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8部小說中文版出齊,他用溫情筆墨書寫歷史的創傷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2017年榮獲諾貝爾獎以來,其作品在中國市場受到歡迎。今年6月,《莫失莫忘》(即《別讓我走》)中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至此,石黑一雄授權中方的全部作品《遠山淡影》《無可慰藉》《浮世畫家》《小夜曲》《被掩埋的巨人》《我輩孤雛》《長日將盡》《莫失莫忘》均已出版問世。

  6月30日,《無可慰藉》譯者郭國良、《被掩埋的巨人》譯者周小進、《莫失莫忘》譯者張坤、《長日將盡》譯者馮濤,以及石黑一雄中文版作品的編輯宋僉、宋玲齊聚建投書局,為讀者解讀石黑一雄的作品。

發布會現場

  創作近40年寫了8本小說,嚴苛態度保證作品的質量

  「揭示出人類充滿激情的力量,以及面對晦暗不明的世界的痛苦」,這是瑞典學院將201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石黑一雄時對他作品的評價。

  石黑一雄在寫作題材上跳躍很大,幾乎沒有一部作品是重複的。1989年出版的《長日留痕》講述了一位英國管家在二戰後回憶自己在戰時的職責與戀情;1995年的《無可慰藉》追隨一位知名鋼琴家在歐洲小鎮進行演出的詭譎經歷;5年後的《上海孤兒》講述一名英國偵探調查在上海度過的童年發生的一場疑案;2005年,《莫失莫忘》(《別讓我走》)又跳到了1990年代的英國,聚焦一個培養複製人的教育機構裡少男少女追尋身世之謎的故事。

  「他的每一部小說外殼都不一樣,但精神是一樣的。」 馮濤覺得諾獎對石黑一雄的評價一語中的。此外,瑞典學院還總結了石黑一雄的小說創作中三個關鍵詞「記憶」、「時間」和「自我欺騙」,「他每部作品剝開看寫的都是這三個主題。」

  榮獲諾獎之前,中國讀者對石黑一雄的認知較村上春樹稍顯陌生,但在英國,石黑一雄早已家喻戶曉。

  石黑一雄在文壇的首秀《遠山淡影》便獲得當年英國皇家學會的「溫尼弗雷德·霍爾比獎」。第二部小說《浮世畫家》獲英國獎金最高的文學獎項「惠特布萊德獎」。第三部小說《長日將盡》摘得當年代表英國文學最高成就獎項的「布克獎」。隨後,他的長篇小說《無法慰藉》獲切爾特納姆文學藝術獎。5年後面世的《我輩孤雛》再度獲得布克獎提名。第六部小說《莫失莫忘》入圍2005年布克獎和美國書評人協會獎決選名單,同時獲得英美兩大文學獎項的認可。十年磨一劍的《被掩埋的巨人》面世後即進入當年的布克獎決選名單。

  創作近40年,石黑一雄寫了8本小說。對於一個職業作家,這是一個很難想像的低產量。

  「他是一個對自己非常嚴苛的作家。」 張坤表示,石黑一雄寫作速度有快有慢,《長日將盡》的初稿只用了4周就寫好了,但《被掩埋的巨人》足足寫了10年,歷經11稿的修改。每一部作品,石黑一雄都會寫到自己滿意為止,他交出的也是一份不俗的答卷,「他足夠有名,僅僅是《長日將盡》在英國就賣出100萬本。」

  移民身份造就作品獨有的張力和向度

  石黑一雄與魯西迪、奈保爾被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他的作品將日本文學含蓄內斂的品質融入英國文學的古典風格中,碰撞出別具一格的美學張力;處於多重文化漩渦的身份使得他的作品有著更廣博的人性觀照和更多元的歷史向度。

  石黑一雄的作品總是聚焦於傷痛,寫回憶、創傷、痛苦……宋僉很直白地總結,「他所有的作品都非常『喪』。」

  與作品中時刻流露的「喪」不同,石黑一雄的人生其實一帆風順。他5歲隨家人移居英國,很好地適應了新環境,先後畢業於肯特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國籍。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第一部作品就獲得了不錯的反響,此後的每一本小說都把他推向新的高度。甚至在愛情上,他也並未受到挫折,20多歲就和妻子洛娜結婚,洛娜在文學上還給了他很多幫助。

  「但我認為他受了很深的創傷。」 宋僉認為石黑一雄的創傷埋藏在他5歲離開日本到英國的這段經歷之中,「不管他之後如何順暢地融入了英國環境,但那個孩子永遠在尋找自己的根。他所有的作品都在寫浪人,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

  馮濤認為,石黑一雄的作品中,最有突破性的是《無可慰藉》和《被掩埋的巨人》。「《無可慰藉》以夢境方式呈現,主人公遇到的每個人都是他個人經驗的投射,但記憶過於痛苦又不願直面 所以敘述上推推諉諉,遮遮掩掩。《被掩埋的巨人》則是石黑一雄想在創作上把個人記憶推向種族記憶,清理自己的過去,用作品探討一個種族、民族面對過往的歷史傷痛該怎麼辦。」

  此次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的三本石黑一雄作品,書名的譯法都有了調整。《上海孤兒》更名為《我輩孤雛》,《長日留痕》更名為《長日將盡》,《別讓我走》更名為《莫失莫忘》。對此,馮濤解釋:「石黑一雄是輓歌情緒的作家。他在小說最後一段,寫到了主人公到海邊的一個小鎮上去,跟一個不認識的人聊天,說黃昏才是一天中最好的時光。這感覺很有感傷的氣味,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所以我覺得強調『盡』比強調『留痕』,更能體現他的輓歌式。」

  連結:三部新出譯本介紹

  《我輩孤雛》:諾獎作家筆下的上海往事

  《我輩孤雛》曾入圍布克獎短名單。這本書以令人驚嘆的歷史細節把握再現了20世紀上半葉的老上海灘,是石黑一雄關於「記憶、時間與自我欺騙」的又一傑作,筆法精湛,充滿懸念,對人心的把握尤為精準,波瀾不驚的表象下蘊藏著巨大的情感力量。書中年少得志的克里斯多福·班克斯是全英國聞名遐邇的大偵探。多年來,一樁未解的懸案卻久久地在名偵探的心頭揮之不去,那便是兒時他生身父母在舊上海灘的離奇失蹤案。主人公從紙醉金迷的倫敦上流社會一路尋覓,最終回到了侵華日軍炮口下的上海。但這絕非一次溫存的歸鄉。在這座曾經車水馬龍,如今遍地狼煙的城市中,等待著他的是一個黑暗的秘密,一個殘酷的真相……

  《長日將盡》:一個人的遺憾,一個帝國的衰落

  《長日將盡》曾於1989年獲得過布克獎,很多讀者一定看過它的同名電影(又譯《告別有情天》)。這部影片由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奧斯卡影后愛瑪·湯普森主演,曾獲多項奧斯卡獎。不過和電影將焦點放在主人公的感情線上不同,《長日將盡》的小說本身更像是通過一部地道的「管家小說」給讀者獻上了一曲帝國衰落的輓歌。這部作品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說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憶展開,講述了自己為達林頓勳爵服務的三十餘年時光裡的種種經歷;雖然達到了職業巔峰,但史蒂文斯過於冷酷地壓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職責,而在父親臨終前錯過最後一面,之後又與愛情擦肩而過。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回憶,將一個人的生命旅程在讀者眼前抽絲剝繭,同時也折射出一戰與二戰之間那段非常時期的國際政治格局。

  《莫失莫忘》:生物工程時代的《一九八四》

  《莫失莫忘》可以說是石黑一雄迄今為止最感人的作品,曾入圍2005年布克獎和美國書評人協會獎決選名單。2010年翻拍為同名電影,由英國女星凱拉·奈特莉主演。在2016年又被翻拍成10集日劇,由綾瀨遙、三浦春馬等主演。《莫失莫忘》筆觸細膩,通過一個複製人的回憶,透過層層懸念,展現了洶湧強大的情感,反思生命的意義。英格蘭鄉村深處的黑爾舍姆學校中,凱西、露絲和湯米三個好朋友在這裡悠然成長。他們被導師小心呵護,接受良好的詩歌和藝術教育。然而,看似一座世外桃源的黑爾舍姆,卻隱藏著許多秘密。凱西三人長大後,逐漸發現記憶中美好的成長過程,處處都是無法追尋的惶惑與駭人的問號……

  據了解,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特別喜歡石黑一雄的作品,他說:「近半世紀的書,我最喜歡的是《莫失莫忘》。」村上春樹稱石黑一雄的小說中有「特別坦誠和溫柔的品質,既親切又自然」,「迄今為止,我閱讀石黑的作品時從來不曾失望過」。

相關焦點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八部作品出齊 三本換中文譯名
    石黑一雄作品八冊全集封面參考消息網5月16日報導近日,有消息稱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將停發。消息一出,書業、傳媒業均在調侃「今年10月不用加班等消息了!」但好消息是,截至2018年6月,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的八部作品將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全部出齊上架。2017年10月,隨著得獎消息的傳來,該出版社迅速加印了《遠山淡影》《無可慰藉》《浮世畫家》《小夜曲》《被掩埋的巨人》五部作品,並宣布,剛剛購得石黑的另外三部小說版權,正在進行翻譯和編輯的工作。
  • 溫情書寫歷史傷痕,譯文社出齊石黑一雄全部作品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沈傑群「揭示出人類充滿激情的力量,以及面對晦暗不明的世界的痛苦」,這是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時對他作品的評價。石黑一雄榮獲諾貝爾獎以來,其作品在中國市場廣受追捧。上海譯文出版社自去年買下石黑一雄三部作品的版權後,集聚頂尖譯者和編輯團隊加緊翻譯和編輯。
  • 4部電影8部書 認識一下石黑一雄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提供的資料,石黑一雄著有8部小說
  • 為什麼石黑一雄在作品中總是寫「回憶」
    寫作近40年只出版8部小說,他的作品適合細讀中國讀者不太熟悉石黑一雄,但對於熟悉英美文學的人,石黑一雄得諾獎並不算真正的冷門。他在英語文學界成名已久。黃昱寧認為,大部分得諾獎的作家都有大量作品,但石黑一雄迄今只出版了8部作品,「而且並沒有一部是很厚的,這其實是挺特殊的一個現象。」馮濤自稱是石黑一雄的粉絲,一直想出版石黑一雄的作品。他拿下的第一部石黑一雄的作品是2009年的短篇小說集《小夜曲》,這本書的出版時間距這位作家上次出版小說已有四五年之久。
  • 諾獎得主石黑一雄作品風格存爭議?譯者這樣解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上官雲)近日,記者從上海譯文出版社了解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作品《莫失莫忘》(中文版)已正式出版。問到為何均要改名,石黑一雄作品中文版策劃、《長日將盡》譯者馮濤表示:「石黑一雄是帶有『輓歌情緒』的作家,強調『盡』比強調『留痕』,更能體現這種『輓歌式』,《莫失莫忘》也是類似用意。」
  • 石黑一雄兩部代表作品,都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017年10月,石黑一雄因「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發掘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的虛幻聯繫之下的深淵」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石黑一雄的作品並不多,但幾乎每部作品都獲得過重要的文學獎項,並且被讀者們譽為「史上最好讀的諾獎作家」,影響深遠。
  •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作品集及其限定手帳,先搶先得!
    石黑一雄獲獎後的採訪視頻 ↓↓石黑一雄生於日本長崎,6歲時因父親申請到英國國家海洋學研究所的工作,石黑一雄隨家人移民英國,後就學於東安格裡亞大學和肯特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國籍,與拉什迪、奈保爾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摘得桂冠
    他的小說具有強大的情感力量,揭開了存在於幻想中的地獄面與現實世界的聯繫。」北京時間昨晚7點,隨著瑞典學院秘書沙拉·達紐斯的話音落下,諾貝爾獎項中討論最熱鬧的文學獎揭曉。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獲此殊榮。石黑一雄1954年生於日本長崎,5歲時隨家人移居英國,先後畢業於肯特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並於1982年獲得英國籍。
  • 石黑一雄日語"很差勁" 曾在四周裡寫《長日將盡》
    移居英國   日語「很差勁」   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出生在日本長崎,不過,他只在這裡生活了五年多。1960年,他的父母帶著他和姐姐富美子移居英國,居住在倫敦附近的小鎮吉爾福德。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祖父曾經是連接石黑一雄和日本的唯一紐帶,他會寄又大又重的包裹給石黑一雄,裡邊裝滿了兒童雜誌、禮物、拼圖以及漫畫,「你必須要明白旅行在那個年代並不像今天這樣容易。」
  • 獲獎作品《傷心情歌手》,作者石黑一雄,譯者張曉意
    誠如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給石黑一雄的頒獎詞:「他的小說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們與世界連為一體的幻覺下,他展現了一道深淵。」‍《傷心情歌手》的激情深淵與音樂相關,結構如音樂般精巧,情節如音樂般起伏,令讀者震撼而享受,然掩卷之餘,嘆息不已。
  • 2017諾貝爾文學獎為何花落石黑一雄
    那就問石黑一雄吧,這就是諾貝爾獎評委們給出的答案。北京時間10月5日晚7點,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英國作家石黑一雄榮獲該獎項。石黑一雄是誰?估計很多人都一頭霧水。儘管其與奈保爾、拉什迪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但在中文世界,這是一個中文讀者相當陌生的名字。石黑一雄是一個移民,在其5歲的時候,和父母一起移民英國。
  • 石黑一雄有多少人能讀懂?
    一個英籍日裔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幾乎沒怎麼看過諾獎作品的我鼓勵自己內修,買了一整套石黑一雄。2017諾獎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看得出來,封面都是趕出來的,書也是,整套書內封面和內封底都是純黑色硬紙板,而外封面才能勉強分出不同書之間的差別。
  • 著名作家施叔青來蓉談諾獎得主石黑一雄:用英文寫作 確實很難寫好
    著名作家,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榮譽顧問施叔青在交流會上談到,華文作家應該向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石黑一雄學習,因為華文作家受語言和題材的限制,目前在歐美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接下來帶著第三隻眼,在東西文化的碰撞下寫出更多的好作品。「我很喜歡四川,來成都已經第三次了。」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陳玉琳說,四川作家最大特點就是豪氣和真,「四川靈氣的山水造就了那麼多作家。
  • 「英國文壇移民三雄」之一石黑一雄作品《被掩埋的巨人》國內出版
    >書名:《被掩埋的巨人》著譯者:【英】石黑一雄記憶與寬恕,復仇與和平,四人的命運不可避免地交織在了一處,而結局只有一個。【作者簡介】石黑一雄,日裔英國小說家,1954年出生於日本長崎。1989年獲得「布克獎」,與奈保爾、拉什迪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
  • 他用99部手機成功「黑」了谷歌地圖
    中關村在線消息:昨日一則消息在外媒火了,就是一個用戶只用了99部手機就成功「黑掉」了谷歌地圖。他用99部手機成功「黑」了谷歌地圖時候,谷歌官方作了回應稱,谷歌已經為解決這種問題做好了準備。【7376449】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他用99部手機成功「黑」了谷歌地圖http://news.zol.com.cn/737/7376449.html http
  • 美劇《血族》同名原創小說簡體中文版近日出版
    而早在電視劇開拍之前,德爾•託羅的同名原創小說已於2010年出版,當年即風靡全美,橫掃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各大暢銷書排行榜,曾被評為該年度美國亞馬遜書店每月最佳書籍第一名,並得到美國驚險小說協會主席克萊夫•卡斯勒的鼎力推薦。時隔三年,《血族》三部曲的簡體中文版,由灕江出版社精心製作,隆重推出,這也是該導演的作品在大陸首次引進出版。
  • 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石開先生花鳥畫藝術欣賞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赴京求藝,得遇齊派傳人婁師白先生,遂從婁先生專攻花鳥,筆耕不輟。 ,但經過他的筆墨塑造和藝術匠心組織,卻又使我們感到一些不同於生活中的感受,這就是石開先生的藝術所具有的魔力。
  • 薩拉·沃特斯談女同性戀文學與歷史小說
    一在英國當代作家中,您的學歷很高,是文學博士。您的博士論文就是關於維多利亞時代以來的同性戀歷史小說。您能談談您是如何從研究轉為創作的嗎?沃特斯:對,我的博士論文是研究歷史上的同性戀文學作品,因為我對歷史小說和同性戀題材一直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