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愛心和剛毅至今影響著我

2020-12-06 南方新聞網

「1958年,我第一次來到腫瘤醫院,那年我上大三,那時醫院還在籌建中。」如今來到母親參與創立的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鍾南山院士感慨萬千:「當年只有幾間病房的醫院,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腫瘤中心,這與一代代人的努力密不可分。」

12月3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舉辦開院元勳浮雕揭幕儀式,包括鍾南山母親廖月琴在內的11位該院開院元勳的頭像,以浮雕的形式展現在醫院一號樓大堂兩側。

會後,鍾南山院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長徐瑞華接受了南方日報、南方+記者獨家專訪。

鍾南山回憶母親:

做事情就要一心一意

南方日報、南方+:您的母親是華南腫瘤醫院,今天的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開創者之一。在您的成長曆程中,母親對您影響最大的是什麼?

鍾南山:母親的愛心和剛毅,至今仍影響著我。

母親是個很有愛心的人,特別是對一些貧困的人群或者弱者,都充滿同情,願意去幫助他們。我記得以前有病人晚上到家裡看病,她都很熱情地接待他們。特別是解放前,家裡也不充裕,但看到很貧困的人,特別是孩子,她也會給他們一些衣服。

母親的性格比較頑強,也可以說很剛毅。華南腫瘤醫院在1958年開始籌建。我母親是學高級護理的,對腫瘤方面懂得的知識比較少,因此一直在學習。我以前經常看到她晚上吃完飯還在讀書,看腫瘤方面的內容。

南方日報、南方+:您的母親為醫院的發展付出了很多,她的努力是否也無形中激勵著您?

鍾南山:腫瘤醫院創立時,母親主要管行政後勤,需要什麼物資、樓要怎麼蓋、醫院分幾個科室等,這些她都要管。醫院成立初期,只有幾間房子,外面還都是荒地,放射和化療這些方面也比較落後。

母親為腫瘤醫院的建立花了很多功夫,幾乎沒日沒夜地在幹活。因為工作太投入,當時母親還出現了心梗,要住院治療。出院後,母親還繼續回來推動醫院建設。從她的身上我看到,一件事情要是去做的話,就要一心一意往下做。

南方日報、南方+:如今的治療理念和以前有了很大轉變。在您看來,未來應該如何更好地推動衛生健康工作的發展?

鍾南山:要推動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最要害的問題就是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在我看來,三甲公立醫院的發展有三個重點任務:一是救治好疑難病人、重症病人;二是應該重視對基層醫務人員的培養,讓大部分普通病、常見病能在基層解決;三是要與臨床結合做好科研工作。

因此,要加強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以此加強公益性。可以把培養基層醫生、加強科學研究等納入對三甲公立醫院的業績考核,這樣才真正有可能推動「治未病」的發展,並且更好地救治疑難重症的病人。

徐瑞華談醫院發展:

要建世界級腫瘤醫學中心

南方日報、南方+:醫院舉辦開院元勳的浮雕揭幕儀式,有何背景和意義?

徐瑞華:浮雕上的醫學家不惜以自己的健康為代價,為醫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是我們永遠追隨學習的榜樣。老一輩們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懷,我們不但要去傳承和發揚光大,更要繼續以腫瘤防治為己任,不斷推動腫瘤醫學事業的發展。

從1964年出發走到今天,我們醫院在腫瘤防治的國家戰略方面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如今,我們不但要做好臨床醫療工作,更要做好創新研究。

南方日報、南方+:接下來,醫院將如何繼承前輩志向,推動大衛生大健康事業的發展?

徐瑞華:在醫療服務上,我們希望醫院治療水平能夠接近甚至達到國際最好的腫瘤中心水平。在腫瘤防治上,打造防癌體檢健康管理中心、腫瘤預防研究科等部門,更好地推動腫瘤的預防和早期診斷。在科技創新方面,打造世界級的醫學創新中心,推動藥物創新和診療技術創新等。

在未來若干年,我們希望在廣州建設「三院區格局」,包含目前的越秀院區以及預計在明年元宵節前後試運營的黃埔院區,以及規劃中的天河院區,推動醫院醫療水平、服務能力、創新能力等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南方日報記者 朱曉楓

通訊員 文朝陽 陳鋆

相關焦點

  • 鍾南山深情回憶母親,有兩點她至今影響著我:愛心和剛毅
    12月3日,鍾南山院士接受採訪時,深情回憶了自己的母親,他表示,「母親是個很有愛心的人,特別是對一些貧困的人群或者弱者,都願意去幫助他們。」童年和少年時期,他都長時間和母親在一起,鍾南山說母親的愛心和剛毅影響自己。
  • 鍾南山溫情回憶母親:她至今影響著我
    鍾南山:1955年,我考上大學離開家,那年我19歲。在童年和少年時期,我很長時間都和母親在一起。母親對我的最大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愛心,一個是剛毅。母親是個很有愛心的人,特別是對一些貧困的人群或者弱者,都充滿同情,願意去幫助他們。我記得以前有病人晚上到家裡看病,她都很熱情地接待他們。
  • 鍾南山深情回憶母親:有兩點她至今影響著我
    在他卓越非凡的成就後面,有他父母優秀的品格和榜樣。這樣家庭的精神風貌,潛移默化地構成了他的三觀,沉澱在他的血脈和骨髓裡。童年和少年時期,他都長時間和母親在一起,鍾南山說母親的愛心和剛毅影響自己。她條件優越,卻心地善良,看到戰亂中的傷殘人士,她毅然選擇學醫,治病救人。她在協和醫學院,遇到了一貧如洗,品學兼優的高材生鍾世藩,兩情相悅,喜結百年好合。
  • 聚光燈外的善意:一場十七年的愛心之旅
    她既是這家餐廳的主人,也是「碧桂園幸福煮義志願者服務隊」的負責人。每月兩次的長者派飯是由她發起的固定活動,從2017年至今,無論颳風下雨,她幾乎從未缺席。1大家的「叻媽」12月15日,冬月初一,又到了「幸福煮義」愛心派飯的日子。臨近中午11點,雖然還沒到約定的派飯時間,但不少老人早已在門口等候,遠遠看到何敏那身熟悉的藍色馬甲,便熱情地招手。
  • 我相信愛心能換來奇蹟(圖)
    幾名女大學生結伴報名 本報記者 苗波 攝  本報訊(記者 狄蕊紅)「給我一份珍藏版《華商報》,我不知道能換來什麼,但我相信人們的愛心能換來奇蹟!」  今日,本報的街頭換物童話活動徵集愛心公主的報名繼續進行,愛心女孩們,快快抓緊時間啦!  報名須知  報名  條件:女,18-22歲。善良、誠實、有愛心、勇於挑戰、有親和力。
  • 她是電影人物原型 更是支教40年的 「愛心奶奶」
    「大方老師」就是方平爾,大墅鎮兒童之家負責人,一位紮根山區支教近40年的鄉村教師,也是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的角色原型。許多人不知道,前段時間熱映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範偉演的鄉村支教老師原型,就是方平爾。電影裡很多情節,都是她的真實經歷。1985年8月,方平爾離開任教兩年的富陽高橋鄉中心小學,隻身來到淳安大山裡。「進出一趟不容易,先走山路,到碼頭,再坐船,再坐車,中間還要換一次車,回富陽單趟就要兩天。後來有了輪渡,出去只要一天,進來還是要兩天。」
  • 微塵:青島的愛心符號
    老人經常說,人老了,在路上休息的次數一次比一次多了,但只要我還走得動,就會一直走下去。  陳敏幾次請老人留下姓名,她都表示,自己天天看新聞,知道現在大家做好事都留名「微塵」,自己也要當個老「微塵」。  「微塵」是誰?
  • 兩次捐獻骨髓 一個法官的愛心能傳遞多遠
    帶著一位北京姐姐、一名年輕法官無私的愛,她靜靜地走了。   「厲莉,桑桑……桑桑她不行了!」厲莉至今仍忘不了那個夜晚,當手機裡一個女人哭喊著告訴她這一噩耗時,她的胸口憋悶得幾乎說不出話來。   繼2007年後,厲莉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復發的桑桑第二次捐獻了骨髓。在醫學上,同一個人二次捐獻骨髓的案例極為罕見,其對身體的損害至今仍無法估量。
  • 愛心擴散!妻子惡性腫瘤復發,急需33萬手術費,丈夫無奈求助
    我是一位普通的丈夫,我的妻子周月豔,今年47歲,2009年12月妻子身體出現不適,被確診為腦惡性腫瘤,2009年、2015年至今為妻子在西安交大兩次開顱手術及放化療,今年5、6月因不慎多次跌倒,現在雙目視力退化,幾乎失明,下肢體肌力減退,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經診斷惡性腫瘤復發,需要第三次開顱手術,急需33萬元治療費。由於長年治療和藥費,現已負債纍纍。
  • 【暖新聞】10年了,這份愛心從未間斷 金山街道「愛心小飯桌」迎來...
    活動中,潤州區國有平臺公司總經理楊勇代表公司黨委向社區捐贈48000元,認捐"愛心小飯桌"2021年全年午餐,這也是該公司連續第10年認捐"愛心小飯桌"全年午餐。於是社區推出"愛心小飯桌",解決部分困難老人午餐難問題。當時由於社區經費有限,"愛心小飯桌"用餐的第一批"三無""特困"老人只有9人,還有10多位迫切需要的老人未能加入其中。得知該情況後,潤州區國有平臺公司前身,原潤州區土地房屋開發總公司認捐了社區20位困難老人的愛心午餐。10年來,潤州區國有平臺公司先後認捐近55萬元資金,保障小飯桌的常態化運作持續至今,幫助社區"三無"老人。
  • 8年前突患白血病收穫滿城愛心,8年後她帶著愛回報社會
    她的父親吳鑫林是名油漆工,母親務農。面對其巨額的醫療費,這個貧困的家一愁莫展,經本報等媒體報導後,社會各界紛紛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當年籌得善款18萬餘元。8年後,經過積極治療,吳興平的身體已經恢復,她不僅通過自學考上了法律本科,還在一家企業的財務科做出納。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她和父親的報恩之念也愈發強烈。「我一定要找到那些好心人,一定要當面對他們說聲謝謝!」
  • 「志願文學」獲獎作品:報告文學《愛心延伸到的地方》
    筆者也參加了這次捐助活動,然而毋庸諱言,如果換了我支出這1400元,我做不到。他有妻子,也有孩子,並非不食人間煙火;起初家人也有異議,但執著於愛心事業,畢竟會感動家人,乃至更多的人……  他和「愛心無限」的志願者們,就這樣一路走來,他們的捐助事業,已經堅持了十幾年。
  • 福建省五星級志願者盧秀毅:專注敬老 凝聚愛心送關懷
    2014年退休後,她從老家龍巖連城來廈幫帶孫女。在連城,她是龍巖市義工俱樂部連城分會的會長。「熱心人」的志願服務之路哪能說停就停。於是,閒不下來的盧秀毅來廈後加入了各類志願服務隊伍,續寫自己的志願服務故事。這些志願服務活動也帶著她走街串巷,一點點認識廈門這座城市。這為其後來發起成立盧媽媽愛心隊奠定了基礎。2014年,盧媽媽愛心隊成立。
  • 趙廣軍:從「問題青年」到愛心符號
    他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做志願服務要「三心二意」,「三心」即愛心、熱心、恆心,持之一恆,為社會默默奉獻;「二意」即真意和實意,誠誠懇懇地去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10年來,趙廣軍在淨化、升華自己靈魂的同時,「用心靈照亮心靈,用生命拯救生命」,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幫教了不少邊緣青少年。
  • 迷離檔案:這劇太靈異,從女主到女配至今單身,除了她
    大概二十年前,魔姐還是一個剛升入大學不諳世事的女學生,我去,這年齡暴露得夠徹底了嗎?那時趙薇因一部《還珠格格》正大紅大紫,接著拍攝了一些挺無聊的劇和電影。電視上有個時間段每天播放電影,放假期間回家,小魔就每晚趴在炕頭等電影,那天電影播出之前一短暫的黑屏,發誓絕沒看節目預告的小魔在黑屏那一瞬間,突然在腦子裡蹦出「緣,妙不可言」幾個字,黑屏仍在繼續,小魔想到趙薇跟吳奇隆、何潤東、李綺紅確實拍過這樣一部電影,只是從未看過,僅僅知曉這個電影名而已,如果真要演這部電影,那我也太神了吧!可以出馬當大仙兒了。
  • 慈善家鋼子榮獲第十二屆「愛心獎」
    多年來,我覺得我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慈善,用大家的力量去助人,這樣的力量是永恆和偉大的。」接過獎盃的鋼子說。    「愛心獎」2006年由港澳臺灣慈善基金會創立,旨在選拔無私奉獻的愛心楷模,以鼓勵善行及匡正社會風氣。今年已邁向第12屆,獎金提升至10萬美元。
  • 這所學校四年愛心接力獻血3744餘人
    除了血站提供的愛心慰問品外,山東化工職業學院為獻血的學生提供愛心早餐,並免除第二天的早操。「獻血是很安全和科學的,對身體也沒有任何損害,大家獻血量基本上都在300ml左右,不影響第二天的正常學習。」「今年是我第二次獻血了,獻血沒有那麼可怕。」11日早上,山東化工職業學院化學工程學院學生袁瑜婧一邊向大家講解自己的獻血感受,一邊給學生們分發糖水和小禮品。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2017MusicRadio我要上學愛心圓夢1200助學行動...
    喚起心底的感動,劉若英  有勇氣生命更精彩今年8月,劉若英「我敢Renext」世界巡迴演唱會落下帷幕,她以「53場演唱會」突破華語女歌手場次的最高記錄。演唱會上甚至以男裝扮相「劉若男」演唱多首男聲金曲,她就這樣用音樂記錄著自己的生活,唱出我們對人生的期待與憧憬。
  • 井岡山少年騎單車摔成重傷 家鄉"螢火蟲"送來愛心款
    愛心款送到謝喬家人手中  吉安訊 (賀曉梅)連日來,一位名叫謝喬的15歲少年,牽動著不少人的心。這位因騎自行車不慎摔成重傷的男孩,至今已在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待了近半個月。這天,這些「螢火蟲」帶著大伙兒捐贈的1.1萬餘元愛心款,前往看望慰問謝喬。  謝喬,家住井岡山。5月4日,是謝喬出事的日子。「那天中午1時許,突然接到電話,說我家孩子受傷了」,據謝喬媽媽回憶,當她趕到孩子出事地點時,眼前的一幕讓她難以接受,「耳朵、頭都在流血,小便失禁,整個人不省人事。我後來才知道是孩子騎自行車摔到了水泥地上,頭先著地」。
  • 王立言:用忠心、愛心和責任心詮釋「檢察夢」
    憑藉著對檢察事業的忠心、對案件的責任心和對未成年人的愛心,她用27個春秋在公訴舞臺上詮釋著自己對檢察工作的感悟。憑藉著對檢察事業的忠心、對案件的責任心和對未成年人的愛心,她用26個春秋在公訴舞臺上詮釋著自己對檢察工作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