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山發現野生石雞,縮著脖子圓得像球,遇到天敵為何往山上跑?

2020-10-18 雪靈谷自然地理

六盤山地處寧夏南部的黃土高原之上,高山峽谷,崇山峻岭,歷來有「山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之譽。鳥類愛好者在六盤山地區,發現並拍攝到一種體態渾圓的野雞,身著褐色羽毛,縮著脖子,圓得像個球。

經當地嚮導辨認說,這是野生大石雞,當地人稱之為嘎拉雞,總喜歡待在荒涼的高原及多巖的各山地、溝谷。

據《中國鳥類志》記載,大石雞是中國特有種。黃土高原、青海高原以及高山峽谷、裸巖地帶都是大石雞的家園。分布於寧夏、甘肅、青海等地區。

01褐色羽毛與巖石融為一體,身側有18條橫斑,縮著脖子圓得像球

大石雞是雞形目、雉科、石雞屬的一員,體型中等,其貌不揚,但是作為一隻野雞,它卻生活在高原之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

荒漠、半荒漠、黃土高原、巖石山坡、高山峽谷等地區,都有大石雞的身影。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有自己的一套生存之法。

大石雞看上去胖乎乎、圓滾滾的,雄鳥體長32-40釐米,體重445-710克;雌鳥體長23-45釐米,體重442-615克,中等身材,並沒有看上去那麼胖。

為了適應高原的高寒環境,大石雞穿著一身肥厚的褐色真毛「羽絨服」。厚密的羽毛,為它禦寒;低調的色彩,與山體巖石融為一體,隱藏了它的身影,天敵也就不能輕易發現它們。

身側的兩邊翅膀,密布著約18條黑色的橫斑,增添了幾分威武的氣概,不至於太單調太平凡。

大石雞還有橘紅的嘴巴,紅色的腳,眼睛周邊的皮膚也是紅色,點綴出一些靈氣。圍繞喉部的黑圈有內外兩層,內層為黑色,外層為慄褐色。

大石雞是雞中的一枝秀,不管是羽毛、嘴巴,還是眼睛、爪子,都是為了在高原上更好地生存下去。

02生活很有規律,白天在高山上覓食,晚上在懸崖上睡覺

大石雞喜歡去長有稀疏薔薇科植物灌叢的石山溝谷覓食,食物包括花、果實、種子、葉子、根莖和嫩芽等,同時也吃各類昆蟲,葷素搭配。

隨著季節的轉變,大石雞所吃的食物,也會有所不同。夏季有豐富的食物,但到了冬季,覓食的難度會大一些,主要採食遺落地面的植物種子和挖取地下根莖。

總是成群結隊活動在溪谷和泉水附近,活動規律,東方破曉時高聲鳴叫,然後會去飲水、覓食,開始一天的生活。晚上則在懸崖陡壁的凹坑內睡覺。

北京科普之窗網報導,大石雞在春、夏、秋季節,天氣較熱的時候,會躲在植物叢下或巖石的陰涼處;冬季報團取暖,集成大群活動,會在向陽的山坡上,曬太陽避嚴寒。

大石雞還喜歡「塵浴」,在土質疏鬆的地方打滾,疏鬆筋骨。塵浴過後,在山坡上留下一個小土坑,以及幾縷掉落的羽毛。

一年四季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大石雞沒有廣泛遷徙的習慣,不過隨著季節的轉變,會進行垂直遷徙。

春夏季,高山積雪融化,大石雞的活動區域向上遷移,直達雪線,在海拔4700米的高山活動。到了秋冬季,氣溫下降,天氣嚴寒,大石雞則會遷徙到山麓或溝谷。

不過冬季寒冷,為了覓食,大石雞不得不四處遊走。有時候找到的食物,不能滿足身體的需求,不得不整天奔波。

03擅長爬山卻不擅飛行,遇到天敵就往山上跑,並大聲叫喚警戒同伴

大石雞生活在高山之上,山坡陡峭,多峽谷懸崖,但大石雞卻能健步如飛,如履平地。雙腳能夠牢牢抓住陡坡,並且能夠刨土覓食。

然而,大石雞卻不擅長飛行,平常幾乎不會飛,但是遇到突發情況時,則會張開翅膀,以滑翔的方式逃離危險。

飛行力強而快速,卻沒什麼耐力,飛行中極少鼓翅,飛不了多久就要落到地面上。它會滑翔從一個山坡,滑向另一個山坡,或者翻越低矮的山梁。

當大石雞遇到天敵,受到驚嚇時,會發出驚慌的叫聲,快速地向山上跑去,而不會朝山下跑,或四處奔逃。它會一邊跑,一邊大聲叫喚,警戒同伴:有危險,快逃!

有時候也會蹲伏在地上,不發出任何響動,藉助羽毛「保護色」偽裝自己,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讓天敵無法發現自己的存在。

如果雞媽媽在帶領小雞時,遇到天敵,要麼帶著小雞快速逃跑,要麼是腹部貼伏地面,拍打翅膀,引起天敵的注意,為小雞爭取時間去躲藏起來。當小雞躲藏起來後,突然起飛,使天敵撲空。

04為爭奪配偶大打出手,一雌一雄關係不變,如果遇害會被別的雄雞頂替

大石雞的繁殖期,會因地域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在青海高原,大石雞通常是三月底到四月中開始配對營巢,而在六盤山地區則更早些,通常在三月初到三月中開始配對營巢。

繁殖期的雄性大石雞,與平常有所不同,鮮紅的嘴,鮮明的橫斑,項圈完全顯露;面部和頸部羽毛蓬起。

會不安地整天奔走,發出響亮的叫聲,叫聲在山間迴蕩。雄雞之間,為了爭奪巢區,爭奪配偶,常常大打出手,大叫著向對手衝去,直到有一方被擊敗為止。兇猛剛烈,就像鹿科動物,為了爭配偶,常常打得傷痕累累,甚至死亡。

大石雞一雌一雄,一旦配對成功,就會一直保持夫妻關係,沒有意外不會改變。不過,如果雄雞遇害,那麼其他的雄雞就可以頂替它的位置。

它們會選擇在懸崖峭壁上營巢,利用天然凹坑,進行加工,比較簡陋。但巢的上方總會有植物叢、垂伸土崖作為掩蓋。

雌雞每天產卵1-2枚,一窩可產卵5-7枚,最多可達20枚。經過20多天的孵化,小雞出殼。一出生就可以自由行走,會跟著雞爸爸雞媽媽出去活動、覓食。

結語

大石雞的分布區域較狹窄,但由於過度獵捕和農業、畜牧業的發展,造成大石雞的生境被破壞,進而導致數量下降。

每一種生靈都是大自然孕育出來的生命,人類要學會保持生態平衡,每一個人從現在做起,保護野生動物!

雪靈谷動物實驗室/出品

參考資料:中國鳥類志、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北京科普之窗網

相關焦點

  • 墨脫髮現動物界「香妃」:與同伴打架很兇猛,遇到天敵一溜煙跑了
    在墨脫的密林裡,生活著一種十分罕見的瀕危野生動物,那就是黑麝。一支探險隊進入墨脫密林,多番尋找,只在林中發現了黑麝的糞便,未能見到黑麝本尊。 脖子上有一抹黃白色的斑紋,也就是頸紋,仿佛圍了一塊圍巾。背部中央,帶有深橘黃色。 通體黑褐色的黑麝,睜著大大的眼睛,就像生活在森林裡的精靈。黑麝的嘴是黑色,雄性還會長出白色的細長的犬齒,長約10釐米,伸出嘴唇外,猶如獠牙。
  • 墨脫髮現動物界「香妃」:與同伴打架很兇猛,遇到天敵一溜煙跑了
    一支探險隊進入墨脫密林,多番尋找,只在林中發現了黑麝的糞便,未能見到黑麝本尊。01確立時間最晚的麝:體型比馬麝小,四肢卻更粗壯黑麝於1981年由中國學者發現並命名,是確立時間最晚的一種麝。脖子上有一抹黃白色的斑紋,也就是頸紋,仿佛圍了一塊圍巾。背部中央,帶有深橘黃色。通體黑褐色的黑麝,睜著大大的眼睛,就像生活在森林裡的精靈。黑麝的嘴是黑色,雄性還會長出白色的細長的犬齒,長約10釐米,伸出嘴唇外,猶如獠牙。
  • 六盤山發現華北豹,不是公路旁遛娃盯著車看,就是泉水邊獵食狍子
    天空中,金雕在高高地飛翔;灌木叢裡,紅腹錦雞與勺雞在四處覓食;還有毛冠鹿、赤麂、狍子與林麝站在樹下東張西望;野豬更是囂張,一出現就成群結隊;還有許多未露面的野生動物……最讓人興奮的是,從2000年開始,華北豹的身影在六盤山頻頻出現。漫步於林間的華北豹從來不在意六盤山有多美,它們只在意森林裡的狍子是否多不多,夠不夠填飽肚子?
  • 雲南邊境發現「稀有」野生動物!面部像老鼠?背面的花紋像小豹子?
    山上有濃密的瀑布,山水相映成趣,被稱為「千山萬水的瀑布山」。據云南網報導,當一個村民到畢羅雪山的山上巡邏時,他們突然從灌木叢中聽到了野貓的聲音。仔細觀察,發現了一隻形狀怪異的野生動物。為什麼奇怪?因為它有圓耳朵和尖角的臉,所以臉看起來像只小老鼠,背面的圖案像只小豹子,但整體看起來和野貓非常不同。他無法分辨那是哪種動物。拍了幾張照片後,那個傢伙突然消失了。
  • 冰山上那具五千年前的遺體,當時他遇到什麼,為何拼命往山上跑
    德國一對夫妻是不折不扣的登山愛好者,沒事就喜歡往歐洲各種大山跑。死者看起來像是男性,但是身高卻不到1米6,這低於當地男性的平均身高。而他身上穿著奇怪的服裝,由羊皮等動物皮毛製成,帶著一頂由羊皮做成的帽子,還背著一把弓和一袋箭,佩戴一把紅銅斧頭。
  • 寧夏六盤山發現長刺的「豬」,走路能發出警戒聲,然而它與豬無關
    豪豬是動物界中少有的幾種身上長刺的動物(如針鼴、刺蝟、豪豬),也是這些長刺動物中個頭最大和體刺最長者,成年豪豬體長在50~78釐米之間,體重在10~20公斤之間,比針鼴和刺蝟都大得多,而且豪豬的刺最長可達35釐米,比前兩種動物的刺也長得多。
  • 隆德縣一村民發現疑似豹貓的野生動物
    隆德縣一村民發現疑似豹貓的野生動物 2020-12-01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村山上的野豬增多,野外遇到野豬該怎麼自救?「裝死」管用嗎?
    俗語「一豬二熊三老虎」,在農村的山上遇到野豬該怎麼自救?老輩人說裝死管用嗎?文/農夫也瘋狂農村的野生動物比較多,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有水裡遊的都有。不過,大多數的動物都是對人類沒有威脅的,除非是一些有毒的,或者是比較大型的動物。
  • 兩村民獵捕24隻野生「石雞」法院公審判處罰金
    在很多群眾的觀念中,「石雞」是餐桌上一道美味佳餚,捕捉「石雞」自食是稀鬆平常的事。殊不知,這種行為已違法甚至犯罪,橫峰兩村民因此獲刑。5月24日,橫峯縣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巡迴法庭赴葛源鎮黃溪村開展巡迴審判,就地公開審理一起非法狩獵案,數十名村民到場旁聽庭審。
  • 六盤山下又現四不像!犄角像鹿,面部像馬,蹄子像牛…
    六盤山區發現野生豹貓,林場職工手機拍下3隻幼崽照片,並得到專家確認
  • 雲南發現一種稀有野生動物,它的面部像老鼠,背面的花紋像小豹子
    為什麼這麼奇怪,是因為耳朵圓,臉像老鼠,裡面的花樣像豹子,但總體上看起來和野貓完全不同,他一時分不清這到底是什麼動物, 拍了幾張照片之後,這個男人突然不見了, 回到村子裡,大家都說從來沒見過,只有一個老人說是大靈貓。
  • 遇到天敵只會吐口水的原駝,是如何逃生的?
    原駝喜愛開闊地帶,感官靈敏,能在夜幕降臨時第一時間發現天敵美洲獅,面對天敵,原駝的防禦手段是吐口水,然後發出高音的叫聲來通知群族逃難。美洲獅遇見天敵,打不過就跑!很顯然,吐口水是不能嚇退或者噁心退美洲大金貓的,大自然的不二生存法則:打不過就跑!原駝極善奔跑,可在海拔3962米的地方快速奔跑,速度每小時56公裡!
  • 奧茲:五千年前的冰山遺體,當時他遇到了什麼,為何拼命往山上跑
    就在這裡,他們有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西蒙夫婦後來回憶道:他(赫爾穆特)在前面走,我跟在後面,我體力不如他,他越走越快。他轉過一個小山角,我看不見他了,就喊他,結果他沒有出聲。我說赫爾穆特,你慢一點,結果他讓我趕緊過去,說有大發現。我跑了過去,看見他蹲在地下,我走近一看,驚訝地發現冰雪中有一個人。
  • 面哥預言瞬間金雕顯靈,意外發現疑似鱟蟲新種「青海觀鳥連載6」
    這山看著都難爬路上還看見了好幾群巖羊在山上覓食,今天這一趟加起來得有六十多隻了,但怎麼沒有雪豹呢好不容易抓到一張飛版蝗蟲趁機擺拍的蝗蟲蝗蟲拍得差不多了,我們打算去附近的小水塘看看有沒有沙雀。(注意,重點來了!!!) 我無意間往水裡瞟了一眼,發現一隻類似仰泳蝽的東西在水裡遊,可它卻比一般的仰泳蝽大很多。
  • 廈門有國家級保護動物40多種 山上碰到野生動物不要捕殺
    他說,由於大型貓科動物近乎絕跡,失去天敵的同安野豬處於「瘋長」狀態,近年來快速增長。野豬們不僅稱霸山林,還頻頻到山區周邊村莊、農田「掃蕩」,靠山區域頻現「豬影」,山區農戶談豬色變。  2003年,同安林業部門曾隨機抽取14個村野生動物調查情況,當時推算,整個同安山區約有520頭野豬。13年之後的今天,據估算,野豬種群數量在1000頭以上。「連平原村莊的小山頭也能見到野豬蹤跡。」
  • 天敵已被人類殺絕,如今國外已泛濫成災,遇到請趕緊跑
    不過我們生活的地區好像也不是經常能看到野生動物的,如果看不到野生動物,自然就不能夠知道它的天敵到底是什麼動物,但好在國家有專門研究自然方面的研究員,他們就會到各個野生的草原上去發現很多自然的秘密。河豬生活在這個自然上,肯定是有天敵的,拋去人類不說的話,它在自然界的天敵動物可是非常兇猛的,那就是獵豹,河豬可是特別害怕獵豹的,幾乎一看到它們就會條件反射的跑走,因為獵豹的速度比它們快,攻擊能力比河豬強,但是人類卻大量的捕殺獵豹,致使河豬的天敵數量減少,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河豬的數量是大幅度增加的。
  • 作為跑得最快的鳥,在遇到危險時,真的會把頭埋進土裡嗎?
    其實在我國很久以前也曾有過鴕鳥,不過那是在上新世至更新世時期,後來不知為何它們都「搬家」去了非洲。於是非洲也成了現存野生鴕鳥的棲息地,那裡乾燥的沙漠、草原地區都是它們的活動區域。
  • 在山上遇到野豬如何自救?裝死真的管用嗎?為什麼?
    那麼,面對如此兇猛的野豬,如果人在山上遇到它們如何自救呢?老一輩的人說的「裝死」的辦法管不管用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遇到野豬裝死管用嗎?在許多老一輩的口中,「裝死」幾乎成為了遇到兇猛的野生動物自救唯一且最有效的方法,遇到狼裝死,遇到熊也裝死,遇到野豬還是裝死。對於,這種方法,我想說的是:如果裝死慣用的話,還要這雙腿幹啥?
  • 廣西現大嘴怪鳥,白天偽裝成樹木,昆蟲主動送上門,遇天敵就裝死
    在我國廣西深山裡,曾發現過大嘴怪鳥林鴟的身影,還抓到過活體。在國外的分布較為廣泛,中美洲南部和南美洲北部及中部都有林鴟的蹤跡。01白天偽裝成樹木,閉著眼睛監測四周動靜,遇到天敵就裝死林鴟是夜鷹目、林鴟科的一種夜行鳥類。一雙黃色的眼睛又大又圓,仿佛會放光似的,還挺像貓頭鷹。
  • 一種讓人驚詫的蠢萌鳥,是鱷魚的天敵之一,卻因人類而將滅絕
    渾身灰溜溜的皮毛,看起來毫不尖銳的流線型長喙,縮著脖子,無辜的眼神中又帶有一絲狡黠;縮脖子、歪頭、瞪眼的自拍照,在旁邊陪上幾個問號,活脫脫的表情包。這蠢萌蠢萌的小鳥一眼看上去就像是卡通片裡的角色,但是大家可不要被它蠢萌的外表所迷惑,它可是鱷魚的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