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上熱搜,父母欠數學差的孩子一個理解概念的機會

2020-12-06 火哥育兒

前幾天從文匯報上看到一件笑噴網友的數學事件。一張家長群聊天的截圖上了熱搜。

雖然不知道真假,反正是引發了大家吐槽的熱情。

說起來還真的挺好笑的。很多網友也直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深入人心,自己看了幾遍才看出這個梗。

這事我猜應該是個段子,即便是真的,看最後家長的發言也多半是在用戲謔的心情自娛自樂。不過卻可以借這個機會好好聊一聊數學中「概念」這個話題。

大家應該不至於沒聽過「一元一次方程」這個概念,但是概念對數學到底有多重要?孩子又該怎麼去掌握概念,了解的人可並不多。

不誇張的說,數學成績的好壞,完全取決於孩子對各種概念的認知深度。

為什麼類似的題目總做錯?

小學生做題有一個常見的現象,把一道題給他講清楚了,換一個同類型的題,他還是不會做,或者準確率不穩定,總是處於模稜兩可的狀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這就得說到孩子學習數學時經常會陷入的一種誤區,重操作而不重視概念。

什麼是重操作呢?簡單說就是重視解題的程序和套路。

考研網紅老師張雪峰說過一個有趣的笑話,他說就考試來說,外國人永遠考不過中國人。因為外國學生研究的都是自己到底哪兒不會,而中國學生研究的是怎麼在不會的情況下,能把分拿到手。

話雖說的戲謔,但這種情況可是真實存在的。

考過公務員「行測」的朋友都知道,那裡的數學題基本都是初中以下的知識點。如果給人充足的時間,每個人都能做對,但是考試時需要在10幾秒內答出來,這樣大家就需要記住各種套路和技巧,並且練得越熟越好。

這種學習數學的方式就是注重操作。公考這麼幹問題不大,畢竟我們想要考察的是數學以外的其他能力,但是小學生這麼學數學可就不行了。

比如常見的追及問題,就是那種兩列火車同向而行,出發的時間不同,速度也不同,問多久能夠齊頭並進的問題?

解追及問題的核心公式如下:

很多孩子會直接把追及問題簡化成兩個數相減除以另外兩個數相減。

只要看到題目中有4個數字就開始操作。

這種投機取巧的學習方式,很容易得到正確答案。不過看似做對了,其實並沒有真正掌握知識。

題目稍加變化,「同向」變成「相向」馬上就會出錯。

更極端的情況是,有些愛取巧的孩子老師正在教什麼,就立刻用這個知識點做什麼。正在學除法,就把題目中的兩個數相除,正在學乘法就是把兩個數相乘,至於到底為什麼?除法、乘法到底是怎麼回事?都不去深究。

打基礎應該重視掌握概念

重操作容易養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弊端,與重操作相對的是重概念。

小學階段的數學是打基礎的階段。這個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如何去理解概念。

與注重操作程序不同,真正理解了數學中的各種概念,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識,才能擁有定海神針,在千變萬化的數學海洋中處變不驚。

理解概念,其實就是理解各種數學詞彙。比如加法、乘機,相差等等。對於成年人來說,這些詞彙已經習慣成自然,但是對孩子來說掌握起來並不容易,因為這些詞彙往往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知名數學教師孫路弘曾提出,從孩子早期接受數學概念的能力來看,概念理解是最基礎的一關,也是最初的難點。

很多孩子過不了這一關,甚至終生都會影響孩子對數學的自信心。那些對利率的用途、匯率的使用、利息的滾動計算等等有恐懼的成年人,皆是來自於此。

學校模式的短板

除了抽象,小學生掌握不好概念還有一個不利的因素——學校教育在理解概念方面存在天然劣勢。

我們都知道愛迪生小時候被稱為笨蛋的故事。愛迪生因病8歲才開始念書。他所在的學校只有一個班級,校長和老師是同一個人。

有一次上算術課,老師講個位數的加法。學生都在認真聽講,愛迪生忽然舉手問道:「老師,為什麼2加2等於4呢?」面對這個貌似挑釁的問題,老師感到很惱火,最後不但給小愛迪生扣了一個「笨蛋」的帽子,還找了家長。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夠看出學校教育的一個問題。

一般來說,在學校時,老師都是先給出一個概念,比如加法,然後再去解釋和說明,孩子記住了就代表他們懂了。

其實這並不是一個科學的方法。因為孩子的腦海中是一片空白的,他很難在現實裡沒有任何參照,沒有可見、可接觸的情況下直接靠語言去理解。

小愛迪生面對的就是這個問題。直接告訴孩子2+2=4和孩子在臺階上玩耍,通過先上2級臺階,再上2級臺階最後自己得出這個結論,看似效果相同,其實在思維構建中完全是兩碼事。

前者是僵硬的灌輸,後者是靈活的感悟。

孫路弘曾經對中國小學生和澳大利亞的小學生做過研究比較。澳大利亞小學3~5年級的孩子,無論是計算速度還是準確度都明顯不如中國同齡的孩子,但在概念理解上,中國的孩子就弱得多。

澳大利亞9~11歲的孩子,在解釋7的時候,會說出類似這樣的話:7是一周的天數,7就是你擁有東西的一個數字,7就是一年級小學生的歲數,7就是電梯中要去的樓層。

而中國的孩子,還有日本、韓國、印度的孩子反饋卻習慣於用數字來理解數字,類似於用7=5+2來解釋,普遍缺乏與現實的對應。

孫路弘認為,真正有效理解一個概念,最好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感悟事物,慢慢上升到理性的總結階段。而不是先給孩子一個不懂的概念,讓他去照貓畫虎。

可是在學校中,這種先具象再抽象的順序很難操作。

還拿追及問題為例,如果按照這種方式培養,學生最好能先體會一下火車是怎麼回事,老師呢最起碼也得在課堂上從模型開始講起,給孩子擺出兩輛火車,演示什麼是同向、什麼是相向,再演示相遇的地點等等。

對於時間短、任務重、學生多的現實情況,讓每個學生不掉隊,從具象到抽象去理解,老師是不可能有這種精力的。

為了提高效率,提高成績,老師只能無奈地選擇把概念解釋成機械的命令,期待孩子記住相應的操作模式,通過大量類似題目的訓練讓孩子熟能生巧。

日久天長,孩子的認知層面就和操作層面脫節了。

家庭教育的優勢

學校的劣勢,正是家庭的優勢。

一項對俄羅斯和德國天才兒童的研究得出過3個結論:

天才兒童的卓越之處表現在對抽象詞彙、抽象關係的掌握。數學方面的天才都具備對語言中詞彙的特殊理解能力。在生活中越是經常接觸到具體、具象的數量,並得到及時的啟發,孩子就越具備主動走向抽象的能力。

可見,理解抽象的概念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生活中去接觸,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長項。

因為家庭不像學校,父母有大量時間陪伴孩子,做一些潤物細無聲的工作。

這只需要我們有這個意識,碰到合適的機會就趕緊啟發。

按照腦科學的研究,18歲以下的孩子,都不擅長抽象能力,看到「桌子」他需要先想到四條腿的樣子,才能真正理解這個詞彙。可是看到「乘積」一般來說孩子是不知道該想什麼好的。

抽象能力一般從3歲開始形成了,然後每3年一個階段,直到18歲。為了讓孩子更容易去感悟,就需要家長藉助生活中的機會啟發孩子認識、熟悉這些詞彙,並通過舉例子、作比喻來理解其本質。

比如,可以這樣啟發孩子:

在回家上樓時與孩子數樓梯,每層樓梯假如是15級,那麼上到2樓時是多少級呢?上到4樓時是多少呢?通過生活中的各種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感悟「乘積」的概念。

總結

總結孫路弘老師的經驗,掌握數學中的概念,最關鍵、最貼近孩子、最直接有效的還是父母本身的陪伴。

父母應該儘量留心,把日常生活的各種場景都轉變成孩子理解抽象概念的機會,從而讓孩子的數學思維從具體走向抽象。

這樣做,雖然孩子可能說不出來自己理解了數學的概念,數學成績也不會立刻提高,但是他們腦海中漸漸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認知,等上了小學二三年級後,就會表現出明顯的不同。

期待大家都能夠重視這個問題,在生活中多多去啟發孩子。最後給大家列出了12個在小學階段經常會碰到的抽象概念。請開動腦筋,努力讓孩子在生活中去體會感悟吧:

順序、任意、和、往返、輪流、連續、剩餘、多出、同比、勻速、注滿、單獨。

關於我:省心理諮詢師協會親子教育研究會成員,用通俗語言普及育兒知識,定期介紹好書。歡迎關注,一起和孩子成長進步。

相關焦點

  • 老師通知講解「一元一次方程」,家長群立馬炸鍋,網友們都笑噴了
    而家長作為孩子學習的二傳手,其實也是蠻拼的,督促聽課督促寫作業也就罷了,還要時刻盯著防止孩子藉機玩遊戲,說起來都是淚。一個通知引發家長不滿今天的故事我們從最近的一個熱搜開始,上過初中的朋友們都學過一元一次方程,這樣的數學術語,是很難上熱搜的,但是,最近,這個數學術語就上了熱搜。莫非,是在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上,數學家們又有了新的突破?
  • 收好初一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知識點解析,幫你梳理重點,必考點
    做教學15年,發現一個規律,數學成績差的學生,中考總分很難達到很高的分數。數學可以說是拉分王,有的學生能考120,有的學生60分,僅僅一科就拉開了60分的差距。想要靠其他科目去填補這60分,非常難。很多家長,只要孩子數學跟不上,就找來各種試卷、各種難題集給孩子做,每天刷題到半夜12點,結果大都還是收效甚微,孩子反而越學越沒信心。其實90%的學生成績上不去,都是基礎知識不牢,不做歸納總結,盲目刷題導致的。中考數學8成題型考察的是基礎知識,2成是中高難度題目,如果學生120分的試卷,90分都拿不到,那就先別盲目刷題,先把基礎打牢。
  • 初中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知識點匯總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知識點匯總,希望對同學們複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況 點擊查看 2 2020年中考數學知識點:一元一次方程 點擊查看 3 2020年中考數學知識點:
  •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2、會從題目中找出包含題目意思的一個相等關係,列出簡單的方程。3、掌握檢驗某個數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過程與方法】在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討概念,數量關係,列出方程的方法,訓練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體會到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體現數學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二、教學重點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尋找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 初一數學: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歸納!讓孩子啃透,成績直上130
    初一數學: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歸納!讓孩子啃透,成績直上130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一數學學習當中的重點,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試內容,同學們一定要額外的重視,因為一元一次方程式是方程這部分內容的基礎知識,如果同學們沒有將其啃透掌握的話,那麼後面的學習肯定只會舉步維艱。
  • 一元一次方程教學設計
    解方程使問題中的未知數轉化為確定的解,這種以方程為模型解決問題的思想在本章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簡單的代數方程,是後續所學其他方程的基礎,後續學習的任何一個方程(組)最終都要劃歸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具備「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次數是1」「等號兩邊都是整式」這三個特徵。
  •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
    《一元一次方程》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一元一次方程》。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發展。今天我將貫徹這一理念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 初中數學「一元二次方程」要點解讀,替孩子收藏,數學成績增長快
    數學是最容易漲分的科目,不像語文和英語需要日積月累,短期很難由大幅的提升。數學只要一個知識點弄懂了,一道題答對了,就能拿到這個模塊的該有的分數。初中數學,主要包含代數、幾何、統計這3個大的板塊。如果最終要在中考中斬獲高分,這三個模塊都不能差。
  • 初一數學上冊知識點: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內容是代數學的核心,也是所有代數方程的基礎。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和解決問題的快樂很容易激起學生對數學的樂趣,所以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問題研究起,進行有效的數學活動和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體會數學思想方法。
  • 2020初中數學知識點:一元一次方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初中數學知識點: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方程的有關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元)x,未知數x的指數都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貴?方程之美
    方程是美的,最近卻鬧出了不小的笑話,上熱搜了。「一元一次方程太貴了」,「還是一元三次方程便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方程,談談方程之美。一、等式、幾元幾次很多同學從小學就開始接觸到方程了,但是列方程解方程還是不怎麼熟悉。
  • 初中數學:解一元一次方程專項練習200題(附答案),建議做一做
    初中數學:解一元一次方程專項練習200題(附答案),建議做一做!一元一次方程同學們在小學就有接觸過簡單的學習,它是最基本的代數方程,所以理解和掌握好一元一次非常,對於今後學習其他的方程以及不等式等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什麼是一元一次方程呢?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次數是1,並且含未知數項的係數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
  • 一元一次方程必備知識點
    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方程主要從方程是什麼,如何解方程以及方程的應用三方面去學習。方程的認識是基礎,解方程是重點,方程的應用是難點。方程的認識小學的時候就接觸過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包含兩個核心元素,未知數和等式。一元一次方程該如何來理解呢?
  • 一元一次方程,你真的了解嗎?
    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是初一學生應該掌握的重點。那麼,如何學好一元一次方程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學習。首先說一說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說到這個定義,就不得不提到一位有名的皇帝。他就是中國清朝的皇帝——康熙皇帝。
  •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來源:無錫奧數網整理 2012-06-07 17:58:35
  • 2018學年度七年級數學總複習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必須掌握基礎
    2018學年度七年級數學總複習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必須掌握基礎)步入期末了,把七年的知識點整理了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前兩章的連結我會放到文末。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一、方程的有關概念1、方程的概念(1)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2)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指數是1,係數不為0,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及解法
    首先學生們需要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第一種包含兩個要素:①必須是等式;②必須含有未知數;兩者缺一不可。.在理解方程的概念時,注意以下三點: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中的未知數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方程中可含有多個未知數。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只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次數都是1,等號兩邊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條件:①等號兩邊都是整式;②是方程;③只含有一個未知數;④未知數的次數都是1(化簡後)。
  • 九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第一講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
    九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一元二次方程知識點講解及習題練習本次課程我們專門來講一下一元二次方程,為幫助大家很好掌握知識,咱們結合一元一次方程來進行相關的講解,回味舊知識,學好新內容!1 你要認識的概念長相特徵回憶舊知識: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最高次數為1的等式為一元一次方程。例如:4x+4=0為關於x的一元一次方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改進,學習新知識: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須是等式,其次是含有一個未知數,再次未知數的最高次數必須為2,這個方程就是關於某個未知數的一元二次方程。
  • 初一數學·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學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點、難點     1.重點:解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    y-5=2y+l 問: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含有未知數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是l,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 【數學發現】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人們從古埃及的數學紙草書和古巴比倫的數學泥版書上了解到,大約在距今三千七八百年以前,人類就會解一元一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