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認知障礙(痴呆)的早期識別
什麼是認知障礙? 認知是大腦接收處理外界信息從而能動地認識世界的過程。認知功能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行、推理、計算和定向力等多種區域。認知障礙指上述區域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受損,它可以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
-
你的認知邊界有多大,你就能走多遠
換另一個角度講,我們一生中,不斷擴大認知邊界,是解除困惑,成長自我所必須經歷的。現代科學證明了一個佛陀時代很難解釋的真理,我們的認知是有邊界的。科學的進步,就是在不斷發現我們認知邊界外的事物。甚至有人講,邊界內信息量,不及邊界外的萬分之一。影響事物發展的是我們認知邊界內外的所有要素,邊界內的規律永遠無法完整表達世界的全貌。
-
混沌大學李善友:創始人的認知邊界是企業真正的邊界
任何時候,我們都是關閉自己認知框架的囚徒。創始人的認知邊界是企業的真正邊界,因為它會形成遮蔽性,無法自我突破。本文經混沌研習社(微信公眾號:dfscx2014)授權轉載,研習社是一所線上商學院,致力為創業公司培養具有網際網路思維和全球化視野的創新人才。
-
不可不知:帕金森病認知障礙的五大進展
這項研究和其他研究證明,如果PD患者存活的時間足夠長,幾乎所有患者都會有痴呆的風險。至於患者年齡、PD發病年齡和疾病持續時間對痴呆風險的影響,評估這些方面的研究比較混雜,這使得很難得出除了病理學之外的因素對痴呆發展過程影響的結論。
-
關注認知障礙症(健康關注)
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超過千萬,居世界首位,並且每年以30萬以上的新發病例快速增長。 當前,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人群日益增多。阿爾茨海默症俗稱「老年痴呆」,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人們的記憶。北京友誼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郭燕軍說,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出現健忘、多疑等症狀,但人們往往誤認為這是上了年紀,老糊塗了,並不把此當回事。事實上,這極有可能是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
-
陳雲英:中國特殊教育「零拒絕」任何一個發展障礙兒童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特殊教育雜誌主編陳雲英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特殊教育為每一位殘疾兒童提供受教育的機會,永不放棄且「零拒絕」任何一個發展障礙兒童。資料圖:廣西柳江縣特殊教育學校一名教師正在給學生上手工課。朱柳融 攝陳雲英介紹,現在中國特殊教育的發展在改革開放40年來已經有了鮮明的變化。
-
統一信息理論將成為最先進的知識方式
出於工具性要求,科學的發達程度嚴重依賴於其對物質內部的分析,科學對物質目前已經分析到質子、中子更為基本的層面了,據此,人們還以物質無限可分來斷言科學發展的無限性。果真是這樣嗎?海森伯所發現的不確定性原理已指明了科學發展的障礙。
-
認知功能障礙(二)
10月11日下午認知功能障礙論壇上,各位專家分別匯報了認知功能障礙相關的一系列內容,下面分享部分專家的精彩報告!認知障礙的篩查與評估(肖衛忠教授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認知功能障礙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行、推理、計算和定向力等多種區域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受損,可以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主要分為兩大類:輕度認知障礙(MCI)和老年性痴呆。神經心理測驗在認知功能障礙的篩查、診斷及療效評價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簡便易行、省時、易於推廣;規範化、數量化,便於資料的交流和比較。
-
陳春花:形成協同效應需要重構企業邊界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移動互聯的出現,組織和顧客的溝通平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行業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組織之間的競爭轉變為無邊界競爭。在數位化時代,企業的價值創造和獲取方式都發生了變化,行業層面甚至表現為從「約束邊界」向「跨界協同」轉變。因為顧客可能會有新的需求,而提供滿足顧客需求的或許不再是企業自己,也可能是價值鏈上或者是價值鏈以外的合作者。
-
老人認知障礙症狀的具體表現
老人認知障礙症狀會使老人的記憶力、大腦認知能力下降,進而導致大腦功能退化,人就會智力減退。在老人認知障礙症狀的早期,是有十大表現的。了解老人認知障礙症狀的具體表現,就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有效治療老人認知障礙症。
-
自閉症是神經系統功能障礙,障礙被清除,孩子就一天天地變好了
以前講了那麼多與自閉症相關的理論,發現網友們並不感興趣,何況我說的這套東西是新的,讓一些主流醫學無法接納與認同,更讓持續40年的對自閉症的固有認知難以接受,像是冰火不同爐一樣,也遭到一些鍵盤俠的抨擊。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對孩子還是情有獨鐘的,因為這是我一生的事業,不能因為一些相反的聲音就停止自己前進的腳步,所以,分享一個今天的案例吧。
-
老年痴呆常見誤解:記憶喪失就等於認知障礙症
誤解一:認知障礙症是正常衰老的一部分。認知障礙症是大腦退化性疾病,該病具有漸進性和不可逆性,但是並非是衰老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專家表示,事實上大多數人不會發生認知障礙。 誤解二:記憶喪失就等於認知障礙症。偶爾健忘並非疾病。認知障礙症涉及更頻繁的健忘和無法回憶很多事情的具體細節。
-
上海正研發「認知障礙服務地圖」
今年,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將主題定為「記憶3秒鐘」,因為全球每3秒鐘就有一個老人陷入認知障礙的困境。當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聯合主辦的2018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健康論壇上獲悉,上海正在研發「認知障礙服務地圖」,市民可以通過地圖查詢到床位信息、收費標準,以及醫保等信息。
-
走進認知障礙
參考文獻:[1]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寫作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2018中國痴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五):輕度認知障礙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醫學雜誌,2018,98(17):1294-1301.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17.003.
-
關注認知障礙症:中國阿爾茨海默病人數居世界首位
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佔所有認知症的60%以上。《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顯示,全球約有4680萬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每20年患病人數將翻一倍,到2030年將達到7470萬人,2050年更將突破1.3億人。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超過千萬,居世界首位,並且每年以30萬以上的新發病例快速增長。當前,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人群日益增多。
-
ASL技術基本原理及在血管性認知障礙中的研究進展
因而ASL有望替代PET、SPECT等技術成為認知障礙等疾病簡便易行的診斷方法。 3. ASL技術在VCI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3.1 檢測顱內廣泛低灌注 VC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顱內廣泛低灌注。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於認知功能正常和痴呆之間的過渡階段。MCI在向AD或VD發展的過程當中,有學者認為腦血流動力學的改變是兩類不同疾病的共同重要原因。MCI向VD發展,即是VCIND。
-
認知障礙兒童,該怎麼才能更好的認識世界?
但是對於認知障礙的人群來說,認識世界是一個幾乎無法達到的夢想,甚至認識世界的標準對他們而言僅僅是認識周圍的事物。相比較於認知障礙人群,我們對於世界認知的標準應該是怎麼樣的?也許這個標準具體到每一個人身上都是各不相同的吧不過,關於認識世界的問題咱們可以以後慢慢討論,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認知障礙吧!
-
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易轉換成老年痴呆症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志珺教授的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針對1480名社區老人的研究發現,遺忘型輕度認知障礙人群是老年痴呆症的最高風險人群,提醒老人及其家人警惕一些早期症狀。老年痴呆症,醫學上稱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原發性的退行性腦變性疾病,早期發病症狀隱匿不易察覺,而且病程緩慢不可逆,發病後腦細胞不斷受損直至死亡。
-
認知障礙篩查工具——SCS簡介
但由於認知症發病隱匿,病程時間長的原因,會使老年人產生一種「這是年老的正常現象」的錯覺,等真正發現時卻已為時已晚,所以老年痴呆的篩查和幹預已變得刻不容緩。老年痴呆不僅使患者本身遭受了巨大痛苦,更使家屬承擔了巨大壓力。難道面對這種疾病我們真的只能束手無策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目前雖然還沒有找到明確的治療手段,我們卻能通過前期幹預延後發病時間,進而達到預防老年痴呆的目的。
-
睡眠障礙與認知功能的關係(柳葉刀綜述)
四項使用自我報告形式數據的前瞻性研究中,一項結果顯示睡眠質量的降低與認知能力下降風險的增加相關,而另外三項結果提示認知障礙或痴呆風險的增加相關。這些研究結果顯示,罹患睡眠障礙的患者發展為認知障礙的風險是沒有睡眠障礙患者的2-4倍。因此,大多前瞻性研究提示,睡眠質量與認知障礙風險的增加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