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玩遊戲,怎麼說都不聽,跟一級專業教師輕鬆解決遊戲問題

2020-12-03 木槿說親子教育

你好,我是木槿,全日制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一級專業教師,從教十餘年,接觸孩子千餘人,幫助過百餘名孩子及其背後的家長順利度過人生迷茫期。

我找到了孩子及家長經常會被絆倒的15個坑,在本課程中,我為你抽絲剝繭,把它們一一解決。

我曾經做過有關孩子玩電子遊戲的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1000張,回收有效問卷952張。

在這些問卷中:

100%的孩子都有過玩電子遊戲的經歷。53.2%的孩子有過為遊戲充值的經歷。7.9%的孩子充值超過100元。孩子沉迷電子遊戲早已不是個案,而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

家長們深知遊戲的危害,為保護兒童權益,紛紛對各大網路遊戲商口誅筆伐,使得各大遊戲商推出了針對未成年人的遊戲防沉溺系統

但是,這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

於是,家長們不得不用自己的方法來防止自家孩子被電子遊戲侵害

我們來看看,家長們都是怎麼做的?接下來就是一個一個的案例了,睜大眼睛哦~

案例一:

小王家孩子今年讀小學一年級,小王對孩子的管理很嚴格,堅決不允許孩子玩遊戲。

孩子在小王帶的時候,也確實不玩遊戲。

但是,當小王工作繁忙,家裡的奶奶看孩子的時候,孩子就開始玩遊戲了。

而且孩子是想盡一切辦法背著大人玩遊戲,即便是被發現,只要不是被抓現行,就死不承認。

你要說了,我不是這樣禁止孩子接觸遊戲的,那我們接著看案例2。

案例二:

小張家則與小王家完全相反,小張兩口子信奉老莊的「無為而治」,一切都順著孩子。

自小便是孩子想玩多久的遊戲就玩多久的遊戲,從來都不禁止。

但是孩子的自制力是很差的,五六歲的時候就經常一玩遊戲就是一個下午也不停,直到身體特別難受了才放下遊戲。

而今年剛上初中,眼睛度數就有600度了。

你還想說,這兩個案例都走了極端了,那我們來看案例3。

案例三:

小李家屬於既不激進,也不克制的中庸型管理方法。

給孩子每天規定玩遊戲的時間,讓孩子每天都能玩遊戲,但是每天也玩不了多長時間。

6歲之前,規定每天只能玩10分鐘遊戲。12歲之前,規定每天只能玩15分鐘的遊戲。上初中後,學習緊張,規定每周只能周末玩1個小時的遊戲。高中後,孩子住校,一個月回一次家,就又變成了每月玩2個小時的遊戲。

相信絕大部分家長的處理方法都不出這三個案例。那親愛的朋友,你覺得這三種方法,哪一種更好呢?

兩相比較,可能支持第三種教育方法的家長要多一些。第三種方法確有可取之處,但是卻也不是最好的方法。接下來,要對三個案例依次進行分析,不要閉眼哦~

分析案例一:

用第一種方法教養孩子,

在你無法管理他的時間或空間內,會迎來一個玩遊戲爆發期。

比如老人帶孩子期間,再比如他上大學後單獨住校期間,只要脫離了你的掌控,他就會抓住難得的時機瘋狂的玩遊戲

而且,這樣的孩子往往會更具有虛偽、軟弱、兩面三刀等負面人格。

你可能要問了,難不成需要用第二種方法教養?

分析案例二:

用第二種方法教養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也極為不利。

對正在長身體的孩子而言,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打遊戲,對身體成長極為不利長時間不間斷的用眼,造成用眼過度,是一生的傷害,無法恢復中小學階段是孩子學文化打基礎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學的任何知識技能都是童子功,如果因為遊戲佔用了本該是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實在是得不償失。並且,你不要認為,完全放縱孩子玩遊戲,等他長大之後就不會再玩遊戲了。這完全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更大的可能是,孩子已經習慣了自我放縱,從而自律性很差。

分析案例三:

第三種方法教養孩子,確實有可取之處,比前兩種要好。但是孩子依然有不小的機率會爆發式玩遊戲以及自我放縱。

以上三種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

那怎麼能解決這個問題呢?今天的重點來嘍!敲黑板拉~

探尋最核心原因

要想解決一個問題,就一定要深入的研究這個問題,知道了最核心的原因,才能夠制定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那親愛的朋友,尊敬的各位家長,我們細想一下,孩子為什麼那麼喜歡玩遊戲呢?因為好玩。那遊戲為什麼好玩呢?這個、這個…因為遊戲的界面挺漂亮。製作精良的遊戲,界面確實漂亮,音樂確實動聽,但是這絕對不是孩子沉迷遊戲的最核心的原因。孩子沉迷遊戲的最核心的原因在於遊戲中的強大到讓人沉醉的獎勵晉升機制

(1)在遊戲前期,孩子幾乎不用費力費腦,只需點點手指,就能通關,獲得通關獎勵。

而且,不止是通關獎勵,只要你玩遊戲的時間夠長,遊戲副線觸發的夠多,依然是只需點點手指,各種各樣的勳章就紛至沓來。

試想一下,誰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幻想過自己是個英雄呢?誰沒有幻想過自己成就斐然呢?

孩子更是如此,因此,當他不需要費多少力氣,就能得到很多的榮譽和獎勵,他怎麼會不沉迷這項活動呢?

(2)到遊戲中後期,難度一般都會增加,想要通關或者是獲得勳章就不那麼容易了。

這個時候,遊戲系統會推薦你買各種各樣的道具,有了這些道具加持,玩家猶如神助,立即就能大殺四方,各種通關獎勵和榮譽勳章又開始紛至沓來,這就是一些孩子不管家庭條件如何,都要花錢充遊戲的原因。

那既然知道了孩子沉迷遊戲的根本原因,我們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家長做法詳細步驟來嘍!重點中的重點,睜大眼睛哦~

家長該這樣做

第一步,做為家長,我們要認清一個事實。

那就是:

我們和我們的孩子相差至少二十多歲,我們之間的三觀也好、各種見解、想法也好,都有很大差距。我們之間的代溝可以用鴻溝來描述。

家長眼中的遊戲是洪水猛獸。孩子眼中的遊戲則是溫順的小貓咪。客觀來說,遊戲發展到今天已然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

根據黑格爾「存在即合理」的理論,可以這樣說,遊戲是被現代生活需要的

這裡要重點強調一下,遊戲在孩子生活中的作用真的不僅僅是放鬆和娛樂,更多的是一種交際手段

尤其是男孩子,一個從來不打任何遊戲的男孩子要想融入男生大集體,怕是真的有些困難。

而我們和孩子因為玩遊戲發生的爭吵,往往就是因為對遊戲的認知不同所造成的。

因此,我們家長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接納,接納遊戲的存在,接納遊戲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步,發揮遊戲該有的功能,遠離垃圾遊戲,引入優質遊戲。

目前,對孩子而言遊戲有兩個功能,娛樂放鬆社交手段

既然是娛樂放鬆,那麼我們自然是要尋找優質的、有教育和引領意義的遊戲介紹給孩子玩,甚至我們自己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玩這些優質遊戲。

在這裡,我介紹一款遊戲「模擬城市」。顧名思義,這是一款城市建設類養成性遊戲。

這個遊戲,我零星的玩了兩年左右。為什麼推薦給大家,因為這正是一款具有教育和引領意義的遊戲。

要想玩好這個遊戲,

必須掌握地理中的盛行風向與工業區布局的關係。必須掌握犯罪率與公安總署布局的關係。必須掌握城市總人口數與工作職位需求數之間的關係,以及其他的一些地理學知識。還有一些其它的比較優質的遊戲,為避免廣告嫌疑,我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如果你有需要,可以關注我後,私信我,我把優質遊戲的名單單獨發給你。

可能家長朋友們會問另一個問題,那如果我們孩子玩了這些優質遊戲,他的其他小夥伴們不玩這些遊戲,這些遊戲還有社交能力嗎?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

在這裡,我得說一下遊戲圈子裡的一個鄙視鏈。大體是主機遊戲鄙視PC遊戲,同時PC遊戲也會在某種程度上鄙視主機遊戲;而主機遊戲和PC遊戲會同時鄙視手遊(現在中小學生玩的絕大部分都是手遊)。

因此上,如果我們家長,介紹幾個優質的主機遊戲或者PC遊戲給孩子玩兒,那麼不但不會失去遊戲的社交能力,反而可能出現自家孩子引領身邊這幫中小學生的遊戲品位的情況。

當然,我們接納遊戲,並選擇優質遊戲來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時,也要注意時間的限制,不可以長時間玩遊戲,這裡可以參考案例三

前面這兩步都依然只是治標的方法,最厲害的在第三步第三步是治本的方法

本課程共15節,均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常見坑。原價59元,上線福利價9.9元,不定期漲價,不定期恢復原價。如果覺得本課程沒用,請立即關閉;如果覺得有用,請立即購買!成大事者,不糾結!

相關焦點

  • 幼兒遊戲的背後,教師在忙些什麼
    但在遊戲初期,教師的指導存在這樣一些現象:  現象一:小雍特別喜歡玩跳箱遊戲,在一個小時的遊戲時間裡,他都在不斷重複玩跳箱。教師多次對他的遊戲進行幹預:「小雍,你為什麼一直玩跳箱呢?去玩玩其他項目吧。」  現象二:攀爬架上經常發生「擁堵」現象,個別幼兒在攀爬架的後半程速度會突然慢下來,導致後面的幼兒也無法前行,教師看到後提醒道:「璐璐快一點兒,後面的小朋友都堵住了。」
  • 孩子經常丟三落四?跟注意力有關,幾個小遊戲可集中注意力
    表妹說,女兒最近看繪本,總是一會兒玩玩具,一會兒喝水,基本上沒有消停的時候,一本繪本看完,要兩個多小時。吃飯更是,磨磨蹭蹭半小時喝不完一碗粥,在幼兒園的水杯、鉛筆,也經常找不到。後來我去過她家,一看到家裡的情況,就明白了,孩子為什麼存在這樣的問題了。
  • 馬斯洛需求模型:孩子遊戲成癮是因為貪玩?其實娃在意的不是玩
    玩遊戲會上癮,這一點無論是玩遊戲還是不玩遊戲的人都知道。遊戲的魅力之大在於,任何年齡段的人只要接觸了它,如果沒有強大的自控力,那麼便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曾經人民網報導了一則消息,一位84歲的老爺爺在玩遊戲時,因為被兒子打斷叫去吃飯,竟然生氣的要絕食。可見這位老爺爺真的是一位老頑童,他的表現讓人又好氣又好笑,甚至覺得有些可愛。
  • 遊戲高手AlphaZero輕鬆解決量子計算機難題
    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大名鼎鼎的人工智慧軟體AlphaZero嘗試解決量子計算機的函數優化問題,結果發現這個原本設計玩策略性遊戲的「遊戲高手」竟然無需專業人員的幹預輕鬆解決了問題。AlphaZero是谷歌旗下知名的人工智慧項目,曾打敗世界頂級象棋和圍棋大師而名聲大振。
  • 孩子玩遊戲擅自充錢咋辦
    遊戲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復活」、「道具」、「關卡」等功能,通常都要收取一定費用。孩子們一通亂點,最後往往是家長為此買單。《花光環衛工爺爺的積蓄充值遊戲》《玩手遊花光40萬買房款》……這類孩子玩遊戲導致的「慘案」時有發生,真的無可避免嗎?
  • 初中生欲跳樓威脅父母要玩遊戲,警惕孩子用「拆屋效應」對付家長
    01 教育孩子的兩大難題最近有則新聞令我印象蠻深刻的:一位初中生以跳樓來威脅父母要玩遊戲,父母一開始不答應他,他便真的站在了窗臺邊,作勢要往下跳,父母見狀才鬆口讓他繼續玩遊戲。令人心驚的是,孩子威脅父母這件事在當今社會似乎是一件屢見不鮮的事情了。去商場,常常可以見到這樣一個場景,孩子躺在地上,任憑家長怎麼勸說也不肯起。
  • 比爾蓋茨透露真相:為什麼我們有錢人,都不讓孩子玩遊戲?
    但是家長有沒有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沉迷在電子遊戲中,如果是成年人的話,那麼他的工作多半比較清閒,如果是孩子的話,那麼他們的家庭條件一定不會太好,因為遊戲只是有錢人給窮人設計的消遣工具罷了。如果家長仔細調查過富人的生活,就會發現絕大多數的有錢人都不會讓孩子去玩遊戲,這種做法只是為了防止遊戲影響孩子的學業嗎?
  • 為什麼孩子不愛聽父母說話?因為一開口,他們就錯了
    這天,王先生看到兒子又在玩手機遊戲,於是氣憤地對孩子說道:「如果你再不放下手機好好寫作業,那我就把手機砸了!」隨後,孩子雖然暫時放下了手機,但也跟王先生鬧了好幾天的彆扭。當王先生就這一情況向兒子的班主任求助時,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其實大部分時候孩子之所以不愛聽父母說話,是因為父母一開口就用錯了表達方式。
  • 跟孩子講道理根本沒用:了解孩子原始人人格,溝通變得更加簡單
    文|橙果媽媽圖|網絡作為兩個娃的媽媽,每天都要跟家裡的娃溝通各種問題,不管是學習上的還是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育兒過程中最明白的一點就是:別遇到事,就跟孩子講道理,沒有用!真的沒用,孩子還很煩,嫌棄叨叨。當然,知道這個道理是知道,但是為什麼孩子會聽不進去道理,還是有些疑惑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情況,比如:控制不了脾氣,總是批評完孩子就後悔; 還有,跟孩子一起定的計劃,可計劃挺好,就是堅持太難等等。這些情況的出現,總是讓人有些沮喪,也讓大人和孩子之間,感到自己缺乏掌控性,做事情沒有信心。
  • 馬斯洛需求理論:孩子玩遊戲上癮是貪玩?他們在意的也許不是玩!
    現在,陳先生覺得很苦惱,孩子上小學了還一直那麼貪玩,還玩遊戲上癮,肯定會影響學習。但每次明令禁止孩子玩遊戲,他就哭鬧甚至威脅被不去上學了。02孩子玩遊戲上癮是貪玩?許多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因為貪玩,才會玩遊戲上癮的。但真的是這樣嗎?
  • 《全腦教學與遊戲教學法》:讓孩子像迷戀遊戲一樣,愛上學習!
    孩子們可以抱著手機一玩一整天,絲毫不厭倦疲憊。無數的父母為此感到痛心。當你強行搶下他們手中的遊戲,畢竟他們讀書學習時,他們卻懨懨提不起精神。一場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世紀大戰就此展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對抗情緒也日漸濃厚。為什麼孩子會如此沉迷於數字遊戲呢?科學研究表明,數字遊戲能夠有效地激活孩子們的整個大腦。
  • 同樣是玩遊戲,PS4跟PC玩遊戲有啥區別呢?
    最近沉迷帶娃,好久沒來問答了,要說PS4跟PC玩遊戲有啥區別最主要的區別肯定是遊戲陣容不一樣嘍!除去各種多平臺發售的遊戲作品,不論是PS4還是PC,都有很多優秀的獨佔作品。PC端有LOL、WOW、Dota等是PS4玩不到的,神秘海域、戰神、血源詛咒等是PC玩不到的。就獨佔遊戲而言,沒有可比性!不然,誰告訴我PS4跟PC玩LOL有什麼區別?至於多平臺發售的遊戲,PS4與PC上同時都有的遊戲,又有什麼區別呢?效果方面,只要不計成本,但就視覺特效方面,PC的確更佔優,這個毫無疑問。
  • 清華大學新增「遊戲專業」,學生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玩遊戲了?
    高考後專業的填報,一不小心就容易成為家庭矛盾的導火索。你曾見過孩子考後「放飛自我」,日夜顛倒地沉迷於各種遊戲。但如果有一天孩子一臉嚴肅地跟你說大學想選「遊戲專業」,你會允許麼?估計很多家長一聽到這個「遊戲」兩個字,就習慣性的否決:「孩子平時玩遊戲停不下來就已經讓人心煩了,現在還要將此作為大學學業?
  • 還在頭疼教孩子認識數字1-10嗎?這3個數學小遊戲輕鬆解決!
    家長常會發現,馬上就要讀或者正在讀幼兒園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有趣現象: 孩子平時看到數字時,會假模假樣的讀出數字,其實根本連1-10都不會數,更別提認識了。 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家長也總是一遍遍,不厭其煩,重複教孩子數字的認讀。但很無奈,孩子的記憶就像魚,幾秒後忘得一乾二淨。
  • 多帶孩子玩迷宮遊戲,4大好處你可能從沒想過!
    其實,孩子走迷宮的表現好壞,除了跟智力有關外,還跟平時多玩還是少玩有關。因為孩子玩迷宮遊戲,會給孩子帶來4個好處,並且越早玩越受益。當孩子進行走迷宮遊戲時,研究者發現孩子大腦裡記錄空間關係的頂葉區變得活躍。簡言之,如果孩子經常玩走迷宮遊戲,能鍛鍊孩子大腦在空間定位方面的能力。那些經常玩迷宮遊戲的孩子,被發現在圖形或空間旋轉的測試題方面有更優秀的表現。
  • 遊戲搬磚,是網易遊戲賺錢還是騰訊遊戲賺錢?聽聽玩家是怎麼說的
    很多玩家想要搬磚,首選都是騰訊和網易兩大頭部廠商的遊戲,畢竟大廠遊戲比較成熟,不容易死掉。但是時間長了也經常會引起爭論:到底騰訊遊戲和網易遊戲誰家的更適合搬磚呢?小編在一些論壇和自媒體評論摘取了一些玩家的評論,先來看看玩家是怎麼說的。
  • 小時候常玩的「扮家家酒」遊戲臺語該怎麼說?
    不過當時卻又保留著上一輩的傳統遊戲,在學校裡、假日同學家中,可能還是有同學玩著鬥片(尪仔標),也會拿著當時熱門的忍者龜玩具,簡單的玩起來。這種類似角色扮演的遊戲,似乎歷久不衰,從孩時的扮家家酒、一直到忍者龜跟許瑞德的玩具人偶相殺,又甚至是透過搖杆控制著電玩螢幕裡的角色,都是在滿足心裡的一種角色體驗。這個體驗的根本,簡直可以說是「扮家家酒」。
  • 創新工場王詠剛:AI時代 要陪孩子玩這幾個遊戲
    【TechWeb】2月15日,正值春節假期,也是孩子們放寒假時間,假期陪孩子玩什麼遊戲來度過親子時光?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在這篇《AI時代 要陪孩子玩這幾個遊戲》提到的遊戲很值得一玩。
  •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寓學習於遊戲」,讓孩子「玩」出好成績
    看到孩子不愛學習的時候,父母或老師總是會用類似像韓愈的「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樣的話來勸誡孩子,可是對孩子來說學習已然很苦悶,「苦做舟」更會降低孩子學習興趣。我們應該想辦法把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讓孩子快樂地學習。
  • 聰明的父母,都會讓孩子玩這三種遊戲,開發大腦讓孩子更聰明
    後天的因素影響是巨大的,關乎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的飲食、生活經歷、所接受的教育、專注力、智商等等因素,都對孩子有著關鍵的影響。而廠家們也看準了這個商機,爭相推出了各種各樣的益智類玩具書籍等,家長們也都看花了眼,不知道哪一種更有效果,也害怕買過來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