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日本蝸牛進化過程:繁殖過程太複雜

2020-12-05 快科技

扁蝸牛科的真厚螺屬蝸牛是一類主要分布在日本的陸生蝸牛,其中有些物種有時會出現具有「左旋」螺殼的個體,而絕大多數腹足類物種的螺殼是「右旋」的。這些左旋的真厚螺屬蝸牛或許應該被視為一個單獨的物種。一項新研究顯示,它們也具有與正常蝸牛交配的能力。

與普通的蝸牛相比,「左撇子」蝸牛更令科學家感興趣,因為它們的生殖器位於頭部的另外一側,正常的「面對面」交配方式對它們來說難度很大,甚至應該是不可能的。然而,新研究指出,兩隻螺殼旋轉方向相反的蝸牛能夠通過扭轉生殖器的方式克服障礙,實現面對面交配。

許多年來,螺殼右旋的Euhadra aomoriensis和左旋的Euhadra quaesita被認為是兩種獨立的蝸牛,它們具有互成鏡像的解剖結構,因而被認為不可能發生交配。不過,英國諾丁漢大學和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者發現,這兩種蝸牛有時能把生殖器扭轉到一個合適的姿勢,從而進行正常的面對面交配。研究人員還分析了兩種蝸牛的基因組,揭示了它們的共同祖先和遺傳相似性。

「我們驚訝地發現,不同螺旋方向的真厚螺屬蝸牛有時能進行交配。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它們的DNA裡也隱藏著證據。之前我們認為鏡像蝸牛個體之間不可能發生面對面交配,」論文第一作者、諾丁漢大學研究者安格斯·戴維森說,「我們的研究顯示,儘管交配——以及基因的流動——在這兩類蝸牛之間很罕見,但發生的頻率已經足夠高,它們應該被認為是單一的物種。事實表明,交配問題其實主要是行為學上的,需要生殖器的扭轉,而不是物理學上的不匹配。」

「來自日本博物學者的報告讓我們非常驚訝,他們描述了左旋和右旋蝸牛之間的交配行為。不過,在生物演化中,即使罕見的事件也可能對基因產生相當巨大的影響。」合作科學家、日本東北大學的Satoshi Chiba教授說,「通常情況下,蝸牛有時可以根據螺殼的旋轉方向劃分為單獨的物種,因此這項工作對其他蝸牛物種的分類有所啟示。」

戴維森博士說:「正如以往研究所揭示的,造就鏡像蝸牛的同一組基因,也與其他動物——包括人類——身體上出現鏡像結構有關。未來對蝸牛自然分化的進一步研究將使我們有機會了解器官在身體裡如何放置,以及這一過程為什麼有時會出錯。」

真厚螺屬蝸牛的「手性」倒轉為科學家研究兩個物種從同一個祖先演化而來的可能性提供了絕佳機會。在此之前,有兩項獨立進行的研究利用線粒體DNA對兩類蝸牛的演化歷史和遺傳關係進行了研究,但得出了非常不同的結論。

在新研究中,科學家利用軟體動物專家網絡和日本相關人士的幫助,對兩類蝸牛之間可能的交配行為進行研究,觀察到了5個實例。研究者還利用先進的DNA掃描技術對兩類蝸牛的DNA進行分析,揭示了二者之間的基因交流情況。接下來,研究人員希望用同樣的方法鑑別出導致蝸牛出現鏡像現象的基因,這或許能幫助我們了解其他動物中的同類現象。

戴維森對左旋變異蝸牛的研究還曾經登上過國際新聞的版面,當時他發起了一場為「左撇子」蝸牛Jeremy尋找配偶的運動,希望找到一隻同樣左旋的蝸牛與之交配,從而獲得能夠用來研究這一罕見遺傳現象的後代。

這場運動的結果還算成功,只不過Jeremy沒有收穫「愛情」,而是那兩隻被選中的蝸牛結合了,並產下了後代。傑雷米在不久前死去,而它離世之前曾與一隻名為「Tomeu」的蝸牛交配並產下了後代。這些小蝸牛將在諾丁漢大學接受科學家的研究。

Tomeu目前已經被英國桑格研究院選中參與「25 Genomes」項目,這或許將幫助科學家描繪出左旋蝸牛的DNA藍圖,從而找出導致這一奇特現象的原因。

相關焦點

  • 科學家:人類進化的過程,也是基因流失的過程
    人類一路進化到現在,經歷了上千萬年的歷史。現在的人類比祖先擁有了太多,我們有電腦,有手機,有發達的交通條件。但相比人類的祖先,我們也丟失了一些珍貴的東西,比如基因。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類在進化的過程當中,已經流失了數萬個基因。
  • 明明是令人羨慕的關係,為什麼動物在繁殖過程中要傷害對方?
    科學家發現,很多種類的蠍子,都會在你儂我儂的時候蜇傷雌性伴侶。它們的毒液一般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只會產生疼痛的防禦性刺傷,另一種是會引起生物效應的蛋白質毒液,會產生麻痺作用。在整個交配過程中,雄性進攻產生的是疼痛性的毒素。
  • 進化是個自由生長的過程,人類進化的終極目標你無法想像
    而現在科學家越來越發現,我們的大腦其實不是擁有一個單獨的意識的,它其實是很多股意見和不同意識的一個綜合體,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很糾結的原因。對於這個觀點,主流科學家現在也基本接受了。這就是前三次認知喚醒,我們現在聽可能會覺得當時的人類很頑固,真是井底之蛙。但如果把第四次認知喚醒說出來,可能你的第一反應也是,這不太可能吧。
  • 科學家觀測到最快的自然選擇進化過程(圖)
    但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最近發現,一種熱帶蝴蝶抵禦細菌的自然選擇過程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13日的《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在南太平洋薩瓦伊島發現,一種Wolbachia細菌會導致這種名為「藍月亮」的蝴蝶(Hypolimnasbolina)中的99%雄性死亡。
  • 人類進化過程中丟失了「丁丁骨」,是退化還是新的繁殖策略?
    這是人類進化中的秘密,很多生物學家都追尋探討過這個問題,但都沒有得出令所有人信服的結論,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為何會丟失了「丁丁骨」?其實還真的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把它給弄丟了,當然也不僅僅是人類,在靈長類大家庭中和我們同病相憐的還有蜘蛛猴,在生物學分類上是靈長目-蜘蛛猴科-蜘蛛猴屬下的成員,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共有7種蜘蛛猴,它們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
  • Science:最快的自然選擇進化過程
    但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最近發現,一種熱帶蝴蝶抵禦細菌的自然選擇過程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13日的《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在南太平洋薩瓦伊島發現,一種Wolbachia細菌會導致這種名為「藍月亮」的蝴蝶(Hypolimnas  bolina)中的99%雄性死亡。
  • 科學家證實,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人類和現存的黑猩猩、倭黑猩猩有著非常近的親緣關係,大約在450萬年前我們有著共同的祖先,但在接下進化的過程中它們卻走了不同的道路,因此才分化出了不同的物種。
  • 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從鯊魚進化來的,還說出了全面的進化過程
    在我們的已知的生物知識裡,我們都認為人類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從一開始和現在的猿猴一樣沒有自我意識的動物、到有意識的使用工具、直立行走、會使用火、再到進化出文明,但是現在有科學家認為,人類其實是從魚進化而來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科學家發聲:疑似在表體發現有「蝸牛」的存在
    宇宙浩瀚無邊,充滿了未知的神秘感,這對於我們渺小的星球裡面渺小的人類來說,實在是太廣大的世界了。而科學家們就是探知奧秘的勇士,總是舉著探索未知世界的火把,給我們引路,帶來一些新奇的發現。這個由NASA發射的宇宙探測器,一般都用來拍攝外太空的具體環境,然後捕捉一些宇宙照片,提供給在地球的科學家研究,也就在這個環遊過程中,新視野號通過拍攝發現了來自冥王星的不明物體。通過照片中看到的冥王星中的黑色不明物體讓許多科學家大感到驚訝,並且也打開了新研究的問題指向。
  • 人類的進化過程
    人類進化的過程人類進化起源於森林古猿,經歷了猿人類、原始人類、智人類、現代人類四個階段。人類進化是查爾斯·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後,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理論,認為人類和類人猿都起源於森林古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一步一步發展而來。這一理論得到一些生物學家及考古學家的支持。和其它由進化理論發展出來的理論一樣,這一理論同樣面對很多挑戰和難以解釋的現象。
  • "冰海天使"繁殖過程被拍下 過程十分優美罕見
    "冰海天使"繁殖過程被拍下 過程十分優美罕見時間:2017-09-07 14:59   來源:巴山財經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冰海天使"繁殖過程被拍下 畫面罕見來源:巴山財經 據catersnews網站9月6日報導,在俄羅斯北部的北冰洋上的一個群島水域,海洋生物學家AlexanderSemenov
  • 病毒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那新冠病毒呢?
    病毒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那新冠病毒呢?目前,全世界都在努力地控制不斷擴散的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病毒在哺乳動物的繁殖和生存能力的進化過程中也發揮著關鍵作用
  • 科學家:可能是在進化過程中被迫的
    科學家認為事實上可能並不是這樣的,而很可能是在進化過程中被當時的情況逼迫的。因為科學家從挖掘的一塊遠古人類骨頭化石中,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這是一塊在上世紀70年代發現的化石,他們通過放射性鑑年法測量後,估計這塊化石的歷史大約有170萬年,這塊化石的外表看起來非常古怪,從側面看非常厚,可能是在死前經歷骨挫傷而造成內部出血。
  • 爭論不休的人類進化過程(視線)(圖)
    對於這個問題,科學家們一直莫衷一是。近日,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上發表了幾位科學家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科學家認為,在現代人之後可能會出現一種更為完善的新的人種。另外,由於Y性染色體的不斷消失,男人作為一種物種有滅絕的可能,取而代之的將是另外一種第三性人。
  • 人類的進化過程,是被愛篩選過程
    值此期間,地頭蛇的弟弟因流感送入金仁海工作的醫院進行治療,經診斷終於發現流感的起因,死屍橫陳的貨櫃無疑成為查找病源的關鍵。 未過多久,該病毒成幾何式爆發蔓延,韓國民眾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 面對災難,既有人性的光耀,亦有齷齪與醜陋。
  • 有科學家猜想,人類是從魚類進化來的看,進化過程大概是這樣
    在我們認知所學習的內容當中,我們知道,人類是從森林古猿進化而來的,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多個階段,猿人,能人,直立人,智人4個階段,最後形成了我們現代人類的模樣,那麼古代猿人又是如何出現的呢
  •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
    人類進化過程中,為什麼會失去「丁丁骨」?是身體退化的表現嗎?人類的進化和繁衍一直是科學界研究的重點,在人類的近親中,科學家發現,它們的身體裡面有人體中不存在的一塊骨頭,那就是「丁丁骨」,哺乳動物的身體內同樣也沒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是人類的身體中本來就沒有,還是在進化的過程中消失了呢?
  • 初三生物複習資料:九年級生物化石形成的過程;區分神創論與進化論...
    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美國科學家於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闡明人類基因組30億個鹼基對的序列,發現所有人類基因並搞清其在染色體上的位置,破譯人類全部遺傳信息,使人類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認識自我。計劃於1990年正式啟動,這一價值30億美元的計劃的目標是,為30億個鹼基對構成的人類基因組精確測序,從而最終弄清楚每種基因製造的蛋白質及其作用。
  • 行為太過齷齪!臺灣出現「殭屍蝸牛」!專家稱蝸牛肉體已被控制
    在去年,科學家對自然界中的「殭屍螞蟻」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一種細菌能潛入到螞蟻身體裡,進而控制螞蟻的中樞神經,將螞蟻變成了可怕傀儡。近日,有人在臺灣發現了一種「殭屍蝸牛」。專家稱這隻蝸牛肉體已經被寄生扁蟲接管,寄生扁蟲不但能控制它的一舉一動,還強迫蝸牛去自殺。
  • 人類用自身的力量,是否可以改變動物的進化!
    19世紀,古生物學家愛德華·科普發現,動物在進化過程中有一種逐漸擴大的趨勢:一開始,個體變小,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代越來越大。這是因為,總的來說,較大的物種確實比較小的物種具有更強的生存能力。雌性通常比雄性體型大,在爭奪雌性的戰鬥中,體型較大的雄性通常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