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不可不知的幾個臨帖問題

2020-12-05 夏雲國

昨天我嘗試著進行了一場直播課程,主要是為學員梳理一些關於臨帖的問題,並且點評一部分的學員習作。點評習作的內容呢,我們已經以視頻的形式發出,這裡主要是整理一下,我們在直播中,所梳理的幾個臨帖的問題。

1、為什麼要臨帖?

2、臨帖的目的是什麼?

3、書法達到什麼程度才算是高的境界?

4、如何臨帖,如何學習臨帖

5、如何從臨帖轉換到創作?

主要是這五個問題,其中針對前三個問題我做了比較具體的講解,後面兩個問題其實也是建立在前三個問題的前提下,所以沒有做更深入的解析。以後有機會,我們可以專門開設一個課題來講解。

下面就是對於昨天的直播內容做整理的文稿,希望能藉此對書友們起到一些幫助。

1、為什麼要臨帖

有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臨帖,覺得自己隨便寫就可以,如果說作為一個單純的興趣來說,那其實想怎麼寫都可以。但如果說想在書法這條道路上,儘可能地往前走,不僅僅是說把字寫好,還要寫到一定的高度上去,那我們只有通過臨帖。因為只有臨帖,我們才能夠擺脫自己的一些習氣,把古人的東西學習過來。這樣我們的字呢,首先是有出處的。

大家會發現國學的東西,包括繪畫、書法、戲曲等等,都要講究一個出處。就是說你學書法,要有出處,你是學誰的,都要體現得比較清楚。這個很重要。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臨帖的一個原因。

再一個呢,臨帖其實是可以「脫俗」的。我們在學習古人的過程中,也是我們慢慢脫俗的一個過程。慢慢擺脫自己,學習古人,不單單是學習書法,也是學習古人的格調,慢慢使自己往高雅的格調去走,包括氣質,精神,追求。

第三個呢,就是當下,如果我們想參加一些展覽,那不臨帖幾乎是沒有希望的。投稿的過程當中,如果不是從帖裡面,碑裡面出來的話,這個字沒有出處,首先第一關就會被評委刷下去。如果有比較明確的出處,那初選的階段,就會比較佔優勢一些。

第四呢,臨帖是一個打基本功的過程,我們最終的目的不是為了臨帖而臨帖,我們是要用。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基本功,就很難達到創作的階段。

2、臨帖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臨帖,臨的是什麼?有沒有去思考過?

臨帖是單純為了把它寫像嗎?是寫字形嗎?或者是研究它的筆法?我們究竟學的是什麼,這個是需要不斷思考的一個過程。

有的人,他處在第一個階段,學習字形的階段,就是臨帖,把字寫像。但是你要想,「寫像」的目的是什麼?是單純為了把它寫像而寫像嗎?我想這肯定不是目的。

當達到第二個階段,掌握了一定的內容之後,有的人就比較困惑了,困惑在哪兒呢?就是你一直在臨字形,就會感覺對一些觀念或者是筆法,不是特別的清晰,尤其是一些筆法上的理論。像書論當中會提出各種筆法上的名詞,就會感到困惑,不理解。所以也比較多人是停留在第二個階段,就是困惑,沒有辦法解決,或者放在那裡,繼續稀裡糊塗的臨,或者摸索著前進。

那第三個階段,我們要解決的其實就是筆法的問題。相對於字形來講,筆法其實要更重要一些。

我們怎麼能夠學習筆法呢?這個筆法是怎麼能夠體現出來的呢?

很多人基本都是停留在第一個階段,就是對於字形的探討。怎麼把字形寫像。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字的形態其實是最後的一個結果。就好像我們在做數學題一樣,它只是一個答案,我們不能為了答案而研究答案,我們要通過答案,去推理出中間的這個過程。

所以書法,我們要通過字形,去推導,它是如何寫出來這個字形的,這才是我們學習書法所要深入的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怎麼去通過字形去研究動作。而不是單純為了寫字形而寫字形,這就像是抄答案,但是你不知道這個答案是怎麼來的,這就比較麻煩了。

這個問題也導致,像有的人呢,臨帖臨得比較像了,但是你沒有在用筆動作上下功夫,你就會發現,當你去創作的時候,你就會茫然。所以你去創作的時候,你還是在臨字形,還是在照搬帖裡的字形,可一旦帖上沒有這個字形了,那你就不知道該怎麼去進行一個衍生。是因為你沒有研究用筆動作,沒有衍生的能力,你只是學習了字形。

所以我們就會看到,有些人他在寫作品之前,都需要先去臨一會兒帖,找找狀態,趁著這個狀態趕緊去寫,他們稱為「手熱了」。手怎麼會熱呢?其實就是一種慣性。他把臨帖的這種慣性,移植到創作中,趁著這個熱乎勁,趕緊去創作。但是你讓他再放一天,他又不知道該怎麼用了。就會陷入到這種狀態,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你在平時的鍛鍊學習過程中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用筆動作,一直都是在寫字形,沒有從用筆動作上去解決筆法的問題。

其實在書寫過程中,運用這個動作,筆下的形態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來,就是很自然的一種狀態。你不需要特意地去書寫這個字形,但是通過你的用筆的動作,字形是很自然就出來了,結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就不需要一直去研究字形結構。我們一定要上升到還原筆法的這個高度上。

當然筆法,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用筆方式。像我們通常講「晉唐」,兩家一般都會連起來去講,為什麼呢?其實是因為「晉唐」這兩個時代,承傳是比較密切的,有著嚴密的師承關係。

但我們發現到宋以後,書寫的過程當中,它的動作發生了改變。就是你不能拿著宋人的書寫動作,去寫晉唐的字帖。如果你拿米芾的書寫方式,去寫陸柬之的文賦或者歐陽詢的千字文,你會發現這套動作其實是不適用的。所以你拿宋人的方式去寫聖教序,或者是唐人的東西,你會發現你寫不出它們的線質,線型,跟最後產生的質感。所以用宋人的方式去寫晉唐,那你的格調很大程度就只是停留在宋人,到不了晉唐。

所以我們說在學習的過程中,你學習哪一家,都要注意用筆動作。

但是我們也不能說是晉唐更高,或者是宋人就低。其實書法在往前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從某些方面看,它都是在不斷進步的。

只是我們的課程,主要針對晉人,針對王羲之,所以主要是以轉指為主,但我們也不能說,米芾的這種提按的方式,就比晉人「轉指」的方式就低。我們在書寫過程中,這兩種方式,一個是以「指」的平動為主,一個是以「腕」的提按為主,這兩種方式,我們都要進行學習。

那麼我們在創作過程中,就可以隨時進行轉換,想用什麼方式就能用什麼方式。如果我用晉唐的感覺去創作,那麼我寫出來就是晉唐的格調;如果我用宋人的感覺創作,那麼我寫出來就是強烈的宋人的感覺。這個就是通過我們的用筆方法,產生的作品的不同風格。

3、書法應該要達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比較高的境界?

個人認為書法最終是要達到一種書寫自由的狀態。但是什麼是自由的狀態,怎麼才能達到這種狀態?

其實就是最終我們都要把我們所學的東西,包括字形,包括筆法,都要忘記。

只有忘記了,你才能在創作的過程中達到隨心所欲的狀態。

如果說你一直受字形,受筆法的牽絆,那麼你是很難達到自由的狀態。一定要記住,是忘的狀態。

我們學書法不是為了記多少東西,我們最終還是要忘。但是這個忘掉,是從「有」到「無」這麼一個過程,而不是從「無」到「無」。

所以我們需要前期通過筆法、字形的訓練,結構的處理,章法布白的處理,這些訓練。這是一個「有」的訓練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慢慢訓練到「無」。

把結構也忘記了,筆法也忘記了,然後化為一種生發的能力,達到一個不刻意,自然的結果。但是這種不刻意的,自然結果是需要去重複不斷得「刻意」訓練的一個過程。

所以我們學書法,並不是為了把字寫像,或者掌握多少字形,多少結構……這都不是,其實最終還是要忘記,然後把它轉化為由內而外的生發能力。這種生發能力其實更為重要,一定要記住。

相關焦點

  • 寫毛筆字,遵循這4點技巧、3個步驟,書法大師就是你!
    一、臨帖為先,筆畫學習服務於臨帖這個問題其實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我的觀點是臨帖開始,對於筆畫做初步了解學習即可。因為我們最終對於書法的學習是要落實在每一個字、每一個作品的書寫上的。因此,對於筆畫的學習,當然要有一個輕重,也就是說最後要落實的是每一個字的具體安排上。
  • 學書法一定要走正路,不要輕信某些「磚家」和「書畫大師」
    #書法#對於剛剛學書法或者學書法不久的你,這些問題可能從來沒有人向你提起,或者你知道並沒有太在意,才阻礙了你成為一個「書法達人」的腳步。今天,東方墨韻就告訴你幾條學書玉律,是綜合了古人學書經驗和當代學院派教學法後歸納出來的,請存好。
  • 學書法你應該準備這些材料
    這些好像都是過於理想化的書法學習環境。更常見的情況,我們能夠有一個小房間,再鋪上一張小氈子,可能就感覺很滿意了。有時寫個四尺對開條幅的「作品」(姑且稱為作品吧,因為咱也是要蓋印章的噢!),還得自己繞著小案桌轉來轉去,反反覆覆拉動宣紙才行。還有一種可能,咱們連個專屬臨帖空間也沒有,只能是弄個小摺疊桌。還得晚上等家人都睡著了,然後自己偷偷摸摸地將摺疊桌打開,鋪上氈子。臨帖。
  • 逸之書法:寫字是講求方法的,單純臨帖反倒落了下乘
    其實,看著字帖沒法學像字,寫不好字,責任不全在你,這是因為沒有人教你如何去練字,你只會依樣畫葫蘆,不懂得寫字其實也是有方法的。以往的書法教學都以字帖為本,以臨帖為主要方法。但在快節奏的當代,有許多的工作要做,能不能不用太多的時間,不寫太多的字,同樣可以達到寫好字的目的呢?我們在這個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 國人學習書法已蔚然成風,書法速成班,是騙局還是真有秘籍
    隨著高考、中考、國考中書法知識題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考試對漢字書寫規範性的要求,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書法」,也越來越受到國民的重視,尤其是學生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在考試中因為字寫得不規範,書法知識欠缺而丟分,學生學習書法熱潮已蔚然成風。
  • 機器人書法表現強勢,會最終替代人類書法嗎?
    近年來,繼圍棋這個可以計算勝負的競技領域之後,人工智慧機器人又挺進到新聞主播、詩歌、小說創作和中國書法等文化藝術領域。2018年,中國香港大學教授徐揚生領導他的團隊就開發出了一個能夠書寫各種字體的書法機器人,這臺機器人的書法水平基本上可以和大師相提並論,而且可以根據要求書寫出不同風格的字體,比如行楷、隸書等,甚至大師的字跡風格也可以臨摹。
  • 學兩年魏碑,換個老師又讓學顏,結果成四不象!這種老師真坑人
    既然學了兩年魏碑,為何老師讓你寫顏你就寫顏呢?老師起碼得和你說一些什麼原因吧?比如是你魏碑的筆法有問題,還是學顏對你更有幫助?只有入門之後,你才能對書法有個新的認識,知道該如何應對不同的筆法處理,那時候再學顏的話就不會有這種四不象的問題了。如果現在還寫顏,無異於是以前走了一條直線後,又回到離起點不遠的地方重新向另一個方向前進。魏碑和顏體是可以融合,但沒個十幾年功夫是不可能做到的。
  • 書法創作的八條錦囊妙計
    很多書法學習者在學習的路途中,會不斷遇到各種瓶頸。而其中之一就是,當臨帖臨到一定水平後,卻發現很難擺脫帖對自己的影響,特別是在書法創作中,要麼困於古人,成為古帖集字的工具,要麼不知如何下筆,隨意揮灑,將多年臨帖成果毀於一旦。遇到如此問題,該如何突破,成為書法大家,信手毀毫而不被內行人所恥笑呢?
  • 書法口訣全集,值得收藏
    書法口訣全集一、贊書法藝術好書法歷史很悠久  條件充足多遊覽傳統藝術不可丟  觀古蹟來看大川書法藝術魅力大  多看匾額和招牌美化環境全靠它  欣賞碑帖和書箋又養心來又養身  勤訪書家多切磋陶冶情操能延壽  交流學習和心得
  • 關於新手學習書法的一些見解分享
    經常在咱們知乎平臺上,包括以前也經常遇見朋友會問到作為普通人學習書法該如何入門的問題。這些問題大致集中在何時學習書法比較合適、剛開始學習什麼書體好、怎麼學習和提升書法等等。其實個人當時也存在同樣的困惑,後來也是經過自己的不斷嘗試和與他人溝通以及主動學習才慢慢有了自己的認識。
  • 寫書法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這個問題為何一直爭論不休?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們大多使用的都是繁體字,因為古人的碑帖墨跡上使用的都是繁體字,簡體字則比較少見,那麼在簡體字已經普及的今天,我們是用簡體字寫書法,還是用繁體字寫呢?
  • 水冰書法:這二十多年的奮鬥都融匯在這一天的感悟中
    細數起來我學習書法也有二十幾個年頭了,無論職場紛擾或者世事繁忙,書法於我,已不只是愛好,更是一種生命的狀態。只要是不動筆,就會感覺生活少了些什麼,一筆情深誼長,一筆春夏秋冬,念或不念,落筆心安。去年,我有幸參加了中國硬筆書法協會舉辦的全國書法教育經驗交流論壇。
  • 看書法大家的墨跡,領悟墨法之妙
    一語道破了用墨之法對於書法的重要程度。誠然,書法對於墨的要求,沒有繪畫那麼高,而且很長一段時間內,書法用墨的技法比較單純。宋代以前,用墨大多以濃墨為主,到蘇軾這裡,他也主張「須湛湛如小兒目睛乃佳」。宋之後,特別是董其昌之後,繪畫上的很多墨法借鑑到書法上,大大的豐富了書法的表現能力。今天我們分為濃墨法、焦墨法、淡墨法、漲墨法,用實際的書法作品,看看各種方法的優劣。
  • 「吼書」曾翔:書法博士只會「複印機式」臨摹古人,有些令人遺憾
    日前,著名的「吼書」倡導者曾翔先生,在他的「木木堂吼書」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些關於書法研究生、書法博士生的話題,對當前的書法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個人的一些看法。曾翔認為:「書法研究生、書法博士生如果只會臨摹古人,相當於浪費國家教育經費,至少有些令人遺憾」。
  • 學習硬筆書法選帖也要講究方法,應該怎麼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很多朋友喜歡硬筆書法,因為剛入門卻不知從何下手,硬筆書法在字帖的挑選上也有方法,我們應該怎麼去挑選適合自己的字帖吶?現在硬筆書法市場種類繁多,繁多的同時就會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學習書法,尤其是對於初學者,字帖相當於半個老師,因此初學者對於字帖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因為字帖的水平和質量是直接影響我們學好硬筆書法的一個關鍵所以。很多朋友想寫一手工工整整的、漂漂亮亮的好字,對於這樣的要求,我認為直接去選一本鋼筆字帖學習就可以。不建議大家去用毛筆小楷的字帖去寫硬筆字,因為對於初學的朋友會有很多的不便,學起來會事倍功半,很難有大的成效。
  • 沈鵬書法作品價格多少錢一尺?有人500萬入手沈鵬作品值不值?
    學習書法的人,應該都知道沈鵬。在當代書法藝術界,沈鵬是一位名人,也是一位爭議不斷的書法家。爭議有兩個,一是沈鵬書法作品是不是醜書,二是沈鵬書法作品的價格。沈鵬書法多少錢一尺?有人500萬入手沈鵬作品值不值?具體詳情,我給大家分析分析。
  • 書法教育|書法研究生要研究些什麼?張金梁強調「三個意識」
    其區別在於:書法本科教學以學習書法知識、掌握書法基本技法為主;而書法研究生教學則應將本科學習中所獲得的書法知識切到研究層面上來。因此,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張金梁教授在書法研究生教學方面,提出了「三個意識」的理念。
  • 楊冪寫書法:提筆舞墨之間遒勁有力,但拿筆的姿勢被吐槽了
    其實很多明星藝人都會寫一點書法,但如果非要用專業的角度來看待他們所寫的書法,那估計他們還是差了那麼一點點。不過呢,相比江湖上一些旁門左道的書法,明星寫書法還是可以看的。我們都知道徐靜蕾是一個會寫書法的女明星藝人,而在娛樂圈之中,除了她之外,其實楊冪和董卿也都是會寫書法的人。嚴格一點來講,大家都會寫一點,只是水平有高低罷了。很少見到楊冪的書法作品,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她還會寫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