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認知眼界格局,就可以說是軟實力了。《DK探索百科:文明》

2021-01-09 木子好書推薦

這本書可以說非常特別,因為類似題材的書,之前幾乎沒給大家推薦過。

它關乎歷史,但不是孩子熟悉的閱讀視角;

它關乎科普,但探秘的味道更濃;

它是大部頭,但一點都不刻板嚴肅,能吸引孩子一直讀下去;

它不是教輔,但知識點滿滿;

它不是畫冊,但插圖很多,很震撼,也很珍貴。

它,就是來自DK經典品牌E.Explore系列的《DK探索百科:文明》。

一看到「DK」這兩個字母,相信大家都會由原本的好奇,轉為恍然大悟:「怪不得你會這麼說,原來是DK的書啊!」

DK是全球科普讀物中最權威的標杆,在咱們心中,它就是品質的代名詞。

這本書的英文原版於2006年上市,非常受讀者的喜愛。

今年被科學普及出版社引進國內,在已臻於完美的基礎上,又從內容到形式做了全新打磨,內容更新、品質也更高。

可以說,這部中文版,絕對是現在世面上獨一無二的版本。

首先從內容上說,它跨越了整整600萬年。

從600萬年前人類的起源和演化說起,講到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尼羅河流域、黃河流域等世界主要的文明起源地,以及古埃及木乃伊之謎,還有古希臘、古羅馬的文明發展史。

和歷史相比,「文明史」 講的是社會進步的歷史,包括藝術、科學、人文、社會學等方方面面,所以,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包羅萬象,跨越了歷史、地理、生物、藝術、社會等多學科。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孩子不僅能對經濟、社會、文化等人類活動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整體的了解,還能不斷地豐富認知、開拓眼界、提升格局。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說知識和技能是「硬功夫」,那麼,認知、眼界、格局,就可以說是「軟實力」了。

而軟實力,正是孩子的核心競爭力,將決定他未來的層次和高度。

其次,從形式上來說,所有內容都是在3330幅高清圖片中慢慢鋪陳開來的。

所以,儘管它是大部頭,卻非常好讀。

創作既有視覺衝擊力又包含信息豐富的圖書,使讀者能夠理解每一個主題,是DK公司堅持了40多年的理念。

所以,DK的書圖片都很震撼,很多都是頂級攝影的作品,或者世界各大博物館館藏照片。這本書也很好地體現了DK的這一精髓。

大16開,閱讀體驗超棒▽

370頁,大家可以感受下它的厚度▽

重3斤多,知識體量相當大▽

依據最新考古發現,做了大量知識點補充和修訂

這本書並不是照搬英文原版,而是根據最新的重大考古發現,補充了大量知識點。更新日期直至2019年。

比如,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胡夫金字塔」,尚有很多未解之謎。

書中更新了2017年的最新考古發現:

比如,1845年,英國探險家約翰·富蘭克林率隊進入加拿大北極圈,卻再也沒有回去。這支隊伍是有史以來探索西北通道的最大一支,他們的失事原因是探險史上的最大謎團。

書中更新了2014年和2016年的最新發現:

再比如,書中還收錄了關於木乃伊的最新考古發現:

與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等強強聯合,史料權威且珍貴

這本書的史料都經過嚴格審查,圖片資源更是來自世界著名博物館和通訊社。

書的致謝頁中,圖片的來源列了足足4頁▽

不僅提到了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埃及博物館,還有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因二戰而成立的新聞紀實圖片社——瑪格南攝影通訊社,等等。

此外,書中還展示了大量私人收藏家的珍貴藏品,比如,瑪雅書,它的收藏家目前為止只授權了本書使用。

這是被保存下來的四部瑪雅文字記錄之一。最初是被畫在無花果樹皮做的紙上,然後像圖中這樣一頁一頁摺疊起來的▽

這些都充分保證了書中史料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也說明了這本書圖片的珍貴性和稀缺性。

不乏貼近初、高中歷史教材的知識點

這部書中還有多處貼近初、高中歷史教材的知識點,可以為孩子今後的歷史學習作鋪墊,也可以作為課本知識的拓展延伸。

比如,關於我國的甲骨文和青銅器:

七年級(上)歷史課本中的相關內容▽

《文明》中對應的內容▽

再比如,古埃及、兩河流域、古印度,以及希臘和羅馬的大部分內容:

九年級(上)歷史課本目錄▽

《文明》中對應的部分內容▽

在這本書的「古羅馬」部分,我還看到了大名鼎鼎的「母狼育嬰」青銅雕像。

很長一段時間,它都被認為是羅馬建城的縮影。直到2012年研究發現,母狼部分是11-12世紀才建造的,嬰兒部分則更晚。

這幅圖在九年級(上)歷史課本中也可以見到。這本書無疑對課本知識點做了拓展延伸。

趣味知識點,滿足孩子的獵奇心理

這本書的內容超豐富,而且不是從頭到尾都「正襟危坐」地向孩子們講述。

時不時地,它就會冒出一個或好玩、或奇葩的知識點,能充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比如,你見過世界上最古老的麵條嗎?

太平洋復活節島上的雕像是外星人建造的嗎?

「霍比特人」真的存在嗎?

當孩子忍不住把這些內容和小夥伴或咱們大人分享時,就表明他消化了這些知識,還會發現原來歷史竟然這麼有趣。

而且,書中還有大量關於木乃伊的探討——

包括分布地域(埃及、秘魯、中國等)、製作和防腐工藝、具體展示(不只人類,還有猛獁象等動物木乃伊)等,為我們一層一層揭開了木乃伊的神秘面紗。

不過,在這裡我要提醒下大家,這一部分會有大量關於木乃伊的真實圖片,如果孩子對此類圖片較為敏感,建議先看其他部分,再看這一部分的內容;

或者先查閱資料,對木乃伊有一定的了解後,再來看這一部分內容。

大家還可以通過下面這個視頻來認識這部有顏又有趣的世界文明史:

關於適讀年齡,我覺得7歲+的孩子都能讀,也非常適合咱們大人讀。

在這裡,我建議可以全家人一起讀,在讀書的過程中,還可以進行一些討論,孩子能收穫更多。而且和孩子共讀的時光,也能成為彼此回憶中最美好的片段~

DK探索百科+館藏珍寶,探秘文明起源

一、內容系統,邏輯清晰,孩子容易懂,輕鬆get世界文明史

這本書通過4個部分來給孩子講述人類文明進程:

①史前文明

②古埃及木乃伊之謎

③古希臘

④古羅馬

每一個部分的內容,都按照「主題和時間」線索串聯。邏輯清晰,知識點豐富,孩子每讀完一個部分,基本上就能了解對應文明產生、發展、結束的全貌。

本書完整目錄頁(點擊可查看大圖)▽

這裡,我帶大家看一下這本書的第一個部分「史前文明」。

史前文明的時間段怎樣定義?書中的界定是:從600多萬年前,我們的類人猿祖先開始兩腿直立行走開始,直到最後一批沒有文字記錄的人類。

這個部分首先講述了「人類的起源和演化」。

然後講述了「城市和國家的形成」,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是人類文明最早的誕生地。

之後書中又講述了「由這些原生文明派生的文明」。

最後,人類發明書寫時,史前時期也就走到了盡頭。

由此,史前文明的重要內容就給孩子講完了。為了幫助孩子鞏固知識、查找方便,書中還在每個部分的結尾做了特別實用的附錄。

這樣的講述系統全面又層次分明,可以把人類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中。

二、知識多元,不僅講歷史,更是百科全書,孩子漲知識、拓視野

這本書擁有3000多個知識點,跨越600萬年的歷史文獻和史料,不僅講歷史,還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活脫脫一部大百科全書。

比如,建築:

神話:

考古:

宗教:

文化:

科學:

藝術,等等。

從豐富、多元的知識點中,孩子就可以了解關於文明的方方面面,還能培養跨學科的視野和思維。

從現在的中高考改革,咱們就能看出,如今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孩子的知識儲備及綜合應用能力。

前耶魯校長理察·萊文也說過,讓孩子融會貫通多學科知識,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才能勝任各行各業的需要。

確實,單一的知識或技能,已經遠遠不能應對現在的考試,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了。

所以,孩子們都要儘早做準備,從小就要廣泛涉獵各學科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三、3330幅高清圖片,400+世界級博物館館藏珍寶,看得過癮,讀得輕鬆

3330幅高清圖片,400+世界級博物館館藏珍寶,是這本書的一大特色。同類文明史的書籍中,這麼豐富的圖片資源也難得一見。

立體圖:

實拍圖:

手繪圖:

還有地圖:

全景圖:

以及細節放大圖,等等。

館藏圖片資料更不用多說了。

3萬年前的洞窟壁畫,很可能是人類最早的藝術:

《伊蘇斯之戰》鑲嵌畫,現藏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國家博物館內:

維納斯雕像(左,2.3萬年前製作)和獅人雕像(右,公元前3萬年左右製造),現藏於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書中說:「我們現在有關史前的證據,大多來自現存的事物——古人留下的文物或遺址。」這些資料彌足珍貴,為考古學家揭開一個個歷史謎團提供了依據。

孩子從這些珍貴的圖片、史料和珍寶中,也能收穫精神上的撫慰和啟迪。

四、精裝典藏版,紙質好,閱讀體驗佳,大人小孩都能讀

這本書的裝幀也非常精美。精裝圓脊,方便保存,不僅適合自讀,送人也很不錯~

內頁紙張厚實、堅挺,不透光,加上綠色環保印刷,可以讓孩子在閱讀時盡情投入~

鎖線裝訂,結實耐翻,可以180°平展開,閱讀起來沒有任何障礙。

開本選擇了16開(220mm×280mm),能帶給孩子更好的閱讀體驗。

這樣一部大人&小孩都能讀的文明大百科,沒有深奧晦澀的知識點,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將人類文明史一點一點地展現了出來。

它平凡無奇,因為講的都是我們的老故事;它也絢爛多姿,因為講的是人類文明誕生和發展的奇蹟。

但無論如何,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對它視而不見。

因為它在講述著的,關乎你、我、他,關乎我們和我們的祖祖輩輩。

新的一年裡,不妨就讓我們在這本書的帶領下,一起回過頭,去了解下過去。

因為只有了解了過去,才能更好地把握現在,更好地走向未來。

7~15歲孩子適讀

相關焦點

  • 哈佛女校長:多帶娃去這三個地方,孩子未來的眼界和格局大有不同
    所以,當你想給娃提升眼界和層次,讓娃做一個有格局的人時,可以多帶娃去這三個地方看看,孩子未來的眼界和格局大有不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把孩子所掌握的知識比作「硬體」,這是孩子必須掌握的,那孩子的眼界、見識、格局,可以說是「軟體」,只有「硬體+軟體」珠聯璧合,孩子才能更加優秀。
  • 建構孩子歷史的格局 ——讀《DK兒童歷史大百科》
    了解之後越來越發現,真正的歷史,不僅可以拓寬眼界,更給人以智慧和格局。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沒有目標,沒有方向,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歷史積澱,找不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坐標,被自己的格局所限。比如你可以隨時拿出此書,可以讀第十四章「變革的時代」,也可以讀第二十章「同一個世界」,甚至你可以隨便翻到某一頁,比如122頁看埃及紡織品、彩繪盤子、開羅城門,再翻到259頁看新加坡的建立、中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每個點都是歷史的一部分,它們共同構成世界歷史的「大格局」。 幼兒時期,孩子更願意讀歷史故事,再大一點可以購買一些比較好的歷史書籍,但為什麼必須看《兒童歷史大百科》呢?
  • 思想者|胡偉:中國現代化大格局與教育的未來
    那麼,如何加快教育現代化?如何建設教育強國?如何培養時代新人?我想不能單就教育談教育,而是要從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高度上來思考,應立足於我國現代化的大格局來審視中國教育的未來。今天的演講,我主要圍繞「中國現代化大格局與教育的未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的一些思考。中國現代化建設從「一維」到「五維」首先,我想談談現代化。
  • 恩格斯勞動概念中的手、腦與眼界的辯證邏輯
    從自然史和人類史的視角回溯恩格斯的勞動思想,可以發現,恩格斯是以手、腦與眼界的辯證邏輯為重要線索,構築出人的本質的生成、人的認知路徑的探索以及人文關切的價值尺度的理論基礎。手、腦與眼界是恩格斯從「複雜的結構的機體」中選出最能凸顯勞動創造力的身體器官符號,「如果人腦不隨著手、不和手一起、不是部分地藉助於手而相應地發展起來,那麼單靠手是永遠造不出蒸汽機來的」。恩格斯以此為前提展開一種不同於精神辯證法的生命存在與發展的歷史辯證邏輯。
  • 以產品思維營銷《DK博物大百科》
    在剛剛過去的「雙11」,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DK博物大百科》的銷售表現依然強勁,位居京東圖書總榜第三名、童書榜第一名,噹噹童書榜第四名。《DK博物大百科》於2018年「雙12」上市,當年實現了銷售碼洋1.2億元的優秀業績。至今,該書已被重印22次,累計銷售63萬冊,碼洋2.88億元。
  • 任何已被認定的信息,都會成為新的認知邊界甚至是發展障礙
    精神疾病醫療研究領域裡有一個專業術語叫做「認知障礙」,用以形容只活在自己所認為的世界,而難以兼容或者無法正確理解外部真實世界的症狀。事實上99%的地球人,才是對真實世界是一無所知的,因為肉身能看到什麼,不是由眼前的客觀事實決定,而是由頭腦裡不斷被灌輸、存儲的各種信息影響下形成的,可以說「認知障礙」乃現今地球人的通病,把「我思故我在」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 看過世界的孩子,格局和層次大不一樣
    哈佛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也提過相似的觀點,她認為世界是未知的,值得我們去一一探索。在這個探索過程並非僅僅學習各國的語言,而是去了解不同國家的歷史和人文。為什麼說「不去觀世界,哪來世界觀」?世界觀是一個人對世界的本質看法,作為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多看看這個不一樣的世界。不要把孩子時刻困在學校跟家裡兩點一線的生活,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其實也是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
  • 不要怪前途太窄,是你眼界太狹隘
    夢想可以開拓我們的眼界,讓我們有奮鬥的力氣和向前奔跑的目標,讓我們的人生擁有無限的可能,永遠不會迷茫,永遠不會將一切的壁壘都歸咎為命運的薄待與吝嗇。夢想,讓我們不相信指紋對命運的掌控,更願意去相信手指加上手掌那緊握的拳頭的力量足以改變每個人的命運。只有眼界狹隘的人才會去埋怨自己的路途太窄,而有夢想的人,生活何處都能找到康莊大道。
  • 眼界高低、境界大小和格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這個人從宋國拿到秘方以後直奔吳國,他跟吳王說:「大王,你可以選擇寒冬臘月向越國發起水戰,有此秘方,你的將士手不生瘡,就可以更加有力的拿著兵刃,而越人沒有這個優勢,勝算就大一些。」吳王聽從了他的建議,向越國發起了水戰。結果吳國靠著一個小小的秘方大勝。而這個提供秘方的人,則被賜金封侯,身價馬上非同一般。
  • 認知!(值得一讀)
    當別人告訴你,做某某事可以輕鬆賺到錢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了,你要想想,這件賺錢的事,是否在你的認知範圍以內,如果不在,你就輕易相信了,不好意思,你就等著做一棵韭菜吧。2、你的人生高度,很大程度上,由你的認識水平所決定。
  • 格局是什麼意思 說一個人格局小什麼意思
    在對一個人的評價中,格局這個詞是比較經常出現的,尤其是在談論一些有所成就的名人,出現的次數更多,也顯得這個 詞變得高大上起來。那麼格局這個詞語是什麼意思?說一個人格局小什麼意思?  格局是什麼意思  格局的意思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  格局是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以及看待問題的深度和境界。
  • 一位高僧說:眼界決定上限,眼力有五個層次,看看你是第幾層
    高僧想了一會兒,說:「這些除了因果之外,還跟一個人的眼界有直接的關係。」「眼界?」我疑惑地問道。高僧點頭,佛家所謂「眼」,並不是眾生一般概念的眼睛,而是一種囊括了察覺、洞悉、了悟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籍由一個人的修行慢慢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 百度百科《行走的文明》探索瑞典文化,用直播打造知識傳播新場景
    2月29日,為滿足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接近世界文明的需求,沉澱了超300家海內外博物館數位化內容的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推出直播類科普節目《行走的文明》。目前,《行走的文明》已經開播十期,帶領網友們"雲遊"了西班牙、荷蘭、日本和澳洲等地的博物館。本周,《行走的文明》來到瑞典,探索北歐最大國家的獨特文明。
  • 馬斯克頭腦風暴系列——他是個擁有考慮人類未來命運大格局的男人
    一個人對世界的認知、對人類命運的認識是衡量一個人的格局和胸懷大小的標準尺度之一!1964年,俄羅斯天體物理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提出了這樣一個理論:他認為人類文明的技術進步與將其國民可控制的能源總量息息相關。根據這條思路,他從低到高確定了銀河系中文明發展的三種類型:  類型I :該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這意味著他們可以主宰整個世界能源的總和。
  •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建設文化強國
    ,並以專門一個部分闡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今後文化發展謀篇布局、擘畫藍圖。韓子勇說,「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文化凝心聚力、以文明交流互鑑,中華民族必將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強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需要中華文化的當代創造。
  • 這部7斤重的《DK博物大百科》啥來頭?讓中國科普所和果殼網都強烈...
    多親近大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會無限放大,也能表達出內在多樣性的想法,還能帶著自然環境帶來的自信,提高認知和創造能力。  二、 我真的不希望你錯過大自然驚人的多樣性。  大自然留下的恐龍化石、人類起源早期文物、世界各地稀有動植物標本、礦藏寶石,無不呈現出從地球誕生到人類文明的整個進化史。
  • 20句關于格局的句子,格局影響一生,格局的修煉永無止境
    5、不管到什麼時候,你都能懂得這個世界上真的不僅僅只有你一個人,這個社會中應該有那麼一點點美好和你有關。6、在經歷過黑暗,經歷過傷痛之後,依然不辜負自己,不辜負這個世界,不用最大的惡意去揣測這個世界,應該更能體諒明白別人的痛苦。
  • 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看...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並以專門一個部分闡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開啟新徵程。
  • 如果人類是宇宙唯一智慧文明,我們是繼續探索宇宙還是保持現狀?
    於是,很多人對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的問題產生了懷疑,在很多人看來,地球生命以及人類的存在,其實已經是外星文明存在的最好證據。科學家通過進化論認知到了地球生命的起源,也認知到了人類的起源。那麼地球生命的起源很複雜嗎?其實站在大自然的角度一點都不複雜,在40億年前,地球生態系統形成之後,有機物在海洋的溫泉位置開始演化形成了早期的簡單生命。
  • DK人類探險史-關於毅力與探索的偉大故事
    從早期的個人日記,到後面的樣本記錄、方位圖,甚至衛星數據,這些寶貴的史地資料,不僅使世界地圖逐漸飽滿,也展現了人類在了解、探索這個星球的過程中所展現的激情、智慧和精神。 本書梳理了從古至今近百位偉大的探險家和對人類文明有深刻影響的探險活動,這些故事主要摘錄自皇家地理學會豐富的歷史典藏,輔以地圖、期刊、檔案等各類資料,全面而生動地展現了一部波瀾壯闊的人類探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