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力學的泊松方程

2020-12-05 經典力學007
西莫恩·德尼·泊松

本文是從萬有引力定律出發,通過類比電場中高斯定律推出引力場中泊松方程。

前提條件:

1、牛頓理論適用

2、非相對論

3、平直時空

首先,要知道

萬有引力:

引力場:

寫成矢量形式

引力勢:

其中引力場和引力勢之間的關係為

接著,我們假設,在一個封閉曲面S內部某一個質量為m1的靜止物體

該物體在S面的質通量

由任意包圍m1的封閉曲面,質通量不變,則對於以m1為中心,半徑為r的球面求解,得

於是,可以得到封閉曲面內總物質在S上的總質通量

總質通量

又由於,總質量可以用密度和體積表示,得

於是

高斯定律,把左邊變為體積分,得

代入引力場引力勢的關係

去掉積分符合,得

其中

(▽▽=▽2=△)

於是,得到了引力場中的泊松方程

此方程是找到愛因斯坦場方程係數κ的關鍵點。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牛頓的重力方程對水星不起作用?
    牛頓力學和經典天體力學以萬有引力定律為基礎,研究行星和天體的運動,它們通過下述公式闡述了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和另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之間的力:F = GMmr2,其中r是物體之間的距離,G是引力常數。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是動量守恆原理。
  • 從泊松方程的解法,聊到泊松圖像融合
    先看看其驚人的融合結果(非論文配圖,本人實驗結果):這篇文章的實現,無關目前算法領域大火的神經網絡,而是基於泊松方程推導得出。泊松方程是什麼?很多朋友比較熟悉概率論裡面的泊松分布。泊松方程,也是同一個數學家泊松發明的。但卻和泊松分布沒有什麼關係,是泊松物理學領域提出的一個偏微分方程。這裡表示的是拉普拉斯算子,和 (在泊松方程中是已知量)可以是實數或複數值方程,特殊情況當時被稱為拉普拉斯方程。
  • 波動方程的推導過程
    首先假設,在原點處有振動y=f(t),振動以速度v向x軸正方向傳播,則t時刻x處的振動方程是即x處的振動比原點處慢x/v。這樣我們就得到了沿x軸正方向傳播的波函數一般形式從波函數出發,可以推導出波動方程的一般形式。
  • 探索量子力學世界的語言,薛丁格方程的誕生——波動力學
    小編雖沒學過量子力學,聽過了太多的量子科學家們的八卦故事,偶然的機會認真的了解了量子力學的發展史,有些故事還是挺有意思的,但不是八卦故事那樣神秘又傳奇,從今天開始,分享一下自己學到的量子力學發展的故事。狄拉克等著圖書館一開門兒,馬上就竄進去。然後再書堆裡就一頓找,終於找到他需要的東西了。這東西叫做泊松括號。是法國數學家泊松在解哈密頓正則方程的時候發明的一種數學符號。
  • 開啟量子力學大門的鑰匙:薛丁格方程
    早在牛頓創建經典力學之前的17世紀,當時人們就對於力學產生一些模糊的認知,例如: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必然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結果,但是如何計算物體受到的外力呢?卻沒有人知道,牛頓偉大的地方就是為這種現象找到了一個十分簡練的數學表達式,即F=ma,物體受到的外力等於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F=ma,一個看似簡單的乘法運算,卻可以解釋很多複雜的問題。
  • 世界級千禧難題— 「納維-斯託克斯方程」
    在書中除了著名的牛頓三大定理以外,牛頓還提到流體力學相關的內容,他寫到:對於平直的均勻流體,流體層與層之間的剪應力正比於垂直流體方向上的速度梯度。在流體力學中,有很多方程,但很多方程都和納維-斯託克斯方程有著聯繫,可以說,該方程在流體力學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但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套用指環王的故事,納維-斯託克斯方程可以比做至尊魔戒,其它大大小小的方程比做各個流體力學國度國王擁有的普通戒指,那麼可謂是一戒統領眾戒 (one ring rules all rings)。
  • 五分鐘量子力學(七),量子史話:偉大的薛丁格方程
    描寫這個微觀粒子的量子態隨時間變化的方程就是薛丁格方程,這是小編將在本文中想跟各位小夥伴一起來學習的重點。只要高中畢業的小夥伴都知道,在經典力學裡面,當質點在某一時刻的狀態是已知的情況下我們利用運動方程就可以求出以後任意時刻質點的狀態。思考:在這種狀態下,世界都是可知的。
  • 牛頓力學
    牛頓經典力學的建立是科學形態上的重要變革,標誌著近代理論自然科學的誕生,並成為其他各門自然科學的典範。經典力學建立的歷史條件和客觀原因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得益於已有的科學成就。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笛卡爾等人在天文學、力學、光學、數學等方面的貢獻,為經典力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伽利略與克卜勒對牛頓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更是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伽利略通過對自由落體的研究,已經發現了慣性運動和在重力作用下的勻加速運動,奠定了牛頓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
  • 5分鐘看懂,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方程是這樣來的
    愛因斯坦明明可以定義一個新的常數H,然後讓H = 8πG,如此不就會得到一個更簡潔的方程嗎?難道他對π有某種特殊的愛,比如因為這是他的生日?真實的故事沒有這麼異想天開,但更加有趣。愛因斯坦之所以不想發明一個新的常數,是因為G已經存在了,它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常數,因此這很合理。雖然廣義相對論取代了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但說到底它仍然是引力,而且它的強度也和之前一樣。
  • 力學學習複習重點--質點運動學、動量守恆、牛頓定律、流體力學
    質點運動學兩類基本問題一 由質點的運動方程可以求得質點在任一時刻的位矢、速度和加速度;二 已知質點的加速度以及初始速度和初始位置, 可求質點速度及其運動方程 。牛頓第一定律,也稱慣性定律。讓我們想像一下,若木塊放在一個絕對光滑的平面上,再用手指推一下,它將如何運動呢?這樣,你一定能得出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了: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將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不變。牛頓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體都有一種保持本身運動狀態不變的特性,稱為慣性。大到宇宙間的天體,小至基本粒子都具有慣性。
  • 被曲昭偉教授批為湊出來的薛丁格方程,到底是不是偽科學?
    曲教授說量子力學就是一個騙局,薛丁格方程就是湊出來的。 等到牛大神總結出F=ma這一力學定律之後,牛大神就飄了,以致於認為天下人都是傻B,沒有哪個女人配得上他,於是牛大神就孤傲的單身了一輩子。不過,牛頓第二定律幾乎可以解釋一切運動現象,當然也可以完美的用粒子說來解釋光的直線傳播、反射、折射現象。
  • 物理學的革命,量子力學的建立,以及波動力學的誕生
    這篇論文是這樣開頭的:「大家都知道,量子論用來計算象氫原子的能量這類可觀察量的成形規則,從那種把電子的位置和運行周期這類原則上顯然是不可觀察的量之間的關係作為基本元素的理論基礎看來,是會受到嚴厲的批判的」,而本文則「試圖為理論量子力學建立一個僅僅以那些在原則上可觀察的量之間的關係為根據的基礎」。海森伯認為他當時是受了愛因斯坦建立狹義相對論時否定牛頓絕對時間概念的啟發的。
  • 為啥牛頓力學和狹義相對論都不適用於微觀世界?
    前面我寫了狹義相對論相關文章,也介紹了牛頓力學和狹義相對論各種的適用範圍,但是這兩個理論都有一個特點,不太適用於微觀世界,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牛頓力學的適用範圍不如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因為牛頓力學必須是在宏觀低速情況下才是正確的,一旦運動物體速度超過0.1倍的光速後,必須用狹義相對論來計算才正確,所以狹義相對論更加接近事實真相,但是這兩個理論的適用範圍都是「宏觀世界」,一旦到了微觀世界,兩個理論都馬上歇菜了。
  • 牛頓力學全錯,早已被《相對論》推翻!為什麼中學生還需要學習?
    不管對於上過學或者沒有上過學的你,也必然知道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這樣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至於牛頓的偉大之處,我在這裡也沒有必要再多做贅述。牛頓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已經統治物理學整整兩百餘年。這在期間,牛頓力學被奉為權威,沒有任何科學家可以挑戰他的絕對地位。
  • 科普:天文學中使用經典牛頓力學對黑洞質量的測量
    但實際上經典的牛頓力學在天文學的研究中仍然有著很大的應用範圍,比如在本篇科普小短文中即將討論的黑洞質量的估算(或者測量)。先簡單的說一下黑洞的定義,黑洞這個名詞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惠勒於1969年提出的,但是黑洞的物理最早在1916年由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通過計算得到的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
  • 揭秘牛頓力學本質之謎
    揭秘牛頓力學本質之謎作者張祥前交流微信zhxq1105974776【本文大寫字母為矢量】
  • 二維晶體具有奇特彎曲泊松效應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結構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試驗室的納米力學研究團隊利用密度泛函原理研究發現了二維晶體中的彎曲泊松效應。
  • 流體力學NS方程推導
    ,也是成立的,因此才保證NS方程也適用於描述湍流。  3 動量方程:牛頓第二定律的流體表達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流場中取出控制體滿足如下規律:某一時刻,控制體中所有流體微團的總動量隨時間的變化率=控制體中所有流體微團受到的合力。
  • 如何理解拉格朗日方程
    拉格朗日方程是理論力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程,它和牛頓力學一樣,都是一種對力學系統的描述。
  • 楊振寧的理論是麥克斯韋方程的推廣,他是量子力學裡的麥克斯韋
    連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也不知道磁是怎麼產生的。哈雷(命名了一顆哈雷彗星的人)認為地球上有許多不同的殼,一個殼在另外一個殼裡面轉,於是就產生了磁性。在總結前人規律的基礎上,1865年麥克斯韋提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經典的麥克斯韋方程組有4個方程,描述了電荷和電流分布產生的電場和磁場,以及這些電場如何隨時間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