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網絡分析與文學研究
作者:劉京臣(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為研究社會關係的一種實證研究方法,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已有近80年的歷史,近30年來逐漸成為人文社科研究的一種新範式。簡單地講,社會網絡分析主要關注兩點:一是點,即社會主體;二是由點連成的線,即社會主體間的關係。
-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教授做客第155期大師講壇展示「單細胞分析...
2020年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受邀做客第155期大師講壇,在閔行校區霞光樓200號報告廳為交大師生帶來了題為「單細胞分析化學」的精彩報告。
-
科技項目:社會網絡大數據分析系統
社會網絡中的巨大用戶群每天產生海量的用戶數據、關係數據和信息數據,若能夠對海量數據進行準確、及時的分析,則會在精確營銷、輿情探測以及網絡安全等方面創造巨大價值。然而由於社會網絡的大數據特性以及分析方面要求準確、及時,目前缺乏融合多項社會網絡分析技術的、成熟的社會網絡大數據分析系統。
-
淺談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在稅收分析中的應用
本文旨在借鑑"社會網絡分析"理論,展望其在稅收分析上的運用。 一、「社會網絡分析」基礎理論 社會網絡分析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數學、通信科學等領域逐步發展起來的一個研究分支,是一套用來分析多個個體通過相互聯繫構成的網絡結構、性質及其他用於描述這個網絡屬性的分析方法的集合,它強調從關係或者結構的角度把握研究對象,注重個體間的關係。
-
社會網絡分析在數據新聞領域的應用
社會網絡分析是對事物間關係深入研究的分析方法,可通過數據可視化方式來對事物之間或人物之間的關係加以表達。本文介紹社會網絡分析及數據新聞的概念,探討社會網絡分析在數據新聞中的應用,以期為數據新聞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
典型的常見社會網絡分析軟體工具
隨著社會網絡規模的增長,人工處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網絡分析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社會網絡分析工具層出不窮,社會網絡分析正在逐漸受到研究者的青睞。以下介紹了幾種社會網絡分析軟體∶ 一、UCINET UCINET軟體是由加州大學歐文(Irvine)分校的一群網絡分析者編寫的。UCINET網絡分析集成軟體包括一維與二維數據分析的NetDraw,還有正在發展的三維展示分析軟體Mage等,同時集成了Pajek用於大型網絡分析的Free應用軟體程序。
-
用Pajek做社會網絡分析
我們都知道,社會是一個網絡。因此,對社會網絡進行分析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課題。可是,社會網絡分析怎麼做,很多研究生還一頭霧水。所以是時候認真學習一下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了。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正是一種研究社會網絡的方法,它是由社會學家根據數學方法﹑圖論等發展起來的,能夠通過研究網絡關係,把個體間關係、「微觀」網絡與大規模的社會系統的「宏觀」結構結合起來,使研究者能夠利用它得心應手地解釋一些社會問題。
-
我國物質主義的研究現狀:基於 CSSCI 的社會網絡分析
為了解近年來該領域在國內的研究面貌和特徵,採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對CSSCI所收錄的有關物質主義的文獻關鍵詞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物質主義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主題,我國物質主義研究範圍廣,但不集中。物質主義、物質主義價值觀、大學生、幸福感等是該領域的核心研究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推動了社會價值觀的變遷。
-
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學系舉辦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態講壇」
2016年12月24至25日,第十三屆「北京大學生態講壇」在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101大教室和城市與環境學院逸夫貳樓3459會議室舉行。本屆講壇邀請了北京師範大學葛劍平教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魏福文研究員、復旦大學鍾揚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銖研究員作大會特邀報告,並分別組織了北京大學生態學科教員和博士後/研究生的年度學術報告專場。
-
社會實踐與行動者網絡理論相結合的社會翻譯學新視角
布迪厄的社會實踐理論與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相結合的社會翻譯學視角,其同時關注宏觀、中觀與微觀研究,可以為社會翻譯學提供更廣闊的研究視野及更科學的研究方法。布迪厄的社會實踐理論關注個體的人生軌跡及其社會地位,認為個體的慣習是個體內化社會結構的結果,能預測個體的潛在行為;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行動者網絡理論並非拉圖爾所提出,但其對該理論的發展起到了核心作用,學界也常以「拉圖爾的行動者網絡理論」來指稱行動者網絡理論)則更傾向於研究「行動中的科學」,認為行動者的能動性是行動者與參與同一個活動中的其他行動者互動的結果,注重產品生產的過程。
-
深度解析|社會經濟地位影響大腦功能網絡連接和解剖學變化
並且,這種趨勢在控制了相關的身體心理健康情況、認知能力和人口學信息後仍然明顯。這種社會經濟地位和腦功能網絡組織無法被童年時的社會經濟地位所反應和解釋。本研究結果提示了在中年人這個人群中社會經濟地位和腦功能網絡組織和解剖學組織的發展有顯著相關,且高社會地位對於中年人的年齡增加造成的大腦衰退有保護作用。
-
基於網絡社會特性的中國網絡社會有效治理
在網絡時代下,一方面,任何個體之間可以便捷的形成直接連接;另一方面,根據小世界理論,整個社會的人與人的連接被限定在六度空間內(即任何兩個個體之間只需要不超過六個個體就可以建立連接,這稱之為六度分割理論或者小世界理論)。以這種形式,網絡社會以更加緊密的形態重構了整個人類社會結構。其次,網絡社會是人類社會新的運作和存在形式。網絡社會中,傳統基於現實渠道的大量政治、經濟、社會行為都會以網絡形式進行重構。
-
《中原科普講壇》:李蘭娟院士開講了
央廣網鄭州12月21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12月22日,第十八期中原科普講壇將在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舉行。本期邀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著名傳染病學家李蘭娟院士在杭州線上開講。講壇的主題:《消化道微生態與人體健康》。
-
「創業創新路上的機構學與機器人」礪遠學術講壇舉辦
12月17日,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創業創新路上的機構學與機器人」礪遠學術講壇舉辦,本期論壇邀請7位機器人創業公司博士校友,深入論述當前機器人與人工智慧領域的產業發展需求,圍繞智能機構設計、多模態感知、類腦控制、機器學習等學科前沿與熱點領域展開討論。
-
網絡社會的感性化趨勢
相關研究應當注意對網絡社會發展變化的感性分析,以避免單純理性分析的片面性。關鍵詞:網絡社會/表象思維/符號價值/感性群體/感性化趨勢作者簡介:劉少傑,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教授社科基金: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網絡社會的結構變遷與演化趨勢研究」(項目號:15ZDA045 )的階段性成果。
-
院士論壇 | 李德仁:地球空間信息學的使命
到90年代初,信息概念與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到生產與生活的各角落,信息產業迅速崛起,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主幹的社會信息網絡正在世界許多國家加速興建,信息革命已向人類展示了光明燦爛的前景。地球空間信息學的發展與使命地球空間信息學正是在地球科學與信息科學技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的基礎上應運而生的。
-
彝族深度貧困解析:從地理空間轉向社會空間
吉登斯認為「共同在場的社會特徵以身體的空間性為基礎」「共同在場是以身體在感知和溝通方面的各種模態為基礎的」。在布迪厄看來「場域」是位置間客觀關係的一個網絡或一個形構。[25]社會網絡空間本質上是個體與其發生互動的其他個體間的社會關係網絡,也可視作費孝通所說的「差序格局」。社會網絡空間內流動著各種規制、權力和資源,個體根據自身慣習在社會網絡空間場域內行動。
-
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吳一戎院士做客北大信息技術與信息化名家講壇
2013年9月26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一戎蒞臨北京大學信息技術與信息化名家講壇,在理科2號樓2129報告廳作了了題為「幹涉合成孔徑雷達技術:一項技術走向應用之路」的精彩報告。來自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物理學院、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工學院等院系的100餘名師生到場。
-
群團組織協作治理:一個社會網絡的分析框架
近年來,國內學者開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分析研究公共治理問題,為治理主體之間的協作治理尋找到一種基於「關係」的解釋路徑。社會網絡分析作為一種研究視角,以社會網絡本身及其各個行動者間的關係和網絡的運行機制為研究的切入點,[1]認為任何行動者都參與到多個行動者構成的社會環境中,而這將對行動者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
-
管理大視野——經管校友講壇第三十三講舉行 -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
管理大視野經管校友講壇天氣變冷,北方供暖又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各個城市為了環保和能源、資源合理配置,冬季推行城區集中供熱,由國有或集體性質的供熱公司統一供熱。最新一期「管理大視野——經管校友講壇」就圍繞這個內容展開。2020年11月27日下午15點30,在經管樓312教室,由我校熱能本科82級,經管學院管研86級校友李京北帶來了一場主題為「BOT模式在供熱領域的探索實踐」的精彩專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