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亞馬孫河的電鰻外形細長,與鰻極相似,是比較大型的淡水魚

2020-12-05 罱心手工

生活在亞馬孫河的電鰻外形細長,與鰻極其相似,它身長2米左右,體重達20千克,是一種比較大型的淡水魚。體表光滑無鱗,背部呈黑色,部則為橙黃色。由於背鰭和尾鰭已經退化,尾巴就佔了體長的80%。它尾部下緣有一個長形的臂鰭,平常通過臂鰭的找動而遊動。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曾經評價電鰻是「地球上最令人恐懼的淡水動物」之一。那麼電鰻究竟有怎樣的放電能力呢?又為什麼會具有這樣的「超能力」呢?電鰻尾部兩側的肌肉十分發達,且肌肉十分薄,多達6000-10000枚肌肉薄片有規則地排列。

同時,薄片之間還連接著結締組織,並有許多神經直通中樞神經系統,這就是電鰻的發電器。電鰻發電器最主要的樞組是身體器官的神經部分,身體的尾端是正極,頭部為負極,電流是從尾部流向頭部。當頭部和尾部接觸到獵物或是受到刺激時,就會放出強大的電流。

放電是電鰻的一種生理需要,也是它捕捉獵物、對抗敵人的重要手段。神奇的是,電鰻不僅可以隨時放電,也可以自由掌握放電時間和強度。它釋放的電量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死比它小的動物,也可以擊暈比它大得多的動物,如河邊涉水的馬、牛等動物都曾被電鰻電暈。通常情況下,電鰻釋放電量的平均電壓是350多伏,最大可以達到800多伏,這麼強的電壓足以擊死一頭牛。

電的大小和機體狀況也影響著電鰻釋放電量的大小,當它不足1米時,電壓就隨著身體的成長而增加;當身體超過1米後,電流的強度就會隨著身體的成長而增強。一般情況下,電鰻每秒鐘能放電50次,不過如果連續放電多次,電流的強度就會逐漸減弱,甚至10-15秒鐘後完全消失。不過,只要它休息一會,放電能力就會重新恢復。

相關焦點

  • 想挑戰養大型魚嗎?試試養比龍魚還要大的鰻魚,這3種不難養
    飲食方面,電鰻會吃任何能動的東西,包括小型的哺乳動物和兩棲動物。我們應該給幼兒電鰻餵食活的黃粉蟲,切碎的淡水魚,等它們成年後會餵食死的淡水魚(當然,活的也可以)、或者冰凍過的黃魚、動物肝臟等。雖然它們很馴服,餵食時也會遊到水面與主人互動,但不要接觸它哦。
  • 電鰻可以一直持續地進行放電嗎?
    電鰻是一類生活在熱帶雨林區域的特殊生物,它們以可以在水中釋放一定強度的電流著稱,因此得名「水中高壓線」,那麼,電鰻放電的能力有多強,是否可以無限地進行放電,如果不能,中間的間隔需要多長時間,等等,這樣的疑問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事實究竟是怎麼樣的呢?下面筆者就簡要分析一下。
  • 電鰻,電,電鰻,電鰻會不會被電鰻,電死?
    今天我在網上衝浪的時候偶然看到這麼一個問題:電鰻電電鰻電鰻會不會被電鰻電死?還是電電鰻的電鰻會被挨電鰻的電鰻把電電鰻的電鰻電死?今天我就來嘗試解答這個問題,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先給大家加上標點符號。電鰻,電,電鰻,電鰻會不會被電鰻,電死?
  • 亞馬孫河到底有多可怕?為什麼人們不敢在亞馬孫河中遊泳?
    這就是著名的亞馬孫河,它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及支流最多的河流。它的支流有上千條,與幹流共同組成了總長度達6萬餘公裡的亞馬孫河水系,其流域面積705萬平方公裡。亞馬孫河滋潤著南美洲的廣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熱帶雨林,使這一片地域成為世界上公認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國」。
  • 世界第一大河——亞馬孫河
    這一地區森林茂密,再加上河灘地帶定期泛濫,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迫使這裡的動物必須學會攀援樹木或者葛藤,而樹枝和葛藤是經受不住過於笨重的動物的,因此,亞馬孫地區的哺乳動物一般體形都比較小,而且大多數是生活在樹上。例如,樹懶、絹猴、猿猴、小食蟻獸、負鼠、蝙蝠。這裡的大小河流縱橫交錯,為淡水魚和各種水棲動物提供了一個自由的樂園。
  • 新發現電鰻物種,創下動物放電電壓紀錄!
    這其中名聲最響的就是電鰻了。傳說電鰻能電死人,被譽為「水中高壓線」。此前科學家一直認為電鰻只有一個種類,不過最新發表於《自然通訊》研究報告稱,電鰻至少還存在兩個新物種,而且「電力驚人」。雖然名字裡有個「鰻」字,但它跟鰻魚完全沒有關係,反而和鯉魚、鯰魚更親。
  • 電鰻為什麼能夠發電?可以轉變為生活用電嗎?
    電鰻不是真的鰻,其實是長刀魚的一種,與鯰魚在進化上親緣更近,原產於南美洲電鰻身長可達2米,體重近20公斤。電鰻利用電來感應獵物,方法是產生弱電場,然後感應電場的變化。
  • 寬咽鰻——外形詭異的深海魚類
    作者丨炭烤豬頭 寬咽鰻(Eurypharynx pelecanoides),又名吞噬鰻、巨口鰻,這種外形詭異的深海魚類屬於囊鰓鰻目(Saccopharyngiformes),並非一般意義上的「鰻魚」(鰻鱺目魚類),在英文中它被稱之為「鵜鶘鰻」(Pelican eel)。
  • 漁樂文化--你知道吞噬鰻嗎?
    在神秘的海底中,生活著許多還不為人知的生物,它們大多長相比較怪異,甚至會讓有些人覺得恐懼。有人說過一句很形象的話:反正都就見不到光,就隨便長長吧。吞噬鰻就是其中一種。下面我們先看個視頻:這種叫吞噬鰻的深海魚學名為寬咽魚(Eurypharynx pelecanoides),屬囊鰓鰻目(Saccopharyngiformes)、寬咽魚科(Eurypharyngidae)、寬咽魚屬。
  • 如果兩隻電鰻互相看對方不順眼,電鰻電電鰻,電鰻會被電死嗎?
    在大自然中,有一些動物選擇了「尖牙利爪」,也有一些動物選擇了「毒液」作為自己的武器,沒有絕對完美的生存策略,也沒有生物可以永遠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但是有一些生物依靠著自己的特殊能力在固定的區域混的風水水起,比如生活在溫帶和熱帶海域以及非洲和南美洲混濁的河流中的「帶電魚類」。
  • 其實人類和電鰻一樣也會發電,只是沒那麼強勁
    電鰻最早的時候被古埃及人當成了尼羅河的雷神,負責保護魚類,古埃及人管它叫「憤怒的魚」。不過埃及人敢這樣,主要是電鰻平均放電為600伏特,是電不死人的。但也有不少人會被電暈倒水裡溺死的。 1766年,動物學家 Linnaeus給電鰻定了名,他可是現代生物學分類命名的奠基人。當時恰逢電學發展的時期,歐洲的科學家都瘋了啊:「我們拼死拼活的研究電力,結果這玩意居然自己就能發電」?於是科學家們爭相研究,也是那個時候,細胞能發電才初次被提出。據說法拉第也拿電鰻做過很多的研究,最終他發現抓電鰻的時候,雙手的間隔越遠,電的越不痛,這得被電多少回才能知道啊。
  • 海洋科普(944)| 你知道吞噬鰻嗎?
    在神秘的海底中,生活著許多還不為人知的生物,它們大多長相比較怪異,甚至會讓有些人覺得恐懼。有人說過一句很形象的話:反正都就見不到光,就隨便長長吧。吞噬鰻就是其中一種。下面我們先看個視頻:這種叫吞噬鰻的深海魚學名為寬咽魚(Eurypharynx Pelecanoides),屬囊鰓鰻目(Saccopharyngiformes)、寬咽魚科(Eurypharyngidae)、寬咽魚屬。它的頭部大且高,嘴籍著顎的向後延長明顯增大,口裂組成肛門前部分的長度的一半或更多。
  • 電鰻最高可放800伏的電壓,堪比高壓線,那它的發電原理是什麼?
    電鰻發電原理其實每個生物體內都有微弱的電流,人體內也是如此,最常見的就是腦電流,在醫院我們可以用特定的機器來記錄大腦中的生物電流。只是大多數生物的電流比較微弱,不會對周圍生物產生威脅。電鰻則不同,它們的身體就相當於一個發電器。
  • 電鰻最高可放800伏電壓,堪比高壓線,那它的發電原理是什麼?
    如果對方不聽警告,繼續靠近,電鰻則會放出較高的電壓擊昏對方。當然,電鰻在覓食時,也會時不時地放電,因為有很多魚類比較聰明,看到電鰻來了時會趕緊藏起來,這樣一來電鰻就找不到食物了。但是電鰻也比較聰明,它會時不時地放電,這樣即使是躲在暗處的魚類也會不由自主地抽搐,引起電鰻的注意。不管是大型獵物還是小型獵物,遇到了電鰻幾乎都難逃一死。
  • 世界河流之王——亞馬孫河
    馬拉尼翁河源於秘魯西部安第斯山區,先向西北流再轉折向東流至秘魯的瑙塔注入亞馬孫河,全長1600千米,中上遊穿過安第斯山深谷,多急流險灘,下遊流淌在亞馬孫平原上,水流平緩;馬拉尼翁河有一支流瓦亞加河,全長400千米,流經一系列峽谷,水能極豐富,秘魯在該河上建有幾座水電站,其中的查格亞水電站裝機容量42萬千瓦,秘魯最大的水電站之一。
  • 亞馬遜地區發現新型電鰻!輸電860伏,成最強「生物發電機」!
    近期,英國權威雜誌《自然通訊》發布了一項頗為重大的研究:據相關人員研究,亞馬遜地區存在兩個新型品種的電鰻,其中一種名為「伏打電鰻」,主要在巴西地盾南部高地生活,該品種電鰻可以輸出高達860伏的電壓,超過了此前存在的所有動物放電記錄,被認為是迄今為止電力最強的「生物發電機」。
  • 電鰻到底有多厲害?鱷魚咬住電鰻後的反應被鏡頭全程記錄
    鱷魚我們都知道鱷魚在水中堪稱為水中的霸王了,這種動物在恐龍時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在我們的地球上了,也是至今世界上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動物之一,憑藉著自己的死亡翻滾在水中稱霸多年,即便是陸地上兇猛的大型動物在水中遇到它也是毫無辦法
  • 溼雨天氣魚乾比較難曬 草魚青魚等淡水魚價格平穩
    2017-11-24 09:47 | 紹興晚報圖片來源於網絡「冬季,是曬魚乾的最好時機,現在草魚、青魚、鯿魚這些淡水魚價格還都比較便宜的。」「四大家魚」價格平穩記者在越城區和柯橋城區的一些農貿市場了解到,近來淡水產的價格確實都比較平穩,「四大家魚」中,鰱魚價格最便宜,基本上在4元/斤左右,胖頭魚、草魚、青魚均在8元/斤,鯽魚11元/斤,白條魚15元/斤。在一些超市,這些淡水魚價格更實惠,鯿魚6元/斤左右,鯽魚也只有8元/斤左右。「草魚、青魚價格便宜,銷量上不去,同前段時間陰沉沉的天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