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蝸牛突變極速蝸牛,速度超3倍,卻是一種寄生蟲在作祟

2020-11-21 徐德文科學頻道

撰稿:白小白,編輯:徐德文

很多人可能都看過一部動畫片《極速蝸牛》,一隻小蝸牛夢想成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蝸牛,勤學苦練依舊碌碌無為,直到有一天偶然落入化學營養液中,才突然變異獲得了神奇的力量,變成了一隻所向披靡的極速蝸牛。呃,現在電影中的故事成真了,臺灣一隻小蝸牛真的變成了極速蝸牛,然而故事的結局卻充滿了悲傷和眼淚。

乍一看,你或許會以為這是一隻剛蹦完迪的蝸牛,還沉侵在舞池的喜悅之中無法自拔:頭上兩個巨大的觸角格外醒目,半透明的身體裡還有一些像霓虹燈一樣的東西在瘋狂閃爍。然而,真相卻極為殘酷,這隻蝸牛並不是花花綠綠城市生活中的嬌寵,而是來自臺灣彰化縣山中的受害者,一位徒步旅行者偶然發現了它。美麗的色彩和霓虹光芒並不是它的固有特徵,事實上它是被寄生蟲感染,已經變成了「喪屍」蝸牛。

控制它的寄生蟲名叫雙盤吸蟲(Leucochloridium paradoxum),主要分布在歐洲、印度、臺灣島等地。雙盤吸蟲的卵隱藏在鳥糞中被蝸牛食用後,會在蝸牛體內孵化,汲取蝸牛攝入的營養物質,併入侵蝸牛的眼柄,形成完整的孵化囊,在裡面生產出數十到數百條幼蟲。這些幼蟲成熟後讓蝸牛的觸角越來越腫脹,並變成脈動著紅黃綠色彩的閃亮形態,讓蝸牛看起來極為「時尚」,仿佛一下子從鄉下來到了繁華大都市。

然而這並不是雙盤吸蟲做好事幫蝸牛打扮妖豔好找對象,而是隱藏著極大的陰謀,在生物學上這叫攻擊擬態。雙盤吸蟲讓蝸牛的觸角變成了毛毛蟲的形態,並以一種尚不為科學家們所知的機制,控制著蝸牛,使之完全變成了一具「喪屍」——本來只在晚上活動的蝸牛,偏偏會在白天爬到暴露的地方,而且速度可達到原來速度的3倍以上,完全就是電影裡快得令人吃驚的極速蝸牛,然後閃耀著「時尚」的繽紛霓虹,吸引鳥兒的注意力,引誘鳥兒們來吃掉它們,完成生命的輪迴。

這個悲傷的故事在蝸牛這裡就結束了。當然也有一些蝸牛或許會很幸運,它們可能只是被鳥兒啄去觸角,由於其強大的再生能力,又會重新長出觸角——然而這只是又一輪恐怖故事的開始罷了。蝸牛被鳥類吃掉後,雙盤吸蟲會在鳥兒體內繼續繁殖產卵,通過鳥兒的糞便再次進入大自然,再次被這些可憐的蝸牛當作美味吃下,開始新一輪詭異的「喪屍」循環。

怎麼樣?是不是心有餘悸,頭皮發麻?幸好這事情沒有發生在人類身上。雙盤吸蟲為了自己物種的繁衍,侵入不相干的蝸牛身體,把它的觸角變成毛毛蟲的形態,並控制它使之徹底變成一具快速行動的喪屍,殘酷而恐怖,令人不忍卒睹。然而如果這樣的寄生蟲真的入侵人體,就像《生化危機》或《釜山行》裡的喪屍一樣,我們又能怎樣呢?事實上在動物甚至人類中已發現了這樣的案例,比如感染阮病毒的殭屍鹿,此前在歐洲肆虐的狂牛症,以及1950年代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法雷食人族部落流行的庫魯病等等,真是不敢想像了。

相關焦點

  • 臺灣驚現喪屍蝸牛?身體已經完全受寄生蟲擺布
    ------每天晚上 · 一起看趣味科學------最近,一名網友在臺灣彰化縣山中徒步旅行的時候被一種特殊的蝸牛嚇到了,據他的描述這個蝸牛的觸角像霓虹燈一樣閃爍。下文中會出現一些關於蟲子的圖片,對蟲子比較敏感的朋友,記得不要仔細看。
  • 看過了《寄生蟲》,寄生蝸牛了解一下?詭異五彩不忍直視
    臺灣彰化一名林姓網友今日行經和美鎮竹社路段時,驚見一隻蝸牛的身體顏色並不尋常,細看後發現裡頭竟有「5種顏色」在眼睛、呼吸孔、觸角以及本體上「無限旋轉」,驚悚又詭異的畫面,讓人雞皮疙瘩掉滿地。林姓網友在公開社團《蝸蝸園-臺灣陸生蝸牛交流園地》發布了一段視頻,分享在和美鎮竹社路段巧遇一隻蝸牛,只不過模樣相當奇特,可見視頻中蝸牛的體內有淺綠色、紅色、深綠色、乳黃色不停伸縮旋轉,詭異畫面實在讓人不敢直視。
  • 蝸牛、寄生蟲、腦膜炎......
    【1】http://sz.szhk.com/2018/05/10/282999511540473.html   深圳這種蝸牛最很多 專家提醒:大蝸牛體內藏有大量寄生蟲  據相關文獻報導——  在廣州,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27.3%,感染度為72條/螺;  在深圳,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31.0%,感染度為介於89.2
  • 殭屍蝸牛?看完後再也不敢吃蝸牛了
    最近,一名網友在我國臺灣彰化縣山中徒步旅行的時候被一種特殊的蝸牛嚇到了
  • 這隻寄生蟲,在蝸牛的眼睛裡跳舞
    蝸牛眼柄中那些是蠕動的寄生蟲,它們在蝸牛眼中起舞,就像一部奇特的歌舞片。來源:Gills San Martin, Wikimedia一些寄生蟲能夠操縱宿主的行為,而彩蚴吸蟲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為了抵達繁衍的下一站,它們能操縱宿主琥珀螺違背原本的生活習性,用蝸牛百米賽跑的速度奔到陽光下,爬上高處,來到捕食者面前,好讓自己開始表演。
  • 港城「巨蝸牛」頻繁出沒,或攜帶寄生蟲
    港城「巨蝸牛」頻繁出沒,或攜帶寄生蟲 2020-08-08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法國蝸牛是世界名菜,非洲蝸牛卻遭人嫌棄,中國吃貨看到都躲著走
    但是,有一種蝸牛,法國人是絕對不會拿來做菜的,那就是現在正在我國廈門泛濫的非洲大蝸牛。法國人也將它看作是一種生態危害,不會去吃它。這種蝸牛學名叫做Achatina Fulica,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陸生蝸牛,可它卻是外來入侵物種。
  • 非洲大蝸牛猛於「食人鯧」
    非洲大蝸牛猛於「食人鯧」  可危害100多種草本、木本、藤本植物,中山口岸日前首次截獲這種國家二類有害生物  本報訊 (記者商琦 通訊員陳灩 劉道嶽 陳霞)兩三隻小小的蝸牛居然可以將美國一個州的植物吃個精光?這個可怕的傢伙就是非洲蝸牛。
  • 熔巖蝸牛配招
    由於蝸牛作為芳緣火山帶常見PM(兼任亞莎和熔巖隊火系勞模),且在城都地區沒啥存在感,在學會翻全國圖鑑前我一直以為是三代的新PM。火巖是迄今為止的獨門屬性,但抗性實在是太那啥了。四倍弱熱門屬性水地且怕巖釘,但同時也擁有著包括四倍火抗的七個抗性,其中不乏妖精、飛行這些熱門攻擊屬性。然而在火鋼泛濫,地震大眾的情況下,熔巖蝸牛擁有著火鋼的所有弱點卻沒學會所有的抗性,基本完全躺槍。
  • 《最強蝸牛》異種突變序列一覽
    還不知道的小夥伴快來一起看看《最強蝸牛》異種突變序列一覽的相關內容吧。 如何成為「最強」玩家:點擊查看 《最強蝸牛》異種突變序列一覽 【1階異種基因】 覺醒後蝸牛追擊+50。
  • 非洲大蝸牛不是法餐蝸牛 若食用可能感染腦膜炎
    不是所有的蝸牛都是可以食用的。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大家不要混淆了。晨報記者劉宇瀚見習記者吳雪瑩「這不就是法國大餐裡的蝸牛嗎?」「這是很常見的食用蝸牛啊,難道不能吃嗎?」昨日,看了本報《這種巨型蝸牛不能碰更不能吃》一文報導後,許多熱心讀者致電晨報新聞熱線8080000表示疑惑。甚至還有讀者稱,一些山寨版的法國大餐用的就是這種非洲大蝸牛。針對這一說法,記者走訪並諮詢了有關專家,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大民教授表示,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不可隨意食用。
  • 和小狗一般大的蝸牛是寵物,是非洲美食,我們吃貨不敢下嘴
    然而,有一種動物,至今讓很多人不敢下口,那就是非洲大蝸牛。儘管法式焗蝸牛是一道享譽全球的名菜,但是對於這種體型比普通蝸牛大十幾倍的巨型蝸牛,種種行為習慣,讓人們心有餘悸,更不敢吃進肚子裡。一般體型在七八釐米,有些可以超過20釐米,甚至可以長到一隻小狗大小,吉尼斯紀錄中最大的有39.3釐米,體重近2斤。非洲大蝸牛,除了食量大,非常好養活,幾乎不挑食。
  • 容縣人注意:勿碰這種蝸牛,它攜多種寄生蟲!
    最近下雨後,不少人發現草叢旁邊出現許多超大隻的蝸牛,足足有手掌那麼大。有的人好奇心起想拿回家養、還有人甚至想吃。其實,這兩種行為都很不安全。
  • 【緊急擴散】路邊看見蝸牛不要摸,內含寄生蟲!
    實際上,「大蝸牛」不僅不能吃也不能夠亂碰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大蝸牛」體內很可能感染有寄生蟲小朋友和大蝸牛親密接觸極易被感染千萬要小心大蝸牛和發燒有沒有關係,尚不得知。不過,因它是管圓線蟲幼蟲的中間宿主,食用可能會被傳染寄生蟲。
  • 被寄生蟲控制大腦的殭屍蝸牛,眼睜睜看著自己送死...
    戳上面藍字關注我們(更多有趣的視頻等著你哦)| 海外 | 視頻 | 旅行 | 運動 | 生活 | 科技 |《殭屍蝸牛
  • 佛山:非洲巨型蝸牛上餐桌 專家稱攜有寄生蟲
    這種蝸牛能不能吃?專家介紹,因為其體內藏有眾多的寄生蟲和蟲卵,儘量不要食用。如果要食用的話,需要經過沸水煮熟。  雨後頻現「大螺」  它其實是非洲蝸牛  「好大一隻螺啊,不知道能不能吃?」黃小姐昨日在朋友圈發布了這麼一則消息。
  • 接管蝸牛身體,使其變成「殭屍蝸牛」,該動物目的讓自已被吃掉
    近日,有人再次發現一種被稱為「殭屍蝸牛」的蝸牛,儘管它是一隻小小蝸牛,但是有人發現它的兩個角看起來很奇怪,一直跳躍著橙色和綠色,此外身體裡面也在跳躍著橙色和綠色。點擊播放 GIF 3.5M儘管這樣看去蝸牛顯得格外顯眼和漂亮,但是科學家表示,實際上這隻蝸牛身體已完全被一種稱為寄生蟲的動物接管。
  • 巨型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一般來說,蝸牛體型都比較小,人工養殖的華蝸牛隻有1.6cm大,散大蝸牛有3cm左右,而非洲大蝸牛成年後的殼平均可達七八釐米,最大的可以超過20cm。金氏世界紀錄中記載的非洲大蝸牛,最大的標本,完全伸展的情況下長度為39cm,殼長27.3cm,而體重可達900克。
  • 張鐵志:無殼蝸牛與臺灣民主
    這是1989年,臺灣無住屋運動提出的「蝸牛主義宣言」。 他們說,有些貪心的蝸牛會開始買賣蝸牛殼,它們不肯合理地將多餘的殼讓給它的「同胞」使用,而需索高額的「殼租」或「殼價」。於是很快會出現一些買不起殼的「蝸牛」,一天到晚可憐兮兮地在找它的殼。但是,還好在蝸牛社會裡,蝸牛殼被視為是蝸牛生命中的一部分,事關重大,蝸牛的政府不會視而不見,會趕緊出來主持公道。
  • 這種巨型蝸牛碰不得,對蔬菜危害極大
    對於真正的吃貨來說,沒有什麼是不敢吃的,但最近,就出現了一種讓吃貨都望而卻步的生物。 據報導,因南方連續暴雨天氣,廣東、福建等多地出現「巨型蝸牛」,這些蝸牛不僅個頭巨大,而且數量十分驚人,有小區幾個小時內就撿了幾百隻大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