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致百年來南極磷蝦種群密度下降

2020-11-28 科學網

 

中國科技大學孫立廣課題組日前通過對海豹毛進行氮同位素指標分析,發現20世紀南極法爾茲半島海域磷蝦相對種群密度呈不斷下降趨勢,這是由於過去百年該海域變暖和海冰退卻所致。該成果11月7日在美國學術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上發表。

 

南極磷蝦是南冰洋食物鏈的關鍵物種,支撐著數量眾多的企鵝、海豹和鯨等高等捕食生物,對南冰洋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拖網捕撈和回聲探測技術,此前國際學術界已檢測積累了近30年來的南極磷蝦種群密度情況,但對於更長歷史時期磷蝦的種群密度變化卻無法得知。而孫立廣課題組獨闢蹊徑,為研究南冰洋磷蝦種群歷史動態變化及其影響機制提供了新方法。

 

孫立廣介紹,南極毛皮海豹以磷蝦為優先選擇的食物,只有當磷蝦密度不足的情況下才會選擇其他魚類為食,因此毛皮海豹的食譜能反映磷蝦種群密度的相對變化情況。他們選取了南極法爾茲半島一段含有毛皮海豹毛序列的百年糞土層進行氮同位素分析,來研究海豹食譜營養級的變化,進而反演南極磷蝦在食譜構成中的比例變化(磷蝦的營養級低,魚類的營養級高),從而得到磷蝦種群密度的相對變化。結果表明,過去百年來該地區海域磷蝦密度總體上呈下降趨勢,最近30年來的密度變化與實際監測數據相吻合。

 

同時,南極磷蝦是一種喜冷水環境的浮遊生物,對海洋溫度和海冰密集度極為敏感。課題組通過對比該海域過去百年來的海表溫度和海冰密集度變化,認為西南極半島海域的變暖很有可能是造成磷蝦種群密度不斷下降的主要因素。(來源:新華網 王聖志 徐海濤)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美國研究稱氣候變暖威脅南極企鵝生存
    新華網華盛頓4月11日電 (記者任海軍)美國研究人員11日公布報告稱,由於氣候變暖導致南極企鵝主要食物之一磷蝦的密度下降,在南極半島和鄰近的斯科舍海,阿德利企鵝和帽帶企鵝數量近年來急劇減少。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海鳥專家韋恩·特裡維爾皮斯等人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分析南極半島和鄰近的斯科舍海地區的實地數據後發現,在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之間,有利的氣候條件以及其他南極動物對磷蝦捕食量的減少導致南極地區企鵝數量增加;然而,此後不斷上升的溫度和來自海洋哺乳動物的競爭加劇可能讓上述地區的磷蝦密度下降了至多80%。
  • 全球氣候變暖,南極帽帶企鵝數量明顯下降
    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南極是受氣溫影響最大的地方之一。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南極有一種企鵝的數量出現明顯下降。 在南極象島,生活著一群帽帶企鵝,它最明顯的特徵是這裡的一道黑色條紋,有點像海軍軍官的帽帶。 在這裡,南極科考隊隊員利用點數器、無人機等設備,數出帽帶企鵝的每一位成員。他們想知道,象島上的帽帶企鵝是否像南極其他地方一樣,數量正在逐漸減少。
  • 海洋所發現南極磷蝦「避難所」!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磷蝦種群正在恢復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7日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研團隊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觀點,認為南極磷蝦在主要聚集區豐度減少,但通過新的避難所正呈現一定的恢復力。南極磷蝦。南極磷蝦支撐了南大洋特殊的食物網,同時又是商業捕撈的主要對象。
  • 海洋所等在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研究中取得進展
    從100年前的Discovery航次遠徵南極時代起,南大洋的大西洋扇區就認為是南極磷蝦的主要聚集區(70%的磷蝦種群聚集於此),該區域也是磷蝦漁業的主要集中區。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南極海域的快速變暖使該區域磷蝦豐度顯著降低,為南大洋的保護敲響警鐘。
  • 海洋所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觀點
    團隊最新發表在生態學top期刊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的文章顯示,南大洋食物網的關鍵物種——南極磷蝦通過新的避難所對南大洋主要棲息地快速升溫和海冰減少呈現一定的恢復力。  人們從100年前的Discovery遠徵南極時代起就認為南大洋的大西洋扇區是南極磷蝦的主要聚集區(70%的磷蝦種群聚集於此),此區域也是磷蝦漁業的主要集中區。
  • 專家:全球變暖和磷蝦捕撈使南極企鵝面臨滅絕威脅
    專家:全球變暖和磷蝦捕撈使南極企鵝面臨滅絕威脅 南極洲保利特島,阿德利企鵝。視覺中國 資料圖中新網9月10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南極與南大洋聯盟(ASOC)駐俄羅斯代表葉連娜·扎爾科娃表示,南極的阿德利企鵝因氣候變暖和磷蝦捕撈麵臨滅絕威脅。扎爾科娃在東方經濟論壇上向衛星通訊社表示:「2017年南極總數達4萬隻的阿德利企鵝只有兩隻新生小企鵝倖存。原因是氣候變化和該地區過度捕撈磷蝦。
  • 中科院海洋所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觀點
    人們從100年前的Discovery遠徵南極時代起就認為南大洋的大西洋扇區是南極磷蝦的主要聚集區(70%的磷蝦種群聚集於此),此區域也是磷蝦漁業的主要集中區。而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西南極海域的快速變暖使得此區域磷蝦豐度顯著降低,這也為南大洋的保護敲響了警鐘。
  • 藍鯨一年吃掉4000萬噸南極磷蝦,為啥一直吃不完?堪稱地球BUG
    科學家發現南極磷蝦的營養非常豐富,就開始了捕撈南極磷蝦,據統計現在每年被人類捕撈的南極磷蝦每年就有25萬噸,這些磷蝦有的被做成了罐頭,有的被做成了蝦米,據說味道還不錯。 實際上,人類目前捕撈的磷蝦相比它每年的被消耗量是微不足道的。南極磷蝦每年要被吃掉2.5億噸,僅鯨魚就要幹掉其中的4000萬噸,還有企鵝,海豹和其他魚類。
  • 氣候變化對南極的真實影響(組圖)
    而越往南極大陸走,直至南極點的話,溫度上升得小一些,有些地方溫度甚至是下降的,在夏季形成溫度從0度到5度的階梯狀態。」  極地冰川學家沃爾夫岡是個南北兩極來回走的人。南北兩極只有夏季和冬季兩個季節,當北極進入冬季他就來南極,當南極進入冬季就到北極,這樣的往返,已經是第10個年頭。他對記者說:「就氣候變化來講,北極變暖比南極快得多,也嚴重得多。不僅因為北極有更多的工廠以及聚集的人更多。
  • 不挑食、早生育,南極企鵝為適應氣候變暖改變生活方式
    不挑食、早生育,南極企鵝為適應氣候變暖改變生活方式 澎湃新聞記者 王泳桓 2014-07-09 10:51 來源:澎湃新聞
  • 我國科學家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觀點
    &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客戶端青島9月28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松帶領的科研團隊近日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的觀點:南大洋食物網的關鍵物種——南極磷蝦通過新的避難所對南大洋主要棲息地快速升溫和海冰減少呈現一定恢復力。
  • 南極溫度超過可怕的20度,企鵝數量銳減75%.今年對於地球也是地獄開局...
    或許有人會問,氣候變暖了,對那些冷點的地方來說不是挺好的嗎?夏天熱點開開空調也就過了,這個氣候危機真的有如說起它的口氣來那麼嚴重嗎?3天之間,這兩個讓人不安的數據接連和南極掛鈎,很多人都想到了氣候變暖,開始相信它的存在。
  • 每年消耗幾億噸的磷蝦,沒吃滅絕,因過度捕撈和全球變暖面臨危機
    自2010年以來,全球對南極磷蝦的捕撈量增長了大約40%,水產養殖每年要使用10000至15000噸磷蝦產品。 令人驚奇的是,動物和人類這麼禍禍磷蝦,磷蝦依然非常頑強,像這個吃法,它不僅沒有吃滅絕,而且在南極區域預估擁有約50億噸的生物量。
  • 氣候變化衝擊食物鏈 南極帽帶企鵝數量銳減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外媒報導,研究氣候變化對偏遠地區影響的科學家表示,自上世紀70年代的調查以來,南極洲西部的帽帶企鵝數量下降了77%。資料圖:帽帶企鵝。中新社記者 楊毅 攝帽帶企鵝,以其頭部下方狹窄的黑色而聞名,棲息在南太平洋和南極海洋的島嶼和海岸,以磷蝦為食。「我們看到的下降絕對是驚人的,」保護生物學家史蒂夫·福雷斯特說。他與來自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東北大學兩所大學的科學家們一起參加了剛剛結束的南極考察。
  • 氣候變化對南極的真實影響 有關氣溫、企鵝和冰架的傳言
    而越往南極大陸走,直至南極點的話,溫度上升得小一些,有些地方溫度甚至是下降的,在夏季形成溫度從0度到5度的階梯狀態。」  極地冰川學家沃爾夫岡是個南北兩極來回走的人。南北兩極只有夏季和冬季兩個季節,當北極進入冬季他就來南極,當南極進入冬季就到北極,這樣的往返,已經是第10個年頭。他對記者說:「就氣候變化來講,北極變暖比南極快得多,也嚴重得多。不僅因為北極有更多的工廠以及聚集的人更多。
  • 全球氣候變暖 帝企鵝數量過去50多年間驟減一半
    英國媒體11日援引世界自然基金會新近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受全球變暖影響,帝企鵝數量在過去50多年間驟減了一半。  危機  帝企鵝常年生活在氣候條件極其惡劣的南極,經得起暴風雪的襲擊,耐冷能力也很好,可以承受零下49攝氏度的低溫。
  • 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南極企鵝
    ■王自磐確切地說,大尺度全球氣候的冷暖變化以及地球物種的消長基本遵循大自然的客觀規律。近3000年來,小尺度的冷暖變化對人類社會以及包括南極企鵝在內的眾多生物影響極大。2000年,國際科學雜誌《自然》就刊登了中國科技大學孫立廣教授對近3000年以來南極長城站附近阿德雷島南極企鵝種群數量的波動與氣候變化有密切對應關係的研究成果。
  • 全球氣候變暖對極地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劍鋒在論壇上介紹了全球氣候變暖對極地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在南極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生物是南極的大磷蝦,磷蝦和海冰密切相關。南極磷蝦主要是吃小微藻,它會吸引魚類聚集,有了魚以後就會有其他生物,比如海豹和鯨進行捕食,還有鳥類,磷蝦支撐著整個南大洋的生態系統。
  • 氣候變化嚴重威脅阿德利企鵝棲息地
    研究人員結合了實地調查的數據和高解析度衛星圖像,把南極洲各棲息地30年來(從1981年到2010年)的種群數據拼合在一起。從同比數據中,研究者可以確定這30年時間裡,每個棲息地裡種群數量的發展趨勢。科學家發現,不同的棲息地情況不同。
  • 不起眼的小磷蝦,撬動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人類的未來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大多數是人類的幹預。雖然說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但是少了人類的幹預,這一過程將會放慢無數倍;反之在人類的幹涉之下,這一個過程從上千甚至上萬年,一下子縮短到了時間。而在這幾年,人類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而受到了苦果也逐漸顯現,各種異常氣候層出不窮,導致很多人流離失所,甚至命喪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