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俠KK 再訪知乎 叩問人類未來的模樣

2021-01-13 鈦克風暴

當自然進化融入了技術進化,這個世界上有了第七類生命——technium(擁有技術的人)。近日,一個白鬍子美國老人在知乎發問:「技術加快文明演化,人類的演化可能出現大分流嗎?在這個關鍵臨界點,我們想要選擇成為怎樣的人類?」這個看似溫和,實則不羈的天才預言家,正是《連線》雜誌的創始主編Kevin Kelly。

當自然進化融入了技術進化,這個世界上有了第七類生命——technium(擁有技術的人)。近日,一個白鬍子美國老人在知乎發問:「技術加快文明演化,人類的演化可能出現大分流嗎?在這個關鍵臨界點,我們想要選擇成為怎樣的人類?」這個看似溫和,實則不羈的天才預言家,正是《連線》雜誌的創始主編Kevin Kelly。


憑藉深邃的思想和敏銳的洞察力,Kevin Kelly在全球科技圈享有極高的知名度,甚至被視為「網絡文化」的發言人和觀察者。蘋果創始人賈伯斯、《黑客帝國》導演沃卓斯基兄弟、《少數派報告》導演史匹柏,馬化騰、雷軍、張小龍等行業大咖都是他的粉絲。

此次KK在知乎的提問,也是他一直關注的科技與人文的博弈話題。當機器足夠智能之後,它們是否會取代人類?在《技術想要什麼》一書中,Kevin Kelly曾隱晦地做過一個類比,「人創造了技術,技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被造物要求造物主給他同樣的權利,什麼權利?就是像造物主一樣的權利。技術想要什麼?技術想和人一樣。」這是凱文凱利給我們的回答。但如何讓人性和技術平衡演化?是Kevin Kelly在知乎留給中國網友的問題。


這一關乎未來人類模樣的探討,引發了知乎上眾多網友的思想爭鋒。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韓東燃認為,人類是一種弱小的存在,隨著技術的發展,人腦所佔的支配權將越來越少。而如果人腦能夠與電腦得以共存,那麼人類的分化就會出現:一類人將與電腦一起貢獻智力,一同開拓宇宙;一類人則將被動接受信息,把優化的結果加以執行。


電影編劇、導演張小北則在自己的答案中彰顯出一名影視從業者的非凡想像力。在他看來,移動網際網路正在快速改變全球大部分人口的生活方式,人類實際上已經處於某種賽博化生存方式的前夜。未來,傳統意義上需要通過漫長素質教育獲得的能力,甚至是遺傳獲得的天賦,都可以用軟硬體結合的方式固化進人體,「永生」也將可能存在。

起點作者瘋魔大校則從著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中篇小說《贍養人類》出發,結合現實數據與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得出「人類很有可能會出現大分流」的結論。每一位答題者對於人類的未來都有不同的暢想,但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認同,Kevin Kelly所提出來的是一個非常宏大的問題,足夠一本書的分量。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Kevin Kelly首次在知乎發聲。早在2012年,他就曾受邀參加知乎攜手騰訊共同發起的「網際網路十問」,當時他提出的問題是關於網際網路英雄的特質。人類利用技術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超過了地球改造人類的能力,需要網際網路英雄來引領;而現在是技術元素改造人類的能力超過了人類改變技術元素的能力,需要網際網路全民去平衡。技術不只是閃閃發亮的硬體,更是所有智慧的創造物和不以物質形態的存在,不斷探索相互之間各種可能的連結、聯繫的概念和思想。

未來,或許技術將作為一種有意識的生命體而存在,當技術越來越「人性」,人類該如何順勢而為,做好迎接他們的準備。天才預言家Kevin Kelly的兩次發問,不僅是時間上的跨越,更是網際網路與人類世界發展的跨越。不變的是,知乎始終是其叩問未來的策源地。

相關焦點

  • iDoNews 業內人說:知乎,從開始到現在
    而原因在於:知乎近日在移動客戶端面向未註冊用戶開放了瀏覽功能。通過這一功能,新用戶可以註冊/登錄後使用知乎,也可以跳過註冊步驟,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直接瀏覽並閱讀知乎回答、專欄文章,並關注知乎用戶、問題、話題、專欄和圓桌。
  • 2018請回答:與網際網路洞見者一道,預見人類與文明的未來
    伴隨技術不斷進化,人類與科技的關係也一直是個常看常新的話題。  網際網路是我們所處這個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也是人類社會所面臨的最大變量之一。「當 IT 和網絡技術日益消弭距離的障礙。這種趨勢對城市化的進程會有什麼影響?大數據源於我們每一個人,那我們是否擁有主導數據的權利?科技帶來進步,但人類個體也面臨著信息過載,各行各業和個人生活都可能發生哪些變化?
  • 未來人類「新模樣」 1000年後人類進化模擬圖
    一組英國科學家日前對1000年後我們人類可能進化成的「新模樣」進行了大膽預測,結果千年之後的人類看起來非但沒有變得更加英俊,反而看起來像「怪物」!  未來人類的手臂和手指將會變得更長,看起來就如同長臂猿一樣,從而可以更加方便地攫取更遠處的物品;同時人類手掌和手指的神經末梢將會變得更加靈敏。
  • 未來的人類會進化成什麼模樣?
    在對人類歷史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復原了古人類的面相,以致於我們能目睹自己老祖宗的體態相貌。那麼,再過個幾百年,幾千年甚至上萬年,人類又會進化成什麼樣子呢?對於未來人類的長相,眾多科學家們是各執一詞——一.男性長相女性化蘇格蘭聖安德魯大學的科學家珀雷特認為,由於社會逐漸以女性作為消費需求的對象,因此未來男性的長相將女性化,氣質相對柔和,更容易相處。
  • 「知乎十問」 ,一部中國網際網路的進化史
    「PonyMa」的 ID 發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學科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這是知乎繼2012年再次發起的活動「網際網路洞見者」。在 2012 年,移動網際網路正在興起,這種全新的網際網路生態衝擊了人們的生活和神經。當時,知乎則邀請了馬化騰、張小龍、王小川等行業知名人士對網際網路的趨勢進行了「洞見式」的提問,對未來幾年的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進行了啟迪。
  • 與大咖一起啟發「思想者洞見」 知乎用「十問」再叩未來之門
    時隔 6 年,當知乎宣布將於近期再次發起全新一季「網際網路十問」時,不免讓人產生期待。要知道,六年前知乎所邀請到的提問嘉賓堪稱豪華。六年後影響力大幅攀升的知乎,將邀請到哪十位重磅嘉賓「以問徵答」?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又將怎樣引領網際網路發展的思考碰撞?  2012 年,他們給未來開一扇「窗」  當網際網路發展方興未艾,未來的走向充滿著各種可能。
  • 科學家畫出「未來人類」的模樣,網友:我寧願變成「阿凡達」!
    科學家畫出「未來人類」的模樣,網友:我寧願變成「阿凡達」!上學的時候老師曾教過我們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是從猿猴進化成現在這個模樣的,但不妨大家設想一下,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之前是什麼模樣?那未來的我們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未來人類是否還是地球的統治者呢?科學家們表示,或許未來的人類和我們現在的長相將會相差很大,除此之外智商也將會有很大的變化,是我們今天所想像不到的。專家們也將人類未來的模樣畫了出來,小編看到圖像之後,不僅被照片上的模樣嚇了一跳,而且也很難想像,未來的人類,難道真的會變得這麼「美麗動人」嗎?
  • 未來的人類長什麼樣?是新興的超人類,還是長相奇特的ET模樣?
    不得不承認,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人類的身體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在接下來的生活中,遙遠的未來,環境的變化只會越來越複雜,那麼未來的人類會長成什麼樣呢?我們會像鋼鐵俠那樣成為「超人類」嗎?他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擁有先進基因工程技術的人類將進行自我重塑,會慢慢取代目前自然選擇所扮演的角色,並用圖像創造了未來20000年、60000年和100000的人類模樣,模擬是以白種人為例。
  • 未來人類會進化成哪種模樣?全面科普剖析
    相對於科幻電影,我們看到過的所謂的「未來的人類」的模樣,令很多人啼笑皆非。科學的基礎總是建立在猜想與假設,並且不斷被證實,首先我們在生活中嘗試來猜想人類進化的模樣,到底是怎樣一種形態。首先在科幻電影中看看人們對於未來人類的猜想。
  • 《機器人總動員》,機器人愛情表象下對人類生命意義的叩問和哲思
    在我看來,影片中的主題可以概括為四個悖論:科技與環境、情感與商業、孤獨與溫暖、希望與絕望,這四個悖論一次又一次地對生命的意義進行叩問,既彼此區分,又相互聯繫,共同完成了對影片主旨的升華。01、科技與環境的悖論:科技進步以犧牲美好家園為代價,科技本無意義,卻因為環境的惡化賦予了現實含義,這種悖論式的存在更具啟發意義。
  • 未來人類能進化成什麼模樣?變強大的同時,或丟失自己的情感!
    人類最初的面貌並不像現在一樣完美,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能了解到人類的進化歷程,人類的祖先是人猿,它們最初身體上有一顆厚厚的皮毛,因為當時的環境特別嚴寒,隨著環境的變化,讓他們慢慢褪去了這層體毛,只留下部分隱私部位的體毛,可見人類是一直在進步的,在未來會越來越強大。人類進化有終點嗎?
  • 知乎網際網路十問洞見科技未來,馬化騰首問引發網際網路思潮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0月24日,誰也沒有預料一場關於網際網路未來十年發展的大討論迅速被引爆。知乎「網際網路洞見者」線上活動,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率先發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 維密小kk瘦啦!緊身小黑裙美翻天,188cm個子還穿8cm鞋,太霸氣了
    未婚夫Jo叔來頭可不小,他是美國第一千金伊萬卡的老公的親弟弟,也就是說伊萬卡是小kk的未來嫂子!小kk和Jo叔兩人都非常優秀,屬於勢均力敵的兩人,而且顏值身材也是相當般配,兩人出街,簡直就是小巨人組合!
  • 疫情過後,人類社會的未來將會是什麼模樣?
    與此同時,我也希望世界各國在此次疫情之後能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們是同住在一個星球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擁有並且應當攜手創造一個共同的美好未來。  正如我在本書末尾所述,在後疫情時代,我們有兩條道路可以選擇:一條道路通向光明的未來,社會經濟更加包容、更可持續、更有韌性;另一條道路則帶領我們走向更加動蕩、危險和不宜居住的世界。  我們必須做出正確的選擇。
  • 知乎精神破局信息過載終局
    最近,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在知乎「網際網路洞見者」活動上,提了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科技使社會進步,但人類個體也在面臨信息過載,怎樣解決這個矛盾?你覺得哪些好的技術和產品能給我們啟發?」這種趨勢和《未來簡史》中描述的科技崇拜相結合會誕生出新興的科技權威。科技人文主義和數據主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科技人文主義主張通過計算機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輔助人類進化成更為先進的形態。數據主義則認為整個世界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大型的數據處理系統。由於人類傳統的基因生化算法在數據處理上的局限性,人類被迫向計算機求助以獲得更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最終,人類很可能將用數據權威取代現行的自由權利。
  • 知乎與果殼的殊途同歸
    Quora自不必多說,沒有它就沒有現在的知乎,LinkedIn的出現,主要是它在變現人脈價值上的耀眼成績——早在2010年,LinkedIn就實現了全年盈利——其模式在B端(企業)和C端(用戶)都能完成貨幣化,如果知乎可以說服投資者相信它與LinkedIn的未來有著共通的地方,那麼同樣有利於在現階段抬高估值。
  • 來自知乎「鹽Club」的現場答卷:我們有沒有可能誕生自己的西南偏南?
    用戶在「鹽Club」裡,可以開展位,可以演講,可以表演,可以被褒獎,可以看見另一個自己,知乎用戶在「鹽Club」裡,就是主人,這種高度自由的用戶線下活動,就已經區別於大部分網際網路平臺舉辦的「盛會」了,這還怕鎖不住用戶的芳心嗎?從「千鹽萬語」裡看到知識的模樣既然今天來到「鹽Club」現場,就把知乎這層神秘面紗解開,給大家看看它的魅力。
  • 知乎「飼養」北極狐
    王姍姍第一次參加知乎的線下活動「鹽Club」時,她看到許多人圍在一起拍照,激動地喊著「劉看山」。「劉看山是誰?」她納悶地嘟囔道。直到她在微博和知乎站內的話題討論裡看到了很多關於它的故事,才知道這是一隻北極狐。劉看山可並不簡單,它在知乎的辦公室裡有自己的一間冰屋,還有一個專門的「飼養員」看護著它。
  • 2019,我們人類這一年——中國科普博覽x知乎年度盤點
    中國科普博覽與知乎共同推出科學年度盤點「2019,我們人類這一年」,讓我們一同回望。 玉兔二號工作至今,成為人類史上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並不斷給我們帶來新的發現。 神秘,無線電波 「快速射電暴」本來是十幾年前就被發現的現象,但加拿大的科學家利用CHIME望遠鏡發現的這組15億光年以外的重複快速射電暴卻在傳播中發酵、演變出了新噱頭——「可能是外星人發來的信號」。
  • 100年後的人類,會變成怎樣的模樣?科學家公布猜想圖!
    人類經過幾百年的進化和演變,才變成如今的這番模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我們往往分辨一個人,都是根據他的生活習性和面貌特徵來辨別的。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人類逐漸適應環境,環境怎樣變化,人類也會朝怎樣的方向發展。唯有適應環境,人類才能經久不衰的發展。如果將現代人類和幾十萬年前的猿類相比,肯定有著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