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投影AI/AR齊出《銀翼殺手2049》或是未來科技發展的刻板

2021-01-16 網易新聞
時隔35年之後,續作《銀翼殺手2049》由同樣在科幻美學上獨樹一幟的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出爐,在美國首映時,觀眾口碑就井噴爆表,目前在IMDB網站上已經擁有高達8.5的評分。

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在Imax採訪中提到:「前作通過強大的視覺效果表現,在當時開創了一種革命性的美學,因此我們在保證前作品基礎上也必須發掘新作與眾不同的特色,我在前作中獲取了一些視效靈感,我覺得音效設計和視效設計應該是相得益彰的,我們全力創造了一種印象派全息投影,其中有些或許是來自於未來科技的聲音。

人類的未來從始至終就是充滿創造性想法充滿無限可能和任意結局的而把這些想法最終變成科幻作品,也是我們在面對未知世界的莫名恐懼時,終於一天會意識到,這些未來主義的故事,其實就是關於「 這個世界究竟發展成什麼樣「這個問題的模擬運行。

影片中在鏡頭的運用和構圖上,影片的配色通過場景的轉換,變換著冷暖色調,賽博朋克風格和末世氛圍讓觀眾也不由得投入其中,假設是在AR視覺設計製作中,我們的遊戲體驗場景是否會想到採用這種賽博朋克風格和荒涼的末世之感?

來須倉真認為:賽博朋克題材核心衝突比如人工智慧,賽博空間,黑客,基因工程,大企業與反烏託邦集權等等。先說說遊戲和影視概念設計都有什麼共通點。不論是遊戲還是影視,都分為前期概念和中後期概念設計。在遊戲概念設計前期階段主美或者藝術總監會配合策劃來對遊戲內容中的文學塑造進行視覺化表達的探索,會出一系列飽含大量信息特徵的概念稿來定下整款遊戲的基調,然後下一級概念設計師們再把這些初期概念豐富完善。

打個比方,前期概念就好比一粒種子,後期工作中的設計都是以這個種子為根本發芽出來的枝葉。中後期美術概念設計,這個環節的工作,遊戲和影視行業就不太一樣了。這部分的工作主要是根據電影開拍或者遊戲製作需要來設計細節。

複製人Luv坐在辦公室,專人服侍雷射美甲,美甲的同時,還可帶著AR眼鏡語音控制遠程轟炸,以當前的AR技術成果來看,要如何實現此類「遠程協助」的體驗?

一位同是「銀翼粉」的資深AR產品經理表示:在今天看來,遠程協助已變得司空見慣。電話、視頻、聊天工具都能夠提供遠程協助功能,不過這些工具的遠程協助功能體驗卻不盡如人意。比如電話無法具象地表現出對話雙方的場景畫面,視頻遠程協助雖然能夠提供現場畫面,不過卻很難實現「手把手」地協助,而聊天工具的遠程協助一般為單向(如QQ)。如今PTC公司的, AR軟體可以幫你解決這些問題,至少可以以虛擬的方式在你面前呈現。通過特殊的AR頭顯或者電話,能夠將數字圖像覆蓋於現實世界之中。這是一種易於理解且有實際用途的AR應用,代表了一個熱門的趨勢。早期的Instagram和Snapchat就是很好的例子,還有去年大紅大紫的AR遊戲Pokemon Go,包括像谷歌這樣的科技大佬,都希望讓AR技術變得更有用。

類似於影片中未來科技的場景中,當下的AR眼鏡功能達到幾成效果,全面實現的話,難點是軟體技術的發展還是硬體材料的沉澱?

AR軟體獨立開發者趙先生則直言道:現在的大部分AR眼鏡還像個玩具,大概兩三成吧。硬體方面視場角小,顯示不了太多內容,性能無法滿足需要,追蹤定位不穩定,重量、體積、續航都無法滿足長期佩戴。軟體比較依賴硬體,而且需要比較強的研發實力,就算硬體成熟也不是一般的開發者能駕馭的,需要巨頭的平臺支持,所以才有了ARkit和ARcore,所以也才有了我們這批人。

《銀翼殺手2049》同樣用科幻營造了一條讓我記憶深刻的愛情輔線,那就是K的全息投影虛擬人喬伊,作為複製人的K在正常人看來不過是一臺機器,而同樣需要情感寄託的K又買到了投影出來的虛擬女友Joey,並從她身上找到了情感的寄託,由此電影在K的身上呼之欲出的是人性中最為溫柔美好的愛意,但這樣虛擬的浪漫註定了他們悲劇性的結局,特別是當關於喬伊最後的廣告出現時,我們都知道了Joey不過是一個人人都可以擁有的軟體。

這樣的軟體在未來中能像電影中一樣擁有商業價值嗎?這樣的AR女友「Joey」需要實現哪些具體技術突破?

AR虛擬遊戲開發者「Delia」回復道:「我們軟體不談,AI這個東西,不是業內人士完全不知道可以說什麼,業內人士說的大眾也聽不懂。電影中Joey使用的是裸眼3D,全息投影,現實的確有這個技術,但這個技術限制太大,就目前的實現方式完全不可能達到Joey的效果。而與AI相比,反而是這類AR呈像技術更容易實現」。

在硬體部分,現在的顯示設備和顯卡還支撐不了這個級別的效果,30年後應該可以實現?但誰知道呢。

在傳感器部分,Joey是虛擬的,傳感器是物理的,所以傳感器的位置其實是個很考究的事情。做家居Joey容易點,到處都安裝傳感器,然後合成正確的位置信息,模擬真實視覺聽覺。可是戶外怎麼解決呢?除非有影片中那套浮空傳感器,可現在談這些也太「科幻」了吧。

你要說商業價值,這肯定不是「宅男」用得起的,按現在的造價,肯定比房子和車子貴。這可是屬於「高科技娛樂奢侈品」。

最後如果未來科技發展到我們可以把一個人的大腦信息完全轉換成數據,通過AR技術繼續與世界產生現實關聯,那麼你願意獲得這樣的「AR永生」嗎?

相關焦點

  • 《銀翼殺手2049》2D效果最好?不!IMAX3D才最合適!
    而且,那些說「2D更適合《銀翼殺手2049》」的人,一條重要的理由,無非是本片攝影羅傑·迪金斯承認,《銀翼殺手2049》是用2D拍攝的,也就是說本片是後期轉制3D,但這就能作為「2D更適合」的理由嗎?漫威那些超級英雄大片不也是後期轉制3D嗎?漫威大片上映的時候,咋沒人帶帶「2D更適合」的節奏呢?
  • 以《銀翼殺手2049》為例,探究視覺系科幻電影的靈魂
    如果以三種影片對科技的態度和看法來排序的話,次序由積極到消極:第一位將是蒸汽朋克電影,第二位是廢土電影,第三位是賽博朋克電影。賽博朋克電影對科學技術的發展並不信任,如《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阿麗塔:戰鬥天使》、《心理測量者》等影片中都有所表現。人性意義「是什麼定義了人類?」這是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提出的問題。
  • 九大問題解讀《銀翼殺手2049》
    3、《銀翼殺手2049》中狄卡那麼問題來了,作為續集,《銀翼殺手2049》的設定是沿用公映版還是導演版呢?相信多數影迷認同導演版,而且認為狄卡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作為連鎖6,他沒有四年壽命的限制,否則他不會出現在《銀翼殺手2049》中。
  • 銀翼殺手2049劇情解析 銀翼殺手2049沒看懂的看這裡!
    《銀翼殺手2049》今天將和中國影迷見面了,那麼《銀翼殺手2049》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電影《銀翼殺手2049》會不會看不懂呢?  《銀翼殺手2049》劇情:  電影《銀翼殺手2049》是由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瑞恩·高斯林、哈裡森·福特領銜主演的科幻動作片。
  • 銀翼殺手2049劇情結局解析劇透 銀翼殺手2049好看嗎豆瓣評分介紹
    電影《銀翼殺手2049》再有幾天就要上映了,許多觀眾已經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劇情,在《銀翼殺手》中劇情就很燒腦,《銀翼殺手2049》又有哪些燒腦的橋段呢?  《銀翼殺手》30年後,講述了洛杉磯警局官員K揭露了一個深藏的秘密,可能會使社會陷入混亂,而線索引導他去尋找已經消失多年的前銀翼殺手的故事。
  •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獲獎影片《銀翼殺手2049》賞析 !
    恭喜《銀翼殺手2049》榮獲第90屆(2018)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 解密複製人靈魂深處,《銀翼殺手2049》終極解析
    接下來的篇幅字數是論文級別,會全方位解析《銀翼殺手2049》,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穫。當然,這隻狗是否真實,對劇情發展也不影響。因此大聰結合《銀翼殺手》,三支番外短片,以及現在的《2049》,為大家梳理了一些隱藏的故事線。
  • 銀翼殺手2049,賽博朋克電影的裡程碑
    Like tears…in rain1982年的《銀翼殺手》,描繪了他們心中2019年的模樣,那是一個賽博朋克的世界,一個充滿了複製人的世界。於是,人們又拍攝了《銀翼殺手2049》,繼續看向三十年後的世界。我挺喜歡賽博朋克的,它算是科幻下的一個小門類,但是卻充滿了淡淡的絕望氣息,這是一個機器文明異常發達的文明,複製人,機器人,和各種投影模擬,幻想。
  • 《銀翼殺手2049》,用空曠孤寂的影像思考神秘主義
    1982年的《銀翼殺手》為全球影迷塑造了一個賽博朋克的科幻空間,這種對未來世界的想像方式影響了相當多的後來者。但當年上映時,《銀翼殺手》實際上並未受到觀眾的頂禮膜拜。除了與史匹柏的《E.T.外星人》正面衝撞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其實還是在於影片本身風格、意識上過於超前。
  • 《銀翼殺手2049》對這部震撼到我無法呼吸的電影,還是有一點遺憾
    《銀翼殺手2049》是一部社會學發展簡史。複製人的覺醒,像極了當初直立行走的那一部分猿人。他們大逆不道,要對抗的是一套早就被默認為常識的法則。這是一部反人類的電影,人類被放置在自然的無數圈層中的一層。他們的狂妄自大,破壞了自然運行的一套規則。複製人是不是人,人又是什麼?
  • 被過譽的《銀翼殺手2049》,到底重現輝煌還是狗尾續貂?
    《銀翼殺手2049》並不是一部難懂的電影,恰恰相反的是,本片比起1982年的第一部,在風格和格調甚至敘事層面上都高度一致,但故事方面,相對比較簡單。都是那種信息量很大的電影,但故事方面卻很簡單,本片也不例外。
  • 《銀翼殺手2049》經典永不變,一部永流傳
    無論是之後的《攻殼機動隊》、還是《黑客帝國》三部曲,這類「賽博朋克」反烏託邦電影,講述未來城市高度發達,產生的機器與人的末世之爭,都可以追溯到《銀翼殺手》的調調。在欣賞《銀翼殺手》電影中那些城市全景或特寫鏡頭,相對於90年代之後的科幻片來說,堪稱節奏緩慢。包括各種交代未來城市的髒亂不堪的街道,廢棄的住房,陰森的特大集團公司總部的鏡頭,都是本片之所以讓一部分人感覺到「悶」的原因。
  • 2017年設計師必看的第四部電影《銀翼殺手2049》!
    我們從迪金斯對煙、霧、光、水的運用中,窺探將廢土美學趣味渲染到新境界的成效;從那些出現在鏡頭中的世界新奇建築中,體味電影在未來與過去、絕美和荒誕之間所構建的平衡,所以設計師必修課《銀翼殺手2049》應運而生。
  • 銀翼殺手2049蜜蜂代表著什麼 男主觸摸它寓意深厚
    在電影《銀翼殺手2049》中,有許多細節引人深思,就像在男主K去尋找戴克的時候,在半路遇到了蜜蜂群,而戴克也是深受去感受這一切,這又有著什麼寓意呢?銀翼殺手2049蜜蜂代表著什麼?     《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基本上都能看得明白,但要想真正了解電影的主題,才是不容易的事情。
  • 《銀翼殺手》裡的未來終於來了!
    2019年11月本來沒什麼特殊的,可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把近未來的時間點就設置在此。所以踏進這個月份,好像置身在一種真實的現在與虛構的未來互相拉扯的時空裡,十分奇詭。我原本以為只要沒有「連鎖六型」複製人和外星殖民地,《銀翼殺手》裡的未來就只停留在虛構層。
  • 銀翼殺手 - 世界影史經典電影解析
    無論是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版的《銀翼殺手》、還是2017維倫紐瓦版的《銀翼殺手2049》,兩部影片無一例外都採用了100%純「電影感」的方式為人們呈現了一個令人類期待又絕望的未來,那是一個毫無生機的末世廢土世界,就在所有科幻片作者樂此不彼地描繪著一個生機盎然的未來科技世界的時候,雷德利斯科特和維倫紐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甘願冒犯觀眾的內心期待而去呈現一個近乎廢棄的、
  • 不用爭了,《2049》告訴你銀翼殺手到底是不是複製人?
    35年前的一部經典科幻電影《銀翼殺手》給觀眾留下了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哈裡森·福特飾演的銀翼殺手瑞克·戴克,到底是不是複製人?」這一疑問,我們似乎要在《2049》裡得到答案!在《2049》裡對於高司令飾演的銀翼殺手,影片沒有任何懸念的告訴你,他就是複製人!連名字都沒有,只有一個代號「K」!那麼,曾經站在瑞克是複製人一方的人是不是很開心的認為,他也是複製人?要搞清「哈裡森·福特飾演的銀翼殺手瑞克·戴克」是不是複製人,首先要了解複製人!複製人是一群活在金字塔裡的科學怪人研發出來代替人類從事各種工作的「仿生人」!
  • 銀翼殺手2049豆瓣影評劇情劇透,電影票房撲街片尾有彩蛋嗎
    《銀翼殺手2049》上映了,來勢洶洶的它但是在票房上卻是非常的尷尬啊。原本還以為它會掀起一陣的風波呢,但是並沒有,這就很是讓人覺得劇情到底是有爛了。然而複製人的復仇就這樣的開啟,你們覺得在劇情中會是怎樣的一個呈現的狀態呢?
  • 續集泛濫的時代,《銀翼殺手2049》為何能成為神作?
    《銀翼殺手2049》打從一開始就沒想要想通過老角色來延續故事,主創一開始考慮的,不是前作男主角狄卡遭遇到了什麼,而應該是前作結局之後,銀翼殺手所處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所以在片頭字幕,導演就給出了一個宏觀的故事框架,試圖讓觀眾對整個世界的命運感興趣。因為複製人群體的誕生,人類得以更安全地,開拓更多的地外殖民地。
  • 《銀翼殺手2049》巨虧8千萬美元 如果諾蘭接手可續命該系列?
    《銀翼殺手2049》的口碑一路走高,新鮮度88%、MTC評分81,豆瓣8.5,IMDb8.4,年度科幻「神作」,本世紀最佳續集片,影評人幾乎一致給出好評...然而這一系列的好評標籤卻無法帶動這部電影的票房,續集和前作遭受了同樣的票房慘敗命運。目前《銀翼殺手2049》的全球票房進帳為2.41億美元,北美票房累計8610萬美元,中國票倉兩周累計票房僅7437萬。