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強調,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當前必須抓緊抓牢抓實具有牽動性、創新性、突破性的「十三項戰略抓手」。藍圖已經繪就,在新徵程上創造新業績,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奮鬥。本報今起開設《貫徹全會精神·我的「十四五」小目標》專欄,邀請各行各業工作者話使命、談願景,展現他們奮進新徵程的風採。
浙江在線11月30日訊(記者 嚴粒粒 周逸 見習記者 何冬健 通訊員 柯溢能)「沒想到,我們平臺的技術員很可能是個海歸博士後!其實薪資水平很普通,但應聘者說,看中的是國家的發展前景和浙江科技創新的氛圍,相信回來能有所作為。」掛下通知人才參加面試的電話,良渚實驗室研究員夏宏光神色喜悅。
省委提出要努力打造三大科創高地,良渚實驗室聚焦的正是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建設。
「科技創新是新時代催生發展動能的關鍵,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等元素協同。科創高地的建設會帶來資源『虹吸效應』,從而形成一個完整健康的生態系統。」夏宏光說。
省委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一系列打造三大科創高地的目標舉措,鼓舞了夏宏光和同事們,多次出現的「創新」一詞,也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研究熱情。
「創新是科學精神的靈魂。沒有創新的科研永遠是跟跑,無法達到國際一流。」夏宏光說,他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
創新意味著挑戰。良渚實驗室的定位,是面向世界生命科學前沿,圍繞國家生命健康重大需求,應對重大精神疾病、疑難未診斷疾病、血液與免疫疾病等難題,比如,阿爾茲海默症。
「當前,全球每年用於治療、護理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的費用達到1萬億美元,預計2030年會翻倍。問題不解決,終將是老齡化社會的沉重負擔。有效藥物的研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基礎科研成效。」夏宏光2016年在浙江大學醫學院組建的課題組,專攻這一領域。 (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前不久《自然·通訊》雜誌發表的夏宏光團隊有關阿爾茲海默症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多家風投機構的興趣,目前正進入洽談合作階段。下一步,夏宏光計劃成立公司,推動成果產業化。
更詳盡的工作計劃,已在夏宏光的心裡成型:借力資本市場推動持續創新,從新角度探索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機制,提出新治療策略,構建新模型,研發新型藥物。
學習了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有感於省裡對人才的高度重視,夏宏光感到十分振奮:「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我們常常開玩笑說,自己『在國外是螺絲釘,國內是發動機』;身邊越來越多優秀人才表示『出國是為了更好地回來』;我們在國內做出的成果比在國外做的更好。浙江正在迅速成為『人才強省』,這裡對人才不僅有『強吸引』,更有『優培育』。」
「未來的醫院可能在『雲上』,隨著健康產業的發展,診療新材料的研發也會層出不窮。浙江努力打造三大科創高地,為學科交叉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夏宏光說,他和其他研究員都希望培育更多既能科技攻關又能管理團隊、既精通計算機技術又精通生物醫學科技的複合型交叉學科人才。
良渚實驗室將於12月下旬全面投入使用,目前,所有科研設備均已就位。和學生一起適應新環境、調試新設備、開展新研究,是夏宏光和同事們當前的緊迫任務。
我們把目光從良渚實驗室拉到其所在的全長約33公裡、規劃面積302平方公裡的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
聚焦「網際網路+」科創高地建設的之江實驗室和湖畔實驗室,和同樣聚焦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建設的西湖實驗室在這裡,一大批高校、科創園區、高新技術企業也在這裡。在這片高端要素集聚的「大灣區」,種種資源匯聚成一股強勁動能,助推科研創新不斷前進。
夏宏光說:「我遇到了做科研最好的時代。身為生命健康領域的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我將腳踏實地,不忘初心,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為守衛人民健康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