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衛報》網站12月20日報導,化石專家們認為,早期人類會冬眠。
熊這樣做,蝙蝠這樣做,甚至連西歐刺蝟也這樣做。而現在事實證明,早期人類可能也曾經這樣做過。
報導稱,來自從世界最重要的一處化石遺址挖掘到的骨骼證據表明,我們的人類祖先可能通過在整個冬天一直睡覺來應對數十萬年前極端寒冷的冬天。
科學家認為,早期人類骨骼化石上的損傷和其他破壞痕跡與其他冬眠動物骨骼上留下的痕跡相同。這些情況暗示,我們的祖先通過減緩他們新陳代謝的速度和連續睡眠數月來應對當時的寒冬。
這一結論是根據西班牙北部布爾戈斯附近阿塔普埃爾卡山區一個名為「骨頭坑」的洞穴考古挖掘得出的。
過去30年,在作為阿塔普埃爾卡「骨頭坑」中心部分的深達50英尺(約合15米)豎坑的沉積物中,科學家分離出了數十個人類個體遺骸化石。研究人員說,這個洞穴實際上是一處集體墓地,他們發現了似乎是被故意傾倒在那裡的數以千計的牙齒和骨骼塊。這些化石的歷史可追溯到40多萬年前,很可能來自早期尼安德特人或他們的先人。
報導指出,這處化石遺址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學寶藏之一,並且曾提供了有關歐洲地區人類進化方式的重要線索。但是現在,研究人員給這個故事增加了意想不到的曲折。
在發表於法國《人類學》雜誌的論文中,希臘色雷斯德謨克利特大學的胡安-路易斯·阿蘇瓦加(他是最早在該遺址挖掘化石的考古隊負責人)和安東尼斯·巴爾齊奧卡斯認為,在那裡發現的化石顯示了表明骨骼生長在每年幾個月裡出現中斷的季節性差異。
他們認為,這些早期人類「所處的代謝狀態有助於他們利用有限的食物供應和足夠的體脂儲備挨過漫長的寒冷時期」。早期人類會冬眠,而這一情況被以骨骼發育中斷的形式記錄了下來。
研究人員承認,這個觀點「也許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他們指出,包括嬰猴和狐猴等靈長目動物在內的許多哺乳動物都會冬眠。阿蘇瓦加和巴爾齊奧卡斯在論文中說:「這表明,在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哺乳動物物種身上,可能保留有支持這樣一種代謝減退活動的遺傳基礎和生理學機理。」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