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圍觀模型」看交流困境——微博社會網絡圖譜分析

2020-11-30 donews

從「圍觀模型」看交流困境——微博社會網絡圖譜分析

解立群 顏清華 陳穎

摘要:

本研究從社會網絡分析的視角看微博,基於社會網絡分析理論,將微博中人與人的關係量化,用社會網絡分析軟體Ucinet進行數據分析和圖表製作,得出直觀模型——微博「圍觀模型」。該模型體現了微博整體網的基本特點:名人間交流頻繁,形成小圈子;普通人置於圈外「圍觀」,與名人交流的願望實質上無法實現;普通人與普通人之間的有效交流也很有限。

「圍觀模型」這一概念雖用來描述這一虛擬網絡的特徵,卻也折射出現實社會中的社會網絡關係特點,體現了人們交流的困境。

關鍵詞:

社會網絡分析 微博 Ucinet 圍觀模型 交流困境

微博客,簡稱微博,是一種允許用戶及時更新簡短文本(通常少於200字)並可以公開發布的博客形式。微博中的關注很主動,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關注的人,被關注者的動態就會顯示在用戶的頁面上,人們與自己實際生活圈子中的朋友互相關注,分享信息,也可以關注名人的一言一行,甚至有可能得到名人的關注。

微博這一網際網路應用的興起改變了傳播方式,隨著用戶量的增多和穩定,新的傳播方式逐漸構建出虛擬社會網絡。本研究將微博用戶分為兩類:名人與普通人,基於這個分類,使用社會網絡分析法,提出「圍觀模型」這一概念,「圍觀模型」直觀展現了微博中名人與名人的關係、名人與普通人的關係、普通人與普通人的關係,「不僅表現了虛擬社會網的特徵,也折射出現實社會網絡的狀態,體現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困境。

一,文獻綜述:

國內外從社會網絡分析視角對微博進行的研究還不太多。已有的研究結論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嵌套說,圈子說,單向說,特性說。這幾種說法對於微博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模式及模式背後的原因,觀點各有不同;共同點是都認為微博已經形成了社會網絡,應該從這個視角出發對其進行研究;但多數研究還停留於猜想和推理階段,缺乏客觀數據支持。

1.嵌套說

「嵌套說」認為在微博中,以每個用戶為中心的人際關係網絡在關注他人或被他人關注時, 會嵌套到另外一個用戶的圈子裡,用戶以此擴展自己的社會網絡。這個觀點同時又認為:微博的溝通機制允許用戶之間直接連結,這就意味著, 每一個用戶在理論上都有可能與這一平臺上的任何一個用戶相識,當全世界所有的微博平臺打破藩籬互通互聯後,地球上的任何兩個人之間都有可能直接對話,而不必通過其他節點作為中介。【1】

「嵌套說」揭示了微博中社會網形成的基本原因,但後半部分的推論只是一種理想情況,過於樂觀。

2.圈子說

「圈子說」認為微博中的人們之間的聯繫不是隨機的,而是因信息偏好的不同形成一個個虛擬「圈子」。微博用戶及其之間的關係本質上形成一個社會網絡。【2】

「圈子說」以每個用戶為中心說明了微博中個人網的特徵,但缺乏對微博整體網的說明。

3.單向說

「單向說」則認為擁有社會公共資源多的人群更易被關注,但他們一般不會去反關注這些粉絲。【3】

「單向說」提出了一種現象,但缺乏實際數據的支持,只是一種經驗說。

4.特性說

「特性說」認為「中心節點」是微博社會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對應,「意見領袖現象」應該是微博的基本特性,因為滿足增長與優先情結,使得越連接越強大,越強大越被連接。【4】

「特性說」提出了微博中的馬太效應,但同樣缺乏相關定量研究的證明,仍處於假說狀態。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旨在分析微博用戶間的關係,進而構建微博社會網絡圖譜,因此使用社會網絡分析軟體進行關係分析。本文選用的社會網絡分析軟體為Ucinet。

三,取樣說明:

新浪微博是國內微博業務起步較早、發展相對較成熟的網站。其發展之初就定下了「名人」戰略,相對其他微博,用戶分層更明顯。本文主要以新浪微博為研究對象,採用關注數作為衡量指標。

為了更明確地體現名人與普通人的區別,本文中將「名人」定義為新浪微博「加V」(新浪認證)且粉絲數超過10萬的用戶,將「普通人」定義為沒有加V或加V但粉絲數少於10萬的用戶。

在取樣時,選取新浪微博排行榜的前50名用戶作為名人樣本;在微博廣場「大家正在說」滾動欄目中隨機抽取50名用戶作為普通人樣本。

四,數據處理:

對這100人進行編號,名人用戶編號對應如下(由於取樣數量過大,此處省略部分):

姚晨(1),小S(2),趙薇(3),蔡康永(4),謝娜(5)……胡歌(46),洪晃(47),楊千嬅(48),黃聖依(49),selina(50)

普通用戶編號對應如下(由於取樣數量過大,此處省略部分):

聽貝拉瑜唱情歌(A1),曱甴崽崽滴窩窩(A2),Pandahyn(A3),草根巴菲特(A4),Miss小擺羊(A5)……爽爽-92(A46),negro小個(A47),露露814(A48),鍾嘉聰(A49),王夢娜(A50)

對以上100個用戶進行數據搜集,將樣本數據矩陣化,形成二值矩陣,結果如下:

表(1) 新浪用戶數據矩陣

1

2

3

4

5

……

A46

A47

A48

A49

A50

1

-

1

1

1

0

……

0

0

0

0

0

2

1

-

1

1

1

……

0

0

0

0

0

3

1

1

-

1

0

……

0

0

0

0

0

4

1

1

0

-

1

……

0

0

0

0

0

5

0

1

0

1

-

……

0

0

0

0

0

……

……

……

……

……

……

……

……

……

……

……

……

A46

0

0

0

1

0

……

-

0

0

0

0

A47

0

1

0

0

0

……

0

-

0

0

0

A48

1

0

0

0

0

……

0

0

-

0

0

A49

0

0

0

0

0

……

0

0

0

-

0

A50

1

1

0

0

0

……

0

0

0

0

-

此矩陣中,首行和首列表示微博用戶編號,矩陣內元素則表示用戶之間的關係:1表示行用戶關注了列用戶,0表示沒有關注。

五,數據分析:

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將社會關係量化,通過分析數據構建社會網絡。本文主要通過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研究、社會網絡圖來對微博中的社會網絡進行分析。【5】

1.中心性(centrality)分析

中心性側重于衡量個人或組織在其社會網絡中處於怎樣的中心地位,是對個體權力的量化分析。中心性分析包含多種指標,如:點的度數中心性、中間中心性、接近中心性等,每個指標下又針對社會網絡中的點、線、圖細分為多種次級指標。

(1)點的度數中心度(point centrality)

點的度數中心度指的是在一個社會網絡中,與某成員直接發生聯繫的其他成員的點數,又分絕對中心度(Degree)和相對中心度(NrmDegree),後者是前者的標準形式。

對此網絡進行點的度數中心度分析,結果如下:

表(2) 新浪用戶網絡:點的度數中心度

編號

OutDegree

InDegree

NrmOutDeg

NrmInDeg

蔡康永

4

23

56

23.232

56.566

小S

2

19

45

19.192

45.455

姚晨

1

19

39

19.192

39.394

何炅

6

22

32

22.222

32.323

謝娜

5

21

28

21.212

28.283

馮小剛

31

11

28

11.111

28.283

王力宏

25

9

26

9.091

26.263

李冰冰

8

24

24

24.242

24.242

黑人建州

40

20

24

20.202

24.242

蔡卓妍

12

12

23

12.121

23.232

……

……

……

……

……

……

楊子

45

2

4

2.02

4.04

朱駿

30

2

2

2.02

2.02

韓志國

36

0

1

0

1.01

小荷花0304

A42

18

0

18.182

0

Miss小擺羊

A5

15

0

15.152

0

CamilleChi

A38

12

0

12.121

0

……

……

……

……

……

……

Nederlends

A16

0

0

0

0

o糯0米o

A24

0

0

0

0

梁振忠

A26

0

0

0

0

表(2)中,OutDegree指成員發出關係的點數,即微博中的「關注數」,InDegree指成員接受關係的點數,即微博中的「粉絲數」。

由表(2)可知,名人用戶與其他成員發生聯繫的數量遠高於普通用戶;部分普通用戶在此社會網絡中處於孤立狀態,既沒有關注他人,也沒有被他人關注;大部分普通用戶關注了他人,但並沒有得到他人的關注。

(2)點的中間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

點的中間中心度衡量的是在一個社會網絡中,某成員是否處於「通過控制或曲解信息的傳遞而影響群體」(Freeman)的重要地位,即在多大程度上處於其他成員的中間,是否發揮出「中介」作用。

對此網絡進行點的中間中心度分析,結果如下:

表(3) 新浪微博社會網絡數據:點的中間中心度

編號

Betweenness

nBetweenness

蔡康永

4

715.783

7.378

姚晨

1

528.123

5.443

黃健翔

7

337.973

3.484

小S

2

299.468

3.087

黑人建州

40

236.169

2.434

何炅

6

216.27

2.229

……

……

……

……

周立波

18

0

0

聽貝拉瑜唱情歌

A1

0

0

……

……

……

……

鍾嘉聰

A49

0

0

王夢娜

A50

0

0

表(3)中,Betweenness指中間中心度。從結果中可以看出,中間中心度最高的是蔡康永、姚晨、黃健翔等人,說明這些人在此社會網絡中處於控制交往關係的權力地位。同時,有一部分成員的中間中心性為0,說明這些人幾乎不具備控制相互交往關係的能力,而這些毫無控制能力的人多為普通用戶。

2.凝聚子群研究

社會結構是在社會行動者之間實存或潛在的關係模式,凝聚子群是一個行動者集合,在此集合中,「行動者之間具有相對較強、直接、緊密、經常的或者積極的關係」【6】。凝聚子群研究則是從某種社會結構中找出凝聚子群。

在一個社會網絡關係圖中,「派系」指至少包含三個點的最大完備子圖。派系中最少包含三個成員,且任何兩個成員之間都是直接相關的,派系形成後將無法向其中加入新的點。

對此社會網絡進行派系分析(派系最小成員設置為8人),找到44個派系。將此結果圖像化,得到樹狀派系圖,如下:

圖(1) 新浪微博社會網絡樹狀派系圖

圖(2) 新浪微博社會網絡樹狀派系圖

圖(2)是將圖(1)中部分派系放大所得。

從圖(1)、圖(2)可看出,此網絡中的各個派系幾乎都是由名人組成的,這說明名人之間存在互惠關係,他們相互關注、分享資源,而普通人很少能進入到這些派系中。從圖中可看出,90%以上的普通用戶或無法進入任何子群,或處於派系的最邊緣。

3.圖論法

圖論法是社會網絡分析中的一種基本方法,典型的圖論中以節點代表行動者,連線代表行動者間的關係,有向圖中的連線以箭頭表示關係的發生方向。

使用Ucinet中的圖像化工具Netdraw繪製此社會網絡的圖像如下:

圖(3) 新浪微博社會網絡圖

同理,為了清晰化名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從總體數據中抽取出50個名人之間的關係數據,採用同樣的方法作出如下圖像:

圖(4) 新浪微博社會網絡次級圖

4.定量分析

2010年3月2日,新浪微博註冊用戶突破一億,這一億成員基本是由上文定義的「普通人」組成的。因此,要得到微博社會網絡中普通人與普通人間的關係,取樣必須典型且數據樣本足夠大,而由於操作性限制,筆者無法得到可靠的取樣樣本。

為了說明普通人與普通人間的關係,此處借用Huberman於2009年對Twitter研究的部分數據【7】:

圖(5)Twitter用戶的朋友數量與粉絲數量比

Huberman的樣本包含了309,740個Twitter用戶,這些用戶平均發了255條微博,擁有85個粉絲,關注了80人。由於數據數量巨大,Huberman的取樣基本能夠對應筆者對於「普通人」的定義。

在其研究中,Huberman將與某用戶產生兩次及以上直接交流的用戶定義為該用戶的「朋友」,他發現用戶的活躍程度與粉絲數的變化不完全一致,但與「朋友」數的變化呈相同趨勢。圖(5)則反映了這樣一個值:「朋友」數/粉絲數。從圖中可知,在這30多萬Twitter用戶中,40%的用戶此數值只有不到10%,即這些用戶可能擁有較多粉絲,但真正與其產生直接交流的不到一成。極少數用戶能通過交流將自己的粉絲轉變為「朋友」。

六, 圍觀模型

1.圍觀模型:

通過以上的實證研究,我們試圖推出一個概念——「圍觀模型」,以期從整體視角概括微博社會網絡的基本特徵。

在微博的「圍觀模型」當中存在以下關係:

(1)名人與名人間關係:

名人與名人之間互相交流,形成相對封閉的「圈子」。

根據圖(1)、圖(2)(凝聚子群研究及派系分析),發現各節點在微博社會結構中形成了各個有聯繫的派系。各個派系內部相對封閉,無法加入新的節點。圖(4)則顯示了名人與名人之間的關係:孤立點少,節點之間聯繫密切,大部分節點之間存在直接聯繫,幾乎所有節點都可以通過第三者聯繫到另一個節點。

(2)名人與普通人間關係:

普通人單向關注名人,雖有交流的欲望和理論上的交流機會,但在實際上卻無法進入名人的圈子內部,難以實現直接交流。普通人與名人的關係是「圍觀模型」最重要的一部分,普通人在名人圈子外「圍觀」的狀態也正是模型名稱的由來。

從表(2)(點的度數中心度分析)可以看出,在微博社會網絡中,名人接受關注的點數遠遠高於他們發出關注的點數。而大部分普通用戶接受關注的點數要低於發出關注的點數,還有一部分普通用戶既很少發出關注也很少接受關注,處於孤立狀態。

從表(3)(點的中間中心度分析)可以看出,中間中心度較高的幾乎都是名人,說明他們在社會網絡中佔據控制交往關係的權力地位,佔有較多的社會關係資源。而很多普通用戶節點的中間中心度為0,這說明他們在社會網絡中不具備控制網絡中相互交往關係的能力。

圖(3)則從整體上給出了圍觀模型的一個直觀全景描述,在圖中可以很明晰地發現名人佔據社會網絡的中心,普通人在網絡外緣。整個社會網絡關係圖,從內向外,聯繫由密到疏。方向上則是從外向內,具有一定的單向性。存在一些孤立點,全為普通用戶。

(3)普通人與普通人間關係:

對於數量龐大的微博用戶而言,紛繁的關注和被關注的表象背後,普通人與普通人之間的交流實際上很有限。

圖(5)基於Twitter09年的後臺數據,不妨用它推出一般微博中普通人之間的關係特徵。從圖中可以看出,對於絕大部分用戶來說,「朋友」——即直接交流兩次以上的人,佔粉絲數的比率在0.5以下,這也就意味著,普通用戶在微博上也只與少數人交流。

八,結論

沿著「技術-傳播-社會」範式,微博這一新興的網際網路應用引發傳播方式的變革,進而構建出虛擬社會網絡。在這個社會網絡裡,理論上人與人之間能夠實現直接交流,普通人將能尋求更多的社會聯繫,名人與普通人之間的對話更是令人期待。但事實遠非如此。微博並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成為一個直接對話的平臺,成為一個打破社會層級藩籬的先驅。

「圍觀模型」揭示了微博社會網絡的基本特徵:名人間交流頻繁,形成小圈子;普通人置於圈外「圍觀」,與名人交流的願望實質上無法得到實現;普通人與普通人之間的有效交流也很有限。

微博社會網絡的這些特徵更像是現實社會網絡的翻版和投射。在某種程度上,圍觀模型反映了不同階層人們交流的困境,不管是在現實社會網絡還是在微博虛擬社會網絡,這種特徵似乎都註定是其與生俱來的特性,是一種無奈和必然。

參考文獻:

[1]劉軍. 整體網分析講義——UCINET軟體應用[R].第二屆社會網與關係管理研討會資料 ,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社會學系,2007,1,18

[2]劉軍. 整體網分析講義——UCINET軟體實用指南[M].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9,7,1

[3]羅家德.社會網絡分析講義[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4]林聚任.社會網絡分析: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5]平亮,宗永利.基於社會網絡中心性分析的微博信息傳播研究——以Sina微博為例[J].情報、信息與共享2010(6)

[6]齊心.走向有限社區——對一個城市居住小區的社會網絡分析[C].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7]孫衛華,張慶永.微博客傳播形態解析[J].傳媒觀察2008(10)

[8]王陸. 典型的社會網絡分析軟體工具及分析方法[J]. 中國電化教育2009(4)

[9]徐媛媛,朱慶華.社會網絡分析法在引文分析中的實證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3(2)

[10][英]約翰·斯科特,劉軍譯.社會網絡分析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11]張佰明. 嵌套性:網絡微博發展的根本邏輯[J], 國際新聞界 2010(6)

[12]2010中國網際網路微博與社區研究報告[R].DCCI網際網路數據中心,2010(8)

[13]Akshay Java. Twitte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UMBC Ebiquity Post,2007

[14]Bernardo A. Huberman & Daniel M. Romero & Fang Wu.Social networks that matter:Twitter under the microscope[J],First Monday 2009(14)

【1】張佰明,嵌套性:網絡微博發展的根本邏輯,國際新聞界[J],2010.06

【2】平亮,宗利永,基於社會網絡中心性分析的微博信息傳播研究——以Sina微博為例,情報、信息與共享[J],2010年第6期

【3】Akshay Java ,Twitter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UMBC Ebiquity Post[J] ,2007-4-19

【4】沈浩,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傳播學研究方法、應用統計學、市場研究,博客文章《微博140字解讀》http://shenhaolaoshi.blog.sohu.com/164632480.html

【5】社會網絡分析軟體中的各項分析術語在國內的翻譯並不統一,為避免引起歧義,本文統一採用《整體網分析講義——UCINET軟體實用指南》[J](劉軍,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中的翻譯

【6】Wasserman,S. & K.Faust., Social Network Analysis:Methods and Aplications[M] ,1994,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49

【7】Huberman, Bernardo A.& Romero, Daniel M. &Fang Wu,Social networks that matter::Twitter under the microscope,First Monday[J],Jan2009,Vol. 14

相關焦點

  • ...曲線分析|gartner|知識圖譜|生成對抗網絡|intelligence|人工智慧
    Adam優化器;2014/2015年:生成對抗網絡(GAN);2015年:殘差網絡(ResNet);2017年:Transformer模型;2018年:BERT和微調NLP模型;2019/2020年及之後:BIG語言模型,GPT-3語言模型、自監督學習……2020年下半年,就有一項「出道即巔峰」的人工智慧領域革命性突破技術
  • 社會網絡分析在數據新聞領域的應用
    社會網絡分析是對事物間關係深入研究的分析方法,可通過數據可視化方式來對事物之間或人物之間的關係加以表達。本文介紹社會網絡分析及數據新聞的概念,探討社會網絡分析在數據新聞中的應用,以期為數據新聞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 科技項目:社會網絡大數據分析系統
    1成果簡介社會網絡已經成為覆蓋用戶最廣、傳播影響最大、商業價值最高的Web2.0業務,在世界範圍內,最著名的社會網絡代表是Facebook、Twitter,用戶量分別達到12億、5億;國內使用人數最多的社會網絡工具是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其中新浪微博用戶達到
  • 以「微博評論」為指標的傳播效果測量模型初探——基於「@人民網...
    本文藉助社會網絡分析的方法、概念,以「微博評論」的具體內容為研究對象,構建了以網絡「規模」、「密度」、「相對度數中心度」為指標的傳播效果測量模型,並使用該模型對人民網發布的四條宣傳類微博的傳播效果加以測量,驗證了模型的科學性、可操作性。
  • 醫患衝突的微博輿情議題建構、地域化差異分析及情緒監測模型的建立
    導讀:用戶在進行網絡空間參與熱點事件討論時會因自身所處環境而具有不同的立場,網絡輿情和議題導向由此會在網絡空間中呈現出地域分化特徵。本文以輿情事件「仁濟醫院趙曉菁事件」為例,分析相關微博輿情的議題導向和情緒傳導在網絡空間的地域性差異以及與現實社會環境條件的聯繫。
  • 微博的囚徒困境
    微博營銷的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中,博弈反覆地進行,像極了微博在營銷業務上的處境:進退兩難——往前走是內容漸趨低質化、用戶體驗被犧牲,成為一個刷量造夢工廠;往後退是盈利壓力。財報顯示,2019年微博全年營收為122.4億元,其中廣告營收達到106億元,佔比86.6%。而2019年,微博營收又佔新浪總營收的81.69%。
  • 囚徒困境模型
    本文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囚徒困境,第二部分是參考該模型做的三個練習囚徒困境指兩個囚徒被抓後,選擇相互背叛還是忠誠的博弈問題囚徒困境的實驗:囚徒AB被抓後,信息不相通,警察告知對方,互相指控,雙方都判5年;互相沉默,雙方都判2年;一個指控一個沉默,
  • 愛分析·中國知識圖譜應用趨勢報告
    通過客戶資料庫或公開網絡獲取到多源異構數據具有冗餘、噪聲、不確定性等特徵,前期的數據清洗工作並不能實際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對相關數據抽取後進行融合操作並對質量進行評估,以便及時知識更新,保證知識圖譜的準確性。同時,已有知識構建數據模型形成數據規範作用於知識表示的過程可以及時對數據模型進行修訂,保證數據模型針對特定數據的實時性與有效性。
  • 網絡意見領袖與社會輿論的引導
    【摘要】:意見領袖在網絡傳播中面臨著來自個體與社會的困境,因此出現了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跨界言說中的信任危機、網絡碎片化傳播中的行為失範和消費主義經濟下的主體異化。哈貝馬斯指出,公共領域的存在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由私人組成的公眾;自由交流、充分溝通的媒介;能夠就普遍利益問題自由辯論、充分交流,進行理性批判並達成共識。[5]相比傳統媒體的工具特性和中介性質,新興的網絡媒體更多地退居幕後,成為可供大眾參與和互動的公共空間,在這其中,網絡意見領袖毫無疑問地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
  • 網絡社會的感性化趨勢
    相關研究應當注意對網絡社會發展變化的感性分析,以避免單純理性分析的片面性。關鍵詞:網絡社會/表象思維/符號價值/感性群體/感性化趨勢作者簡介:劉少傑,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教授社科基金: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網絡社會的結構變遷與演化趨勢研究」(項目號:15ZDA045 )的階段性成果。
  • 高精度全腦血管圖譜揭示阿爾茨海默症模型小鼠腦內血管損傷
    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臨床上缺乏能夠有效延緩或逆轉疾病進程的藥物及幹預手段,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負擔。
  • 淺談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在稅收分析中的應用
    微信、微博等軟體均有類似功能,使我們發現好友非常簡便。本文旨在借鑑"社會網絡分析"理論,展望其在稅收分析上的運用。    一、「社會網絡分析」基礎理論    社會網絡分析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數學、通信科學等領域逐步發展起來的一個研究分支,是一套用來分析多個個體通過相互聯繫構成的網絡結構、性質及其他用於描述這個網絡屬性的分析方法的集合,它強調從關係或者結構的角度把握研究對象,注重個體間的關係。
  • 用Pajek做社會網絡分析
    我們都知道,社會是一個網絡。因此,對社會網絡進行分析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課題。可是,社會網絡分析怎麼做,很多研究生還一頭霧水。所以是時候認真學習一下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了。目前,社會網絡分析已被廣泛應用於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如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經濟學、管理學、圖書情報檔案學、新聞傳播學、教育學、數學、通信科學等學科中。在討論這一研究方法應用的時候,不得不提到的還有社會網絡分析軟體Pajek。該軟體是一個功能強大的複雜網絡分析工具,是社會網絡分析的重要幫手。
  • LiCoO2電極交流阻抗圖譜詳細解讀
    交流阻抗是研究鋰離子電池界面反應最為常用的方法,通常我們從高頻到低頻對鋰離子電池進行交流阻抗測量時能夠在鋰離子電池的交流阻抗圖譜上觀察到兩個半圓,一般我們認為高頻區的半圓主要與電極/電解液的界面膜有關係,而在低頻區的半圓通常與Li+在電極界面處的電荷交換阻抗有關係。
  • 網絡講座: 紅外 & 拉曼圖譜官能團分析
    簡介: 官能團分析讓研究者對化合物中不同的官能團進行分辨。在這次的網絡講座中我們將會介紹如何進行官能團分析的實例,其中會有一個側重於聚合物分析的例子。 在此次講座中我們將會系統的介紹如何採用KnowItAll的AnalyzeIt IR,Raman, Polymer進行分析。
  • 鋰離子電池交流阻抗圖譜詳細解讀
    近日,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Pouyan Shafiei Sabet(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和Dirk Uwe Sauer兩人對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NCM/石墨體系)的交流阻抗圖譜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明確了全電池交流阻抗圖譜的反應過程對應的正負極反應,對於鋰離子電池反應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 社會網絡分析與文學研究
    作者:劉京臣(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為研究社會關係的一種實證研究方法,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已有近80年的歷史,近30年來逐漸成為人文社科研究的一種新範式。簡單地講,社會網絡分析主要關注兩點:一是點,即社會主體;二是由點連成的線,即社會主體間的關係。
  • 6個方面分析:知識圖譜的價值和應用
    目前知識圖譜產品的客戶行業,分類主要集中在:社交網絡、人力資源與招聘、金融、保險、零售、廣告、物流、通信、IT、製造業、傳媒、醫療、電子商務和物流等領域。在風控領域中,知識圖譜類產品主要應用於反欺詐、反洗錢、網際網路授信、保險欺詐、銀行欺詐、電商欺詐、項目審計作假、企業關係分析、罪犯追蹤等場景中。那相比傳統數據存儲和計算方式,知識圖譜的優勢顯現在哪裡呢?
  • 中國社會科學報:社會學定量研究困境的解決之道
    作者:王琰  自社會學恢復和重建以來,我國社會學研究者就開始使用多種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但直到21世紀初,嚴格規範的定量研究才開始湧現。定量研究在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困境。本文試圖從青年學者的角度,通過個人觀察和同行交流得到的感受對社會學定量研究當前面臨的困境進行梳理,同時探尋解決之道。
  • [學子論文]微博中的「粉都」:一個準社會交往的視角
    摘  要:本文在反思國內對於粉都文化研究的基礎上,著力於跳出以往文本/消費/接受的研究範式,主要從準社會交往的理論視角出發,通過對於「學習粉絲團」的個案分析,研究微博中的粉絲團與偶像及其關注者之間的交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