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ZigBee技術的紅外人體探測系統測試

2020-12-07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為減少城市戰傷亡率,提出了一種基於ZigBee和藍牙技術紅外人體探測系統方案。以星型網絡為原型,對系統探測距離及靈敏度、抗幹擾能力、節點功耗、穿透能力進行了測試,做出了定量分析,提出了增大發射功率、使用穩定鋰電池、縮小探測距離及角度、部署在關鍵點、增加關鍵點路由等改進方法,從而提高系統實戰穩定性。測試表明,ZigBee紅外人體探測系統功耗低、抗幹擾、組網速度快、穿透能力強。半徑為6 m,圓心角為80°的扇形是其理想的探測區域。
關鍵詞:ZigBee人體探測;協調器;城市戰;測試

隨著全球範圍內的恐怖襲擊、局部戰爭不斷升級,城市已成為21世紀的主戰場。運用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能有效地提高城市戰中精確打擊、重點防禦能力,ZigBee作為現存的最適合於搭建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新興技術,已經受到國內外普遍關注,探索其城市戰應用對提高我軍戰技水平跨躍式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筆者以紅外人體探測這一典型應用為突破口,對基於ZigBee技術的紅外人體探系統進行了測試,為實戰應用提供了參考。

1 原型系統
由於應用背景為戰場人體探測,設定ZigBee終端節點之間不通信,只與路由節點或協調器節點進行數據傳輸。鑑於星型網的簡單結構,首先從星型網入手,實現一個小型ZigBee星型網的組網。原型系統使用成都無線龍公司生產的ZigBee網絡開發平臺和深圳商斯達公司生產的SS-101紅外人體探測模塊。3個ZigBee終端節點與紅外探測模塊相連,協調器節點與藍牙串口通信模塊相連,上位機上運行監視界面。各節點及模塊使用電池或外接電源供電,系統加電後協調器自動建立網絡,終端節點加入後系統進入休眠狀態,當有人靠近某一終端節點時,紅外人體探測模塊輸出電平信號喚醒終端節點,將報警信號傳送到協調器,協調器通過藍牙串口模塊與上位機串口連接並發送報警數據至上位機。實物連接示意圖如圖1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55725.htm



2 穩定性測試及改進
2.1 測試說明
在系統測試過程中,儘可能全面地營造出城市戰中可能出現的探測場景和無線信號幹擾源,採取實際測試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提出了改進系統穩定性的方法。但在普通室外環境下,電磁幹擾強度不夠,實戰複雜電磁環境不易構建,加之建築物的反射不易控制、人為測量誤差等因素,導致測試結果可能有一定的偏差。
2.2 通信距離測試
2.2.1 測試過程
考慮到城市戰應用環境,將測試地點選在室外樓房之間,使用外接電源和鹼性電池兩種方式為終端節點和協調器節點供電,以實現節點不同的發射、接收功率。協調器加電後完成初始化並自動建立網絡,終端節點加電後自動搜索網絡,成功加入後終端節點上的LED每秒閃爍一次,在無法搜尋到網絡或發現網絡鏈路丟失後該LED保持常亮,同時繼續搜尋網絡。在不同的距離上每組測試做10次,測試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實際測試發現,在室外環境下如果Zigaee節點均使用電池供電,節點間通信實際距離可以超過30 m,甚至在45 m之外的地方也能保持良好的通信狀態,但偶爾會有中斷現象。如果加大收發功率,用外接電源來維持模塊的供電,則可以實現60m的通訊距離。


相關焦點

  • 基於紅外對射技術的安全警示系統設計
    由於紅外線是不可見光,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保密性,因此紅外技術主要應用在探測、控制、測量等系統,以及防盜、警戒等安保裝置中。例如軍事或醫學領域中的紅外熱像儀測溫系統,民用領域內的人體識別、人體運動特徵探測和速度測量,安防系統中的紅外報警器等。
  • 基於89C51和紅外對射技術的安全警示系統設計
    由於紅外線是不可見光,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保密性,因此紅外技術主要應用在探測、控制、測量等系統,以及防盜、警戒等安保裝置中。例如軍事或醫學領域中的紅外熱像儀測溫系統,民用領域內的人體識別、人體運動特徵探測和速度測量,安防系統中的紅外報警器等。
  • 淺析無線被動紅外探測報警系統技術特點
    基於自身結構特性,如何運用一系列先進技術,合理解決其固有的產品問題,是無線報警產品贏取未來市場的重要基礎。隨著TP/IP技術的發展,無線報警產品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兼容性、穩定性、擴展性始終成為未來的主流技術發展趨勢。  無線報警器的市場應用通常產品做到最後必定是細節制勝,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專業程度,決定了無線報警系統的市場成敗。
  • 技術革新 紅外探測報警器走向高端應用
    紅外探測市場經過迅猛增長後,技術革新需求不斷提升,未來大型紅外探測或將佔有一席之地。  紅外探測工作原理  不同種類的物體發射出的紅外光波段是有其特定波段的,該波段的紅外光處在可見光波段之外。因此人們可以利用這種特定波段的紅外光來實現對物體目標的探測與跟蹤。將不可見的紅外輻射光探測出並將其轉換為可測量的信號的技術就是紅外探測技術。
  • 89C51和紅外對射技術的安全警示系統設計
    例如軍事或醫學領域中的紅外熱像儀測溫系統,民用領域內的人體識別、人體運動特徵探測和速度測量,安防系統中的紅外報警器等。紅外報警技術是其中最重要、最普及的研究領域之一,隨著集成電路技術和智能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紅外報警技術逐步走向成熟,設備趨向小型化和智能化,其應用也從最初的軍用,逐漸過渡到公共場合中的警示系統、居民住宅中的防盜系統、事業單位的防入侵系統等。
  • 非接觸式紅外人體溫度測量技術
    紅外非接觸式測溫技術已廣泛應用到醫學中,用它來測量體溫簡便、迅速、準確率高。本文概述了紅外測溫儀的基本原理、特點以及在人體溫度測量上的應用。基本原理1. 1 人體的輻射人體是天然輻射體,輻射率極高。人體內外各部分輻射能量不同,其波長在2~20um(遠紅外),且人體是通過體表與環境不斷進行熱量交換,在20℃的環境中靜止裸體熱量約有60%是以輻射形式進行的。人體表面輻射係數接近於1, 輻射耗散熱量Q和輻射面積及體表與環境溫度差ΔT成正比,因而可以對通過兩塊相等輻射面積上在同一較為穩定的環境下熱輻射的差異進行對照性檢查,來獲得人體體表的溫度信息。
  • 這幾種無線技術為家電智能保駕護航
    而無線通信技術成為了家電智能化的基石,當前市面上,智能家電採用較多的無線技術基本有以下幾種:zigbee技術、紅外技術、藍牙技術、Wi-Fi技術以及射頻技術等。 Wi-Fi技術 智能家電系統大多基於Wi-Fi無線物聯網技術,以實現對家電設備的智能控制。
  • EESkill 人體紅外感應模塊用戶手冊
    D-SUN PIR 人體紅外感應模塊 是基於紅外線技術的自動控制產品。靈敏度高、可靠性強、超低功耗,超低電壓工作模式。廣泛應用於各類自動感應電器設備,尤其是乾電池供電的自動控制產品。主控晶片:STC89C52RC硬體環境:Mini51V2.0開發板 +人體紅外感應模塊測試程序:人體紅外感應測試程序
  • 基於紅外熱成像儀的工作原理
    紅外測量技術的發展使材料的靈敏度、工作溫度和探測率也在不斷的向高層次發展,並不斷的發現新的材料。在規模上,紅外熱成像儀將會不斷的向大規模焦平面方向發展(即熱成像儀);探測波長方面,要由單色向雙色和多色發展;隨技術的發展,紅外熱成像儀作為一種先進的測溫設備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各個領域。
  • 如何安裝紅外對射報警系統
    正文: 今天介紹一下紅外對射報警系統的安裝 一、主動紅外對射 主動紅外報警器是由發射機和接收機組成,發射機是由電源、發光源和光學 系統組成,接收機是由光學系統、光電傳感器、放大器、信號處理器等部分組成。 由發射機發射出的紅外線經過防範區到達接收機,構成了一條警戒線。
  • 紅外探測傳感器能否正確區別人與動物?
    紅外傳感器通常採用熱釋電元件,這種元件在接收了紅外輻射溫度發出變化時就會向外釋放電荷,檢測處理後產生報警。這種探測器是以探測人體輻射為目標的。這樣的稱之為被動紅外探測器, 動物也有熱量會發射紅外線,所以常規的吸頂式人體紅外探測器是沒辦法區分人和動物的。 技術的不斷突破,也推動著紅外傳感器的市場應用進一步擴大。
  • 基於ZigBee技術的大棚溫溼度無線監控系統研究
    大棚種植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典型技術,其應用日益普遍。而大棚內部的溫溼度對農作物的生長密切相關,因此對大棚內溫溼度數據的監控就顯得非常重要。大棚溫溼度監測與控制是農業現代自動化、數位化的關注熱點之一。基於ZigBee技術的大棚溫溼度無線監控系統具有低功耗、低成本、自組網等特點。滿足大棚溫溼度監控系統的需求,能夠對大棚內的溫溼度進行自動監測和控制,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動化、數位化和網絡化。
  • 毫開爾文級別敏感度的常溫紅外探測
    常溫的紅外探測技術在紅外夜視,安全監控,電路檢測,醫學診斷,結構缺陷篩查,以及科學研究方面有廣泛應用。等效噪音的溫度差(Noise Equivalent Differential Temperature, NEDT)是決定紅外相機對溫度的敏感度和成像質量的關鍵性能參數。
  • ...報導劉晶及合作者對拓撲光電探測的展望:基於半金屬的高性能...
    本站訊(通訊員 劉晶) 近日,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微納測試課題組劉晶副教授以「天津大學精密測試技術與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為第一單位,與合作者美國耶魯大學Fengnian Xia教授、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Di Xiao教授、西班牙巴塞隆納科學與技術學院F.Javier García de Abajo教授和北京大學孫棟教授,在國際刊物
  • 基於熱釋電傳感器的人體輻射檢測電路設計
    關鍵詞:人體輻射;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照明;信號檢測;人身安全0 前言 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對於生活的信息化、自動化要求不斷提高。如果能將傳統的機械開關,光控開關和對人體散發的熱輻射具有感應功能的傳感器相結合,做成一個能夠自動開啟燈光照明的裝置,即當人進入室內時,傳感器感受人體熱輻射,控制開關打開燈光,將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本文利用熱釋電紅外傳感器,設計了一個基於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人體熱輻射自動檢測電路,實現了對人體熱輻射的檢測,為自動啟動照明開關提供控制信號。
  • 「技術應用」紅外特性檢測技術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
    但是由於維恩位移定理針對絕對黑體來描述的,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因此由紅外探測儀器探測到數據需要進行一定的修正。 針對人體測溫的紅外圖像處理 紅外相機和普通相機不同,普通相機的感光元件一般是CMOS或者CCD,這類可見光感光元件的每個像素都由有紅綠藍三種顏色的感受器組成,這和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紅外探測器主要是基於氧化釩作為感光焦平面的非製冷型紅外相機有很大不同。
  • 中遠紅外探測:照亮「隱秘的角落」
    從紅外線被科學家發現開始,紅外探測技術已經逐漸在各個領域大放光彩。無論是我們隨處可見的感應燈、感應水龍頭,或是軍事上紅外偵察、制導技術。在使用網絡攝像頭或手機攝像頭時,我們會體驗到過去幾十年來針對可見光波段開發的廉價、緊湊型傳感器的強大功能。相反,探測肉眼不可見的低頻輻射(如中、遠紅外輻射)則需要複雜且昂貴的設備。
  • 福祉科普|近紅外腦成像系統
    說到腦成像技術,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或是腦電(EEG)。單拿fMRI來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這項技術發展開始,學術領域發表的相關文章便逐年呈指數增長;在應用方面,fMRI更是醫生用於確診病情的關鍵手段之一。而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成像技術(fNIRS)雖然與fMRI和腦電的起源時間相差不大,卻表現得相對低調許多。
  • 基於zigbee的太陽能自動追光燈與電子廣告牌的設計,軟硬體系統解決...
    國外背景:據了解,1974年至1997年,美日等發達國家矽半導體光電池發電成本降低了一個數量級;最近俄羅斯在太陽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利用熱泵和熱管技術將太陽能和地熱、居室廢熱綜合利用起來,是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大大降低;國內背景:我國比較成熟太陽能產品有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和太陽能熱水系統;使用光伏產品發電的經濟性相對不足,因此長期以來我國光伏產品主要用於解決偏遠無電地區的電氣化問題
  • 紅外熱成像人體測溫布控系統
    熱成像測溫是通過非接觸方式檢測人體溫度,可以簡捷、安全、直觀、準確的查找、判斷人員是否存在體溫異常現象,迅速採取措施解決防止發熱人員流動。1.2 系統架構圍繞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下的人體測溫預警管控業務建設要求,測溫布控系統提供兩種應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