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用自身的力量,是否可以改變動物的進化!

2021-01-17 宇宙探索百科

19世紀,古生物學家愛德華·科普發現,動物在進化過程中有一種逐漸擴大的趨勢:一開始,個體變小,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代越來越大。這是因為,總的來說,較大的物種確實比較小的物種具有更強的生存能力。雌性通常比雄性體型大,在爭奪雌性的戰鬥中,體型較大的雄性通常獲勝。但現在,人類活動導致了另一種「進化」,即越小越弱,生存能力越強。

人類捕獵行為對動物的影響

經常釣魚的人知道,釣大魚,把小魚扔回水中,可以保持魚的數量。

但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人類在不知不覺中使許多物種迅速經歷另一次進化——有些物種為了生存而變得越來越弱小。因為較小的魚可以通過漁網的網狀物生存,這種「小」魚在繁殖過程中會將體型較小的基因傳遞給後代,從而使整個種群越來越小。另一方面,為了爭奪更多的魚,另一方面可以獲得更多的魚。因此,它們會提早進入性成熟期並開始繁殖,魚類的初始繁殖年齡提前。

例如,大西洋中鱈魚的數量下降了99.9%,更令人驚訝的是,鱈魚的體積明顯變小了。是什麼使鱈魚發生變化?挪威海洋生物學家奧爾森分析了近30年的數據,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最小的魚有最大的生存概率!大魚容易被抓,小魚可以逃脫被殺的命運,這迫使鱈魚的性成熟度大大提高。它們產卵較早,首次交配年齡從6年前提高到現在的5年。因為基因不能完全遺傳給下一代,所以鱈魚一代不如第一代,越來越弱,產卵量越來越少。

打獵也是事實。人類更喜歡同一物種中體型較大的動物,這使得大量性成熟的動物被獵殺。人類的捕食行為在短時間內引起了野生動物種群結構的巨大變化。這些體型較小、尚未進入性成熟期的動物逃脫了人類的獵殺,它們必須提前第一次繁殖的年齡,以避免滅絕的命運。

早期繁殖的動物通常產生較少的後代。如果我們獵殺太多的動物,我們會降低它們成功繁殖的能力,相應地,它們的恢復能力也會降低。

一些科學家做過研究。在對40個不同地理環境和29種不同生物的34次調查中發現,人類捕獵的物種規模平均減少了20%,首次繁殖的年齡比以前提前了25%。這在一些魚類、蝸牛、大角羊和馴鹿身上更為明顯。

動物的非自然退化

在世界許多地方,這種不幸的「進化」正在發生,許多動物正面臨進化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弱小的命運。以非洲象為例,由於獵人和偷獵者熱衷於獵殺非洲象以獲取珍貴的象牙,非洲象象牙的平均長度自19世紀中葉以來減少了一半。

動物學家認為,由於成年雄性大而長牙的數量多,所以群體的繁殖行為發生了變化,長著短牙的較小雄性可以繁殖更多的後代。這種趨勢持續後,非洲象象牙的平均長度減少。

這種「進化」也發生在加拿大大角羊身上。加拿大的大角羊最吸引人的是,公羊的頭上有一對極其巨大的角。這隻巨大的角給它們帶來了好運,使它們能夠在嚴酷複雜的環境中生存並繁衍後代。然而,大喇叭也給他們帶來厄運。它們的大角吸引了許多獵人。

為了逃避獵人的獵殺,大角羊的角越來越小。科學家們解釋說,獵人們對成年公羊的過度捕殺「耗盡」了大角羊的基因,這導致了一場令人難以置信的進化,在進化過程中,角大大減少。這是一個無助的過程。成年公羊越來越少了。後來,即使是不成熟的公羊也成了獵人的目標。

許多不成熟的公羊還沒有長出它們的大角,所以它們還沒來得及把大角的基因傳給下一代就死了。這樣,下一代就繼承了未成熟的羊角基因。即使下一代長大了,也不會像父親那樣有一對大牛角,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如今的「大角羊」的角比以前小了很多。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實際上是一種退化。

我們知道,人類活動造成的汙染和外來物種的引入會改變特定區域內的生物,但人類捕獵、捕魚、採集等掠奪性活動造成的變化速度比前者快50%。人類作為掠食者,是推動非自然世界動物進化的重要力量。我們看到的變化速度遠遠快於大自然本身。

相關焦點

  • 人類是進化而來的嗎?如果是,其它靈長類動物是否也能擁有智慧?
    人類作為地球上眾多物種之中的一個,顯著區別於其它任何一種生物,人類擁有其它動物都沒有的東西,那就是智慧和意識。而其它動物只有本能,並不具備複雜的思維和意識。是什麼力量讓人類進化到如此程度?人類真的是進化而來的嗎?對於這個問題,恐怕沒有任何科學家能夠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因為我們沒有證據。
  • 基因編輯-是否會改變人類的進化之路?
    對於這項技術的研究,以及在人類身上首次進行的實際應用,它所造成的社會影響,很多專家都進行了評判,對此小編就不再贅述了。小編更關心的是:人類未來的進化之路是否會因為基因編輯而發生改變?人為選擇越來越多的代替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最開始是人類種植農作物和養殖牲畜,通過人工的投入,使得一些動植物擺脫了自然選擇的桎梏,開始向著人類所希望的方向進化。除了動植物以外,人類自身的進化也是如此。人類通過醫療技術治癒了很多疾病。使得很多本來在自然界無法生存的個體,能夠正常的存活下來並繁衍自己的後代,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
  • 《力量的進化》:動物的竭盡全力只為吟唱生命之歌
    不知這種單細胞生物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是否感受到了孤單。生存、繁衍、進化... ...日升月落,鬥轉星移... ...個體的生與死似乎無足輕重,可正是無數微小生命拼盡全力,才能留下或長或短的痕跡。今天,生命早已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地球上存在著包括人類在內的一百五十萬種動物。
  • 人類社會發展是否類似生物進化論?
    現代科學的研究將經典進化論發展成現代綜合進化論。澄江動物化石研究表明在不到300萬年的一瞬間,生命劇烈的從單細胞生物向多細胞生物演變,這種演變是劇烈的。人類社會在過去幾百年年也在不停地進化,才最後進入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那麼到了現代,人類是否還在進化?任何社會是否還有社會進化呢?
  • 人類進化是否停止?為什麼近千年來人類未出現顯著進化?
    《淮南子精神篇》用「有二神混生,經天營地,孔乎莫知其所終極,滔乎莫知其所止息,於是乃別為陰陽,離為八極,剛柔相成,萬物乃形,煩氣為蟲,精氣為人」解答人類誕生之謎。(達爾文認為人類直立行走是為了更好使用工具,最新研究卻認為人類直立行走可能是為了更好地散熱)、創造了語言、失去了體毛,完完全全脫離了我們的「表親」,從根本上與動物區分開來。
  • 達爾文進化論面臨崩潰?人類主宰自身進化?未來是福是禍?
    20萬年前,現代人類的祖先開始在東非繁衍生息。生命進化的歷程似乎驟然加速——12,000年前,原始農業在兩河流域、尼羅河三角洲和黃河中下遊萌生;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創造人類最早的文字;200年前,工業革命的大幕徐徐拉開;50年前,以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革命席捲全球。
  • 為什麼人類沒有進化出,幾乎所有動物都有的,攻擊性器官?
    導語:為什麼人類沒有進化出,幾乎所有動物都有的,攻擊性器官?如果讓你去跟獵豹比賽奔跑,你覺得的誰會拔得頭籌,有人說獵豹的奔跑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據了解可以達到120公裡每小時,但是你知道嗎?獵豹這種爆發性的奔跑卻只能堅持幾百米,所以說事情都是兩面性的,如果比賽短跑,人類是絕對跑不過獵豹的,但是如果長期跋涉,勻速前進,獵豹就不是人類的對手了。那麼問題來了,在自然界,很多動物為了生殖繁衍下去進化出了很多攻擊性的器官,讓它們競爭的過程中獲得更有利的條件,比如獵豹的奔跑速度可以讓它極快的追趕食物,並且捕殺,而人類卻沒有,為什麼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沒有出現攻擊性的器官呢?
  • 為什麼人類沒有進化出,幾乎所有動物都有的攻擊性器官?
    導語:為什麼人類沒有進化出,幾乎所有動物都有的,攻擊性器官?,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首先進行直立行走,解放雙手讓我們的手指更加的具有靈活性,手指的靈活性與捏合狀態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拿捏工具與製造工具,這就是人類沒有進化出攻擊性器官的條件之一,人類利用工具保護自己,免於大型動物的攻擊。
  • 人類,是否依舊在進化中?劍橋專家:進化永遠不會真正停止
    若把36億漫長的地球生命史,化作三個月的話,人類僅僅佔據了13秒左右而已,卻用0.03秒,讓這個地球的大量物種離開我們遠去。作為一個統治著現今地球的物種,他的曾經的進化史,總讓人驚嘆不已,這已成為事實。已經作為食物鏈的最頂端掠食者,人類俯視的藍色星球其他物種,似乎不再擔憂其他動物與我們搶食。也有人會擔憂:人類,是否已失去了進化的動力?或者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大自然進化法則,不再適用於我們人類了?
  • 最原始的陸地動物,人類的祖先,海納螈進化的不歸路
    人類的祖先海納螈不得不想法設法生存下去,大約在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轉移生存場所對海納螈來說已經迫在眉睫。它們選擇了陸地,當時陸地生活的動物尚少,競爭壓力也小。作為首批登上陸地的脊椎動物,海納螈的這一步,有著改變地球的意義。海納螈是一種兩棲動物,他是首個能夠離開水域在陸地生活的脊椎動物。
  • 為何貓科動物比犬科動物大?科普法則這樣解釋,但不符合人類進化
    對自然動物感興趣的朋友,是否注意到一點,貓科動物的體型普遍要比犬科動物的體型大一些,例如我們所熟知的老虎和獅子,一般都要比獵犬、狼等犬科動物要大一些。在過去,大多數生物學家將這種現象歸結為自然選擇的結果,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原因和解釋。
  • 在現代科技幹預下,人類是否還會進化,其終極目標會怎樣?
    有人對人類現代是否還在進化充滿了疑惑和擔憂,認為現代科技已經嚴重幹擾了人類進化進程,人類的基因突變和自然選擇進化將終止,由此人類還有未來嗎?其實人類的未來長遠著呢,進化的終極目標可能超乎很多人想像。我們一起來探討。人類進化從未停止。
  • 為什麼地球上只有人類進化出了高智商?
    而人類的小寶寶們,要過上一年才能走路,自力更生就更不可能的了,即使在自然環境下也要過個很多年才能自己生存下去。所以,人類母親需要照顧自己的小寶寶多年,這就導致人類必須依靠族群一起生活,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養育自己的孩子的。這就是人類為什麼是群居動物,而且社交能力遠遠高於其他動物的原因之一。
  • 動物大都進化出攻擊性的器官,人類為什麼沒有?
    然而,地球環境在不斷改變,沒有哪個物種能夠永遠存在,99%都已經消失掉。為了能夠適應環境,讓物種更好地延續下去,動物紛紛進化出了強大的生存能力。沒有強大生存能力的物種,在生存競爭中會敗下陣來,它們會被自然界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的過程。
  • 動物大都進化出攻擊性的器官,人類為什麼沒有?
    然而,地球環境在不斷改變,沒有哪個物種能夠永遠存在,99%都已經消失掉。 為了能夠適應環境,讓物種更好地延續下去,動物紛紛進化出了強大的生存能力。沒有強大生存能力的物種,在生存競爭中會敗下陣來,它們會被自然界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的過程。
  • 進化痕跡現實中無處不在,否定進化的意義,就是在否定自身的存在
    依靠大數據,AI代替人類做出最佳決策。萬物互聯,大腦相通,矽基大腦,碳基大腦的人類無法理解。獸性為最低級的要求,人性為過度的要求,理性為最高的要求,往高級進化也就是對低級的物種的絕對優勢。語言可以將自己本身的意志表達出來,告訴別人自己在想什麼,語言可以提高智慧的進步。人能用語言將現實描述出來,並能虛構一個現實不存在的東西。
  • 人類由食肉動物進化而來,但在1萬年前,人類進化開始「倒退」
    柏拉圖有句名言:「如果人類是普通動物,那我們將沒有時間去寫詩。」  我們知道人類遠古祖先最初是以植物、種子和堅果為食的,而遠古祖先之所以能從眾多地球生命中脫穎而出並成為地球主宰,源於我們人類有著其他動物無法匹敵的大腦。
  • 人類已經停止進化?專家公布對照實驗結果,人類基因正在改變
    可惜的是,對我們人類自身的化石證據,卻還是缺失了關鍵的一環,找不到足夠的「過渡物種」,而通過觀察人類自身近些年的演化狀況,很多人提出,人類已經停止進化的說話。人類已經停止進化?專家公布對照實驗結果,人類基因正在改變。人類這些年來到底有什麼進化?這個問題科學家也十分關注。
  • 把石頭當成工具的猴子,是否正朝著人類進化?石器時代?
    人類的祖先是猿猴,這是大多數人的認知,雖說近幾年來屢有人質疑,但畢竟沒有給出證據,姑且將猿猴進化成人類當做事實,為何如今再未有猿猴進化成人類了呢?是環境發生改變了嗎?還是另有他因?,我們自己是否還會在地球上,所以自然以為猿猴無法進化成人類。
  • 古書證實,原來有一股神秘力量,正在悄悄幫助人類文明進化!
    人類文明是如何進化的?神並不是創造者,原來有一股神秘力量!人類到底從何而來?這一問題的爭議性一直很高,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幾百年,與動物不同的是,人類擁有自己的意識,可以根據自己的雙手勞動大腦操控。對於人類的起源,總共有兩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