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植物為雙子葉植物綱、薔薇目支下的一個科,屬於喬木、灌木、亞灌木或草本植物。約650屬,18000種,廣布於全世界。豆科在中國有172種屬,各省區均有分布。農業上的豆類作物有大豆、花生、蠶豆、豌豆、赤豆、綠豆、豇豆、四季豆和扁豆等。藥用植物中有兒茶、決明、甘草、黃芪、葛、苦參、雞血藤等。豆科類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它是人類食品中澱粉、蛋白質、油和蔬菜的重要來源之一。今天給大家介紹我們日常食用的18種蔬菜豆科植物:
一、蠶豆:別名南豆、胡豆等,屬於豆科、豌豆屬,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蠶豆是人類栽培最古老的食用豆類農作物之一,起源於西伊朗高原到北非一帶。據宋《太平御覽》記載,蠶豆由西漢張騫自西域引入中原地區 ,公元1世紀蠶豆開始傳入我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蠶豆用途非常廣泛,可食用,肥用,飼用,主要是食用。新鮮蠶豆可直接烹飪食用,或加工成蠶豆製品。蠶豆製品是指以蠶豆為主要原料,經過一系列特定的加工製作或者精煉提取而得到的產品,它們一般也具有蠶豆相應的豐富的營養價值,某些蠶豆製品的營養成分甚至比蠶豆本身更加全面。傳統的蠶豆製品一般包括非發酵豆製品和發酵豆製品。非發酵豆製品種類多樣,如五香豆、涼粉、粉皮、豆瓣沙等。發酵豆製品一般包括豆瓣醬、豆瓣辣醬、醬油、甜麵醬等調味品,如四川郫縣豆瓣。
二、刀豆:屬於豆科植物,又叫挾劍豆、野刀板藤等……刀豆原產於印度或者一些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早在1500年前中國就有引進並且栽培,目前已經廣泛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刀豆屬纏繞草本,長可達數米,羽狀複葉,小葉卵形,基部寬楔形,花冠白色或粉紅,旗瓣寬橢圓形,莢果帶狀,略彎曲,形狀優美。刀豆味甘,性平,無毒。刀豆具有溫中下氣、止嘔逆、益腎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療病後及虛寒性呃逆、嘔吐、腹脹以及腎虛所致的腰痛等病症。此外,虛寒呃逆及胃寒嘔吐,宜與生薑同食;腎虛腰痛的人宜與豬腰子一同食用,效果顯著。刀豆生吃或炒不熟吃容易引起中毒。因為其含有一種毒蛋白「凝集素」,含有溶血素。人吃了中毒會在3小時左右出現噁心、嘔吐、肚子痛、頭暈等症狀,因此要注意炒熟再吃。
三、眉豆:學名為扁豆,又名鵲豆、面豆、峨眉豆,原產於亞洲國家,印度等,我國南北朝時引入,栽培歷史悠久。扁豆生活力強,適應性廣,其幹豆、鮮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扁豆的食用主要是以嫩莢和嫩豆作蔬菜,嫩莢作蔬食,白花和白色種子入藥,有消暑除溼,健脾止瀉之效。扁豆種子為滋補佳品,常作各類粥的原料,還可製成清涼飲料。扁豆的不溶性膳食纖維有顯著降低血清中總膽固醇的作用。適用於陰虛偏勝的骨質疏鬆症患者。
四、豌豆: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豌豆原產地中海和中亞細亞地區,主要散布在亞洲和歐洲。由印度傳入我國,是世界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豌豆鮮嫩的莖稍、豆莢、青豆是倍受歡迎的淡季蔬菜。幹豌豆的加工精細磨粉,種皮部分磨成的食用纖維粉可用做麵包或營養食品中食用纖維的添加劑,改善食品膨鬆性,促進人體消化功能。子葉粉和胚芽粉在製作嬰兒食品、保健食品和風味食品方面用途很廣,既是常用的天然乳化劑,又是賴氨酸增強劑。豌豆小食品的製作豌豆黃、豌豆糕類食品,特點是香甜可口,益脾胃,解熱祛毒。豌豆食品具有清熱、解毒、利尿的功效,特別是對糖尿病和產後乳汁不下的患者有奇特藥效。也可製作烙炸類休閒食品。豌豆性味甘平,有和中下氣、利小便、益中氣、解瘡毒的功效。豌豆煮食能生津解渴、通乳、消腫脹。鮮豌豆榨汁飲服可治糖尿病。豌豆研末塗患處,可治癰腫、痔瘡。青豌豆和食莢豌豆含豐富的維生素C,可有效預防牙齦出血,並可預防感冒。
五、毛豆:學名大豆,俗稱毛豆。大豆古稱菽。為蝶形花科植物大豆的種子,一年生草本農作物,起源於中國南方地區。毛豆在我國約有5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中國種植約有九成是黃大豆。毛豆,又叫菜用大豆,是大豆作物中專門鮮食嫩莢的蔬菜用大豆。毛豆莖粗硬而有細毛,它的莢作扁平形,莢上也有細毛,所以人稱為毛豆,新鮮時,豆莢嫩綠色,青翠可愛。毛豆纖維含量豐富,對人體有好很大的好處。毛豆含脂肪約20%,蛋白質約40%,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富含營養,除供直接食用外,可作醬、醬油和各種豆制食品;莖、葉、豆粕及粗豆粉作肥料和優良的牲畜飼料。豆粕經加工製成的組織蛋白、濃縮蛋白、分離蛋白和纖維蛋白可為多種食品,如人造肉、乾酪素、味精及造紙、塑膠工業、人造纖維、火藥等的原料。
六、紅小豆:學名赤小豆,又名紅小豆、赤豆、朱豆,為豆科一年生半纏繞草本植物。原產亞洲熱帶地區,我國是世界上赤小豆產量最大的國家,也是主要出口國。紅豆含有多種無機鹽和微量元素,如鉀、鈣、鎂、鐵、銅、錳、鋅等。具有很高的藥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症等,常喝紅豆粥有助養顏美容。
注意事項:
相思豆是紅豆科的一種,它們是同一科植物。相思豆與紅豆的區別:相思豆含有相思豆毒素,只要誤吞3微克即可致命,碰觸眼睛等處,均可致傷,嚴禁食用。
七、綠豆: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別名青小豆(因其顏色青綠而得名)、菉豆、植豆等,在中國已有兩千餘年的栽培史。原產地在印度、緬甸地區。中國、緬甸等國是綠豆主要的出口國。綠豆清熱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肉。綠豆湯是家庭常備夏季清暑飲料,清暑開胃,老少皆宜。傳統綠豆製品有綠豆糕、綠豆酒、綠豆餅、綠豆沙、綠豆粉皮等。綠豆所含蛋白質主要為球蛋白,並含有蛋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等多種胺基酸;綠豆性寒涼,具有解毒作用,夏季在高溫環境中以綠豆湯為飲料,可以及時補充丟失的營養物質,以達到"清熱解暑"的治療效果。所以綠豆提供的能量值比其他穀物低,經常食用綠豆可改善腸道菌群,減少有害物質吸收,治療高血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八、花生:又稱落花生,又名「長生果」、「泥豆」、「番豆」等。屬薔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南美洲。是我國產量豐富、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花生富含優質蛋白質、脂肪及多種微量營養素,在調整人們(特別是兒童)的營養平衡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花生果衣中含有豐富的油脂、兒茶素、賴氨酸等多種維生素,並含有使凝血時間縮短的物質,對人體造血功能有益,花生果實中鈣含量極高,鈣是構成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故多食花生,可以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延緩腦功能衰退,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腦血栓形成。實驗證實,常吃花生可改善血液循環、增強記憶、延緩衰老、降低膽固醇:花生油中含有的亞油酸,可使人體內膽固醇分解為膽汁酸排出體外,避免膽固醇在體內沉積,保護人體健康。
九、豇豆:又名豆角、長豆角、豆科屬一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植物。原產於熱帶非洲,中國廣泛栽培。是人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豇豆的嫩豆莢和豆粒味道鮮美,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炒、煮、燉、拌、做餡等。豇豆提供了易於消化吸收的優質蛋白質,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可補充機體的營養素。經常食用缸豆可以幫助健胃補腎、理中益氣、消炎止咳、幫助消化,增進食慾,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十、四季豆:學名菜豆、芸扁豆、清明豆、四月豆等,為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是餐桌上的常見蔬菜之一。菜豆起源於中南美洲,於17至19世紀傳入亞洲。菜豆在中國南北方均可廣為種植。 四季豆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同時含有大量鐵元素、可溶性纖維,經常食用缸豆有降低膽固醇、穩定血壓、強壯骨骼、調和臟腑、安養精神、益氣健脾、消暑化溼和利水消腫的功效。雖然四季豆的鈣含量不是太多,但是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K。研究表明,維生素K能增加骨質疏鬆病人的骨密度,降低骨折的風險。另外,四季豆含有大量鐵元素,非常適合缺鐵的人。四季豆也是很好的「消炎」食材。
十一、荷蘭豆:別名蜜糖豆、蜜豆、小寒豆、淮豆、麻豆、青小豆、留豆、金豆、回回豆、麥豌豆、麥豆、畢豆、麻累、國豆、軟莢豌豆、帶莢豌豆、甜豆、荷仁豆、青斑、菜豌豆等多種名字。蝶形花科豌豆屬植物,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原產地中海沿岸及亞洲西部,荷蘭豆並非原產於荷蘭,之所以被稱為荷蘭豆,乃是因為荷蘭人把它從原產地帶到中國。荷蘭豆營養價值很高,以食用嫩莢為主,荷蘭豆嫩莢質脆清香,其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A原等多種營養成分,可提高人體的抵抗力、幫助消化等。
十二、鷹嘴豆:豆科鷹嘴豆屬植物,一年生草或多年生攀緣草本。起源於西亞、地中海沿岸和衣索比亞,中國甘肅、青海、新疆、陝西、山西、河北、山東、臺灣、內蒙古等地引種栽培。鷹嘴豆營養成分含量極高。果實含有豐富的食用纖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鷹嘴豆的澱粉具有板慄風味,可同小麥一起磨成混合粉作主食用。鷹嘴豆粉加上奶粉製成豆乳粉,容易消化和吸收,是嬰幼兒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用鷹嘴豆粉可做成各種風味點心,也可做成獨具特色的色拉醬。鷹嘴豆籽粒可以做豆沙、煮豆、炒豆或油炸豆,也可製成罐頭食品。青嫩豆粒、嫩葉也可作蔬菜。鷹嘴豆有較好的藥用價值,其主要功用為補中益氣、溫腎壯陽,主消渴,解面毒和潤肺止咳。籽粒可用於防治膽病和糖尿病以及治療失眠和預防皮膚病,還可作為利尿劑和催乳劑。莖、葉和莢上的腺體分泌物對支氣管炎、黏膜炎、霍亂、便秘、痢疾、消化不良、腸胃脹氣、毒蛇咬傷和中暑等疾病有較好療效,還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十三、黃芪:學名黃耆,豆科黃芪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於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各地多有栽培。中國最早的《神農本草經》把黃芪列為「上品」,《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古藥書均認為它有益氣補虛的作用。藥理研究發現,黃耆含有膽鹼、豆香素、葉酸、胺基酸、甜菜鹼、皂甙、糖類、蛋白質、核黃素、黃烷化合物、鐵、鈣、磷及硒、鋅、銅、錳等多種微量無素。味甘,性微溫,具補氣固表、利尿、強心、降壓、抗菌、託毒、排膿、生肌、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止汗和類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虛自汗、氣虛內傷、脾虛洩瀉、浮腫及癰疽等。由於黃芪能防止肝糖減少,對肝臟有保護作用,並能促進人體血液中白細胞的增加,可抵抗化學物質、放射線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人體白細胞減少,顯著提高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但黃芪最主要的仍是補中益氣,利水消腫,對虛胖虛腫症最為適宜。是飲食界公認的最佳補氣食材。
十四、木豆:豆科木豆屬植物木豆的種子,豆科屬直立灌木。原產地印度,分布於中國南北地區少量種植。木豆用途廣泛,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食用飼用。利用木豆進行藥品、保健與功能食品的研製和開發具有很大的潛力。但木豆口感不佳,嚴重限制其食品加工的發展。木豆的根、莖、葉、花、莢和種子均可入藥,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每100克的木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礦物質元素,對人體具有利溼,消腫,散瘀,止血之功效。木豆藥用主治風溼痺痛,跌打損傷,衄血,便血,瘡癤腫毒,產後惡露不盡,水腫,黃疸型肝炎。另外,木豆本身還具有很好的補中益氣、利水消食、排癰腫、止血止痢、治療心虛、血淋、痔血、痢疾、腳氣等作用。木豆中含有胡蘿蔔素以及視黃醇,這兩種元素對維持人體的視力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尤其是經常需要用眼的人群,更是應該適當的吃一些木豆,對保護視力很有好處。
十五、竹豆:又名爬山豆、巴山豆、飯豆。一年生夏季豆科草本作物,莖葉可作綠肥、飼料, 種子可供食用併兼有藥用價值。原產於中國及印度支那半島。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及內蒙古、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等省區均有分布種植,竹豆性喜溫暖溼潤,適於半蔭蔽果園間作,耐溼耐旱,耐酸性強,在pH5.2的紅壤生長良好 ,但在鹼性或沙性土中表現不夠好。耐連作,宜刈性能好。竹豆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消腫利尿,潤肺止咳,益氣生津的作用。竹豆的脂肪含量少,其維生素A與鉀的含量高,可預防貧血,保護眼睛,鞏固牙齒以及骨骼,還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和小兒佝僂病。抗氧化,抗衰老,增加皮膚彈性,維持血壓正常。有緩解失眠、多夢、心慌、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神經衰弱作用。
十六、白芸豆:白芸豆,其生物學名叫多花菜豆,因花色多樣而得名。又名京豆、白豆、大白豆,俗稱「大四季豆米」等。屬豆科,蝶形花亞科,菜豆族菜豆屬。白芸豆原產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我國在16世紀末才開始引種栽培。中國的各個省區均有種植,白芸豆,屬於我國古老的一種名貴食用豆類,種植歷史悠久。陝南大白芸豆,顆粒肥大,內胚盈厚,潔白光亮,味美質優,營養豐富,為名貴豆種。顆粒比蠶豆還要大2倍,為豆類之冠。 白芸豆外形似「雞腰子」,亦稱「白腰豆」。又有「神仙豆」之美稱。據權威測定,大白芸豆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脂肪、澱粉及對人體有益的多種胺基酸和鈣、磷、鐵等多種礦物質及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可以用來製作罐頭或八寶粥,味美可口、獨具風味。也可做成多種食品,製作豆沙是豆包的上等餡料。用白芸豆粉做粉條,又白又細,有光澤,有韌勁。大白芸豆是西餐中常用的名貴豆類。因大白芸豆具有粒大、色白、味美、湯鮮、營養豐富等優點,人們都把它當作節日佳餚和饋贈珍品。
十七、黑豆:豆科植物大豆的黑色種子。我國黑豆資源豐富,各地都有黑豆生產。黑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黃素、鐵元素、黑色素及卵磷脂等物質,其中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含量很高,具有營養保健作用。黑豆中還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黑豆蛋白質含量36%,易於消化,對滿足人體對蛋白質的需要具有重要意義。脂肪含量16%,主要含不飽和脂肪酸,吸收率高達95%,除滿足人體對脂肪的需要外,還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作用。經常食用黑豆,可以幫助降低人體調理血脂蛋白、治療血脂升高、免疫調節、抗疲勞的功能。黑豆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腦血栓,維護心臟功能。黑豆皮提取物具有補血作用,通過帶皮食用黑豆能夠改善貧血症狀。
十八、花豆:又名腎豆, 因其形狀如人體腎臟、又叫聖豆、皇帝豆,也稱招財豆、荷包豆、富貴豆。在中國以湖南省桂東主導原產地。花豆是一種低脂、高蛋白、高礦物含量的優質食物資源。它與一般豆類一樣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其獨特之處是豆粒特別大。花豆其性平靜,美味可口,營養豐富,有補氣、健胃消食、補腎、抗衰老的作用。適合長期性食用。用腎豆和肉類食品熬湯也可以減少肉類食品中的人體脂肪,合理防止各種各樣富貴病。腎虛或體弱多病的人多吃腎豆,助益功效極好。長期食用具有滋陰壯陽、強身健體、倍增力量等功效,也被稱之為壯腰豆、壯陽豆。
注意事項:豆類植物雖然營養豐富,但在食用過程中,為防止中毒發生,豆類食用前應加熱處理,直至蒸煮變色熟透,方可安全食用。四季豆的有毒成分主要是皂苷和胰蛋白酶抑制物。烹調時如果四季豆未煮熟,豆中的皂素會強烈刺激消化道,而且豆中含有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為了防止出現豆類食物中毒,一定要將豆類食物充分煮透、煮熟,以保障我們的飲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