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DNA是雙螺旋結構的是她,而她未獲得任何榮譽,為什麼呢?
1952年,英國生物物理學家羅莎琳德·弗蘭克林發現脫氧核糖核酸即DNA的結構類似螺旋樓梯,這一發現可以稱為基因研究領域的裡程碑。然而這一榮譽最終卻落到了富蘭克林的上司毛裡斯·H·F·維爾金斯和另外兩名研究人員弗朗西斯·哈利·克姆普頓·克裡克和能姆斯·沃森頭上。
弗蘭克林認為DNA是核苷酸分子規則排列成的大分子鏈。這一設想在當時不能簡單地用顯微鏡來證明,只能依靠X射線來解決。於是這位女科學家成功地拍攝了DNA晶體的ⅹ射線衍射照片,並通過長時間認真分析得出了DNA分子是雙螺旋狀結構這一結論。
人類生命基石的構造第一次被破解,這一發現為依靠現代基因技術破解人類基因遺傳密碼莫定了基礎。弗蘭克林的成果沒有馬上發表,一方面因為這個保守的女科學家期望同事證實她的觀察結果,另方面是因為在當時這一領域由男性主宰,身為一個女科學家處境是非常艱難的。
1953年,她的上司,紐西蘭物理學家維爾金斯在沒有經過弗蘭克林同意的情況下,把她的DNA的X光片發給了他的英國同事克裡克和美國生物化學家詹姆斯·沃森。這兩位科學家已經知道DNA的化學構成:糖、脫羥核糖、碳酸鹽,以及腺嘌呤、胞嘧啶、鳥嘌呤和胸腺嘧啶,他們馬上意識到弗蘭克林這一發現的重大意義,在經過了一系列補充後以自己名義發表了這一成果。
這篇1954年4月發表於《 Nature》上的關於DNA雙螺旋結構的文章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沃森和克裡克在文章中構建了無懈可擊的DNA模型,這也讓兩人共同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醫學獎,而弗蘭克林卻一無所獲。真正發現DNA是雙螺旋結構的是她,而她未獲得任何榮譽,為什麼呢
醫學上的基因治療
1989年5月,利用基因技術改變細胞的做法,首次應用於人類醫學領城。到1989年,已經有3089名患者使用了這一療法。基因療法起先是修復有缺陷的基因、即用一個完好無損的複製基因來代替受損基因,而今天基因療法的定義擴展到滲人細胞內的基因序列。
著名分子生物學家
在生物分子學領域獲得成功之前,英國物理學家弗朗西斯·克裡克在1945年二戰時期為英國政府製造了水雷。1946-1976年,克裡克在劍橋藥學研究實驗室工作,在其事業的後半段他還曾致力於研究地外智能生命的存在。他的同事沃森來自於芝加哥,剛開始從事病毒研究,後來成為哈佛教授,致力於人類基因研究。
令人驚訝的認識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基因研究的一個目的便是破解人類遺傳基因密碼。1990年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預測人類基因為10萬個。2001年2月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類基因數量為近4萬個,是果蠅的兩倍。2000年,美國遺傳學家克菜格·文特爾和他的團隊首次破解了人類基因組,不過那時他們只確定了少數基因的功能。
遺傳學和基因技術的發展
孟德爾法則
1865年,奧地利生物學家喬治·約翰·孟德爾根據眾多植物雜交法則提出了基因的遺傳特徵。
基因控制
1970年,兩位微生物學家哈米爾頓·史密斯和丹尼爾·納森斯共同為DNA基因重組和後來的基因控制奠定了基礎。
基因突變細菌
1973年,美國科學家首次製造出基因突變細菌,這一成果標誌著現代基因技術的誕生。第六部分技術化時代的來臨。
基因組合體
1976年,出生於印度的美國化學家哈爾·葛賓·科拉納首次合成核酸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