適理論。

  他們的工作發表後立刻受到廣泛關注,被多篇文章在摘要中引用,認為是「突破性」工作,解決了「長期遺留」難題【例如在J. Phys. A 46, 442002(2013); SIGMA 9, 072(2013);J. Phys. A 47, 115201(2014); J. Phys. A 47, 032001(2014)等文中的引用】。多位國際同行建議他們寫一篇綜述或一本專著詳細介紹該方法。近期,由王玉鵬、楊文力、曹俊鵬和石康傑合著的Off-Diagonal Bethe Ansatz for Exactly Solvable Models一書由Springer Verlag在線出版,印刷版將於2015年6月14日出版發行。該書編輯認為專著系統介紹了可積模型的基本知識和非對角貝特假定方法,包含的結果和方法會在統計力學、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和冷原子等研究領域有重要應用。

  此書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和科技部相關項目資助。

圖書封面

相關焦點

  • 三維「伊辛模型」的精確解猜想
    精確求解三維「伊辛(Ising)模型」一直被公認為物理學領域的一大難題,也是物理學家們近一個世紀的夢想。
  • 我國科學家提出三維「伊辛模型」精確解猜想
    我國科學家提出三維「伊辛模型」精確解猜想
  • 伊辛模型百年小史:最經典的複雜系統模型,卻險些被科學界遺忘
    伊辛模型最初是用於解釋鐵磁系統相變的一個簡單模型,在通過數輪開發後,人們逐漸認識到了它作為相變模型的普適性:無論是鐵原子還是水分子組成的系統,在臨近相變時,它們都具有相同的臨界指數。到今天,伊辛模型已經被應用於科學領域的方方面面,但精確求解三維伊辛模型的問題仍然困擾著物理學家,這呼喚著科學方法的新變革。
  • 伊辛模型百年小史:最經典的複雜系統模型,卻險些被科學界遺忘
    伊辛模型最初是用於解釋鐵磁系統相變的一個簡單模型,在通過數輪開發後,人們逐漸認識到了它作為相變模型的普適性:無論是鐵原子還是水分子組成的系統,在臨近相變時,它們都具有相同的臨界指數。到今天,伊辛模型已經被應用於科學領域的方方面面,但精確求解三維伊辛模型的問題仍然困擾著物理學家,這呼喚著科學方法的新變革。
  • 索莫菲、海森堡、貝特和派爾斯
    索利斯在康奈爾大學的導師是貝特(Hans Bethe,1906-2005)。貝特1928年獲得博士學位。他早期在德國工作時,為固體物理的發展做過奠基性的工作,包括一維量子反鐵磁模型(霍爾丹得獎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有關這個模型)。
  • 南科大學者與合作團隊提出有精確遷移率邊的準周期嵌套模型
    他們聯合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尤建功、周麒等提出一類基本的精確可解準周期模型,並提出可以基於拉曼光晶格實現該模型。該類模型出現數目可控的偶數條遷移率邊,其基本特性超越過去已知的具有精確遷移率邊的其他模型。
  • 隨機過程多次跨閾概率的精確解析計算獲重要突破
    在結構動力可靠度分析領域,精確計算隨機過程超越安全界限(可簡稱隨機過程跨閾)的概率是一個關鍵科學問題,其主要難點是如何計算隨機過程與界限交叉所派生出的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已有的隨機過程跨閾概率分析方法可基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假定隨機過程跨閾事件的性質(如著名的Possion假設),簡化了分析過程,可以解析地求解隨機過程跨閾概率;另一類是數值模擬法(如蒙特卡洛抽樣等),可求得隨機過程跨閾概率的數值近似解。
  • ——基於裡貝特實驗
    用俞吾金先生的話說:「毋庸置疑,『測不準原理』為當代非決定論的興起及相應的新思維方式的流行奠定了理論基礎。」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不僅顛覆了自然科學的傳統認識,而且對社會科學的影響也極為深遠,以至於歷史非決定論幾近成為今天學界中佔統治地位的通識。比如,當代西方著名的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明確宣布,自己堅持歷史非決定論的立場,並將歷史決定論等同於白日做夢。
  • 誕生272年後,這個看似簡單的數學問題終求得閉式解
    但這是近似解而非精確解。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例子來了解二者的區別:設公式 x^2 − 2 = 0,可以得出近似數值解 x = 1.4142,但這並不準確,無法等同於精確解 x = √2。1894 年,這個問題在《美國數學月刊》第一期中再次出現,並被改寫為最初的「籬笆內吃草問題」。這被分類為「內部問題」。
  • 可對角化的其他判定準則及其應用
    矩陣或線性變換的可對角化判定是高等代數的重要知識點. 由於判定準則多, 技巧性強, 故可對角化判定一直是教學和考試中的難點.有了引理 1 做鋪墊, 我們可以證明一系列的可對角化判定準則.接下去, 我們將不利用酉相似標準型理論和正交相似標準型理論, 而利用定理 1 直接證明復正規陣可對角化以及實對稱陣可實對角化這兩個重要結論.
  • Springer Nature開放獲取期刊推薦 | 第38屆中國控制會議
    原文連結: http://t.cn/AijpvWqC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h-VzYGealN01h7af59C77w 由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委員會(TCCT)發起、廣東工業大學承辦第38屆中國控制會議(CCC2019)於2019年7月27-30日在廣東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
  • [PRML]線性分類模型--概率判別模型
    然而,另一種方法是明確地使用廣義線性模型的函數形式,並用最大似然法直接確定其參數。我們將看到,有一種有效尋找這樣的解的算法稱為迭代重加權最小二乘(iterative reweighted least squares),或IRLS。
  • 初三數學 中考複習 對角互補模型兩種類型歸納講解 例題深入淺出
    初三數學 中考複習 含半角模型例題講解 翻折法與旋轉法方法歸納,今天呢繼續給大家來介紹幾何模型,對角互補模型對角互補模型01模型講解對角互補模型,既可以看成是四點共圓問題,也可以看成是旋轉變換問題.若看成四點共圓問題,因為對角互補的四邊形有外接圓,作出這個外接輔助圓,可以利用圓周角定理等性質解決邊、角問題,如圖6.
  •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
    這道題涉及到兩個基本的幾何模型,一個是手拉手,另一個是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這道題首先是由兩個正方形構成的「手拉手」模型,同學們可以自證一下BE⊥DG(需要先證△BCE≌△DCG)。然後連接兩個正方形的對角線BD、EG,如圖
  • 時間序列模型(三)——馬爾可夫模型
    (1)如果轉移矩陣P是右隨機矩陣,由隨機矩陣的性質,P必然有一個右特徵向量e,其對應特徵值為1。根據Perron-Frobenius定理,,P必然同時有非負左特徵向量π∗,其對應特徵值λ1 = 1 (稱為Perron-Frobenius特徵值)。由於π∗非負,所以一定可以歸一化得到一個概率向量。即公式π∗=π∗P必然至少有一個解π∗。
  • 三維伊辛模型精確解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張志東研究員在三維伊辛模型精確解研究方面又取得新的進展。他與日本數學家日本大學的鈴木理教授、英國物理學家牛津大學的諾曼·馬赫教授合作,發展了一個三維伊辛模型的克利福德代數方法,通過證明四個定理,從正面支持了之前提出的兩個猜想,進而表明在兩個猜想基礎上推定的精確解是正確的。
  • ...聯合EGM2008模型重力異常和GOCE觀測數據構建超高階地球重力場...
    重點研究了由球面格網重力異常快速構建超高階重力場模型的塊對角最小二乘方法,將OpenMP技術引入到塊對角最小二乘中以提高計算效率,並基於模擬數據驗證了方法及算法和軟體模塊的正確性。採用本文制定的聯合解算策略,利用GOCE重力衛星觀測數據構建的220階次法方程和EGM2008模型重力異常構建的2159階次塊對角法方程,聯合求解了2159階次的重力場模型SGG-UG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