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恆星的死亡後,繞其運行的行星上的生命還能倖存嗎?

2020-09-17 科技領航人

當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死亡時,剩下的只是一顆裸露的核心——白矮星。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說,一顆繞著白矮星運行的行星為確定生命是否能夠在恆星死亡中倖存提供了一個有希望的機會。

圖註:一顆圍繞一顆小恆星運行的行星在經過其主星的正面或&34;時會產生強烈的大氣信號,如上圖所示。白矮星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來描述巖石行星。

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他們展示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即將到來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如何在繞白矮星運行的類地球行星上找到生命的信號。

當一顆繞著小恆星運行的行星經過其前恆星或穿過其恆星時,會產生強烈的大氣信號。白矮星將其推向了極致:它們比我們的太陽小100倍,幾乎與地球一樣小,這為天文學家們提供了難得的表徵巖石行星的機會。

文科學院天文學副教授,卡爾·薩根研究所所長麗莎·卡爾滕格格(Lisa Kaltenegger)說:「如果白矮星周圍存在巖石行星,那麼未來幾年我們可能會發現它們的生命跡象。」

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瑞安·麥克唐納(Ryan MacDonald)表示,計劃於2021年10月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尋找巖石系外行星生命特徵方面具有獨特的地位。

「當觀察環繞白矮星的類地行星時,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可以在數小時內探測到水和二氧化碳。」 麥克唐納說,「用這臺強大的望遠鏡觀察兩天,可以發現生物特徵氣體,例如臭氧和甲烷。」

在一份由合著者、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助理教授安德魯·范德堡(Andrew Vanderburg)領導的另一篇論文中,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過境巨型行星(WD 1856–534b),這證明了白矮星周圍行星的存在。卡爾特內格也是本文的合著者。

這顆行星是一顆氣體巨星,因此無法維持生命。但是它的存在表明,可以維持生命的較小的巖石行星也可能存在於白矮星的宜居區域。

「我們現在知道,白矮星周圍可能存在巨大的行星,證據可以追溯到100年前,顯示出巖石物質汙染了白矮星的光,白矮星系統中肯定有小巖石。」 麥克唐納說,「想像一下像地球這樣的巖石行星繞著白矮星旋轉是一種邏輯上的飛躍。」

研究人員將哈勃太空望遠鏡與過去康奈爾大學研究中的白矮行星模型大氣相結合,結合了通常用於檢測巨大系外行星大氣中氣體的常規分析技術。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運輸系外行星勘測衛星,現在正在尋找白矮星周圍的此類巖石行星。如果發現其中一個世界,卡爾滕格格和她的團隊已經開發出模型和工具,以識別該行星大氣中的生命跡象,隨後韋伯望遠鏡很快開始對該行星大氣進行搜索。

卡爾滕格格說,在繞著白矮星運轉的行星上尋找生命特徵的意義是深遠的。大多數恆星,包括我們的太陽,終有一天會變成白矮星。

「如果恆星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盡頭怎麼辦?」她說,「即使我們的太陽已經死了,生命還會繼續嗎?在環繞著白矮星的行星上的生命跡象不僅會顯示出令人難以置信的生命堅韌,而且也許還能窺見我們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在恆星的死亡後,繞其運行的行星上的生命還能倖存嗎?
    當像我們的太陽這樣的恆星死亡時,剩下的只是一顆裸露的核心——白矮星。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說,一顆繞著白矮星運行的行星為確定生命是否能夠在恆星死亡中倖存提供了一個有希望的機會。圖註:一顆圍繞一顆小恆星運行的行星在經過其主星的正面或"過境"時會產生強烈的大氣信號,如上圖所示。白矮星為天文學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來描述巖石行星。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他們展示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即將到來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如何在繞白矮星運行的類地球行星上找到生命的信號。
  • 首次發現行星繞死亡恆星穩定運行,科學家醒悟:地球或能擺脫宿命
    這顆巨大的系外行星每隔34小時就會在非常近的軌道上繞著恆星殘骸滑行,恆星殘骸的大小大約相當於地球。相比之下,水星是太陽系中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需要90天才能完成繞太陽的一個軌道。這顆垂死的恆星位於德拉科星座中距地球80光年的地方。
  • 如果一顆恆星已死亡,那麼行星上的生命,會滅絕後二次起源嗎?
    下一代強大的地基和天基望遠鏡將能夠搜索更遙遠的恆星系,尋找類地系外行星上存在生命的證據。這些遙遠星球的化學性質可能表明那裡存在生命,為了幫助未來的科學家理解新望遠鏡向他們展示的是什麼,康奈爾大學天文學家們為這些巖石行星世界開發了一份光譜場指南。
  • 科學家首次在死亡恆星附近發現倖存行星
    2020年9月17日,《自然》雜誌刊發了一項新研究,一支國際天文小組在美國宇航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幫助下,首次在死亡恆星——白矮星附近發現一顆完整的倖存行星。我們知道,類似太陽的恆星在演化至生命末期時,會極速膨脹,成為紅巨星,將離得太近的行星吞滅。與此同時,在向太空拋射大量物質後,恆星內核會坍縮成緻密的白矮星。
  • 天文學家發現第一個已知的行星繞白矮星運行
    想像一下一個昏暗的,後期階段的恆星,它大約與地球大小一樣,每34小時繞其運行一個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這將是一個奇異的景象,較小但較密的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不匹配的天體。白矮星可能適合木星的「大紅色斑點」,讓您感覺到這顆恆星系統看起來多麼奇怪。
  • 一顆比母恆星大7倍的行星被科學家首次發現,可能為生命創造條件
    最近科學家首次在一顆白矮星周圍發現了一個完整的世界,這意味著其實在母恆星死亡之後,繞其公轉的行星不受劇烈影響而存活下來。我們之前講過白矮星是中等大小的恆星,在燃盡所有燃料退去外部包層後,剩下的一個地球大小的冷卻的核,我們的太陽在膨脹成紅巨星以後,最終也將逐漸變成一顆白矮星。銀河系中90%的恆星都將面臨這樣的命運,就像參宿四一樣,任何在它附近軌道運行的行星都會被它吞噬,最終他們會耗盡所有的燃料,並重新坍縮成白矮星。
  • 行星都在繞恆星運行?並非如此!銀河系中或有近萬億顆行星在流浪
    行星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之一,關於行星的定義,基本上可以歸納為圍繞恆星運行的,已清空自己所在軌道空間的,內部還沒有發生核聚變反應的較大質量的球狀天體,那麼這樣的天體有沒有不恆星運行的呢?比如在銀河系中,像太陽這樣的單一恆星系統並不多,大部分恆星系統都是多顆恆星在一起喔,互相圍繞著運行,這樣的恆星系統又被稱為多星系統,而在多星系統中,由於相互間的引力場互相影響,行星的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同時受到2到3顆恆星引力場的影響,這樣行星就有被甩出恆星系的可能,那麼當即被甩出恆星系統的時候
  • 恆星滅亡故事:白矮星軌道上發現行星碎片
    距離地球大約410光年遠的地方,一大塊由重鐵和鎳構成的金屬物一直在圍繞著處女座星座的一顆坍縮的恆星運行。 這塊由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的小天體,被認為是一顆行星的殘餘內核。由於它所圍繞運行的恆星死亡,因此它也被摧毀了。
  • 恆星死亡後還會有生命存在嗎?得等明年10月發射的韋伯望遠鏡來回答
    恆星死亡後還會有生命存在嗎?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提供了一個很有希望的機會,來確定在它的恆星死亡後是否有生命存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展示了美國宇航局(NASA)即將推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如何在圍繞白矮星運行的類地行星上找到生命特徵。一顆圍繞小恆星運行的行星,當它從其主恆星前方經過時,會產生強烈的大氣信號。
  • 恆星死亡後還會有生命存在嗎?得等明年10月發射的韋伯望遠鏡來回答
    當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消亡時,剩下的只有一個暴露在外的核心——白矮星。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稱,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提供了一個很有希望的機會,來確定在它的恆星死亡後是否有生命存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展示了美國宇航局(NASA)即將推出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如何在圍繞白矮星運行的類地行星上找到生命特徵。一顆圍繞小恆星運行的行星,當它從其主恆星前方經過時,會產生強烈的大氣信號。
  • 天文學家有發現繞黑洞運行的行星系統嗎?可能的狀況是怎麼樣的?
    可能存在圍繞黑洞運行的行星嗎?理論上來看這完全有可能,因為黑洞是一個大質量天體,儘管在它周圍形成原生的恆星和行星的概率幾乎就是0,但它有幾種機制可以擁有伴星或者行星!雙星系統,其中一顆超大質量的恆星超新星爆發後內核坍縮成黑洞,而伴星則在超新星爆發的衝擊波中倖存,這種條件下黑洞就會存在一顆恆星的伴星,如果這顆恆星有行星的話,他們就成為這個黑洞星系的一部分。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正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表明,行星有可能可以在它們的母恆星劇烈的死亡爆發中倖存下來。想像一下,一顆大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昏暗的晚期恆星,每34小時就有一顆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它運行,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景象。較小但密度更大的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根本不匹配的天體形態。
  • 繞行恆星的天體叫行星?很多行星並不繞恆星運行,它們是流浪行星
    在太陽系之中,包括我們所在的地球,八大行星都在各自的軌道上圍繞太陽穩定運行。所以我們可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圍繞恆星運行的天體就是行星,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太陽系中的行星確實全都圍繞太陽運行,受到太陽這顆恆星的引力制約,而在太陽系之外,存在著很多並不受恆星制約的行星,它們就像流浪者一樣,游離在宇宙空間之中,我們給這樣的行星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流浪行星。這些流浪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呢?大多數的行星都是恆星的附屬品,它們通常誕生於恆星誕生之後,一出生便圍繞恆星運行,永不離去。
  • 科學家首次探測到繞死星運行的巨行星
    據外媒報導,距離地球80光年處有一顆白矮星WD 1856,這顆死星在60億年前進入了生命的最後階段。這種緩慢的死亡是非常孤獨的。在死亡過程中,一些恆星會急劇膨脹然後變成一顆巨大的「紅巨星」--像參宿四一樣吞噬任何在附近軌道運行的行星。
  • 在太陽死亡後,太陽系能否倖存?人類到時候是否得去宇宙中流浪?
    我們的太陽距離死亡還有很長的時間,大概還有50億年左右,但太陽總有一天會死後,那麼我們的太陽系屆時能否倖存?問題在太陽死亡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衰老的太陽本身。當氫在太陽內部繼續發生聚變時,反應的結果——氦——就會在太陽的核心不斷積聚。由於所有的廢物都積聚在太陽核心,太陽很難繼續進行聚變反應。
  • 科學家發現一顆巨大的行星在死星的屍體附近運行
    我們現在可能有直接的證據表明,行星能夠安然無恙地生存下來,而這正是導致它們的主星死亡的原因。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完整的巨型行星圍繞著一顆被稱為白矮星的超高密度恆星屍體旋轉的跡象。這顆被稱為wd1856的白矮星是距離地球約80光年的三星系統的一部分。
  • 沒有恆星,行星還能獨立存在嗎
    人類總算是逐漸了解了行星和恆星的運行。行星好像總是圍繞著恆星旋轉,比如咱的地球。而行星的形成過程,也決定了行星基本都是伴隨著恆星而出現。那麼問題來了,挖……不是。行星脫離了恆星老大哥能夠生存嗎?存不存在一些漫無目的、無所事事的行星一天到晚的亂跑,不圍繞別人轉呢?答案是,肯定有啊!而這些行星存在於其他迭代的期間。
  • 天文學家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
    天文學家表示,他們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2008年,天文學家便宣布捕捉到一個類似的背影,當時他們公布了一個單行星和多行星系統的直接圖像。然而,類似系統所繞恆星是巨恆星, 質量遠遠超過大陽。
  • 流浪行星其實一點兒也不流浪!它繞恆星運行,只是離得有點兒遠......
    然而近日天文學家們的一項發現卻表明情況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這些流浪行星實際上可能仍然是在圍繞某顆恆星運行的——只是兩者之間的距離有點遙遠。天文學家們極其驚訝地發現一顆編號為2MASS-J2126的流浪行星,實際上卻圍繞著一顆恆星在運行,只不過兩者之間的距離竟然超過了1萬億公裡!這相當於地球到太陽之間距離的7000倍以上!
  • 雙星系統有兩個恆星,那行星還能穩定的運行嗎?冥王星給出答案
    ——擊壤歌冥王星雖已被貶為矮行星,但對它的研究讓我們得到了關於地外遙遠行星重要的信息!假如,一顆行星繞一個雙星系統公轉,當有兩個引力源存在的時候,這個行星的運行會發生什麼?以我們目前的觀測水平,我們無法看到對地外行星進行比較細緻的研究,但冥王星卻為這個問題帶來了一定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