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樣,地球是由數十億年前環繞太陽系的巨大氣塵雲所形成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規模的建造過程類似於塵埃顆粒和冷粒子滾雪球般的建造過程,這不僅孕育了我們的藍色星球,而且還孕育了銀河系中最接近它的鄰居。你可能會猜到,通常,行星需要有大量的空閒時間來儲備,以便能夠從一小塊空間碎片演變成一個具有固體表面的、完整的空間物體。然而,有時行星可以打破宇宙創造的規則,可以直接來源於一顆垂死的恆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有一天我們的太陽也能變成一顆行星嗎?
黑洞把恆星變成行星
太陽是宇宙中最普通的恆星:它的大小和亮度都不是非常大,但它已有大約50億年的壽命。之所以它有如此長的壽命,可能是因為它位於銀河系中一個相對安靜的區域,這樣就很少被超新星和黑洞所「發現」,注意,它們可是非常危險的物體,對太陽構成了威脅。
通常,我們會將黑洞與巨大的怪物聯繫在一起,因為它們會吞噬沿途的一切物質,但事實上,自然界的神秘創造比乍看上去似乎有趣多了。為了證明這一點,最好的例子就是銀河系中的一顆名為GSN069的恆星,它在與當地黑洞的碰撞中,居然倖存下來了,變成了一顆不尋常的恆星——白矮星,這也是這次事件的結果。
雖然空間物體與黑洞相遇通常不會帶來任何好處,但在距地球2.5億光年的一個事件中證明了,黑洞有時會導致恆星變成行星。因此,儘管仍受到黑洞的影響,但前面提到的白矮星正在逐漸演化成一個更小的物體,同時又對我們之前所知道的關於宇宙結構的一切提出了質疑。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他們發現的這顆恆星曾經是一顆紅色的巨星,當它遇到一個黑洞時,它就逐漸失去了它的外層氫層。白矮星被困在一個可怕的太空怪物的橢圓形軌道中,目前繼續與它的鄰居分享著它的物質,同時它逐漸在失去其質量和亮度。預計,白矮星的軌道最終會變成圓形,而前恆星本身將成為一顆大小與木星相似的行星。
面對這如此驚人轉變的結果,我們似乎覺得很有趣,但有一天你我都不可能踏上這顆星球,它曾經是一顆成熟的恆星。根據初步計算,白矮星最終形成的氣態巨行星應該需要一萬億年的時間,而作為參考,這是目前宇宙存在時間的70倍以上。此外,我們也不能保證我們的宇宙能夠長壽。
太陽系附近,如果因某種宇宙災難而出現了一個小黑洞,那麼我們的太陽可能也會經歷類似的事件。但是,我們也不要急於收拾行李,因為我們太陽可能還有50億年的壽命,並且還沒有出現任何不尋常的事件,比如變成一顆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