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社會的感性化趨勢

2021-01-17 中國社會科學網
網絡社會的感性化趨勢

2016年12月10日 09:51 來源:《天津社會科學》 作者:劉少傑

字號

內容摘要:內容提要:在網絡社會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數位技術而表現出理性化趨勢的同時,還應當看到其中蘊含著另一種數位技術無法分析的感性化趨勢。相關研究應當注意對網絡社會發展變化的感性分析,以避免單純理性分析的片面性。關鍵詞:網絡社會/表象思維/符號價值/感性群體/感性化趨勢作者簡介:劉少傑,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教授社科基金: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網絡社會的結構變遷與演化趨勢研究」(項目號:15ZDA045 )的階段性成果。

關鍵詞:網絡社會;感性化趨勢;分析;表象;群體;研究;思維;傳統社會;數位技術;生活方式

作者簡介:

  內容提要:在網絡社會通過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數位技術而表現出理性化趨勢的同時,還應當看到其中蘊含著另一種數位技術無法分析的感性化趨勢。關注具體的表象化思維、彰顯差異的符號化追求和延續傳統的網絡化群體,是網絡社會感性化趨勢的明顯表現。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在幾千年的感性教化下,形成了穩定的感性秩序的熟悉社會。傳統社會的感性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其穩定的慣性和廣闊的包容性,在網絡社會中發生了擴展和融合。相關研究應當注意對網絡社會發展變化的感性分析,以避免單純理性分析的片面性。

  關鍵詞:網絡社會/表象思維/符號價值/感性群體/感性化趨勢

  作者簡介:劉少傑,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教授

  社科基金: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網絡社會的結構變遷與演化趨勢研究」(項目號:15ZDA045)的階段性成果。

 

  面對網絡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為隨之而來的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數位技術的廣泛應用而倍感振奮,一批以網絡社會的統計數據或信息流量為分析對象的新方法乃至新學科應運而生,如大數據分析和計算社會學等。在人們試圖運用大數據去計算社會生活的各種層面之際,筆者認為網絡社會同時也擴展出日益豐富的難以計算的方面,如表象化思維、符號化追求、感性化群聚等。如果說大數據分析和計算社會學是學術研究的理性化提升,那麼這些難以計算的網絡社會現象則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感性化趨勢。因此,筆者在人們廣泛地為網絡化時代的數位化和計算化而感到興奮之時,提出網絡社會的感性化趨勢問題,目的在於避免陷入對網絡化時代抽象性的片面關注,提倡在抽象與具體、理性與感性、數字與影像的統一中看待網絡社會的發展。

  一、關注具體的表象化思維

  2010年,美國學者尼古拉斯·卡爾出版了他的著作The Shallows:What the Internet Is Doing to Our Brains,中文譯者把此書名翻譯為《淺薄:網際網路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①。從中文譯名看,似乎卡爾在指責網際網路把人們的思維轉向了淺薄化,而實際上如姜奇平在該書的《推薦序言一》中指出的那樣,「淺薄,在漢語中帶有貶義,但在本書中卻不是貶義」②,「用我的話解釋就是:工業化思維方式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由淺入深;信息化思維方式是透過本質看現象,由深入淺。後者達到的就是淺薄,而淺薄比深刻境界更高」③。

  這種看似淺薄的「信息化思維方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已經展現,但最活躍、最典型的還是在日常生活領域。網際網路為人們展開了廣闊的生活空間,人們通過微信和微博等便捷的網絡工具,異常活躍地開展輕鬆、快速的日常交往活動。雖然偶爾也會發表一些較長的微信或微博,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通過智慧型手機和計算機發出的都是一些十分簡短的信息,並且常常是一個表情或一張圖片。在這些簡短的信息表達中,很難看到抽象的概念和嚴謹的推論,大部分是直接指向或呈現具體事物的明確意願與簡短陳述。

  柏拉圖把人們的認識活動劃分為兩種類型四個等級,一種類型是面對可知世界(絕對理念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理性和知性,可以形成哲學和科學知識;另一種類型是面對可見世界(實際事物及其表象)的信念和想像,形成的是常識或意見④。人們在日常生活領域通過網際網路形成或表達的認識活動,相當於柏拉圖所說的面對可見世界的認識活動,這是通過闡述常識或意見而表達自己信念和想像的認識活動,也相當於康德所論的感性認識活動,是胡塞爾論述的在生活世界中的非專業化的直接而具體的認識活動。

  從哲學和科學的角度看,直接面對日常生活現象的常識、表象、信念和意見,一定會被判斷為表層的淺薄性知識。然而,從生活世界的角度看,這種直接面對生活現象的感性認識並非淺薄,而是另一種深刻,並且,它的深刻性就在其淺薄性之中。在每日每時發表的海量微信和微博中,人們用簡潔而明快的語言表達對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儘管這些表達是即時的、零散的,甚至有時是邏輯不清的,但它立足於一切專業領域和抽象玄思的母體——生活世界,植根於未分化但給人以真實體驗的原初世界,沒有遮掩地表達了人的真實本性、表象、信念和意見。

  某些哲學和科學的認識與知識,通常因超越了常識而自以為深刻,它們不僅以其闡述的不可見的世界本原、萬物本質和必然規律令處於日常生活領域的人們感到遙遠和深刻,而且還精心編制了一套遠離生活世界的概念體系和邏輯框架,讓非專業的社會成員望而生畏甚至頂禮膜拜。然而,這種「深刻」依靠的是與生活世界分化與間隔的距離,是把人類本性分析開來並專注某個方面而加以擴大的觀念。諸如關於世界的本原究竟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哲學爭論,追求市場效益最大化的精緻的數學計量模型,通常都存在形式上「深刻」而實質上「淺薄」的問題。可謂之表現形式上的「深刻」而植根基礎的「淺薄」,甚至是脫離實際的空虛。

  在筆者看來,信息化思維或網際網路思維的「透過本質看現象」,並不是在抽象的本質關係中去尋找現象,而是超越對事物本質的抽象推論直面現象本身。這種變化最突出的表現是網際網路思維活動的表象化。表象思維亦可稱為感性思維、具象思維、圖像思維或影像思維,在網絡交往活動中,表象思維不僅表現為圖像表達和圖像關注,而且還表現為語詞和陳述的感性化,亦即網絡語言的具體性、生動性和直接性。

  網絡思維的表象化並非網絡活動的特有現象,而是當代文化影像化的網絡反映。丹尼爾·貝爾在《資本主義文化矛盾》中就已經論述了當代文化的視覺化變遷,他敏感地預見道:「我們的技術文明不僅是一場生產(含通訊聯絡)革命,而且是一場感覺的革命」⑤。感覺革命表現為視覺文化的誕生,「當代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覺文化,而不是一種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這一變革的根源與其說是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電影和電視,不如說是人們在十九世紀中葉開始經歷的那種地理和社會的流動以及應運而生的一種新美學」⑥。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張振)

相關焦點

  • 勞斯萊斯幻影是結實耐用和感性化的代表作
  • 精煉呈現時代脈動社會發展趨勢 年度網絡熱詞見證生活百態
    網絡流行語在一定程度上是時代表情的晴雨表,是紛繁世相的聚光燈,是社會文化的多稜鏡。近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咬文嚼字》、《語言文字周報》分別公布年度流行語榜單。3個榜單中一致的有3條:「X千萬條,Y第一條」「996」「檸檬精(我酸了)」。
  • 網絡社會時代的政府組織結構變革
    如前所述,網絡社會的最大特點通過建立起個體與個體的直接連接,並實現了海量數據的交換與處理,從而徹底改變了傳統社會中信息交換與處理的低下狀態。因此,原先難以交換傳遞的信息在網絡社會可以極為便易的實現交換,因此,整個社會都呈現出信息豐裕的狀態。在傳統社會中通常面臨的決策時的信息匱乏問題,在網絡社會中被徹底的改變了。
  • 「學而」講壇:空間社會網絡分析
    美國肯特州立大學計算社會科學實驗室創始主任葉信嶽教授為交大師生帶來一場主題為「空間社會網絡分析(Spatial Social Network Analytics)」的講座。本次講座由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實證社會科學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聯合舉辦。
  • 基於網絡社會特性的中國網絡社會有效治理
    面對網絡社會,既要抓住網絡社會興起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又要結合具體的國家與社會現狀,進行有效治理。而有效治理網絡社會,必須從網絡社會的本質、結構、特性等入手,尊重和理解網絡社會新的特性,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治理策略。
  • 網絡社會的新特點
    我們所使用的網絡社會這個概念,是有實在內容的。社會是以人為單元為依託的,中國有七億多網民,他們利用網絡平臺服務生產生活,實實在在地發生著社會聯繫和社會活動。 網絡社會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網絡社會的功能帶有共享性。所有人不分地域、不分貴賤、不分男女長幼,只要有條件和有能力接觸網際網路,就可以運用其功能分享其信息。二是網絡社會的主體帶有一定的流動性。
  • 科技項目:社會網絡大數據分析系統
    1成果簡介社會網絡已經成為覆蓋用戶最廣、傳播影響最大、商業價值最高的Web2.0業務,在世界範圍內,最著名的社會網絡代表是Facebook、Twitter,用戶量分別達到12億、5億;國內使用人數最多的社會網絡工具是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其中新浪微博用戶達到
  • 我國物質主義的研究現狀:基於 CSSCI 的社會網絡分析
    為了解近年來該領域在國內的研究面貌和特徵,採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對CSSCI所收錄的有關物質主義的文獻關鍵詞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物質主義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主題,我國物質主義研究範圍廣,但不集中。物質主義、物質主義價值觀、大學生、幸福感等是該領域的核心研究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推動了社會價值觀的變遷。
  • 社會網絡分析與文學研究
    作者:劉京臣(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為研究社會關係的一種實證研究方法,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已有近80年的歷史,近30年來逐漸成為人文社科研究的一種新範式。簡單地講,社會網絡分析主要關注兩點:一是點,即社會主體;二是由點連成的線,即社會主體間的關係。
  • 麒麟合盛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APUS)獲選2020環球趨勢大會優秀案例
    11月26日,2020環球趨勢大會在北京舉辦。環球趨勢大會是由環球時報、環球網聯合主辦,環球網承辦的年度重要會議,今年是第三屆。2020環球趨勢大會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和「ESG發展」兩大主題舉辦兩場高峰論壇,50餘位發言嘉賓圍繞中國地方政府、企業、投資者如何應對國際格局變化,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做好「十四五」開局,聚焦自身發展發表了精彩演講。
  • 智能建築網絡連接的發展趨勢
    Reichle&De-Massari辦公室布線市場經理Matthias Gerber著眼於智能建築連接趨勢…… 多種技術發展趨勢正在推動智能建築和網絡的變化。其中,主要趨勢包括對軟體即服務和雲應用的需求,由於物聯網導致的設備大量使用,網絡密度需求的大幅增加以及帶寬需求的增加,而5G和Wi-Fi 6將會進一步推動帶寬需求的增長。而且,越來越複雜的樓宇管理系統,融合技術和IoT越來越多地使樓宇自動化聯機。這意味著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通過網絡與其他設備和系統集成,以優化功能,效率和服務,這將帶來巨大的數據增長,並在此過程中產生大量數據。
  • 社會網絡是如何形成的?它如何對人類現實行為產生影響?讀《大連接...
    然而連接的趨勢的確是大連接和超連接。阿凡達上演的時候,還是純粹的科幻,然而今天,無處不在的WIFI,已經很類似阿凡達中的景象了,而照趨勢來說,人與自然如果持續斷裂,也必然遭到自然的反撲。平衡是一種必然,不可能失衡到天長地久。
  • 現在網絡上「社會社會」爆紅,社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答|百度派 @py彭彭2舉個例子「我可是混社會的,有膽你就惹我」,大概明白啥意思了吧,現在流行的「社會」梗,其實就是源自於一個表情包,表情包上就是社會社會,意思是你牛你行,溜了溜了,承讓承讓的意思。一般來說用這個「社會社會」梗的人都是一些還沒有出社會的學生,或者一些比較自大,比較喜歡說大話的人。再有一些可能就是剛剛畢業,或者初高中的學生,也是非常熱衷用這個「社會社會」詞的人。
  • 網絡意見領袖與社會輿論的引導
    要通過網絡意見領袖來引導社會輿論,則意見領袖必須進行專業素養和公共精神的自我提升,同時推進網際網路公共領域的建設,政府機構也應加強主流意見領袖的培育。 【關鍵詞】:網絡意見領袖;社會輿論;輿論引導 網絡意見領袖,即網絡傳播中出現的為他人提供信息,並且對他人有一定影響力的「活躍分子」。
  • 印度東北部社會經濟狀況及發展趨勢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社會文化...
    印度東北部社會經濟狀況及發展趨勢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社會文化調查 任 佳 蔣昂妤 摘要: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倡議中提出的一條連接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的陸上「絲綢之路」,與歷史上的南方絲綢之路是同一個走向。
  • 要建設什麼樣的科技創新體系,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2 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 適應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及其科技需求,需要著力建設以下科技創新體系。 「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先進信息網絡科技體系 以建設「數字中國」為統領,使我國全面進入信息化、智能化社會:社會信息化程度達到主要發達國家水平,建成與主要發達國家同等先進水平與規模的數字經濟、智能社會體系;要以服務於智能化、信息化社會為目標,建設智慧社會信息網絡科技體系。
  • 以「媒介情境理論」解讀網絡社會
    ②       在網絡社會中,網絡使用的自主性、後臺屏障的設置以及網絡使用平臺的多樣化,都可以起到設置新情境的作用,而每一個情境實際上都是一個新的信息系統。例如對於不會上網的孩子,父母在孩子在場的情況下所使用的網絡工具,實際上已經建立了一個新的情境系統。相對於孩子來說,這個信息系統造就了一個後臺區域,而這個區域孩子是無法參與的。
  • 正確認識網絡文學的社會功能
    網絡文學IP在影視、動漫、遊戲、有聲等多元領域不斷發力,激發產業鏈上下遊的多維聯動,產業規模達百億元,現如今,網絡文學「走出去」邁出堅實步伐,海外影響力不斷增強,網絡文學的社會功能和價值已不容忽視。  文學的社會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認識作用,二是教育作用,三是美感作用。三種作用同時發生,構成了文學的社會功能。
  • 站長進軍電子商務 網絡營銷可能是必然的趨勢
    電子商務的根本就是網絡營銷。而網絡營銷不是一般的營銷,學市場營銷的人做不好網絡營銷。因為網絡營銷是電腦網路技術與現代化營銷的結合,可以說懂網絡營銷的人就是一個複合型的人才,21世紀的人才就是學電子商務的,就是懂得網絡網絡營銷,懂得充分利用網絡來成就你事業的人。這種人去哪裡找呢站長-廣大的草根站長將要浮出水面。
  • 網絡文學海外傳播:與時代、世界和文化趨勢合拍
    孔雪松和任我行一樣,熱愛中國文化、武俠小說和玄幻網文,同時又熟悉英語的表達和西方讀者的口味,得天獨厚的主觀願望與客觀條件讓他們領潮流之先,藉助網際網路優勢、大眾文化全球化趨勢,構架起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的先行力量。此外,東南亞以及歐美國家諸多網絡文學翻譯平臺、渠道,對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傳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