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方言俗語詞彙2(動物篇)

2020-12-06 小魚印象

今天,咱們接著說說一部分關於動物方面的河曲方言俗語。

下兒子———產仔

牲 靈———禽獸

黃 鷂———黃鼠狼

毛猴子———猴子

雀 兒———鳥

磁怪子———貓頭鷹

黑老二———烏鴉

胡燕兒———燕子

野鵲子———喜鵲

鴿樓樓———鴿子

釺樹苯苯———啄木鳥

豬兒子———小豬

雞兒子———小雞

雞冠冠———雞冠

打燈牛牛———螢火蟲

麻 咋———蟋蟀

老牛馱砂鍋———蝸牛

蛇書子———壁虎

臭板豆牛牛———臭蟲

天狗子———天牛

蛤 蟆———青蛙

疙虐兒———蝌蚪

掏閃閃窖———挖陷阱

邀 豬———趕豬

不知道你對這些方言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評論。#方言#

河曲家鄉的方言,有著它不一樣味道的奇妙和魅力

春暖花開,迎接河曲援鄂英雄歸來!

「河曲」五月,你好!

廢舊奶粉罐的處理方式,拒絕回收二次利用造假!

相關焦點

  • 河曲地貌:從河曲馬的分布談起
    河曲地貌:從河曲馬的分布開始說最初認識河曲這個詞,不是在地理學習中,而是閱讀《列子·湯問》裡的文章《愚公移山》中,其中有提及,"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其中的「河曲」,河曲,為河流彎曲之處,也有解釋道,「 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縣西 」。
  • 動物也有方言嗎?看看河南和北京的螻蛄
    內容轉載自公眾號:中國科普博覽 俗話說,五裡不同音,十裡不同調,說的就是方言。不止人類會用方言,動物也有方言。 國外科學家上個世紀 60 年代就開始了對鳥類的研究發現,不同的物種基本詞彙是一樣的,但是環境差異會使動物產生方言,這是動物方言產生的主要原因。然而,當環境出現差異的時候,不同種群的動物根據環境變化調整自己的發音。另一方面,由於無法逾越的河流山川的阻隔,限於種群內部交流的方言就會進一步加固。
  • 閩方言中的古閩越語詞彙
    當時的漢語逐步同化了當地的土著語言,但這種變化不是瞬時產生的,應有一個漸變的過程,由漢語漸逐漸滲透到土著語言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新的漢語方言,今天南方方言(除官話方言),多數都是這樣形成的。  未被漢族所同化的,以百越民族發展而來的,主要是使用壯侗語系(侗臺語系)的各民族,今天的壯語、侗語、傣語、仫佬、黎語等語言都屬於這一語系。
  • 方言詞語 艾草
    民間俗語曰「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艾草作為一種植物,前人很早就發現它有祛病之效。《孟子》云:「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南朝《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又據《本草綱目》記載:「此草可乂疾,久而彌善,故字從乂,而名艾。」艾草,本為鄉間樸實無華的野草,但因其獨特的功效,在民間被奉為「神仙草」。
  • 姥姥是普通話,外婆是方言?到底什麼是普通話,什麼是方言?
    這篇文章逍遙子上學的時候也學過,印象中原文用的是「外婆」,而不是「姥姥」,怕自己記錯了,還特意搜索了課文原文,發現作者文章中寫的全篇都是"外婆"。「外婆」和「姥姥」含義相同,在生活中都常常能聽到,上海本地更是以喊「外婆」居多,更改原文是為哪般?
  • 動物派、神怪派、凡人派,四川方言江湖的三大幫派
    | 動物派、神怪派、凡人派,四川方言江湖的三大幫派| 你敬我一個烏龜打屁,我還你一個如來講經,四川人吵架的神器四川方言就有如一挺機關槍,層出不窮的獨特詞彙讓外地人無力招架。動物派有野獸的靈性,神怪派有鬼怪的跳脫,凡人派有小人物的狡黠,我們來挨著擺一下。。01 動物派歇後語的恰如其分四川歇後語的動物派有三大神獸:抱雞婆、癩疙寶和豬。
  • 論漢語方言的語義類型學意義
    二、漢語及其方言是語義類型學研究的絕佳材料  2.1 外語與漢語詞彙的比較研究  歐洲學者在進行語義研究時,也在利用漢語的材料進行相關的研究。深入研究漢語方言,可以從兩個方面切入:第一,田野調查,即採用田野調查的方法來記錄方言,包括語音、語法、詞彙。第二,挖掘方言的歷史,收集方言作品,包括民間文學、戲劇曲藝,乃至帳簿等日常民間文書、地名等材料,以及保存在地方文獻,比如方志裡的珍貴材料。
  • 古蜀語研究者「方言考古」出圈了
    研究古蜀文字,離不開對古蜀語的研究,這被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汪啟明稱為「方言考古」。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報》刊發了一篇名為《考論蜀語 牽住古蜀研究「牛鼻子」》的報導。該報導以長篇專訪的形式,介紹了汪啟明教授以及他近年來在蜀語和蜀文化領域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在這篇文章中,汪啟明提出,蜀地文字研究是今後若干年古蜀文化研究的「牛鼻子」。
  • 你還會說方言嗎?
    這就是方言:它提供了與故土血脈相連的存在空間,承納著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經驗。而這個記憶和情感的空間,正處於不斷消逝中。這一期有一位溫州人寫最難懂的方言之一溫州話。溫州人聚在一起說話的確就像鳥叫,對外地人來說是加密語言。
  • 英語詞彙:很有意思的動物趣味英語(圖)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英語詞彙:很有意思的動物趣味英語(圖) 2012-08-24 09:54 來源:新浪教育 作者:
  • 寧波方言資料庫建設啟動徵集 尋4位方言發音人
    保護方言所承載的地方文化寧波方言資料庫建設將啟動小胡是奉化人,他的妻子小劉是海曙人。兩個寧波人,但在一起只說普通話,而他們的孩子幾乎不會說寧波話。「我倆雖然都是寧波人,但兩地口音詞彙上有區別,還是說普通話最方便交流。」小胡告訴記者。
  • 慶陽方言雜談
    慶陽方言,也稱「地方俚語」「叮楞話」,屬中原官話秦隴片。雖說也歸北方方言區,但慶陽位於甘肅省東部,長期以來,由於人文、歷史、地理區域、人口來源等方面的差異,在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慶陽方言又有其獨特的腔腔調調。
  • 地方語言博大精深一句隴南方言話難倒眾生——為你解讀部分方言
    文縣方言屬北方方言,西北、西南次方言交融形成的支方言。文縣方言可細分為中東部和西部白馬人方言區。這些方言區的方言既有相同相近之處又有不同之處除白馬人方言外,與普通話比較主要是語音語調和吐詞方面的差異大小隴選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言詞彙
  • 2020年漢語方言研究的新進展與新走向
    具體的研究成果包括方言文化資源的記錄保存,各類方言文化形式對地方歷史文化的傳承,方言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狀態及文化心態的考察等。有的專著圖文結合,不僅將方言文化更加生動直觀地展示出來,而且在方言詞語和圖片的解釋中反映其文化內涵,體現了方言對地域文化的承載作用。地點方言調查研究也越來越重視對地方民俗文化詞語、歌謠俗語、傳說故事、說唱戲曲等方言文化的記錄。
  • 方言「諧音梗」有趣,但缺乏深度的詞終將消失
    方言的發音變成流行文化的梗並不是網絡時代的產物,當年馬三立老師的經典相聲中「豆泥灣兒(逗你玩兒)」這個帶著方言發音的詞彙印刻在無數人的腦海中。方言發音之所以容易成為笑料,一來是方言與標準語之間詞彙、發音甚至是語法的本身差異。對於標準語使用者,方言的陌生感就容易產生疏離感。疏離帶來排斥,排斥帶來嘲諷,嘲諷帶來高效。
  • 網絡語言、方言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
    對潮汕文化和潮汕方言研究有較深的造詣,出版有《廣東方言與文化論稿》、《潮汕方言與文化研究》、《澄海方言研究》、《新編潮州音字典》、《潮汕文化大觀》等著作十幾種,發表論文50多篇。曾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廣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汕頭市青年十傑等獎勵。現為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副院長、教授。
  • 四川方言裡的「豬」
    古人說「方言俗語,皆有所據」,那麼「溜溜」一語是否也有古語可據呢?為此我們不得不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據《左傳》記載,公元前946年(魯定公十四年),衛國夫人南子與宋國公子之間有不正當關係,民間就此事流傳出一首民歌,其中一句是:「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  婁豬的「婁」,這個字原本特指母豬,到宋代《集韻》裡已經將「婁」作為了豬的泛稱。
  • 方言真只是人類專利?那你大錯特錯了,看看動物的交流方式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存在著很多有趣的事情,而小編就非常喜歡這些有趣的事情,並且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一些世界上各種有趣的事情,而今天分享的原創文章是「方言真只是人類專利?那你大錯特錯了,看看動物的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