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網絡分析與文學研究

2020-11-30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劉京臣(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為研究社會關係的一種實證研究方法,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已有近80年的歷史,近30年來逐漸成為人文社科研究的一種新範式。簡單地講,社會網絡分析主要關注兩點:一是點,即社會主體;二是由點連成的線,即社會主體間的關係。

  「點」,主要指社會主體自身具有的諸如年齡、職業、性別、籍貫、教育程度等客觀信息,通常被視為「屬性數據」,是傳統統計學所關注的對象;「線」,即關係,指彼此因接觸、關聯而產生一種或多種聯繫,通常被視為「關係數據」(例如個體間的仰慕追求、商業間的貿易往來、職場中的層級以及親屬關係中的血緣姻親等)。社會網絡分析重點考察社會主體間的關係——因為關係並不屬於社會主體本身,而是依附主體間的聯繫、聯絡而存在。一旦聯繫、聯絡發生變化,關係也就會隨之發生動態變化。觀察關係,量化關係的變化,是社會網絡分析的目的之一。

  社會網絡分析之前多應用於社會學、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神經科學、物理學、網絡輿情等領域,近年來開始有學者將其應用於文學研究領域。如嚴程博士《顧太清交遊網絡分析視野下「秋紅吟社」變遷考》藉助社會網絡分析來考察顧太清與沈善寶等十餘位詩友的往來詩作,將文獻中涉及的人物、時間和事件信息轉換成變動的人際網絡,並藉助Gephi軟體呈現出來;趙微博士《社會網絡分析與「〈大波〉三部曲」的人物功能》則對《大波》的兩種版本五部長篇小說文本中的人物關係與社會網絡進行了數據挖掘、中心性計算、可視化呈現與結果闡釋分析。這都是應用社會網絡分析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問題的有益嘗試。

  眾所周知,社會網絡分析長於對「關係數據」進行計算與分析,在古代文史研究領域,目前最為知名的關係型資料庫首推由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等負責建設的「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截至2017年8月,單機版共收錄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417382條。CBDB旨在將計算機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相結合,系統性地對中國歷史上所有重要傳記資料進行數位化處理,提供檢視過去個體或群體生平的方法,為群體傳記學提供分析工具,同時也為社會網絡分析提供支撐。在CBDB看來,每一位被納入資料庫中的個體,都可以「視為被關係網絡界定且能夠被量化和分析的實體」,這樣,擁有41萬多條數據的CBDB自然成為對古典文學進行社會網絡分析研究的首選。

  例如,目前CBDB共收錄了460位曾任職祠祿官的宋代士人,這些士人之間是否存有親屬、姻親關係,是否有師生關係,在職場上是否是上下級,是否存在官場奧援、薦舉保任抑或政治同盟、政治對抗等?如果不藉助現代技術手段,這些問題都難以在短時間內予以回答。現在,這些關係都可以依託CBDB「查詢社會網絡」功能統計出來。同時,CBDB還可對一些著述,例如墓誌、序跋、傳記、論說、書札等進行數據挖掘,除了梳理上述比較淺層的社會關係外,還可通過對文本的挖掘來梳理人物之間的社會關係。

  在面對諸如明代江西進士群體、清代紹興姻親家族等大規模、長時段數據分析時,CBDB確實能夠提供數據支持。對一些個體或個案,CBDB處理起來更得心應手。我們擬分別選取唐代的韓愈與宋代的蘇軾為例,探討以CBDB為基礎的社會網絡分析應用與拓展。

  錢基博、羅聯添、卞孝萱、張清華、劉真倫等先生對韓愈家族、師友、弟子等各類關係進行過考辨,為韓愈思想學術、文學創作、政治傾向等研究奠定了基礎。但以往研究呈現出來與韓愈相關的社會關係多是線性關係。通過CBDB來探索韓愈的社會關係,孫羽津博士發現,它不僅可以呈現孟郊、李翱、張籍、張徹、李漢等韓愈研究中的習見人物,也能呈現權德輿、獨孤鬱、宇文籍、房武等以往韓愈研究中未能深入或未被重視的各類人物,可以較為全面地勾勒出韓愈於貞元、元和之際的社會網絡,觸及諸如古文運動、儒學復興、永貞革新、牛李黨爭等一系列問題,或許可能成為新的學術生長點。

  孫羽津還指出,以CBDB為代表的人物資料庫在現階段尚未實現窮盡式的數據挖掘,比如韓愈師承陸贄、歸登、殷侑及同年崔群、馮宿等信息尚闕如,而這些信息正是研究韓愈與貞元政治、中唐公羊學及與「龍虎榜」關係等問題的關鍵所在。對此,尚需不斷拓展文獻來源,特別是在五代兩宋時期的海量數據中挖掘、分析與韓愈相關的內容,將其進行分類、篩選,歸併到適合的關係脈絡中去,同時注重聯繫今人的各類考訂成果,以期整體性推進韓愈與中唐文學、思想、政治諸領域的研究。

  同樣,關於蘇軾的社會關係,也有一些信息是CBDB尚未挖掘出來的。例如範祖禹曾在元祐五年正月十九日上《薦士劄子》,對蘇軾之剛正、才學極為賞識,據此劄子當增加一條範祖禹與蘇軾的聯繫。由於CBDB原始文獻有限,資源選取不夠全面,不能對傳主的生活軌跡進行全方位的梳理。同時,CBDB關係網絡的構建來自於文本中實體關係的提取,提取出來後獨立於文本存在,與文獻本身沒有形成映射關係。這就需要在CBDB的基礎上增加文獻來源。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關係型資料庫複雜的人、地、著作、時代、職官等交織的網絡關係,採用深度標引的方式,對碎片化後的文獻進行組織管理,從而實現人物生平事跡相關文獻的類聚、排比,組織形成立體交叉的知識網絡。簡單地講,就是利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有指導分詞、無指導中文文本分析、文本挖掘等技術,構建以經典作家生平事跡為核心,映射、關聯具體文獻的關係型資料庫。

  現階段,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基於統計學模型的無指導中文文本分析」技術,可以脫離先驗詞表的支撐,通過反覆計算學習,實現對古籍文本的詞語切分、專名提取,有相當準確率。同時,清華大學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已有的專名庫資源,可為統計學研究中心的文本挖掘提供一定的基礎,通過這種有指導與無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數據的處理將會更為便捷、準確、高效。相信有了這樣的技術支持,以CBDB為基礎,以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和清華大學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為依託,基於社會網絡分析的文本與人物研究將會取得新的進展。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15日 13版)

[責任編輯:張悅鑫]

相關焦點

  • 正確認識網絡文學的社會功能
    網絡文學IP在影視、動漫、遊戲、有聲等多元領域不斷發力,激發產業鏈上下遊的多維聯動,產業規模達百億元,現如今,網絡文學「走出去」邁出堅實步伐,海外影響力不斷增強,網絡文學的社會功能和價值已不容忽視。  文學的社會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認識作用,二是教育作用,三是美感作用。三種作用同時發生,構成了文學的社會功能。
  • 我國物質主義的研究現狀:基於 CSSCI 的社會網絡分析
    為了解近年來該領域在國內的研究面貌和特徵,採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對CSSCI所收錄的有關物質主義的文獻關鍵詞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物質主義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主題,我國物質主義研究範圍廣,但不集中。物質主義、物質主義價值觀、大學生、幸福感等是該領域的核心研究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推動了社會價值觀的變遷。
  • 中國網絡文學的二元性
    顯然,對網絡文學的研究不能一直停留在這種重複的爭論上,這個問題必須要得到根本解決,在筆者看來,爭論的根源就在於學界對中國網絡文學的性質認識不清,沒有認識到中國網絡文學的二元性。  表層描寫與深層內容的二元性  從目前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來看,商業網絡文學是主流,這是我們評價網絡文學的一個基本前提。
  • 淺談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在稅收分析中的應用
    本文旨在借鑑"社會網絡分析"理論,展望其在稅收分析上的運用。    一、「社會網絡分析」基礎理論    社會網絡分析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數學、通信科學等領域逐步發展起來的一個研究分支,是一套用來分析多個個體通過相互聯繫構成的網絡結構、性質及其他用於描述這個網絡屬性的分析方法的集合,它強調從關係或者結構的角度把握研究對象,注重個體間的關係。
  • 社會網絡分析在數據新聞領域的應用
    社會網絡分析是對事物間關係深入研究的分析方法,可通過數據可視化方式來對事物之間或人物之間的關係加以表達。本文介紹社會網絡分析及數據新聞的概念,探討社會網絡分析在數據新聞中的應用,以期為數據新聞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 群團組織協作治理:一個社會網絡的分析框架
    近年來,國內學者開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分析研究公共治理問題,為治理主體之間的協作治理尋找到一種基於「關係」的解釋路徑。社會網絡分析作為一種研究視角,以社會網絡本身及其各個行動者間的關係和網絡的運行機制為研究的切入點,[1]認為任何行動者都參與到多個行動者構成的社會環境中,而這將對行動者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
  • 「學而」講壇:空間社會網絡分析
    美國肯特州立大學計算社會科學實驗室創始主任葉信嶽教授為交大師生帶來一場主題為「空間社會網絡分析(Spatial Social Network Analytics)」的講座。本次講座由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實證社會科學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聯合舉辦。
  • 用Pajek做社會網絡分析
    我們都知道,社會是一個網絡。因此,對社會網絡進行分析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課題。可是,社會網絡分析怎麼做,很多研究生還一頭霧水。所以是時候認真學習一下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了。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正是一種研究社會網絡的方法,它是由社會學家根據數學方法﹑圖論等發展起來的,能夠通過研究網絡關係,把個體間關係、「微觀」網絡與大規模的社會系統的「宏觀」結構結合起來,使研究者能夠利用它得心應手地解釋一些社會問題。
  • 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開幕 聚焦網絡文學產業化、國際化
    本屆活動還首次邀請來自英國、義大利、波蘭、新加坡、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國的作者、譯者,以及韓國、泰國網絡文學企業代表共同參與,堪稱一場聚焦網絡文學產業化、國際化和創新性的行業盛會。  從輸出到聯動 中國網絡文學出海促進世界文化交流  當下,中國網絡文學出海正經歷從內容到模式、從區域到全球、從輸出到聯動的不斷升級。
  • 社會實踐與行動者網絡理論相結合的社會翻譯學新視角
    布迪厄的社會實踐理論與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相結合的社會翻譯學視角,其同時關注宏觀、中觀與微觀研究,可以為社會翻譯學提供更廣闊的研究視野及更科學的研究方法。布迪厄的社會實踐理論關注個體的人生軌跡及其社會地位,認為個體的慣習是個體內化社會結構的結果,能預測個體的潛在行為;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行動者網絡理論並非拉圖爾所提出,但其對該理論的發展起到了核心作用,學界也常以「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來指稱行動者網絡理論)則更傾向於研究「行動中的科學」,認為行動者的能動性是行動者與參與同一個活動中的其他行動者互動的結果,注重產品生產的過程。
  • 《悟空傳》丨從這裡再看網絡文學與網絡新人類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面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社會紛繁複雜,人也由此產生了很多複雜的情感,人們常提的一種情感是焦慮,這簡直成了當代人的「病症」。網絡文學這一隨網絡新人類應運而生的事物,則更契合這一特點。文學風格大體可分為兩種,一類是「販賣焦慮」,那些「憂鬱哀愁」的文字讓人沉溺其中感慨自傷,一類是「積極」至「爽文」的地步,讓人自我陶醉,自以為可以一路刷怪最後無敵於天下。
  • 科技項目:社會網絡大數據分析系統
    社會網絡中的巨大用戶群每天產生海量的用戶數據、關係數據和信息數據,若能夠對海量數據進行準確、及時的分析,則會在精確營銷、輿情探測以及網絡安全等方面創造巨大價值。然而由於社會網絡的大數據特性以及分析方面要求準確、及時,目前缺乏融合多項社會網絡分析技術的、成熟的社會網絡大數據分析系統。
  • 狂歡到逃離:網絡文學裡的一千萬內卷大軍
    摘要:本文試圖在勞動力商品化理論框架下對網絡文學作者的創意勞動進行分析,並探索網絡文學作者多樣化的主體性實踐。基於此,本文將以網絡文學作者為研究對象,探索資本發展與文化產業勞工的主體經驗表達之間的張力,探究在隱蔽的平臺勞動體制與加速的商品化過程之下,勞動者自身如何體驗、應對這種新的生產關係和勞動關係。從2016年到2020年,筆者以網絡文學作者為研究對象展開了關於創意勞動的調查,因為網絡作者的勞動空間的私人性與網絡化,筆者採用了虛擬民族志的觀察方法。
  • 網絡文學沒有變本質 網絡技術沒有「原罪」
    隨著網際網路的誕生和發展,網絡文學的出現,一個問題產生了:網絡到底有沒有改變文學的本質?先進的網絡技術是否必然導致人性的荒蕪、藝術規律的湮沒和是否扼殺了文學?我認為,勿庸置疑,網絡是始終無法改變文學本質的,而且,網絡的巨大影響力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既不是空前的,更不會是絕後的。
  • 從「圍觀模型」看交流困境——微博社會網絡圖譜分析
    ,基於社會網絡分析理論,將微博中人與人的關係量化,用社會網絡分析軟體Ucinet進行數據分析和圖表製作,得出直觀模型——微博「圍觀模型」。一,文獻綜述:國內外從社會網絡分析視角對微博進行的研究還不太多。已有的研究結論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嵌套說,圈子說,單向說,特性說。
  • 典型的常見社會網絡分析軟體工具
    ​隨著社會網絡規模的增長,人工處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網絡分析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社會網絡分析工具層出不窮,社會網絡分析正在逐漸受到研究者的青睞。以下介紹了幾種社會網絡分析軟體∶  一、UCINET  UCINET軟體是由加州大學歐文(Irvine)分校的一群網絡分析者編寫的。UCINET網絡分析集成軟體包括一維與二維數據分析的NetDraw,還有正在發展的三維展示分析軟體Mage等,同時集成了Pajek用於大型網絡分析的Free應用軟體程序。
  • 網絡文學IP產業鏈的開發——以網絡小說《擇天記》為例
    考察網絡文學的精品IP可以從內容基礎和粉絲基數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否擁有具備深度開發潛力的內容基礎 網絡文學IP數量繁多,但不是所有的IP都適合進行產業鏈的開發。很多網絡文學IP或在轉化的過程中「難產」,或在市場推出時慘澹收場。
  • 聚焦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助力南京「文學之都」建設
    A  聚焦精品創作,網絡文學亟待質量提升《2019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網絡文學作品達2590.1萬部,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01.7億元,網絡文學海外輸出作品數量達3452部。網絡文學已成為中國當代文學不可或缺的存在,發展網絡文學已成為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第三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啟動 業界代表獻策把脈
    主題發言   單霽翔等嘉賓上臺   結合自身領域提新思路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故宮學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著名網絡文學作家知白,完美世界CEO蕭泓,閱文集團聯席CEO梁曉東,愛奇藝首席內容官兼專業內容業務群總裁王曉暉以及中文在線董事長兼總裁童之磊等人分別結合自身研究領域作主題發言
  • 中國古典文學在俄羅斯的譯介與研究
    中國古典文學在俄羅斯的譯介與研究 2019年04月08日 08:1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信娜 字號 所屬學科:文學關鍵詞:中國神話;蘇聯;民間文學;小說;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