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太過齷齪!臺灣出現「殭屍蝸牛」!專家稱蝸牛肉體已被控制

2021-01-15 有趣探索


趣味探索訊 不管是陸地上,還是海洋中,都生存著數以萬計個的物種。由於每個物種都有自已獨特的一套本領,所以它們能以各種各樣方式生存千年,甚至萬年。

不過,其中有些動物為了能讓自已和自已的後代活得錦衣玉食,其做法簡直讓人們看不下去了,其行為可以用「齷齪」和「無恥」這類詞語來形容。

在去年,科學家對自然界中的「殭屍螞蟻」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一種細菌能潛入到螞蟻身體裡,進而控制螞蟻的中樞神經,將螞蟻變成了可怕傀儡。

近日,有人在臺灣發現了一種「殭屍蝸牛」。專家稱這隻蝸牛肉體已經被寄生扁蟲接管,寄生扁蟲不但能控制它的一舉一動,還強迫蝸牛去自殺。

拍攝視頻顯示出,一隻蝸牛長有兩個不停跳動著綠色和橙色的角,另外軀幹裡面也存在著兩個不停跳動的綠色和橙色。

可能有人覺得這個樣子外表反而看起來更漂亮更有趣,然而其背後的事實可能會讓你毛骨悚然,實在太可怕了,簡直喪盡天良。

實際這些不停跳動的綠色和橙色並不是蝸牛本體,而是一種寄生於蝸牛體內的一種寄生扁蟲,英文名為Leucochloridium paradoxum。

可能有人很好奇,佔據蝸牛身體一半的寄生扁蟲是如何進入蝸牛身體裡面的呢?接下來大家就帶著好奇心繼續地了解下去。

根科學家的說法,首先,寄生扁蟲幼蟲通過蝸牛眼睛或消化系統進入,然後通過吸收蝸牛身體裡的營養快速成長,然而再慢慢佔據蝸牛身體,並創造一個不停地跳動顏色來模仿毛毛蟲。

寄生扁蟲控制著蝸牛運動,並用不停跳動顏色的方法來吸引鳥類,強迫著蝸牛去自殺,所以用「齷齪」和「無恥」這類詞語來形容寄生扁蟲再適合不過了。

一旦蝸牛被鳥類當成毛毛蟲吃掉,那麼鳥類便成功地成為寄生扁蟲的第二個宿主,也是最後一個宿主。

寄生扁蟲在鳥類消化系統中產卵,在鳥類排洩系統內進行繁殖和產卵,然後再通過鳥類排洩物的方式讓其後代在地面上尋找下一隻蝸牛宿主。更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相關焦點

  • 被殭屍蝸牛咬傷了怎麼辦?它們竟然能控制蝸牛大腦,網友:噁心!
    除了自然界這些常見的品種以外,還有很多奇怪的物種,很多人連聽都沒聽說過,這也不奇怪,畢竟自然界包羅萬千,各種各樣的離奇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那麼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下面這個物種,它的名字叫殭屍蝸牛。很多人提出了疑惑,殭屍蝸牛是啥呢?沒聽說過,是不是,其實就連小編也沒有聽說過幾次。
  • 接管蝸牛身體,使其變成「殭屍蝸牛」,該動物目的讓自已被吃掉
    不過,科學家們發現某種動物為了能讓自已活得豐衣足食,其做法實在太殘忍了,其做法實在是太齷齪了。近日,有人再次發現一種被稱為「殭屍蝸牛」的蝸牛,儘管它是一隻小小蝸牛,但是有人發現它的兩個角看起來很奇怪,一直跳躍著橙色和綠色,此外身體裡面也在跳躍著橙色和綠色。
  • 蝸牛被寄生蟲控制變「殭屍」,四處招搖只為快些被鳥兒吃掉
    那麼自然界中最讓你感覺齷齪的生物是什麼呢?在筆者眼中它既不是能讓你感冒、拉肚子的細菌,也不是能讓你長天花、得愛滋的病毒,而是那些想想都覺得可怕的寄生蟲!寄生蟲的可怕之處並不是它有多麼難以治療,而是它生存的方式,以及給寄主造成的肉眼可見的危害。韓國有部電影說的是鐵線蟲入侵人體後,強迫人大量渴水甚至跳河,這其實是有些誇大的。
  • 巨型蝸牛入侵南寧 專家稱大蝸牛天敵多不必太恐慌
    原標題:巨型蝸牛入侵南寧 專家稱大蝸牛天敵多不必太恐慌   近日,多家媒體均以「巨型蝸牛入侵南寧」為題,報導了南寧市沙井中學附近一菜地裡出現非洲大蝸牛一事。外來入侵物種,這一平時很少有人提及的話題,再次吸引公眾注意。
  • 臺灣蝸牛突變極速蝸牛,速度超3倍,卻是一種寄生蟲在作祟
    呃,現在電影中的故事成真了,臺灣一隻小蝸牛真的變成了極速蝸牛,然而故事的結局卻充滿了悲傷和眼淚。乍一看,你或許會以為這是一隻剛蹦完迪的蝸牛,還沉侵在舞池的喜悅之中無法自拔:頭上兩個巨大的觸角格外醒目,半透明的身體裡還有一些像霓虹燈一樣的東西在瘋狂閃爍。
  • 殭屍蝸牛?看完後再也不敢吃蝸牛了
    ,據他的描述這個蝸牛的觸角像霓虹燈一樣閃爍。下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蝸牛誤食了雙盤吸蟲的蟲卵,於是這種寄生蟲就順理成章的進入了蝸牛體內。進入蝸牛體內後,寄生蟲也是一刻不閒著。首先會從蟲卵發育孢子囊,主要位於蝸牛的肝臟內。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他們沒有嘴,但是能夠吸收蝸牛辛苦攝取的營養物質。而有了從蝸牛那裡攝取的能量和營養,寄生蟲就開始通過蝸牛的身體向外伸出分支,進入蝸牛的觸角中。最
  • 殭屍螞蟻是由於被寄生真菌控制了行為,但如何控制的至今是個迷
    其實,這種螞蟻是被一種真菌感染了,真菌寄生在螞蟻上,並不斷生長,釋放化學物質來改變螞蟻的行為,最終控制螞蟻,讓螞蟻變成傀儡,直到死亡。這種真菌主要分布在非洲、巴西、泰國等熱帶雨林地區,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真菌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在一塊有4800萬年歷史的葉子化石中,發現了螞蟻殭屍咬住葉子產生的特殊咬痕。
  • 被寄生蟲控制大腦的殭屍蝸牛,眼睜睜看著自己送死...
    戳上面藍字關注我們(更多有趣的視頻等著你哦)| 海外 | 視頻 | 旅行 | 運動 | 生活 | 科技 |《殭屍蝸牛
  • 非洲大蝸牛爬上南京人餐桌 被稱田園殺手
    這兩天,南寧市郊出現了大量的非洲大蝸牛。這種被我國列為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田園殺手」,是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讓當地農民大為傷神。而專家也特別提醒,這些野生的非洲大蝸牛因為攜帶寄生蟲和蟲卵,千萬不要吃。
  • 臺灣新蝸牛命名「多元成家」倡導同性婚姻權利
    這種蝸牛一直以來都被誤認為是在臺灣地區廣泛分布的臺灣大臍蝸牛(A. subchinensis)。研究論文於10月13日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動物之謎》(ZooKeys)上。果殼網就此對論文第一作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的黃致維進行了採訪。臺灣大臍蝸牛於1884年首次發現,是一種在臺灣廣泛分布的蝸牛。
  • 非洲大蝸牛爬上南京餐桌 專家提醒野生要煮透
    至於賣的是什麼蝸牛,這位負責人說,不是太清楚。疑惑「白玉蝸牛」又是什麼品種?其實,跟非洲大蝸牛是一回事南京的餐館裡,多數稱自己賣的是白玉蝸牛,也有的說是非洲大蝸牛。它們是一回事嗎?專家們的意見分成了兩派,有專家說能吃,也有專家說不能吃。農林專家認為,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尤其會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人類食用危害極大。農林專家呼籲,「千萬不能吃」。不過,黃成說,非洲大蝸牛,學名叫「褐雲瑪瑙螺」,在法國是一道名菜。在非洲、歐洲、南亞很多國家都有,最初它們進入中國,就是當成觀賞和美食引進的。
  • 彩色蝸牛成小學生新寵專家稱是入侵物種或攜帶寄生蟲
    ▲市場上熱銷的「彩色蝸牛」赤橙黃綠顏色各異,近日,在成都的寵物市場上,這些染得跟「殺馬特」一樣的蝸牛,已和大家印象中的蝸牛相去甚遠。不過,一些商家甚至說這些蝸牛都是自然顏色,並因此熱銷。蝸牛成了一些市民的「新寵」,一些小學生更是對這些蝸牛愛不釋手,一邊飼養,一邊寫觀察筆記。
  • 動物界的四大『殭屍』動物:蝸牛、螞蟻上榜,你知道怎麼回事嗎?
    殭屍螞蟻顧名思義,如同殭屍一般行屍走肉的螞蟻,四大被感染的殭屍動物在被真菌感染的時候其實還沒有死,但和死也沒有什麼區別了。真菌控制殭屍螞蟻,讓它為自己繁殖後代,在螞蟻死後還會發射出自己的種子,以傳染給更多的螞蟻殭屍毛蟲被寄生的全過程可以說是非常痛苦的,被黃蜂在體內產卵後並不會死,而且還會充當這些始作俑者的保鏢保護它們。
  • 張鐵志:無殼蝸牛與臺灣民主
    這是1989年,臺灣無住屋運動提出的「蝸牛主義宣言」。 他們說,有些貪心的蝸牛會開始買賣蝸牛殼,它們不肯合理地將多餘的殼讓給它的「同胞」使用,而需索高額的「殼租」或「殼價」。於是很快會出現一些買不起殼的「蝸牛」,一天到晚可憐兮兮地在找它的殼。但是,還好在蝸牛社會裡,蝸牛殼被視為是蝸牛生命中的一部分,事關重大,蝸牛的政府不會視而不見,會趕緊出來主持公道。
  • 恐怖的「殭屍動物」,自己主動去送死
    估計很多人基本都看過電影裡面的殭屍吧,變成殭屍之後沒有自己的思想。今天我們要說的動物啊,就跟殭屍有關,雖然現實中沒有殭屍的存在,但是卻有像殭屍一樣行屍走肉般的動物,就連我們最常見的螞蟻、蝸牛都上榜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殭屍動物」吧。
  • 好多蝸牛寶寶,蝸牛一次可以有60多個兄弟姐妹啊,真是大家庭
    在懷卵期間,蝸牛逐漸停止生長,生長邊色澤變深,後看不清生長邊,頸子的肉較瘦,用手提起蝸牛,用手指碰蝸牛肉體,肉不能縮進殼內,而殼口孔張開時的肉翻出,說明體內有產卵期,觀到是否懷卵,看到有卵已成熟。平時在蝸牛氣團黃色或白色卵粒,已到產卵時間。2。產卵時間。
  • 看過了《寄生蟲》,寄生蝸牛了解一下?詭異五彩不忍直視
    臺灣彰化一名林姓網友今日行經和美鎮竹社路段時,驚見一隻蝸牛的身體顏色並不尋常,細看後發現裡頭竟有「5種顏色」在眼睛、呼吸孔、觸角以及本體上「無限旋轉」,驚悚又詭異的畫面,讓人雞皮疙瘩掉滿地。林姓網友在公開社團《蝸蝸園-臺灣陸生蝸牛交流園地》發布了一段視頻,分享在和美鎮竹社路段巧遇一隻蝸牛,只不過模樣相當奇特,可見視頻中蝸牛的體內有淺綠色、紅色、深綠色、乳黃色不停伸縮旋轉,詭異畫面實在讓人不敢直視。
  • 臺灣驚現喪屍蝸牛?身體已經完全受寄生蟲擺布
    ------每天晚上 · 一起看趣味科學------最近,一名網友在臺灣彰化縣山中徒步旅行的時候被一種特殊的蝸牛嚇到了,據他的描述這個蝸牛的觸角像霓虹燈一樣閃爍。下文中會出現一些關於蟲子的圖片,對蟲子比較敏感的朋友,記得不要仔細看。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不少市民在公園和小區裡發現了這種巨型蝸牛的蹤跡。這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興趣,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    然而,專家發話了,這種「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屬於入侵物種,自身攜帶多種寄生蟲,家長特別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
  • 「田園殺手」非洲大蝸牛 爬上南京人的餐桌
    這兩天,南寧市郊出現了大量的非洲大蝸牛。對於,鐵板香鍋瑪瑙蝸牛,菜餚備註寫著:瑪瑙蝸牛,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又稱為非洲大蝸牛,它已成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蝸牛。  南京多家餐館裡也都有蝸牛這道菜。大家的賣點也各不相同。一家法式餐廳裡賣的是烤蝸牛,"就是把蝸牛烤熟了,放土豆泥和芝士。還有一家西餐廳賣的是蝸牛湯,還有的是法式蝸牛。包括一些披薩店裡,也有"蝸牛"這道菜餚。  南京餐館裡的蝸牛都是什麼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