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Hello」「汪汪」,西安市興慶路附近一小區,鸚鵡皮特趾高氣揚地站在小區門口,接受著大家目光的洗禮。即使皮特隨主人已經在這裡住了一年多,但大家對這隻話癆鸚鵡的喜愛只增不減。來往的小區業主和路人,看到皮特都會停下腳步聽它說話,與它互動。「這可是我們小區的寵兒,靈得很。」一位大爺笑呵呵地說道。
皮特,22歲,是一隻非洲灰鸚鵡。1998年,它的主人李先生花了一萬多元買下它,用來給母親作伴,當時皮特還不到一歲。剛買回來時,李先生的母親並不接納這個小傢伙,埋怨兒子亂花錢,過了幾個月,鸚鵡的地位在母親心裡直線上升,還給起了一個洋氣的名字「皮特」。小皮特跟著李先生的母親生活了十幾年,直到幾年前李先生母親去世,李先生才開始接手照顧皮特。「我母親是山西人,皮特現在還會經常說山西話。」
一年前,李先生帶著皮特在這個小區租了房子,從此以後,皮特登上了小區寵兒的寶座。上到七八十歲的大爺大媽,下至牙牙學語的小朋友,只要看到皮特,就會停下腳步,過來與皮特互動,有些還會特意帶一些水果來餵皮特。時間一長,皮特認識了幾個「熟客」,遇到熟人會主動說「你好」,還乖巧地讓熟人摸羽毛,與他們互動聊天。「學狗狗叫」「汪汪!」「學貓咪叫」「喵」。
只要不下雨,戶外氣溫合適,李先生就會帶皮特在小區溜達,皮特也很聽話,不亂飛亂跑。皮特很享受大家喜愛的目光,喜歡熱鬧的氛圍。每天天不亮就吵著要出去玩。「清明節的時候,它主人不在,把皮特寄養在我家。早上八點多要是還不帶它出門,它就說『打死你』,它特別喜歡出來玩,聰明得很。」李先生的朋友說道。
「它現在會的挺多,聽得多慢慢就學會了。現在不僅會用英語打招呼,還會兩門方言,河南話和山西話;會3種語言,貓語、狗語和機械語。」居民郭先生談起皮特也是津津樂道。「皮特來的一年多,給我們小區帶來了很多歡樂,大家都很喜歡它。現在是我們這一塊的明星,很多小朋友放學後都跑過來看它,都喜歡和它玩。」
小區保安給了皮特一塊石榴,皮特用嘴叼住後,熟練地用爪子接過去,然後一顆一顆開始吃,吃完還會把石榴籽吐掉,一系列流暢的動作讓圍觀的人們覺得有趣又驚奇。「它喜歡吃水果和乾果,嗑瓜子的速度比人還快。」保安師傅解釋說道。皮特的世界很簡單,一群喜歡它的人們,一堆美食,鳥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