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日語"很差勁" 曾在四周裡寫《長日將盡》

2020-12-04 荔枝網新聞

  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得201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在早前的波伊斯舉行的海伊文化節上,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出現在公眾視野,帶著他近十年來最新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長篇小說《被埋葬的巨人》。

  雖然這部新作被不少書評家評論為「讀起來很痛苦」,但這並不妨礙全球讀者對他的喜愛。在媒體採訪中,石黑一雄直言「非裔美國人正在成為美國的『被埋葬的巨人』」,而社會在選擇遺忘。

  自3月3日,《被埋葬的巨人》面世以來,石黑一雄參加了一系列推廣活動。談到新書時,他說:「每段私人關係和社會關係中,總有黑暗、不為人知的記憶,在當時被刻意隱瞞或埋藏,但何時回憶、要不要回憶,才是重點所在。」

  移居英國

  日語「很差勁」

  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出生在日本長崎,不過,他只在這裡生活了五年多。1960年,他的父母帶著他和姐姐富美子移居英國,居住在倫敦附近的小鎮吉爾福德。這次遷居經歷被他們視作人生中的「一場冒險」—他們本以為這是一次短暫的旅居,出發的時候,石黑一雄還隨身帶著日語課本。當時,石黑一雄的父親石黑鎮男被供職的英國北海石油公司派往英國,「我的父母根本沒有移民的打算,當時他們只想在英國呆一段時間就回去。」

  沒承想,這之後,整整29年,他沒有回過日本。「當我沒有覺察時,所有的事情都會被重新安排。而當我覺察到時,日本已經遠去了」,很多年以後,石黑一雄如是感嘆。

  正如他所說,他的日語「很差勁」—雖然他有著一個日本名字。在一些採訪中,石黑一雄不得不向讀者澄清,他幾乎從未用過日語寫作,他的作品與日本小說大相逕庭。在1990年的一次採訪中,他說:「如果我寫了一個假名……我相信沒有人會說『這傢伙讓我想起日本作家』。」

  移居英國十年後,石黑一雄的祖父在他們曾經一起居住過的長崎老屋中去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祖父曾經是連接石黑一雄和日本的唯一紐帶,他會寄又大又重的包裹給石黑一雄,裡邊裝滿了兒童雜誌、禮物、拼圖以及漫畫,「你必須要明白旅行在那個年代並不像今天這樣容易。」

  在他的刻意迴避之下,直到1989年,石黑一雄才獲得了一次重返日本的機會,還是因為參加一個日本基金會組織的名為「作者之旅」的短期活動,「在我的腦海裡,所有那些人都還活著……我相信那裡的一切都還像以前那樣平靜地運轉。我的童年世界依舊是完好無損的。」

  「我認為純粹的個人懷舊感情常常是對童年的記憶,或者至少是這樣一段時期的記憶。那時我們心裡描繪的世界,常常比後來我們所看到的這個世界更為美好。因為小時候我們可以生活在幻想中—假如我們運氣的話……大人們,不僅我們的父母,還有街上的陌生人,全都不約而同地讓小孩子相信這個世界比現實生活要好一點。」

  —石黑一雄

  將小說作品看成「長版歌曲」

  進入東安吉利亞大學的那一年,石黑一雄第一次動筆寫日本,「當我寫日本的時候,有些東西就被釋放出來。我在課堂上展示了一篇小說,故事背景是投放原子彈時的長崎,從一個年輕女性的視角來寫。在同學那裡得到的讚揚讓我信心大增。他們都說,這篇有關日本的東西真的太讓人激動了,你一定會獲得成功。後來我從費伯出版社收到一封信,他們接受了我的三篇小說,編入了他們的介紹系列叢書。」

  27歲那年,石黑一雄發表了自己的第一本長篇小說《群山淡影》,小說的故事背景也是長崎。

  鮮為人知的是,在開始寫作之後,石黑一雄更為熱衷的職業是詞曲作者,這個愛好可以追溯到他進入沃金文法學校—學校裡藝術和音樂氣氛濃厚。高中畢業後,石黑一雄一度做過巴爾莫勒爾的女王媽媽樂隊打擊樂手,他的音樂偶像是鮑勃·迪倫,也一度希望自己能夠像歌手萊納德·科恩或者音樂家瓊尼·米歇爾那樣,創作出了不起的樂曲。遺憾的是,這個夢想至今沒能實現,雖然石黑一雄總是將自己的作品看作是「長版歌曲」。

  不過,直到現在,石黑一雄仍然熱愛音樂。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經為爵士女歌手斯黛茜·肯特填詞,二人合作的爵士樂專輯《早間電車上的早餐》在法國非常暢銷。2009年,石黑一雄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小夜曲》,其中的五個故事都以音樂勾連。

  「那些在酒吧或者學生宿舍裡討論出來的人生模板,其實在你的生活中只適用於某一個點。事實上,你會發現,你對自己的生活並沒有那麼強的控制力。」—石黑一雄

  在四周裡創作

  《長日將盡》

  第三部作品《長日將盡》的發表將石黑一雄推向了國際,也為他摘得了人生中最高的榮譽布克獎。在一次媒體訪談中,石黑一雄講述了創作這部作品中不為人所知的故事—幾乎只花了四周時間。

  「很多人會進行長時間的連續工作,不過,對於創作小說來說,一般的共識是,如果連續寫作超過四個小時,效率會逐步遞減。我也或多或少存在著這樣的觀點。但在1987年的夏天,我覺得我可以激進一些,我的妻子洛娜也同意這樣做。自從我在早先的五年前放棄我的工作,我一直保持著一種穩定而規律的工作節奏。不過,第二部作品的成功已經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幹擾—工作預約、晚餐和派對邀請、有吸引力的國外旅行,還有堆積如山的郵件,這些都會終結我的『適當』工作。我從去年夏天開始創作一部新的小說,結果直到現在,我只寫了一個開頭。」

  「所以,我和洛娜想出來一個辦法。我想,在四周的時間裡,清除掉我日誌中所有的神秘『撞車』。除了創作,我什麼也不會去做。從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早上9點到晚上10點半,我會一直不停地寫,中間只有一個小時用來吃午飯和晚餐。任何郵件我都看不到,更不要說回復。我呆在一個沒人會來拜訪的房子裡,也不會接聽任何電話。洛娜儘管很忙,還是分擔了這段時間裡所有的家務,還為我做飯。我們希望,能夠以這種方式,定量地完成更多的工作。我那時候32歲,我們剛剛搬進了倫敦南部的一棟小房子裡……

  在石黑一雄看來,這一切,歸功於「我已經學會了如何有禮貌地拒絕別人……否則我無法掌控我的生活」。

  石黑一雄

  著名日裔英國小說家、劇作家。1989年,由他創作的《長日將盡》,榮獲當年的英國布克獎,該書榮登《出版家周刊》暢銷排行榜,此外,石黑一雄還獲得了四個布克獎提名,其作品被翻譯成近三十種語言。石黑一雄年輕時即享譽世界文壇,與魯西迪、奈波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以「國際主義作家」自稱。

  混合武士階級和中產階級

  「我並不能夠完全接受英國人,因為我生活在一個說日語的家庭裡,還有著一對日本父母。」很多時候,石黑一雄是個矛盾的混合體,因為他的父母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向他灌輸日本的價值觀,「我的父母當時並不知道我們要在這個國家(英國)呆這麼久。」

  在某些方面,石黑一雄認為日本似乎和他越來越相關。「我的父母是日本人,我被他們撫養長大,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我習慣了日本的價值觀。」不過,話說回來,老師、朋友和妻子也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另一方面重要的影響,他並不想否認他們的意義。做到既忠誠於過去又忠誠於現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石黑一雄看來,人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存在,日本之於他也只是「曾經只回去過一次的地方」。「我們身上還有著三分之二別的東西,正如氣質、性格或者理想並不是割裂地存在,它們相互交織……最終形成一個有趣的均勻混合物……混合文化背景、種族背景……」石黑一雄曾經形容自己是日本武士階級和英國中產階級的混合產物,當然,他更喜歡被人們稱為「國際作家」。

  不管怎樣,倫敦是他生活的地方—他和洛娜·麥克道格爾,還有他們的女兒娜奧米居住在戈爾德斯格林。如同他說過的,沒有選擇,就沒有困惑。

  「懷舊沒有錯,這是一種飽受詬病的情感。英國人不喜歡它,輕視它,因為懷舊會讓人想起帝國時代並對其感到愧疚。但懷舊是一種類似於理想主義的情感。你通過回憶回到了一個比你現在身處的世界更好的一個地方。我試圖給懷舊取一個更好聽的名字。」

相關焦點

  •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摘得桂冠
    石黑一雄1954年生於日本長崎,5歲時隨家人移居英國,先後畢業於肯特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籍。石黑一雄從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其主要作品有《浮世畫家》和《長日留痕》、《別讓我走》、《被掩埋的巨人》等。他的多部作品都曾被拍成電影。
  • 為什麼石黑一雄在作品中總是寫「回憶」
    12月16日,上海圖書館舉辦了一場石黑一雄作品賞讀會,英語文學研究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陸建德,著名作家、上海作協副主席孫甘露,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石黑一雄作品《長日將盡》譯者馮濤,上海譯文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黃昱寧分享了對這位新晉諾獎作家的解讀。石黑一雄作品賞讀會。
  • 石黑一雄兩部代表作品,都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The Remains of the Day》《長日將盡》是諾獎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獲布克獎的作品,也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石黑一雄對《長日將盡》人物的評價是:「他們表現了一種殊死的勇氣,儘管他們目睹自己耗費了生命的大部分時間,只為了做徒勞的事,他們仍甘願繼續下去。我敬佩他們,他們能深刻自我理解。問題是,生命消逝得太快。」
  • 諾獎得主石黑一雄作品風格存爭議?譯者這樣解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上官雲)近日,記者從上海譯文出版社了解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莫失莫忘》(中文版)已正式出版。鍾欣 攝不過,新近出版的《莫失莫忘》,之前卻叫《別讓我走》;《長日將盡》此前還叫過《長日留痕》。問到為何均要改名,石黑一雄作品中文版策劃、《長日將盡》譯者馮濤表示:「石黑一雄是帶有『輓歌情緒』的作家,強調『盡』比強調『留痕』,更能體現這種『輓歌式』,《莫失莫忘》也是類似用意。」
  •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作品集及其限定手帳,先搶先得!
    石黑一雄獲獎後的採訪視頻 ↓↓石黑一雄生於日本長崎,6歲時因父親申請到英國國家海洋學研究所的工作,石黑一雄隨家人移民英國,後就學於東安格裡亞大學和肯特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國籍,與拉什迪、奈保爾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 石黑一雄8部小說中文版出齊,他用溫情筆墨書寫歷史的創傷
    石黑一雄在寫作題材上跳躍很大,幾乎沒有一部作品是重複的。馮濤覺得諾獎對石黑一雄的評價一語中的。此外,瑞典學院還總結了石黑一雄的小說創作中三個關鍵詞「記憶」、「時間」和「自我欺騙」,「他每部作品剝開看寫的都是這三個主題。」  榮獲諾獎之前,中國讀者對石黑一雄的認知較村上春樹稍顯陌生,但在英國,石黑一雄早已家喻戶曉。  石黑一雄在文壇的首秀《遠山淡影》便獲得當年英國皇家學會的「溫尼弗雷德·霍爾比獎」。
  • 4部電影8部書 認識一下石黑一雄
    1989年,《長日將盡》為石黑一雄贏得了布克獎。這部小說以最能代表英格蘭社會和文化特徵的男管家為主角,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現了英格蘭的政治、歷史、文化、傳統與人的思想意識。小說還被改編為電影《告別有情天》。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八部作品出齊 三本換中文譯名
    但好消息是,截至2018年6月,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的八部作品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全部出齊上架。2017年10月,隨著得獎消息的傳來,該出版社迅速加印了《遠山淡影》《無可慰藉》《浮世畫家》《小夜曲》《被掩埋的巨人》五部作品,並宣布,剛剛購得石黑的另外三部小說版權,正在進行翻譯和編輯的工作。
  • 獲獎作品《傷心情歌手》,作者石黑一雄,譯者張曉意
    譯者感言:  當下翻譯現狀一二談  石黑一雄的短篇小說《憂傷情歌手》榮獲大益文學院主辦的文學獎——大益文學雙年獎的最佳域外作品獎,評委會邀請我這個譯者寫點獲獎感言。  當下翻譯現狀一,譯者的知名度與原著和原作者的知名度息息相關。早在2002年,譯林出版社就引進、出版了石黑一雄的多部作品,然而石黑一雄在中國一直默默無聞;馬愛農老師因為《哈利·波特》系列而名聲大噪。這一現象的結果就是譯者的收入往往與其付出的勞動不相匹配。
  • 溫情書寫歷史傷痕,譯文社出齊石黑一雄全部作品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沈傑群「揭示出人類充滿激情的力量,以及面對晦暗不明的世界的痛苦」,這是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時對他作品的評價。石黑一雄榮獲諾貝爾獎以來,其作品在中國市場廣受追捧。上海譯文出版社自去年買下石黑一雄三部作品的版權後,集聚頂尖譯者和編輯團隊加緊翻譯和編輯。
  • 石黑一雄有多少人能讀懂?
    一個英籍日裔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幾乎沒怎麼看過諾獎作品的我鼓勵自己內修,買了一整套石黑一雄。2017諾獎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看得出來,封面都是趕出來的,書也是,整套書內封面和內封底都是純黑色硬紙板,而外封面才能勉強分出不同書之間的差別。
  • 2017諾貝爾文學獎為何花落石黑一雄
    北京時間10月5日晚7點,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英國作家石黑一雄榮獲該獎項。石黑一雄是誰?估計很多人都一頭霧水。儘管其與奈保爾、拉什迪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但在中文世界,這是一個中文讀者相當陌生的名字。石黑一雄是一個移民,在其5歲的時候,和父母一起移民英國。或許這正是最觸動諾貝爾獎評委們的地方,他是一個移民,他始終沒有解決自己的民族認同問題。
  • 著名作家施叔青來蓉談諾獎得主石黑一雄:用英文寫作 確實很難寫好
    著名作家,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榮譽顧問施叔青在交流會上談到,華文作家應該向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石黑一雄學習,因為華文作家受語言和題材的限制,目前在歐美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接下來帶著第三隻眼,在東西文化的碰撞下寫出更多的好作品。「我很喜歡四川,來成都已經第三次了。」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陳玉琳說,四川作家最大特點就是豪氣和真,「四川靈氣的山水造就了那麼多作家。
  • 「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之一石黑一雄作品《被掩埋的巨人》國內出版
    >書名:《被掩埋的巨人》著譯者:【英】石黑一雄他的使命帶給這個國度將是寬恕的橄欖枝還是復仇的劍與火?而亞瑟王最後的騎士高文則決心用生命守護國王的遺產,因為守護它就就意味著守護最後的和平。記憶與寬恕,復仇與和平,四人的命運不可避免地交織在了一處,而結局只有一個。【作者簡介】石黑一雄,日裔英國小說家,1954年出生於日本長崎。
  • 河合隼雄:臨床教育學的開創者
    箱庭療法的命名者,則是《孩子的心事》一書作者河合隼雄(Kawai Hayao)先生。1962年,河合先生獲得榮格派心理分析師資格。1965年,他將沙盤遊戲從瑞士帶到日本。他認為日本文化中原有的盆景結構易於被日本人所接納。基於這種獨特想法,他巧妙地將沙盤遊戲命名為「箱庭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