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無線充電標準出臺!網友:電磁輻射會影響我智力發育嗎?

2020-11-21 騰訊網

文| 騰三毛

車圖騰出品,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

很多人還沒享用過手機無線充電時,汽車無線充電又來了。

近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CEC)批准並發布了一套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國家標準,該標準基於美國WiTricity公司開發並獲得專利的磁共振無線充電技術而來。據介紹,這種磁共振充電比其他無線充電技術效率更高,因為能量在空氣中移動時的流失很少,僅為7%到10%左右,為當前無線充電效率最高的技術。

▌汽車無線充電,怎麼充?

所謂無線充電WCT(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在不通過實體電線連接的情況下,通過電磁場或電磁波等方式來為用電設備進行充電。這一過程中,設備將電能轉化為可無線傳播的能量並向外發射,而後在接收端將能量轉化為電能,從而實現電能的無線傳輸。

19世紀90年代,尼古拉·特斯拉發明「特斯拉線圈」,開啟了無線式電力傳播時代的大門。現在,無線充電技術已大規模應用到了手機及穿戴式電子設備領域。汽車無線充電則是將這一應用場景具體到了汽車上。

一般來說,無線充電主要有三種方式:電磁感應式、磁共振式、電磁波式。其中電磁感應式、磁共振式更具應用前景,電磁波式用在手機等小功率場所尚且不可能,大功率的充電更難實現。

先說說電磁感應式。

這就是初中物理學的電磁感應,通過初級和次級線圈感應產生電流,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技術水平相對比較簡單。不過這一技術的傳輸距離較短,隨著距離的增加電能損耗會大大增加,影響充電效率。

(1831年,麥可·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定律)

目前手機無線充電大多採用這一近距離充電形式。

再說說磁共振式。

這種即是此次國家標準選定的技術路線。其通過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物體高效傳輸能量,當發射器和接收器端以同一頻率振動時,接收器會從發射器產生的電磁場獲得能量,並轉換為電流來為行動裝置供電或充電。

磁共振式技術相對複雜,但充電功率大、距離相對較長、定位精度要求稍低,可以一對多充電。這或許是此次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CEC)選定這一技術路線作為國標的關鍵所在。

▌技術成熟度與優勢

據WiTricity官網顯示,該公司的無線充電技術能夠實現接近常規家用充電樁的充電效率和速度,它從電網到電池的充電效率將達到90%-93%;充電功率將能夠達到3.6-11kW,甚至更高;其地面的發射端與車輛的接收端保持的工作距離可以達到10-25釐米,和絕大部分的純電動跑車、轎車以及城市SUV都能正常適配。

這是什麼概念呢?

目前的汽車充電樁可分為交流樁和直流樁兩大類,一般家用充電樁使用220V單項交流電源,功率主流為7kW,此外也有3.5kW和更大的40kW。

如果WiTricity公司公布的信息屬實,那麼將大概率滿足純電動汽車充電的場景需求。

在用戶普遍擔心的汽車無線充電可能帶來的電磁輻射問題,「微鵝科技」電源工程師餘峰表示:

不管是磁感應還是磁共振,最後傳遞能量用的都是空間磁場,而且因為至少要傳遞kW級以上的能量,能量等級大,空間磁場的頻率也相應地較低,否則作為驅動的開關電源部分會非常難以實現。因此,通常用於電動汽車的無線充電設備,其空間磁場頻率低於100kHz,這也是考慮了電磁兼容之後的選擇。這麼低的頻率傳遞,kW級能量中幾乎沒有能量可以逸散出去,成為電磁波。

換句話說,生物體是沒有辦法吸收空間磁場能量的,人們不用擔心空間磁場會對人造成輻射。

當然,現階段這方面用不用聽專家的,還需大家自行判斷。醫學專家也說過,電磁輻射可導致兒童智力殘缺、影響人們的心血管系統、影響視覺系統、誘發癌症並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後果應該能被克服。

另據報導,目前獲得WiTricity技術許可的中國公司,有浙江萬安科技和蘇州安捷,後者已經與小鵬汽車展開了合作,並以小鵬汽車G3作為測試車,測試該公司的無線充電設備。

整體來說,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目前尚處於早期開發階段,市場化水平較低,而國家標準的出臺將會加速該技術的發展。

汽車無線充電的優勢也顯而易見。

首先,方便。

直觀看,汽車無線充電少了一個充電頭的插播動作;深層看,在充電靈活度上更具優勢,甚至在後期可以擺脫一樁一車的局限,實現一樁多車充電。

其次,安全。

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的安全性相對比較高,沒有外露的連接器,避免漏電、跑電等安全隱患,不用擔心「用生命在充電」的情況發生。

正是因為這些優勢,無線充電技術不僅被車企追捧,也成為各種未來智能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

▌離大規模應用有多遠?

如此方便的汽車充電方式,概念車、模型車倒是出了不少,什麼時候大規模應用呢?實現的前提是試驗車的驗證。為此,奔馳、寶馬、日產以及中國的長城汽車等都在進行技術攻關。

比如2017年,WEY品牌在法蘭克福車展上推出了的XEV概念車,亮點之一就是採用了矩陣式無線充電技術,吸引了眾多網友關注。

同樣是在2017年,奔馳計劃於次年推出首款無線充電系統。奔馳將感應充電墊子放置在車庫或者車道的地板上,當車輛進入充電墊的範圍時,汽車的顯示屏指示燈會自動引導汽車進入有效充電的最佳位置。這個計劃公布之時,奔馳車主喜大普奔。不過據SlashGear報導,奔馳這套無線充電系統的功率為3.6kW,充電時間相對非常漫長。

有意思的是,奔馳的這個系統是與其「老對手」寶馬一起合作研發的。2017年9月,寶馬宣布2018年款530e混動汽車將配有無線充電系統配件。不過充電慢仍是寶馬無線充電系統的痛點之一。

現階段,除了充電效率低,造價昂貴也是汽車無線充電系統走向市場的絆腳石。據了解,Evatran公司的plugless無線設備售價,基本上是有線充電設備的5-6倍,而且目前無線充電也只是比有線充電少了一個插電源的步驟,絕大多數人不會想為此付出更多成本。

新事物的出現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阻力,科研人員和市場推廣者需要做的,是將這些問題一一破解。高通汽車無線充電業務高級技術市場經理舒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無線充電的種種擔心已經逐步解決。我們要知道,任何一項技術進入市場前,一定會經過一定的安全性、可靠性的驗證,也一定是在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之後才能進入市場的。據我了解,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際上,無線充電的相關標準都已經列入日程,確保相關產品在市場應用前得到驗證。」

▌國內在汽車無線充電方面的探索

從充電狀態看,汽車無線充電可以分為靜態和動態。靜態比較接近於充電樁充電,車輛停在固定車位上,但不用插線;動態充電則是車輛在行駛狀態下,由外部設備進行無線充電。

相比之下,動態無線充電似乎更有吸引力。其應用場景是,車輛一邊行駛一邊充電,這樣也就沒有什麼裡程焦慮了。實際上,國內已經有省份開始著手規劃。

2018年,浙江規劃國內首條「超級高速公路」的說法得到當地交通部門的證實。這條「超級高速公路」是杭甬高速複線,其中杭州段長約9公裡,紹興段長約29公裡,寧波段長約123公裡,規劃雙向6車道。該路段的吸引人之處,在於其智能、快速、綠色、安全四大革新。這條超級高速公路有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遠期目標——利用移動式無線充電技術,「一邊開車一邊充電」,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任忠表示。

而在此之前,2017年,山東濟南繞城高速上的光伏公路即竣工通車。由於路面能發電、未來還可能為行進中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一時間吸睛無數。

這段全長1.1公裡的路面有著眾多光環,包括「世界第一條光伏高速公路」、「最具科技含量的現代化高速公路」、「自帶充電、發電和融雪等黑科技功能」等。

不過遺憾的是,2018年6月,這條光伏公路因重型貨車的碾壓、雨水的浸蝕等原因,開始封閉維修。兩個月後的8月,施工單位再次進行維修。這次乾脆將行車道的光伏組件全部拆除,恢復成了瀝青路面,僅剩下應急車道的光伏組件還在「倔強」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濟南光伏高速通車還不到一個月,光伏路面組件就被偷走了一塊,表面有切割痕跡,同時旁邊還有7塊遭遇了重擊。

雖然路上有坎坷,但卻無法阻止不可逆的大趨勢。汽車無線充電,必將改變我們的未來出行。而且,這也只是無線充電應用的一個小場景而已。

車圖騰

資深汽車媒體人暮四先生(劉小悶)領銜打造

騰爺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體

相關焦點

  • 學習筆記|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效率影響因素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常見的技術路線有兩種,磁感應耦合式和磁耦合諧振式。無線充電技術出現的時間很長,一致無法使它替代有線充電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充電效率低。1 磁耦合諧振式系統關鍵部件磁耦合諧振系統,基本的組成模塊包括發射整流模塊,逆變模塊,發射端補償模塊,發射線圈,接收線圈,接收端補償模塊,接收整流模塊。
  • 首部國標出爐 無線充電前景無限
    在車聯網或手機上搜索到附近的無線充電站,將電動汽車開到充電模塊上面,不用充電槍連接,只需用車聯網或手機App點擊開始充電即可……如此方便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設施,已經在國內部分城市試運行。  日前,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標準工作組召開會議,討論了尚在制定中的「互操作」標準。
  • 利用停車位無線電源發射器給汽車無線充電
    打開APP 利用停車位無線電源發射器給汽車無線充電 發表於 2019-07-31 10:57:33 美國專利商標局(US Patent
  • SAE國際設立無線電車充電標準及四種充電速度
    ,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簡稱SAE)希望能夠讓這個過程變得更加簡單。SAE正在研發和提升汽車行業所使用的標準,這便是你能夠輕易的選擇你的汽車需要加的油的類型的原因,也是為什麼(大多數)電車充電器能夠與你的電車兼容。很快,SAE將設立無線電車充電的標準。
  •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電磁安全性的最新研究進展
    電動汽車(EV)以其清潔節能、低噪聲、起步平穩等特點受到了廣泛關注,而無線充電技術具有安全、便捷等優點,是電動汽車供電技術未來發展的趨勢之一。但是,隨著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推廣,其安全問題也勢必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之一,在安全性問題中,電磁洩漏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電磁洩漏與能量的有效利用、人體健康等都直接相關。
  • 影響著無線充電普及速度的關鍵要素
    打開APP 影響著無線充電普及速度的關鍵要素 中電網 發表於 2020-12-05 09:44:00 隨著無線充電標準的統一、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推廣,設備通用性和兼容性問題也逐步解決,無線充電技術可謂前景可期。那麼,是誰影響著無線充電的普及速度?答案是標準。 如今的無線充電標準三分天下: 緊密耦合方式,也叫電磁感應,代表有WPC(無線充電聯盟) Qi標準,工作範圍110-205KHz低頻的頻段。
  • 無線充電各種原理方案的比較 無線充電的技術瓶頸
    相比於電磁感應方式,其垂直距離得到了極大提高,而且也不需要嚴格對準;這些優勢激起了廣大公司的研發興趣,該技術被認為是將來最有希望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一種方式。目前,磁共振方式的無線充電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產品的商業化。
  • 無線充電原理分析
    電生磁->磁生電直到1978年,美國發明家約翰·喬治·博格爾開始嘗試給電動汽車進行無線充電。制定了5W或更小的移動終端的標準2012年1月,IEEE發布根據IEEE標準協會(IEEE-SA)的PMA磁感應標準,行業組成電力事務聯盟(PMA)。該標準與Qi相似,主要建置一套安全,節能的感應電源標準,並進行智能電源管理2015年9月,A4WP與PMA無線充電組織合併成AirFuel Alliance,推動統一無線充電標準
  • 華為P40虛假宣傳實錘,無線充電需買手機殼,網友調侃柴油機充電
    但就是華為p40這部備受關注的手機,卻出現了一個問題,最近有很多人指責華為手機涉嫌虛假宣傳無線充電。例如,知名企業查詢網站天眼查的官方微博直接指責華為官網的無線充電方式是顯得虛假宣傳。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高通Halo無線充電系統設計原理解析(高通Halo無線充電工作原理)
    >     摘要:高通Halo是針對汽車電動車發明的無線充電系統。此外,無線充電目前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制式,高通也在積極倡導無線充電標準的制定,一旦標準得到統一,那麼同一個設備便可以為不同的車輛進行充電。
  • 關於無線充電的三大標準和四種實現方式的介紹
    ,在安全性和靈活性上都做出了讓步,如今無線充電技術使得終端設備和充電器等各個環節都擺脫了線路的限制,實現電器和電源完全分離,在如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無線充電的技術已經開始在各領域中探索運用,顯示出了廣闊的發展前景,今天就來了解下無線充電的三大標準和四種實現方式。
  • 科學範|無線充電之路
    該公司主要研發無線輸電技術,已經與汽車製造商奧迪、寶馬、克萊斯勒、捷豹、日產和豐田合作。2009年,WiTricity公司的新技術由CEO Eric Giler在牛津舉辦的TED大會上展出。這次大會上,其展示了對一臺電視和三部手機進行同時無線供電。二、無線的傳輸之道無線供電的歷史就介紹到這裡,下面我就來看看這個過程到底是怎麼完成的。
  • 車載無線充電能否徹底擺脫有線的煩惱?
    [愛卡汽車 用車 原創]隨著手機使用頻率的不斷上升,手機充電的便捷程度開始逐漸影響使用體驗。於是,快充技術的出現大幅縮短了手機的充電時間,可即便這樣,在手機充電過程中,充電線仍然限制了使用手機的便捷程度,於是手機無線充電技術迅速蔓延至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車載無線充電器也就應運而生。車載無線充電誕生的初衷便是增加行車安全、提升使用便捷性,可使用體驗果真如此嗎?
  • 無線充電的電力傳輸技術原理和應用標準
    許多先進的電池供電設備都已實現了無線充電。只需要簡單支持特定的基站,甚至是來自不同製造商的基站,即可無物理接觸地給設備充電。而來自不同製造商的設備之所以具備互操作性,是在於開放標準。開放標準通常是由某一特定行業聯盟發起和制定的,這種聯盟一般是由該行業對特定技術感興趣的廠商組成。
  • 無線充電的電磁輻射有多強?微波爐為何能給手機充電
    不可否認,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其充電過程中產生的輻射會不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這是許多消費者所關注的。無線充電技術以電磁感應原理為研究基礎,工作原理十分簡單,類似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變壓器,但功率較小。
  • 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提出的時間較早,但為何遲遲不得量產?
    隨著汽車電汽化的快速發展,更多和新能源汽車所關聯的技術也隨即誕生出來,充電便捷化,快速化,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所以無線充電技術也開始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相比插座充電方式,無線充電省卻了長長的充電線,甚至能夠停車即充,能夠解決智能設備續航時間短以及電動汽車充電樁短缺的問題,因此是未來充電技術升級的必然方向,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技術提出的時間較早,但為何遲遲不得量產
  • 無線充電原理詳解(圖文)
    任何廠商的任何機型均可使用的「Qi」規格將成為全球標準。停車即可充電的EV(電動汽車)用充電系統也在推進研發。   無線充電已經在電動牙刷、電動剃鬚刀、無線電話等部分家電產品中實用化,現在其應用範圍又擴大到了智慧型手機領域。   NTT DoCoMo在2011年夏季以後陸續上市了多款支持無線充電的智慧型手機和充電座。
  • 特斯拉線圈:無線充電的崛起
    編者按:電池續航不足始終制約無人機的發展,其他消費電子也存在這個問題,而特斯拉線圈會改變這一切嗎?因此,Wibotic方面表示,即使出現無人機劇烈搖晃或大風天氣,也不影響系統的充電效率。飛利浦此前曾展示了一款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料理機,它依靠嵌入廚房灶臺的線圈供能,絲毫不會受到潑濺汁水、汙垢等影響。  不管無線充電技術是否能如大劉在《三體》中描繪的那般高度發達,但至少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必不可少。
  • 無線充電技術在電動汽車和醫療設備領域的電磁輻射問題
    無線電能傳輸(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技術作為一項新型的電能傳輸方式,可有效地實現非接觸式電能傳輸,減少觸電危險的同時大大地提高了充電系統的安全性。隨著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研究的不斷加深和推廣,無線充電產品將成為未來最有潛力的市場之一。
  • 羅姆推出Qi車載無線充電解決方案
    目前,普及速度最快的WPC Qi標準,已經被歐洲汽車標準組織「CE4A*4」採用在車載充電標準中,預計,2025年將會有更多汽車配備支持Qi標準的充電臺作為標配。與已經發售的Qi認證合格的接收端參考板「BD57015GWL-EVK-002」組合,可輕鬆實現支持WPC Qi標準EPP的車載無線充電。羅姆未來還將針對日益擴大的無線充電市場,率先開發打造舒適環境的晶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