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會說方言嗎?從方言童謠中尋找兒時的記憶

2020-12-06 幾何映像

隨著普通話英語普及與推廣,現在的孩子對於方言的認知越來越少,方言也出現了瀕危的狀態。方言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就是家鄉話,所謂的鄉音,絕大多數是口口相傳。語言這東西很奇妙,說著說著也就會了,不說不說也就忘了。從小時候熟練講方言,到學生時代方言夾雜著普通話,再到如今說起方言來磕磕絆絆,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就把鄉音丟了,讓我們一起從最初的方言童謠中尋找兒時說方言的記憶。

上海

童謠

篤篤篤,賣糖粥,三斤蒲桃四斤殼,吃儂肉,還儂殼, 張家老伯伯勒拉伐? 勒拉嗨。 問儂討只小花狗, 儂來揀一隻, 汪汪汪。 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對我眯眯笑。 買條魚來燒燒咿, 頭勿熟,尾巴焦, 盛勒碗裡蹦蹦跳, 貓吃仔,眯眯笑, 狗吃仔,豁虎跳。

安徽

童謠

哥漢草,妹送茶,妹呀妹,你莫哭,我馬你搭個好花屋;妹呀妹,你莫惹,我馬你勤個好婆家;堂前吃飯婆檢碗,房裡搜頭郎插花,左一插,又一插,中刊插朵牡丹花,牡丹花上一對蛾,一肩飛到二郎河;二郎河裡姊妹多,丟脫松火會唱歌,企到裡唱,腳又酸;坐到裡唱,幾又幹;倒一碗茶,茶又澀;倒一碗酒,酒又酸;撓威隔壁奶奶,倒一碗開許泡心肝。

湖南

童謠

月亮粑粑,肚裡坐個爹爹;爹爹出來買菜,肚裡坐個奶奶;奶奶出來繡花,繡雜餈粑;餈粑跌得井裡,變雜蛤蟆;蛤蟆伸腳,變雜喜鵲;喜鵲上樹,變雜斑鳩;斑鳩咕咕咕,告訴和尚打屁股!

陝西

童謠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金疙瘩,銀疙瘩,還嫌不夠;天在上、地在下,你娃嫑牛!走一步退一步等於沒走,一頭驢兩頭牛都是牲口!

四川

童謠

胖娃胖嘟嘟,騎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騎白馬;白馬跳得高,胖娃耍關刀;關刀耍得圓,胖娃滾銅圓;銅圓滾得遠,胖娃跟倒攆, 攆又攆不上,白白跑一趟。

福建

童謠

天烏烏欲落雨,阿公攑鋤頭欲掘芋,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旋溜鮕,依啊夏都真正趣味;阿公欲煮鹹,阿嬤欲煮,兩個相拍弄破鼎,依啊夏都隆鐺侵咚鏘,哇哈哈。

廣東

童謠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檳榔,檳榔香,摘子姜,子姜辣,買胡辣,胡辣苦,買豬肚,豬肚肥,買牛皮,牛皮薄,買菱角,菱角尖,買馬鞭,馬鞭長,起屋梁,屋梁高,買張刀,刀切菜,買籮蓋,籮蓋圓,買只船,船無底,浸死兩個番鬼仔,一個蒲頭,一個沉底。

是否有你熟悉的童謠?如果沒有的話,歡迎補充,一起寫下你記憶中的方言童謠,現在的你能否用鄉音完整唱出來呢?

幾何映像 ∣ 與生活的精彩不期而遇

相關焦點

  • 你還會說方言嗎?
    「你還會說方言嗎」文|蒲實人棲居於語言中。中國的書寫文字有很強的穩定性,文本教育將語言統一和固定下來。但在言說層面,它的發音則是豐富和流變的,植根於我們的來處。這就是方言:它提供了與故土血脈相連的存在空間,承納著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經驗。而這個記憶和情感的空間,正處於不斷消逝中。這一期有一位溫州人寫最難懂的方言之一溫州話。溫州人聚在一起說話的確就像鳥叫,對外地人來說是加密語言。
  • 你還會說你的方言-道縣話嗎?
    方言土話,就是鄉音,無論走到天涯海角,一聽到家鄉話,倍感親切,一聽到家鄉方言土語,就知道是老鄉。方言土語,是老祖宗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繼承和傳遞下去。2018年永州市道縣端午龍舟賽儘管國家推廣普通話,學校學普通話,異地說普通活,是為了言語,文化,學術交流,其實各自並未忘記本土方言
  • 四川方言裡的「豬」
    「銖」(或「朱」)的形音義,在漫長的歲月中,只將聲音意義流傳了下來,因百姓日用而不知其語源來歷,其對應的字形便遺落了。故而在書之於文字時,便借用了同音的「豬」來表示。於是乎,豬這種動物便以愚蠢的形象登場了。  綿竹年畫博物館收藏了一幅《三猴燙豬》年畫,畫紙上生動地描繪著一場牌局:三隻猴子和一頭豬正圍著八仙桌打牌。豬頭戴西洋帽,其他三隻猴子則趁著豬分神的當兒,在桌子下面相互換牌。
  • 四川方言丨彭應欽:人體部位的方言俚語
    文/彭應欽按我們川南一帶的方言,人體從上到下:額樓(前額)、後爪爪(後腦勺)、臉波兒(臉,兒化音)、下扒兒(下巴,兒化音)、挫言片片(肩夾骨)、手倒拐(手肘)、腰杆、肚雞眼(肚臍)、客希頭兒(膝蓋,兒化音)、連二桿(
  • 地方語言博大精深一句隴南方言話難倒眾生——為你解讀部分方言
    冷子 = 冰雹年時 = 去年插黑兒 = 天剛剛黑夜黑個 = 昨天晚上活曲子 = 活結、活扣打子 = 羽毛撣子麻巧兒=麻雀文縣方言屬北方方言,西北、西南次方言交融形成的支方言。文縣方言可細分為中東部和西部白馬人方言區。
  • 高青方言說,方言趣味多
    高青方言隨著農村人口的遷移如今變得弱化了。能說出純正高青方言的應該是村中的老一輩人了所以說 方言應該是需要保護和整理的一部分寶貴文俗文化了高青方言說,方言趣味多在我們高青: 有一種姿勢叫估dei,有一種膝蓋叫波稜蓋,有一種關係叫噶活,有一種昨晚叫夜來後上,
  • 方言難聽?只會說普通話的孩子沒什麼值得驕傲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會說方言的小孩子真的是越來越少了。有第三方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每天都會消失一門方言。方言,正在成為老一代人的獨家記憶。萌爸之前就碰到過一個傷心的奶奶,她說她的孫子上了幼兒園後,就不跟她說話了,因為她只會說南方的方言,她的孫子說她連普通話都不會說,拒絕跟自己的奶奶聊天。奶奶沒辦法, 一把年紀了,只能跟著電視學習普通話。方言為什麼會不斷消失?現在有很多家長在教育過程當中,都會給孩子灌輸一個概念:方言太難聽了, 學了也沒用,好好學好普通話就好了。
  • 方言詞語 艾草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曾記載:「(艾葉)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 蘄艾因產地而聞名,「千門萬戶懸菖艾,出門十裡聞藥香」,可見蘄春自古以來就有種植藥草的習俗。 在蘇州方言裡,艾草的叫法五花八門,比如「蓬頭、蓬蓬頭、野蓬頭、蓬蒿、艾葉草、艾蒿」等等。
  • 官話方言,你會說哪幾種?
    官話方言,你會說哪幾種?官話方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內部一致性較高。官話方言有好幾種,那麼,這些方言,你會說幾種呢?東北官話東北官話相當接近普通話東北官話即東北話,是漢語官話的一個分支,分布於黑龍江省、吉林省全境,遼寧省大部分地區,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河北省東北部。
  • 綿竹人,兒時的經典童謠、順口溜,你還唱得到嗎?
    小編做了個夢,夢見在兒時那座老房子的屋簷下。我和小夥伴兒們唱著童謠,夢裡好像下著小雨。長大後,兒時的夥伴漸行漸遠,只有童年的歌聲,可以在腦海裡一直保存到永遠。拖拉機噔噔蹬,後面坐個日本人...歪雞婆果多果,下個蛋兩斤半...遭了,想不完了...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事情的起因是有網友爆料說:上海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文第24課《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不光是《打碗碗花》,同一本教材的第6課《馬鳴加的新書包》也全部用了「姥姥」這一表述。
  • 這些被逐漸遺忘的老長沙童謠,與《月亮粑粑》一樣有趣
    這些童謠還會根據當時遊戲時即興修改。如著名的老鷹抓小雞的遊戲:「牽羊賣羊,一賣賣到荷葉塘,老闆哎,買羊啵?買頭羊,頭羊冇得角。買二羊,二羊冇得腳。買三羊,三羊四羊隨你捉。」 「這個遊戲如果是南門口的孩子唱,就會說『一賣賣到晏家塘』,而伍家嶺的孩子可能又會賣到另外一個塘裡去了。」
  • 鳥也有方言!山那邊的白頭翁到底說了啥?
    紳士の對決!兩隻鬥起來的白頭鵯。圖片:Dr.錄鳥叫時最恨的鳥類:伯勞。伯勞一叫,小鳥經常就安靜了。這是一隻棕背伯勞(Lanius schach)。圖片:Jerry Ting  你聽,這是你的同類嗎?  既然我們都能聽出白頭鵯方言的差異,白頭鵯能聽出來麼?或者說它們是否會對講不同方言的同類區別對待?  我們不知道。所以,得設計個實驗來試一試。想要考驗一種鳥類對不同方言的反應,我們就需要做回放實驗:把處理好的鳴唱樣本,放給鳥兒聽,看看它們是啥反應。
  • 【安東方言】讀一讀韻母為「屋」的那些漣水話(中)
    這是漣水的一首童謠,它吟唱的是機械化,唱出了旱改水的先聲,表達了漣水人民嚮往大米的樸素願望,可說是滿滿的正能量,60後的我輩應該是熟悉不過的了。歌謠是詩歌之一體,而詩歌必須押韻。這首童謠的韻腳落在「獨」「粥」二字上。這兩個字在普通話裡是不押韻的,韻母分別為u和ou,但在古音裡同屬平水韻入聲韻的【一屋】,是押韻的,漣水方言忠實承襲【一屋】,「獨」「粥」也是押韻的。
  • 河曲方言俗語詞彙2(動物篇)
    今天,咱們接著說說一部分關於動物方面的河曲方言俗語。下兒子———產仔牲 靈———禽獸黃 鷂———黃鼠狼毛猴子———猴子雀 兒———鳥磁怪子———貓頭鷹黑老二—螢火蟲麻 咋———蟋蟀老牛馱砂鍋———蝸牛蛇書子———壁虎臭板豆牛牛———臭蟲天狗子———天牛蛤 蟆———青蛙疙虐兒—
  • 四川方言了解一下
    四川方言了解一下時間:2019-06-08 14:44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雞兒邦硬是什麼意思? 四川方言了解一下 去年是中國的雞年,關於雞的話題當然也是少不了。你知道雞兒邦硬的出處是哪裡嗎?不知道耶別著急,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
  • 容易誤解的一句上海方言,用兩種語氣說,所表達的意思卻截然不同
    上海,國際大都市,中國的一線城市,很多人說沒有去過上海旅行,你的人生是不完美的,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和燈紅酒綠的十裡洋場讓很多外地遊客魂牽夢縈,在迷戀上海風景的同時,那軟軟糯糯的上海方言更讓外地遊客所津津樂道,很多人說,上海話聽著很舒服,但是卻聽不懂上海人在說啥,有的時候甚至一句簡單的上海話,用兩種不同的語氣說
  • 品味有滋有味的崇州方言 感受韻味崇州
    但是,在崇州有一奇特迥異的東西,那就是崇州本地的方言;它有時讓人摸不著頭腦,有時讓人驚嘆,有時又讓你捧腹大笑。                 親,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崇州,品味有滋有味,地道十足的崇州方言。    崇州的方言,詞語無論稱謂、土語、還是地方歇後語大體上和四川方言吻合,但語速較快。不是所有四川方言語系的人都聽得懂的。
  • 魔力十足的東北方言,碰上就被同化,堪稱方言中的「吸鐵石」!
    二就是以東北方言為基礎的小品。哪怕是在號稱不看春晚已經十年的「潮流青年」中,提及對春晚最大的印象,無非還是趙本山的小品以及天津味的相聲。相聲和小品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區域文化的功勞。而區域文化的代表就是以方言為主要體現的語言文化。說得直白點,相聲和小品就是以地方方言為基礎衍生出來的喜劇表達形式。
  • 《紅樓夢》裡的山西晉源方言:十
    第六十一回害饞癆柳氏啐道:「昨兒我從李子樹下一走,偏有一個蜜蜂兒往臉上一過,我一招手兒,偏你那好舅母就看見了。害饞癆:山西晉源方言說嘴饞是害饞(s ang)癆。頂缸平兒聽了,笑道:「這樣說,你竟是個平白無辜之人,拿你來頂缸的。頂缸:比喻替人背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