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石黑一雄在作品中總是寫「回憶」

2020-12-04 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12月7日,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在瑞典學院發表了獲獎致辭,言辭懇切地回顧了日裔的身份和在英國的生活如何影響了他的寫作。

12月16日,上海圖書館舉辦了一場石黑一雄作品賞讀會,英語文學研究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陸建德,著名作家、上海作協副主席孫甘露,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輯、石黑一雄作品《長日將盡》譯者馮濤,上海譯文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黃昱寧分享了對這位新晉諾獎作家的解讀。

石黑一雄作品賞讀會。

寫作近40年只出版8部小說,他的作品適合細讀

中國讀者不太熟悉石黑一雄,但對於熟悉英美文學的人,石黑一雄得諾獎並不算真正的冷門。他在英語文學界成名已久。

1979年,石黑一雄24歲時就開始寫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遠山淡影》。但至今他只出版了7部長篇小說和一部短篇小說集,中文版權全部在上海譯文出版社。與其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相比,他的作品量可稱稀少。

「我覺得石黑一雄的作品很適合做文本細讀,他寫每一個句子都要費很大的功夫。」 黃昱寧認為,大部分得諾獎的作家都有大量作品,但石黑一雄迄今只出版了8部作品,「而且並沒有一部是很厚的,這其實是挺特殊的一個現象。」

馮濤自稱是石黑一雄的粉絲,一直想出版石黑一雄的作品。他拿下的第一部石黑一雄的作品是2009年的短篇小說集《小夜曲》,這本書的出版時間距這位作家上次出版小說已有四五年之久。

《小夜曲》之後,2015年,石黑一雄才再次出版小說《被掩埋的巨人》,這是一部長篇小說,此時距他上次寫長篇已經有整整10年時間。

「西方文壇的作家要靠寫作謀生的,10年時間不出長篇小說,讀者可能就會把這位作家忘記了。」 馮濤作為編輯,最了解讀者「喜新厭舊」的規律。

石黑一雄並非不明白這一點,但他依舊認真對待自己的小說,一遍又一遍地修改,10年時間,他前後寫了11稿《被掩埋的巨人》。

「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作家。」 馮濤感慨。

石黑一雄作品賞讀會現場。

他有深厚東方美學根基,又是真正的國際化作家

石黑一雄是日裔英國作家。對於他的寫作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是特別強調他的日裔身份。石黑一雄雖然在英國生活,但他的早期小說如《遠山淡影》《浮世畫家》均是描寫日本生活,且在英國大獲成功,作家本人也被看成日本文化的代言人。另一種看法則是反過來,強調他國際化的一面,認為石黑一雄不過是長了一張亞洲面孔,其實完全是一個英國作家,是一個國際化作家,完全否認他的日本性。

「我認為這兩種看法都略有偏頗。」 馮濤說。

石黑一雄五歲就隨父親到了英國,他從童年開始,就完全像一個英國小孩一樣,上的是當地的主日學校,接受的是全套的英式教育,日本離他其實很遠。在他24歲寫第一部以日本為背景的長篇小說《遠山淡影》時,他都沒有再次回到過日本。

而另一方面,石黑一雄顯然也並非一個完全去日本化的作家。「大家可以從他的獨特的文學審美中,感受到一種傳統的東方美學。日本美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概念叫做『物哀』,很多人拿石黑一雄和這個概念比較,不可否認是有這樣的因素。石黑一雄作品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靜水流深,表面上波瀾不驚。他的文風非常含蓄、蘊藉、克制、隱忍,這些其實都是跟東方審美情趣分不開的。」 馮濤說。

石黑一雄在諾獎獲獎致辭中也提到了自己東方審美情趣的來源。他們雖然舉家遷往英國,但在他們到英國的頭11年裡,都抱著「明年就會回國」的心態。父母一直在家中維持著對他的日式教育。石黑一雄的爺爺每月都會從日本寄一個包裹給他,裡面是日本上個月出版的漫畫、雜誌和教育文摘。一直到他寫《遠山淡影》的時候,他才正式加入英國國籍。

「所以他對於他的故鄉日本一直有一個想像。」 馮濤說。石黑一雄自己也強調過這一點,他說自己到了25歲時,已經意識到「存在於我頭腦中的那個日本也許只是一個孩子用記憶、想像和猜測拼湊起來的情感構建物」,而他開始走上寫作道路,原因之一既是在他的小說中,重建屬於他的獨一無二的日本。

石黑一雄描寫日本的熱忱顯然和一般意義上的日本作家截然不同。他也明確表達過自己希望成為一個國際化的作家。石黑一雄在接受《巴黎評論》採訪時,提到自己會有意識地選擇一種類似於翻譯的問題創作。他在寫作中拒絕採用有明確文化指涉的意向,例如一些有地域性的品牌或有時間性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也許在當時當地流行,離開具體語境就不為人熟悉。而石黑一雄的追求是讓全球各地的讀者在閱讀他的作品時都沒有太大隔閡。

「他既有比較深厚的東方美學的根基,又是一個真正的國際化的作家。」 馮濤認為。

石黑一雄作品

通過修正回憶獲得新的自我

「雖然我很不喜歡下定義,作家很難用一句話概括,但是我覺得石黑一雄的寫作是輓歌式的。」孫甘露認為,石黑一雄在寫作中,一直在哀嘆,一直在緬懷追憶,這是他最為明顯的寫作風格。

「追憶」也是諸多學者、讀者探討過的石黑一雄的寫作母題。「我覺得他在探索他記憶的功能。」 陸建德說。

受到全球化背景影響的有移民身份的國際化作家很多,較為知名的除了石黑一雄,還有奈保爾、拉什迪、庫切等人。

「在這四個人當中,我覺得石黑一雄更加特別一點。」黃昱寧提到,「其他作家可能會用更加細節、具體的東西去表達身份焦慮,比如說庫切就特別明顯。但是石黑一雄選擇了另一條路,他選擇用一種更高的視角,關注的是複製人、民族神話寓言,這都是其他的作家並沒有的。」

陸建德認為,石黑一雄之所以選擇這樣個人化程度不強的視角,建立在他對記憶探索的角度之上,「人在回憶的過程中,有很多東西是不可靠的甚至帶有自我欺騙的因素。個人是需要坦誠回憶的,即使是困難重重。作為一個國家來講,也是應該回憶的,國家的回憶同樣很重要。」

石黑一雄的第一部長篇《遠山淡影》就表達了這樣的探索。書中描寫了二戰後一位日本女子悅子帶著孩子移民英國。戰爭和個人經歷都在她身上留下了創傷。悅子有意遮掩起這些創傷生活下去,通過她的回憶,讀者才慢慢撥開她的自我欺騙看到真實。

讓他獲得布克獎的名作《長日留痕》也是這樣一個故事。小說以達靈頓勳爵的管家巴特勒為第一人稱展開。在巴特勒的敘述中達靈頓勳爵是真正的紳士,高貴而又偉大。但通過他一段一段的敘述和閃回,讀者漸漸發現他的敘述和記憶是可疑的,到最後,通過巴特勒敘述的片段,讀者拼湊出的達靈頓勳爵不但算不上偉大,還成了納粹的傀儡。

「他早期的幾部著作,讓我們覺得回憶不夠坦誠,有自欺欺人的因素。但是石黑一雄了不起的地方就在這裡,他不斷構造新的自我。我們的自我從來不是固定的,是在我們不斷修正的回憶裡面,獲得新的自我。」 陸建德認為,每個人都很難做到完全誠實,在不同時期的回憶中,都會發現記憶某種程度上欺騙了自己,「如果我們把記憶完全恢復,又會怎麼樣?這個時候,我就覺得石黑一雄給我們揭示了一個難題,即使我們的記憶恢復了,我們的世界是否有新的災難?這就牽涉到民族之間的仇恨。」

石黑一雄最近的長篇《被掩埋的巨人》偽託英國後亞瑟王時代的傳說,探討的正是這一問題。小說講述不列顛人埃克索夫婦出門尋子,路遇兩位屠龍騎士:不列顛亞瑟王騎士高文,和撒克遜人維斯坦。他們所要討伐的母龍魁瑞格常年噴吐一種能致人失憶的迷霧。旅途中,由於海拔漸高迷霧趨薄,加之交談與行動上的磨合,眾人的記憶開始復甦——— 原來所謂亞瑟王留下的兩族和諧共存的歷史遺產完全是假象,真實狀況是不列顛人通過迷霧掩蓋了屠殺撒克遜人進而取得統治權的血腥事實。

「如何看這樣的情況?不管是人和人之間,還是民族和民族之間,創傷記憶的恢復都會提出一些挑戰,而這些挑戰有時候難以面對。是否要殺死龍,讓迷霧消散,看清楚發生了什麼,這是石黑一雄提出的疑問。」 陸建德說,「民族主義是一個可以探討的話題,民族主義和記憶的恢復,這之間值得討論,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我覺得好的作家就是這樣,他給出的答案實際上是開放性的,讓我們覺得有很多事情我們越來越不確定了。在迷霧中摸索也許是人類永久的一個狀態。」

相關焦點

  • 石黑一雄日語"很差勁" 曾在四周裡寫《長日將盡》
    自3月3日,《被埋葬的巨人》面世以來,石黑一雄參加了一系列推廣活動。談到新書時,他說:「每段私人關係和社會關係中,總有黑暗、不為人知的記憶,在當時被刻意隱瞞或埋藏,但何時回憶、要不要回憶,才是重點所在。」
  • 石黑一雄兩部代表作品,都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017年10月,石黑一雄因「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發掘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的虛幻聯繫之下的深淵」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石黑一雄的作品並不多,但幾乎每部作品都獲得過重要的文學獎項,並且被讀者們譽為「史上最好讀的諾獎作家」,影響深遠。
  • 諾獎得主石黑一雄作品風格存爭議?譯者這樣解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上官雲)近日,記者從上海譯文出版社了解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莫失莫忘》(中文版)已正式出版。雖然石黑一雄的作品吸引不少讀者關注,但他的作品風格卻存在一些爭議,有人覺得「筆觸細膩」,但也有人認為敘述空泛。。圖為石黑一雄(資料圖)《別讓我走》為啥更名為《莫失莫忘》?獲得諾獎前,石黑一雄在中國國內讀者中的知名度並不太高。
  •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作品集及其限定手帳,先搶先得!
    石黑一雄獲獎後的採訪視頻 ↓↓石黑一雄生於日本長崎,6歲時因父親申請到英國國家海洋學研究所的工作,石黑一雄隨家人移民英國,後就學於東安格裡亞大學和肯特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國籍,與拉什迪、奈保爾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 獲獎作品《傷心情歌手》,作者石黑一雄,譯者張曉意
    譯者感言:  當下翻譯現狀一二談  石黑一雄的短篇小說《憂傷情歌手》榮獲大益文學院主辦的文學獎——大益文學雙年獎的最佳域外作品獎,評委會邀請我這個譯者寫點獲獎感言。  當下翻譯現狀一,譯者的知名度與原著和原作者的知名度息息相關。早在2002年,譯林出版社就引進、出版了石黑一雄的多部作品,然而石黑一雄在中國一直默默無聞;馬愛農老師因為《哈利·波特》系列而名聲大噪。這一現象的結果就是譯者的收入往往與其付出的勞動不相匹配。
  • 石黑一雄8部小說中文版出齊,他用溫情筆墨書寫歷史的創傷
    石黑一雄在寫作題材上跳躍很大,幾乎沒有一部作品是重複的。馮濤覺得諾獎對石黑一雄的評價一語中的。此外,瑞典學院還總結了石黑一雄的小說創作中三個關鍵詞「記憶」、「時間」和「自我欺騙」,「他每部作品剝開看寫的都是這三個主題。」  榮獲諾獎之前,中國讀者對石黑一雄的認知較村上春樹稍顯陌生,但在英國,石黑一雄早已家喻戶曉。  石黑一雄在文壇的首秀《遠山淡影》便獲得當年英國皇家學會的「溫尼弗雷德·霍爾比獎」。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八部作品出齊 三本換中文譯名
    石黑一雄作品八冊全集封面參考消息網5月16日報導近日,有消息稱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停發。消息一出,書業、傳媒業均在調侃「今年10月不用加班等消息了!」但好消息是,截至2018年6月,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的八部作品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全部出齊上架。2017年10月,隨著得獎消息的傳來,該出版社迅速加印了《遠山淡影》《無可慰藉》《浮世畫家》《小夜曲》《被掩埋的巨人》五部作品,並宣布,剛剛購得石黑的另外三部小說版權,正在進行翻譯和編輯的工作。
  •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摘得桂冠
    他的小說具有強大的情感力量,揭開了存在於幻想中的地獄面與現實世界的聯繫。」北京時間昨晚7點,隨著瑞典學院秘書沙拉·達紐斯的話音落下,諾貝爾獎項中討論最熱鬧的文學獎揭曉。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此殊榮。石黑一雄1954年生於日本長崎,5歲時隨家人移居英國,先後畢業於肯特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籍。
  • 石黑一雄有多少人能讀懂?
    一個英籍日裔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幾乎沒怎麼看過諾獎作品的我鼓勵自己內修,買了一整套石黑一雄。2017諾獎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看得出來,封面都是趕出來的,書也是,整套書內封面和內封底都是純黑色硬紙板,而外封面才能勉強分出不同書之間的差別。
  • 溫情書寫歷史傷痕,譯文社出齊石黑一雄全部作品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沈傑群「揭示出人類充滿激情的力量,以及面對晦暗不明的世界的痛苦」,這是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時對他作品的評價。石黑一雄榮獲諾貝爾獎以來,其作品在中國市場廣受追捧。上海譯文出版社自去年買下石黑一雄三部作品的版權後,集聚頂尖譯者和編輯團隊加緊翻譯和編輯。
  • 4部電影8部書 認識一下石黑一雄
    1989年,《長日將盡》為石黑一雄贏得了布克獎。這部小說以最能代表英格蘭社會和文化特徵的男管家為主角,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現了英格蘭的政治、歷史、文化、傳統與人的思想意識。小說還被改編為電影《告別有情天》。
  • 「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之一石黑一雄作品《被掩埋的巨人》國內出版
    >書名:《被掩埋的巨人》著譯者:【英】石黑一雄一對年邁的不列顛夫婦想要趕在記憶完全喪失前找到此刻依稀停留在腦海中的兒子,於是匆匆踏上了一段艱辛的旅程。他們渴望讓迷霧散去,渴望重拾兩人相伴一生的恩愛回憶——但這片靜謐的霧靄掩蓋的卻是一個黑暗血腥的過去,那是一個在數十年前被不列顛人的亞瑟王用違背理想的手段掩埋的巨人。一個神秘的撒克遜武士肩負使命來到這片看似平和的山谷,他那謙遜的外表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秘而不宣的動機?
  • 2017諾貝爾文學獎為何花落石黑一雄
    石黑一雄是誰?估計很多人都一頭霧水。儘管其與奈保爾、拉什迪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但在中文世界,這是一個中文讀者相當陌生的名字。石黑一雄是一個移民,在其5歲的時候,和父母一起移民英國。或許這正是最觸動諾貝爾獎評委們的地方,他是一個移民,他始終沒有解決自己的民族認同問題。石黑一雄的處女作是《遠山淡影》,是一部描寫日本戰後民眾心靈創傷的小說。
  • 著名作家施叔青來蓉談諾獎得主石黑一雄:用英文寫作 確實很難寫好
    著名作家,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榮譽顧問施叔青在交流會上談到,華文作家應該向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石黑一雄學習,因為華文作家受語言和題材的限制,目前在歐美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接下來帶著第三隻眼,在東西文化的碰撞下寫出更多的好作品。「我很喜歡四川,來成都已經第三次了。」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陳玉琳說,四川作家最大特點就是豪氣和真,「四川靈氣的山水造就了那麼多作家。
  •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諾獎 他的作品你讀過幾部?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曾獲布克獎 從事寫作前最大的愛好是音樂  1954年,石黑一雄出生於日本長崎,6歲時因為小時候經常讀託爾斯泰和契訶夫等人的作品,石黑一雄表示,這些作家對他的寫作風格影響最大。石黑一雄作品《長日留痕》。
  • 2017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相關的作品,不看可惜!
    瑞典學院將其創作母題歸納為「記憶、時間和自我欺騙」,並稱:「石黑一雄的小說以巨大的情感力量,發掘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聯繫的幻覺之下的深淵。」相信這兩天,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朋友圈裡都必然出現「石黑一雄」這個名字。
  • 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電影作品資源(全集)
    這一結果有些出人意料,原因之一是石黑一雄在此前的諾獎賠率榜上並未露臉,甚至未進入世界各大媒體的預測範圍。瑞典學院將其創作母題歸納為「記憶、時間和自我欺騙」,並稱:「石黑一雄的小說以巨大的情感力量,發掘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聯繫的幻覺之下的深淵。」日本作家裡大家談得比較多的是村上春樹,而英國籍的作者最近得獎好像偏多了一些。
  • 2017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石黑一雄作品合輯
    有的人活到一百歲也沒經歷過什麼事。遠山淡影石黑一雄技驚文壇的處女作01作 者:石黑一雄出 版 :2011-5評 分: 8.1一部問世30年仍在不斷重印的名著。其「感傷與反諷」的融合、平衡令人猶記。這是一段迷霧重重、亦真亦幻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