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在國際上首次證明熱休克蛋白90α為腫瘤標誌物

2020-12-01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在國際上首次證明熱休克蛋白90α為腫瘤標誌物

自主研發定量檢測產品已獲準上市

  清華新聞網11月18日電(記者 顧淑霞 劉蔚如 通訊員 付彥)11月17日,清華大學宣布,生命學院羅永章教授研究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為一個全新的腫瘤標誌物,自主研發的Hsp90α定量檢測試劑盒已通過臨床試驗驗證,獲得國家第三類(最高類別)醫療器械證書,並通過歐盟認證,獲準進入中國和歐盟市場。這是人Hsp90α被發現24年來,全球首個將其用於臨床的產品,對於提高腫瘤患者的病情監測和療效評價水平、實現腫瘤個體化治療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該項研究的成果發布會於當天上午在清華大學主樓舉行。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程津培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和冷泉港亞洲執行長季茂業分别致辭。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羅永章介紹了熱休克蛋白90α腫瘤標誌物的發現及定量檢測試劑盒研發,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介紹了熱休克蛋白90α定量檢測試劑盒臨床研究。

全球首個Hsp90α腫瘤標誌物

  癌症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根據22012 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 312 萬,因癌症死亡 270 萬。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2020 年全球癌症新發病例將達到 2000 萬,因癌症死亡1200 萬。1971 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將「為了更有效的找到治療癌症的方法,而加大對國家癌症中心的投入」寫入法律,被認為標誌著對腫瘤的戰爭(War on cancer)打響。尋找到癌症治療和監測的有效手段是全世界眾多科學家為之努力的方向。

  腫瘤標誌物是一類反映腫瘤存在的物質,在腫瘤患者體內的含量遠遠超過健康人群。腫瘤標誌物的存在或量變可以提示腫瘤的性質,現已成為腫瘤診斷、預後及治療指導中的重要輔助手段。

圖為分泌機理示意圖。

  2011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公布了全球31個被明確用於癌症檢測的產品,其中以血液為檢測對象的有17個,均由外國科學家發現和定義,至今尚無我國自主發現的腫瘤標誌物在臨床中被廣泛應用和認可。羅永章教授團隊首次證明了人Hsp90α是腫瘤標誌物。這是我國自主發現和定義、並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腫瘤標誌物,也是該蛋白被發現24年來首次用於臨床。

  Hsp90α這一全新腫瘤標誌物的確認,源於羅永章教授課題組首次揭示癌細胞分泌Hsp90α調控機制的重大科學發現。2009年,該課題組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腫瘤細胞特異分泌Hsp90α的調控機理,同時首次揭示了細胞外Hsp90α與細胞內Hsp90α的分子差異。該團隊進一步證明了分泌型Hsp90α能促進腫瘤侵襲及轉移,且其在血液中的含量與腫瘤惡性程度正相關。這些發現預示了血液中Hsp90α作為腫瘤標誌物的良好潛質。

  該成果受到了DNA雙螺旋發現者、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博士推薦,於2009年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引起了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和引用。甄選生物學及醫學領域中最重要的論文、由全球知名科研機構的著名專家組成的專業學術評價系統Faculty of 1000評價說「該發現為癌症治療提供了一個潛在靶點。」

Hsp90α定量檢測試劑盒將成為癌症病情監測和療效評價的有效手段之一

  羅永章教授介紹,熱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細胞在某些環境因素或應激條件刺激下形成的一類具有分子伴侶特性的蛋白質,廣泛存在於從細菌到哺乳動物的各類細胞中。Hsp90α是熱休克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員。1989年,Weber課題組首次報導了人Hsp90α的全長基因序列,使該蛋白的身份得到了確認。1992年,Ferrarini課題組發現,人Hsp90α能被腫瘤細胞分泌到細胞外,但其分泌調控機制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卻並不清楚。

 

圖為羅永章介紹其研究成果。學生記者 於海童

  羅永章教授團隊在研究中發現,在轉移發生之前,原發瘤使遠端器官發生分子水平的改變,形成前轉移環境,原發瘤在轉移前使遠端器官的血管「滲漏」,為癌細胞(種子)的轉移準備了「土壤」,這為轉移早期檢測提供了新思路。「經過長期的實驗,我們發現細胞外Hsp90α促進了腫瘤侵襲和轉移。同時,Hsp90α在癌症發生與轉移的過程中,參與了腫瘤幾乎所有的主要活動。」羅永章教授介紹說。

  羅永章課題組在上述重大科學發現的基礎上,與普羅吉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成功研發出了性能穩定的「Hsp90α定量檢測試劑盒」,於 2010年獲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

  隨後,在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為組長單位的國內8家三甲醫院的共同參與下,完成了世界上首個Hsp90α作為腫瘤標誌物的臨床試驗,總樣本數達2347例,成功證明了Hsp90α是肺癌相關腫瘤標誌物,可用於患者病情監測和療效評價。

  羅永章教授介紹說,與其他腫瘤檢測手段相比,腫瘤標誌物更加方便快捷,成本也大大降低。患者只需取一滴血液,通過Hsp90α定量檢測試劑盒檢測血漿中Hsp90α的含量,即可用於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的評價,為指導腫瘤個體化治療提供輔助依據。

  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介紹,臨床試驗證明,Hsp90α定量檢測試劑盒穩定性高,能夠準確區分並識別血液中的Hsp90α,而且定量準確度高、重複性好,能如實地反映血液樣本中的Hsp90α含量。

  石遠凱介紹說,在本次肺癌臨床試驗中,Hsp90α定量檢測試劑盒的準確率高於目前常用的兩種肺癌腫瘤標誌物檢測試劑。此外,它的含量變化趨勢與癌症治療的療效相關性良好。因此,可實時、較準確地反映治療效果,為醫生制定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供參考。

  羅永章教授團隊證明,Hsp90α腫瘤標誌物具有廣譜的特性,其用於肝癌、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等其他多個瘤種的臨床試驗也將在近期完成。

「向攻克癌症這一目標又前進了一大步」

  羅永章教授團隊證明熱休克蛋白90α為腫瘤標誌物,引起國際領域關注。196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博士特意發來賀信,信中說:「你已經穩固地建立了Hsp90α作為腫瘤標誌物的概念,並成功地研發出這一蛋白的定量檢測試劑盒、在中國用於臨床監測。祝賀你、你的團隊和清華大學,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你和你在清華的同事向攻克癌症這一目標又前進了一大步。我相信,通過你們的努力以及來自中國政府的更多強有力的支持,你們還將在這場對抗癌症的戰爭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哈佛大學醫學院病理學教授陳良博(Lan Bo Chen)評價產品是「首個在臨床上用於檢測癌症病人血清或血漿Hsp90α的試劑盒」。他同時認為「羅教授被公認為Hsp90這一重要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導者之一。」

  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表示,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有一大批知名學者活躍於生命科學領域的各個分支學科,在基礎研究中不斷取得突破。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和引導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生命學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正在努力嘗試將自己的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有實際應用的產品,羅永章教授及其團隊無疑為大家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典範。

  程津培表示,對熱休克蛋白90α這個已被發現20多年的蛋白終於由我國科學家率先實現臨床應用這樣標誌性的重大成果,對做出這一傑出貢獻的羅永章教授及其團隊表示衷心的祝賀。羅永章教授在揭示了癌細胞分泌Hsp90α的調控機制後,並沒有止步於基礎研究階段,而是鍥而不捨地堅持探索如何將基礎研究的發現轉化為實際應用,這也是他不斷取得驕人成績的關鍵。

圖為成果發布會現場。學生記者 於海童

  季茂業宣讀了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諾貝爾獎得主詹姆士·沃森博士的賀信,並對羅永章教授的研究成果予以高度評價。

  據悉,該成果是抗腫瘤蛋白質藥物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一項重要研究成果。該國家工程實驗室於2008年設立,是國家發改委設在清華大學的第一個國家工程實驗室,由清華大學與普羅吉公司共同創建,致力於轉化醫學研究。該國家工程實驗室名譽主任由我國「兩彈一星」元勳之一、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周光召院士和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諾貝爾獎得主詹姆士·沃森(James D. Watson)博士擔任,羅永章教授任該實驗室主任。Hsp90α腫瘤標誌物及定量檢測產品是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科研運行模式下的一個成功典範。

  羅永章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生物醫藥領域屢有建樹,特別是在重組蛋白質大規模純化和復性領域擁有一系列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2005年,羅永章主持研發的全球首個內源性血管抑制劑抗腫瘤藥物獲得了國家I類新藥證書。該藥從藥物設計到製備技術都實現了重大突破,從2006年至今連續7年被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惡性腫瘤臨床實踐指南(中國版)推薦為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方案,在全國500多家醫院得到了廣泛應用。最近,他領導研發的分子靶向抗腫瘤候選新藥M2ES即將完成II期臨床試驗,有望成為世界首例可以實現個體化治療的內源性血管抑制劑抗腫瘤藥物。

  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孟憲棠,北京市科委主任閆傲霜,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廖國華,煙臺市委常委、開發區工委書記王曰義,解放軍總醫院生化科主任田亞平,國藥集團科技委委員、國藥控股工業委員會副主任賈志丹,以及多位參與該項目臨床研究的醫療系統專家,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科研院、新聞中心的相關負責人,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等院系的師生代表和30餘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參加了成果發布會。

  編輯:範 麗

相關焦點

  • 清華羅永章團隊證明熱休克蛋白90α可檢測肝癌
    新京報快訊(記者沙璐)今天上午,清華大學舉行發布會介紹稱,該校羅永章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證明腫瘤標誌物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可用於肝癌患者的檢測,試劑盒已被國家食藥監總局批准在臨床中使用,目前已經通過6個省份的物價審批。
  • 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是一個全新廣譜腫瘤標誌物
    生物谷:您和您的團隊發現並定義的全新腫瘤標誌物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被習總書記在去年的「科技三會」上列入建國以來的十項基礎科學突破,自主研發的定量檢測試劑盒是人Hsp90α被發現27年來全球唯一獲準用於臨床的產品,已獲得國家第三類(最高類別)醫療器械證書,並通過了歐盟認證,堪稱科技成果高效率轉化的典範。
  • 熱休克蛋白90α測肝癌厲害在哪
    首個我國科學家定義廣譜腫瘤標誌物誕生熱休克蛋白90α測肝癌厲害在哪來源:科技日報 2016-10-25 李豔  腫瘤標誌物是由腫瘤細胞合成、釋放,或由機體在腫瘤細胞作用下產生的、能夠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
  • 清華發現全新廣譜腫瘤標誌物 「捕捉」肝癌靈敏度提高一倍
    2016年10月19日訊,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聽起來是不是很怪的詞兒?其實,它就是一個腫瘤標誌物,就像個「偵探」一樣能夠在癌症發生早期捕捉到信號,從而讓患者贏得更多救治機會。今天上午,清華大學宣布,該校羅永章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證明腫瘤標誌物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可用於肝癌患者的檢測,並已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在臨床中使用。
  •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開展全新的廣譜腫瘤標誌物——熱休克...
    人民網哈爾濱3月14日電 近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新引進全新的廣譜腫瘤標誌物人血漿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臨床檢測項目。該研究成果由清華大學羅永章教授課題組研發,該課題組發現,癌細胞會將細胞內伴侶蛋白質Hsp90α大量分泌到血液裡。
  • 熱休克蛋白與防癌早期篩查
    尋找到癌症治療和監測的有效手段是全世界眾多科學家為之努力的方向。 腫瘤標誌物是一類反映腫瘤存在的物質,在腫瘤患者體內的含量遠遠超過健康人群。腫瘤標誌物的存在或量變可以提示腫瘤的性質,現已成為腫瘤診斷、預後及治療指導中的重要輔助手段。
  • 「滴血驗癌」的熱休克蛋白,竟有這些用處!
    儘管該報導最終被定性為虛假宣傳,但也是第一次讓公眾對熱休克蛋白和癌症的關係有了粗略的了解。 因為腫瘤細胞非常依賴熱休克蛋白的大量供應,並且一旦停止供應就會對其造成「痛苦」,所以科學家們很形象地稱腫瘤細胞「對熱休克蛋白成癮」。
  • 人血漿熱休克蛋白90a成腫瘤標誌物新成員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周愛清報導:新型廣譜腫瘤標誌物人血漿熱休克蛋白90a,經江西省腫瘤醫院醫療技術管理委員會批准,檢測試劑及設備也已經通過器械科招標備案至核醫學科,可廣泛用於健康體檢、惡性腫瘤的輔助診斷及癌症患者的病情監測。
  • 熱休克蛋白竟是攻克癌症難題的秘鑰之一?
    熱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是在從細菌到哺乳動物中廣泛存在一類熱應急蛋白質。當有機體暴露於高溫的時候,就會由熱激發合成此種蛋白,來保護有機體自身。許多熱休克蛋白具有分子伴侶活性。按照蛋白的大小,熱休克蛋白共分為五類,分別為HSP100,HSP90,HSP70,HSP60 以及小分子熱休克蛋白sHSPs。
  • 腫瘤常見生物標誌物之:肺癌
    腫瘤標誌物是指在惡性腫瘤的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的基因表達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的/或升高的、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包括蛋白質、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產物等,存在於患者的血液、體液、細胞或組織中,可用生物化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方法進行檢測。
  • 微生物所在熱休克蛋白gp96生物學功能研究中取得系列成果
    熱休克蛋白gp96是細胞中表達豐度很高的一種分子伴侶蛋白,在多種新生蛋白摺疊與受損蛋白降解、病毒與腫瘤抗原呈遞和T細胞活化、損傷相關的分子模式(DAMPs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孟頌東和課題組二十多年來一直堅持研究gp96免疫學功能和生物學功能,在國際上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核心技術。
  • 腫瘤標誌物的分類
    腫瘤標誌物的分類腫瘤標誌物(tumor marker,TM )是指在惡性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和基因表達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和升高的反應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TM存在於患者的血液、體液、細胞或組織中,可用生物化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方法測定,且對腫瘤的輔助診斷、鑑別診斷、療效觀察、檢測復發以及預後評價具有一定的價值。腫瘤標誌物的分類和命名尚未完全統一,一般可分為胚胎抗原類、糖鏈抗原類、酶類、激素類、蛋白質類及基因類標誌物等。
  • 科學網—DKK1蛋白可作為肝癌早查早診血清標誌物
    《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發表題為「血清DKK1蛋白作為肝癌診斷標誌物的大規模臨床多中心研究」的生物標誌物Ⅱ期試驗研究論文,證明DKK1蛋白可作為腫瘤標誌物用於肝細胞癌的血清診斷。
  • 第六節 熱休克蛋白
    第六節 熱休克蛋白   熱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指細胞在應激原特別是環境高溫誘導下所生成的一組蛋白質。   HSP首先是在果蠅體內發現的。
  • Cell 子刊:熱休克蛋白充當癌症惡化的保護傘
    2016年2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早在35億年前,原核生物中就出現了熱休克蛋白。熱休克蛋白在細胞裡面的表達量很高,能達到細胞內總蛋白的1%。在腫瘤細胞裡面,其表達量更高能達到6-7%左右。
  • 熱休克蛋白調控機制與疾病
    2019年8月8日,我校生物&醫學午茶會(Henan University,Biweekly BioMed Seminar,簡稱「HU-BBS」)第四期如期在基礎醫學院6樓錄播室舉辦,胡延忠博士應邀作了題為「熱休克蛋白調控機制與疾病」的精彩報告,生命科學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和醫學院所屬學院、附屬醫院和重點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近50人參加會議並進行了熱烈研討。
  • 熱休克蛋白90抑制劑治療NSCLC失利
    在當地時間12月6日上午的全體會議中,美國Emory大學Winship腫瘤研究所的Rathi Pillai教授,以「Phase 3 Study of Ganetespib,a Heat Shock Protein 90 Inhibitor,with Docetaxel versus Docetaxel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GALAXY–2)」
  • 腫瘤蛋白標誌物論壇搶先看 | CCTB 2020中國腫瘤標誌物學術大會
    篩選潛在的蛋白質標誌物一直是理想腫瘤標誌物追尋過程中不容忽略的一環。近年,蛋白質組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蛋白質標誌物的篩選帶來革命性變化。去年大會的分論壇裡我們解碼了最新的組學技術用於腫瘤標誌物篩選及臨床應用。
  • 腫瘤標誌物高了未必就是癌
    一、蛋白質類腫瘤標誌物(1)甲胎蛋白(AFP)是一種分子量為70 000的糖蛋白,在胚胎期由肝細胞和卵黃囊合成。正常成人血清中含量極低,AFP參考值<25ug/L。(2)癌胚抗原(CEA)是一種分子量為180 000的糖蛋白,CEA存在於2-6個月胎兒胃腸管、胰腺和肝臟中,出生後組織內含量極低(<2.5n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