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
但是,關於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界限問題,還遠沒有定論,科學家們使越來越多的「宏觀物體」顯示出了量子態,而量子世界的本質卻還沒有顯現出來。·布倫科(右)利用這臺稀釋制冷機論證量子力學在宏觀世界裡的作用物理學中有一種「假想實驗」,這種實驗並不需要在現實中真正地操作完成(或者是在現實中無法進行),它可以通過人類的思維過程來完成,這種實驗是通過人對於自然界的經驗和邏輯推理進行的。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2)
但是,關於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界限問題,還遠沒有定論,科學家們使越來越多的「宏觀物體」顯示出了量子態,而量子世界的本質卻還沒有顯現出來。量子世界與宏觀世界的表現截然不同,其中最大的區別大概就在於量子「疊加態」,也就是說,一個微觀粒子可能因為「疊加態」同時存在於幾個位置,而這種狀態在宏觀世界中卻從來沒有出現過。究竟是什麼使整個宇宙沒有呈現出量子態?可能正是因為無所不在的連續的退相干過程,才使我們的宏觀世界沒有出現量子態,這也正是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之間的界限。如何理解這個在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之間的界限?
-
微觀的盡頭是宏觀嗎?一口氣讀懂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差別
大部分的科學家都認同愛因斯坦對於宇宙的理解,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科學家認為量子力學才是宇宙的真理,可以說宏觀和微觀之間似乎存在一個無法解釋的界限,導致了兩者遵循不同的規律,那麼宏觀和微觀之間又應該怎麼去區分呢?
-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界限在哪裡?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其次,在微觀的量子領域,也有一個現象超過了光速,那就是「量子糾纏」,在微觀的世界中同樣存在一個讓人感覺困惑的現象,那就是量子之間的糾纏狀態,相互作用的速度也是超過光速,並且可以無視距離的,就像是一種「超遠距離傳送」,當然我們目前只能利用量子之間的糾纏狀態來進行「量子通信」,可以做到完全保密並且瞬間通訊
-
微觀變成宏觀需要幾個原子?物理學家新實驗給出了答案:六個
眾所周知,微觀世界遵循怪異的量子力學,而宏觀世界則遵循經典物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界限在哪裡?這個問題曾經困擾科學家許多年,但是最新研究顯示,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6個原子就能從微觀變成宏觀。
-
微觀和宏觀的邊界在哪裡
量子力學是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是微觀世界的法則,而一旦尺度大於原子,奇異的量子力學規律立刻結束,而熟悉的經典力學物理規律由此開始。似乎存在一個明顯的邊界,微觀世界的規律結束,宏觀世界的規律開始。
-
宏觀和微觀存在明確的界限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在物理學的長期發展中人們將所研究的客觀物質世界按其大小分成兩個範圍,一個是宏觀世界,一個是微觀世界01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我們在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為什麼物理學界兩大基石之一的量子力學,會被很多人如此調侃,量子究竟是什麼,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區別又在哪裡?首先,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句話的原文是「遇事不決,可問春風」,一句唯美的句子被網友魔改成為一句調侃人類物理學基石的段子,可謂充滿了濃鬱的後現代魔幻主義色彩。
-
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之間的界限在哪裡?科學家給出肯定的答案
我們在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為什麼物理學界兩大基石之一的量子力學,會被很多人如此調侃,量子究竟是什麼,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區別又在哪裡?和粒子,原子等微觀粒子不同,量子並不存在於現實中,它只是一個抽象化的物理概念。能量的最小並且不可再分割的狀態,就被稱為量子,因此量子並不特指某一種物質或者能量,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世界中能量和物質運動規律的學科。這樣看起來,量子力學似乎十分靠譜,為什麼現在很多人認為量子力學不靠譜,甚至是「偽科學」呢?
-
微觀相干量子退相干,宏觀相見相識再分別,兩個世界邊界在哪裡?
有一定科技基礎的小夥伴們一起來思考,薛丁格的貓是量子糾纏的很形象的假設,既相關又不相干,在微觀世界兩個相干量子無視距離可以相互影響,在宏觀世界,一顆長滿瓜子隨著太陽轉動的向日葵,瓜子落地後不再做一樣的動作,長成兩顆獨立的向日葵。
-
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19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的那些事兒。雖然微觀量子世界的很多理論、現象顛覆了人們經典的認知,但是粒子所表現出的不可思議還是僅僅局限於微觀粒子世界,人類所生存的宏觀世界還是被經典力學、相對論所統治,但是近期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刊登的一篇論文或許將顛覆經典力學與相對論,芬蘭物理學家首次在宏觀物體上實現量子糾纏。
-
同一片時空下,為什麼微觀粒子和宏觀物體有不同的物理規則?
在所有的科學內容中,最讓人無法理解的無疑是量子力學,其中疑問最多的就是——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動性和粒子性竟然同時出現在微觀粒子上,這不禁讓大家疑問,在同一片時空下,物質真的有兩套規則嗎?這與我們的經驗發生了嚴重的衝突,不禁讓我們產生疑問,為什麼波動性和粒子性可以在微觀領域和諧共處?為什麼我們在宏觀物體上從來沒有發現波動性?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是同一片時空嗎?為什麼……問題出在哪裡?
-
同一片時空下,為什麼微觀粒子和宏觀物體有不同的物理規則?
在所有的科學內容中,最讓人無法理解的無疑是量子力學,其中疑問最多的就是——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動性和粒子性竟然同時出現在微觀粒子上,這不禁讓大家疑問,在同一片時空下,物質真的有兩套規則嗎?在微觀領域,以電子為例,其在電場中可以被加速,轟擊到螢光屏上可以發出亮光,這就是粒子的性質;物理學家用電子轟擊晶體的時候,發現了電子可以像波一樣發生繞射,接下來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中,在接收屏上看到了跟光學幹涉中同樣的條紋。大量的實驗清晰地表明——微觀粒子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
-
微觀世界的量子態,是宏觀世界變化之源
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之所以被認為無法統一,是人類自身的思維邏輯導致的,是目前科學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數學工具本身導致了理論無法兼容自洽。量子世界神奇不可思議的各種現象,妙不可言,已被諸多實驗證實,不僅如此,宏觀世界的自然現象變化,也能從微觀世界的量子態行為找到生變的根源。
-
微觀粒子世界-量子的智慧選擇
微觀世界的粒子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用來描述量子的粒子性和波動性的雙重屬性,以及粒子的產生和消滅過程的基本理論是量子場論。量子場論和規範理論十分成功地描述了粒子及其相互作用。歷史求和在宏觀物理學領域每個物質都有一個明確的痕跡,但是在量子世界裡每個粒子沒有明確的路徑,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恩曼於是退出歷史求和的概念。微觀量子世界,從粒子源到屏幕不是沒有路徑,而是意味著每條路徑。這就是量子世界與宏觀牛頓物理世界的區別。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量子力學得以解釋許多現象和預言新的、無法直接想像出來的現象,這些現象後來也被非常精確的實驗證明。除通過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外,至今所有其它物理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寫(量子場論)。量子力學並沒有支持自由意志,只是於微觀世界物質具有概率波等存在不確定性,不過其依然具有穩定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否認宿命論。
-
量子的孤立性導致,量子糾纏只能發生在微觀物體
,而這些保守的物理學家並非學術不精、頑固不化,保守派中不乏像愛因斯坦、薛丁格這樣在整個物理學史上都舉足輕重的大師。愛因斯坦、薛丁格等人之所以不認同量子糾纏,愛因斯坦甚至稱其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主要是由於量子糾纏首先違背了信息傳遞的最高速度—光速,其次還挑戰了定域原則,這為很多物理學家所不容,不過這些並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這篇文章重點和大家聊一聊量子糾纏的範圍。
-
重整化群:從微觀到宏觀,不同尺度的現象如何聯繫起來?
| 來源:Samuel Velasco/Quanta Magazine上世紀40年代,開創性的物理學家們偶然發現了另一層的現實。他們不再從粒子的角度看待微觀世界,而是從場的角度——像海洋一樣充滿空間的廣闊而起伏的實體。場中激發的一個漣漪可能是電子,另一個可能是光子,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似乎可以解釋所有的電磁事件。
-
實現了宏觀對象的量子糾纏
真正激動人心之處在於:科學家將鼓和一團原子云糾纏在一起。儘管分屬宏觀和微觀領域的對象,但在毫米級的鼓和原子云之間實現量子糾纏——突破了量子力學認知的極限。高級研究員尤金·波爾齊克(Eugene Polzik)說:「物體越大,之間的距離越遠,從基礎和應用的角度來看,它們的量子糾纏就越有趣。」量子糾纏是比鬼魂更神秘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獨立於時間和空間而存在的對象之間的聯繫。
-
從宏觀到微觀,原子核的內部世界藝術家比物理學家先行一步
世界工業遺產——德國弗爾克林根鐵工廠西方繪畫中的科學內涵分析20世紀,人類社會進入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工業文明時代,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人與自然的關係發生了變化,人類的眼睛從宏觀世界轉到了微觀世界整個畫面便是這三種色彩在數量上的平衡和分布。而在原子核內的世界,量子的運動正是另一種規律,藍色光比紅色光具有更高的能量。
-
科學之謎:物理學五大待解之謎
如今物理學家足以解釋自然界一切常見現象及背後原理,科學家能運用自然規律進行科學發明。自21世紀以後,一時間裡,宇宙奧秘仿佛完全被揭開,自然世界再無新發現。現如今,自然新發現少之又少,物理學發展陷入緩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