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周明開啟了疫情穩定後的首次商務之旅,在從上海起飛的東方航空航班上,一款伴手禮式點心餐讓周明眼前一亮:精緻的中西式小點心和甜品組合,吃不完還能用餐盒和手提袋帶下飛機,十分貼心。其實,這是東航為了減少機上航餐浪費的新「招式」——對於航線較長,但不處於早餐、正餐時段的航班,通過提供伴手禮式空中餐食,讓旅客攜帶下機,避免造成丟棄浪費。
為什麼會出現機上航食浪費呢?東航北京分公司客艙部總經理楊喜告訴記者,癥結主要有兩點,一是航班時間,比如早晚航班,旅客已經用過餐或者只想在機上休息,那他們在機上就沒有用餐需求,而根據我國的安全標準和行業規範,機上未使用的餐食不能回收,如此一來便造成了浪費。二是餐食眾口難調,每位旅客的口味各不相同,加之萬米高空之上,在密閉的客艙裡,人們的味覺會受到影響,對餐食的需求和滿意度會降低,因而造成浪費。這樣的浪費日積月累,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為了減少和避免這樣的浪費,航空業也掀起了一場光碟行動。在全球各行各業提倡「環保節約」的背景下,已經有不少航司宣布將不再在機上提供一次性塑料製品,實現「無塑」綠色飛行。而杜絕「舌尖上的浪費」也同樣是綠色環保出行的重要議題,一些航空公司也「招數百出」響應光碟行動。
楊喜介紹,東航藉助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細化配餐方案。作為東航機上配餐的主要生產單位,東航食品公司在2018年啟用了「三庫三單一餐牌」的生產管控系統。從原料採購到生產製作,再到機上供餐,配餐人員能夠通過該系統實時把控餐食生產全流程,從原先「要多少有多少」的粗放供應轉向「用多少供多少」的精細管理。相較系統啟用前,僅東航食品公司上海地區的航食加工車間,每天就能節約100—150公斤的食品原料。在機上供餐環節,東航改變了以往按機載乘客數上限配餐的做法,轉為根據航班旅客人數預估用餐份數,靈活機動調整配餐數量。目前,東航已在虹橋-北京、西安-浦東、廣州-青島等26個國內航班的經濟艙採用這種新的配餐模式,在滿足旅客用餐需求的前提下,讓餐食配備數量更合理。
為響應光碟行動號召,南航在去年4月推出了「綠色飛行」服務項目,通過向部分旅客發出邀約簡訊,鼓勵旅客在機上按需用餐。旅客成功參與後,航班將不再為該旅客準備餐食,僅提供飲品,但旅客將額外獲得一定數額南航裡程獎勵。據南航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已累計向超過485萬人次發送精準邀約簡訊,有效減少了39萬份機上餐食的浪費。
南航旗下的航空食品企業還構建了餐食、餐譜、餐具計劃管理為一體的航食信息支撐體系,並安排專人每2小時監控航班動態和訂座人數變化,做到精確計劃、及時增補、減少浪費。
據卡達航空中國區發言人朱泓臻介紹,卡達航空新推出的「Quisine」經濟艙品牌餐食,用本地化的菜單避免了中國旅客在搭乘外航時吃不慣「洋餐」而造成食物剩餘的情況。本地化的菜單提供包括幹炒牛河、姜蔥雞在內的地道中式佳餚,在成都和重慶航線上,乘客還可以享用包括麻婆豆腐在內的正宗川菜美味。此外,「Quisine」新經濟艙餐食還改變了餐食呈現的方式。以往,經濟艙餐盤中獨立包裝的黃油、橄欖油丟棄情況較嚴重,卡達航空改進了麵包製作方式,將熱橄欖油提前注入手工製作的麵包中,經過機上的烤箱加熱,旅客即可享受到美味的熱麵包,節省了機上獨立調味品的配備。
提倡健康的輕食產品也是航空業反對浪費的方式之一。不久前,首都航空就以北京大興基地為試點,推出以「簡約、適量、健康」為理念的高品質輕食系列餐食產品,意在提倡綠色健康、崇儉戒奢、反對浪費的生活新風尚。除此之外,一些航空還通過試點捐贈航食的方法,減少浪費。全日空中國總務部主管董雯暉介紹,全日空會把日本國內航班上未售出的飲料和食品,捐贈給日本一些非盈利組織,從而減少了食品的浪費。早在2016年6月,全日空新加坡分公司就與非營利組織新加坡食品銀行合作,在保證健康並嚴格遵循相關食品安全規定的前提下,向其捐贈未使用的機上餐食,而這些餐食將會被運送到社區服務中心,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讓餐食物盡其用。
在機場休息室裡,也能看到航司們在光碟行動上的發力。卡達航空的貴賓休息室可提供「現點現做」的用餐體驗,乘客可根據自己的喜好指定餐食種類,甚至可以告訴廚師對餐食分量的要求,從而避免浪費。南航廣州明珠休息室也在用餐區域的醒目位置擺放了特別製作的提示「光碟」,提醒旅客取餐時注意合理選擇。在北京首都機場、大興機場,上海浦東機場、虹橋機場,西安鹹陽機場,南京祿口機場等地的東航貴賓室,都能看到印有「按需取餐、拒絕浪費」「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提示標牌。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航空公司你追我趕!
(所有圖片均由航司官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