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燕的故事登上《人民日報》,記者前往西安對她進行採訪。到達航空工業自控所已經是晚上7點了,職工食堂排著長隊,因為最近所裡任務比較多,不少部門都在加班。食堂隊伍中,和排在前面的光學部一位小夥子聊起來。
「你認識趙紅燕嗎?」
「噢,我在園區網上看過她世界手工焊接大賽的事兒。」
通過IPC手工焊接世界挑戰賽,被稱為世界手工焊接女神的趙紅燕被更多的人記住。
為徒,找回自信
每個見到趙紅燕的人,都會感受到她笑容裡帶來的親切。這種親切是工作在一線的技能員工身上獨有的——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價值,踏實做事、真誠待人。
想把問題搞清楚,追本溯源似乎是個不錯的方式。我們的談話就從技校的她開始。「那時是班裡成績好的,有時老師還讓我來教其他人怎麼做。」趙紅燕說,從家鄉延安來到西安上學,她很開心,因為自己從心裡就想出來看看。在技校的學習為她打下了很好的基礎。2003年,當她興衝衝地來到航空工業自控所工作時,卻開始懷疑自己,曾經的自信找不到了。
▲趙紅燕認真觀摩師傅的操作方法
搪好錫的導線交到師傅金亮手中,被批評導線散芯,那一批導線都扔進了垃圾筐;搓擦拭電子元器件的棉球,大小粗細總是不合格……「我那時對她也是一點都不客氣的,因為產品不允許我們出現差錯。」金亮說,趙紅燕基礎好、做事很專注,批評了她,她就趁空餘時間去練習、琢磨。
▲趙紅燕經常提醒自己:「質量是航空人的生命,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馬虎。」
「儘管我覺得很沒面子,但我師傅的技術在我們電子部沒得說,所以她批評我我服氣,我在心裡告訴自己『我是代表師傅的』,必須要做好。」當師傅生氣地說出那句「我們的產品是要上天的,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時,趙紅燕更是不敢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焊接技法、焊點成型的狀態……她從每一個焊點開始研究,力求做到最好。工作過程中,嚴格按照規範執行,使用前後工具的清潔,元器件的分類擺放,防靜電的要求,工作過程中多餘物的清理,這些作業指導書中常常被人忽略的細節,趙紅燕從來都是一絲不苟地貫徹執行。雙向的合力讓趙紅燕提升得很快,別人需要一年才能獨立工作,而她只用了三個月。
善思,飛躍質變
出師以後,她獨立承擔的第一個工作是一型印製板的焊接。由於電路板飛線特別多,一塊板子上要密密麻麻地布上各種導線,難度很大。趙紅燕沒有氣餒,晚上一回宿舍就翻閱相關資料和參考書籍,還抽空參加工藝人員的培訓,越學勁頭越足、幹勁越大。知識的積累,更加促進了她技能的提升。在導線搪錫中,焊接工人常常會遇到鼓包現象,這個小鼓包雖然不起眼,卻可能影響到產品性能。善於觀察和思考的趙紅燕經過反覆試驗和琢磨,發現只要把搪好的導線反方向旋轉,釋放一下應力,就會極大減少鼓包的現象,這樣一個小小的改進也直接提高了產品的成品率。
▲師徒兩人共同鑽研電子裝配技藝
這次改進讓趙紅燕又提升了一個層次,不僅能完美完成任務,而且在工作中還能有所創新。2013年,趙紅燕進入研製組,負責重點型號、異型板以及複雜器件的手工裝配工作。研製項目的電路板結構複雜、器件密集、焊接難度大,趙紅燕作為技術帶頭人,承擔了其中的一大部分工作。自控所有些最新研製的產品,因為前端的設計和工藝還不夠成熟,在生產中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因此需要設計和生產的工程轉化反覆迭代,這對生產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遇到這種情況時,趙紅燕會去找設計員溝通,提出工藝方面的改進思路,「電子部是產品的最後一個環節,雖然我們分屬於不同部門,但產品是我們交出去的,所以需要通力協作,不存在這是不是我的事兒。」在她心中,只有一個目標——為飛機提供最好的產品。「有次出去開會,老師在大屏幕上放了一張圖片,指著某個部位說,自控所的產品就安裝在這裡。我聽了特別自豪。」趙紅燕說,當時對工作的崇高感油然而生,看著圖片裡的飛機,她也深感責任重大。如果說在辦公室裡所受的安全教育是理論性的,後來當她第一次去外場,「什麼是人命關天,那一刻我有了最最真實的認識。」趙紅燕說,看到自己做的產品安裝在飛機上面,安全、責任以及壓力在她的腦中就再也抹不去了。
精藝,收穫碩果
穿戴好全套的防靜電服,記者隨著趙紅燕走進電子部工作區。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塊印製版給我看,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著許多小小的電子器件。「這個引腳,每一個都要單獨焊上去。」趙紅燕指給我看的那些引腳,大概有普通的縫衣針那麼粗,它們整齊細密地排列在一起,只有離得很近仔細看才能數出有多少只引腳。2005年,新研項目需要試生產,其中一個部件需要把228個引腳都焊到焊盤上,而每個引腳的間距只有0.0125釐米。當時很多人都不敢上手,怕一不小心弄壞了價值十幾萬的電路板。趙紅燕憑著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從烙鐵頭怎麼放,焊錫用多少,手上使多大勁,一點點鑽研,一步步試驗,最終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趙紅燕說,有時好幾筐線束擺在腳下,她的心裡也有壓力,自己深吸一口氣,安下心來,開始認真幹。當所有的線束都安裝完畢的時候,特別有成就感。幾年後,工作不斷帶來的成就感引領著她登上了世界手工焊接的賽場。
▲趙紅豔進行焊接作業
2014年,經過前期從省市到全國的層層選拔,作為中國賽區的冠軍,不懂外語的趙紅燕隻身一人赴美國參加第二屆「IPC手工焊接世界冠軍賽」。3月27日,冠軍賽鳴鑼開戰。參賽者要在一個小時內完成一件功能性電子組件的焊接,組件按照IPC-A-610E三級標準、組裝速度以及電氣功能來綜合評定,比賽過程考察參賽者的技巧、質量和速度三個方面。12位參賽選手都是來自世界各賽區的年度冠軍。
▲2014年4月 IPC大中華區總裁柯漢忠親赴自控所,為趙紅燕頒發獲獎證書
QFP器件是選手失分最多的地方。由於引腳間距太小,只能使用託焊,而且引腳間很容易發生橋連,是比賽的難點。同時為了提高比賽難度,大賽要求不能使用吸錫帶,這給焊點橋連後的返修帶來了新的挑戰,許多選手都無法一次性焊好,反覆修改不但耽誤時間,而且過度修飾還會被扣分。面對難題,趙紅燕憑藉豐富的經驗,非常漂亮地一次性完成了QFP焊接,連裁判員也連連稱讚這個巧手的姑娘。賽後她總結說,烙鐵頭的選擇,焊錫的選擇,焊接手法、烙鐵的角度和點焊速度等變量的細微變化,都將直接決定最終的焊接效果。只有在平時工作中多留心多積累,才能慢慢體味到這些細微變化帶來的不同效果。
為師,不斷傳承
「師徒傳承是非常好的形式。」趙紅燕說,自己正是得益於師傅金亮不斷在背後挑刺兒,才讓她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在美國參加IPC大賽期間,師傅雖然不在身邊,但她們總是通電話聯繫。「要比賽了,我給師傅打電話,剛響了一聲她就接了。那時中國是晚上,她一直在電話旁等我的消息。」那邊快速接起來的電話和電話裡傳來的「你沒問題。」讓趙紅燕自信地走上賽場。比賽結束,她第一時間向師傅報告成績。「那天晚上,我激動得睡不著。賽前是緊張得睡不著、賽後是興奮得睡不著。」金亮在旁邊笑著說。在這個隊伍裡,一周工作6天、每天12個小時,同事們在一起的時間比家人還長,在工作的磨合中,他們已超出同事之間的感情。「師傅沒少批評我,直到有一天無意間發現師傅的電腦裡她寫了這樣一句話:『這方面,趙紅燕是專家。』我那時就在心裡偷偷地笑,能得到師傅表揚,真是太不容易了!」趙紅燕說自己很幸運,來到了自控所,有個好師傅。
▲載譽歸來的趙紅燕受到自控所黨政領導等的熱烈歡迎
「以前特別佩服師傅看一眼就能把問題找出來的功夫,現在我也能啦!」自己帶徒弟,趙紅燕也更理解金亮的苦心。不僅技藝,帶徒弟的很多方法都是從師傅那學到的——發現問題後把問題出現的原因、如何改進等一系列方法向徒弟解釋清楚,下次再遇到類似問題時,他們就能夠找到方法解決,剛來自控所半年的徒弟段新哲對此深有體會。曾有民企工作經歷的他,在對比中感到這裡的師傅真的是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藝,「把所有錯誤的原因都告訴你,讓我們少走了不少彎路。」段新哲說。
▲電子部的榮譽牆
從金亮到趙紅燕,再到段新哲,師帶徒的優良傳統就這樣一代代自然傳承。在這裡,不僅有個人的榮譽,更是團隊的成長。2011年下半年,隨著航空工業對外民機合作項目的深入開展,IPC標準作為全球範圍通用的、針對印製電路板和電子組裝行業的關鍵製造標準被引入自控所。經過IPC-A-610和J-STD-001國際授權培訓,自控所先後有近百人獲得了IPC資質證書,為該所通過APSL、NADCAP認證奠定了基礎。一根根線束、一個個準確完美的焊點打通了飛機的各個部位,電子部門口的榮譽牆前的各類證書和獎盃是對這些精益求精的工匠們高超技藝的認可。
對家,充滿深愛
責任大,事情多。趙紅燕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早八晚九的工作,讓她對家顧不了太多。不久前,人民日報刊登了她的事跡。愛人在自己的微信群裡,看到同事轉載妻子的報導。有同事打趣回覆:一個成功女人背後總有一個默默奉獻的男人。愛人回家拿給趙紅燕看,倆人不禁開懷大笑。「其實我愛人他們部門也很忙,更多的時候我倆是在打配合戰,因為我們都愛著這個家。」
趙紅燕說,每天下午六點下班後,她急忙往孩子學校趕,接到孩子回到單位,愛人正好趕到把孩子接回家。送走了孩子,已沒時間再吃飯,她匆忙趕到辦公室開始上夜班,晚飯要到9點多下了班才能吃上。「作為媽媽,我也希望能管管孩子,做做飯。但總是顧不上。」對家庭心懷歉意,趙紅燕就利用孩子下午放學這一個小時,盡力做點事情。「一天下來也累,但當我下夜班推開家門,看到家人的笑臉,吃著鍋裡給我留的飯,很開心。」說這番話時,她仰著頭,臉上是滿足的笑容。
趙紅燕
2014年3月26日,IPC美國賽區手工焊接競賽暨世界冠軍選拔賽總決賽在拉斯維加斯舉行,趙紅燕代表中國區參賽,從來自亞洲、歐洲、美洲7個國家的12名選手中勝出,奪得亞軍。為中國航空工業,也為中國贏得了榮譽。
平常的日子是生活的底色,趙紅燕享受其中。工作著的她遊走在人生的畫卷裡,不曾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